王睿
整本書閱讀作為培育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方式,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文學類作品中語言的多義性、人物的復雜性、內涵的深刻性,需要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分類、綜合等思維方法去解析和挖掘。深入閱讀整本書的過程,勢必驅動學生自發學習,從而形成清晰而有邏輯的思維。其次,不同于教材的單篇閱讀,整本書閱讀的復雜性、開放性和多元性為學生提供了更立體的思考空間。學生得以在整本書閱讀中更全面地觀察人物的各個側面,運用辯證性、批判性思維對人物形象進行歸納與評價,提高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下面,筆者將結合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的教學,就如何深化整本書閱讀,以及這樣的閱讀對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作用,談一談自己的認識和心得。
深化整本書閱讀,教師必須運用恰當的策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從而提升閱讀能力和思維水平。不同學段對學生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教師可以將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細化為最低目標和最高目標,這樣,設計教學任務時就有了梯度。
筆者圍繞《海底兩萬里》閱讀設計的四個教學目標,形成了合理的閱讀梯度。目標一:梳理小說主要內容。這雖然是較為基礎的閱讀認知目標,卻能讓學生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與文本互動的過程清晰地呈現出來,逐漸理清思維脈絡,為達成后面的目標做好鋪墊。目標二:分析尼摩船長的人物形象。這一目標建立在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呼應了“針對作品中感興趣的話題展開交流”的學段要求。而目標三讓學生評價尼摩船長,以及目標四讓學生猜想尼摩船長的最終命運,則涉及綜合和評價,要求學生的思維具有辯證性、批判性。學生在評價和創寫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理解,既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也能提升思維品質。
基于上述的設計,我們可以設計具體的任務,驅動學生自主探索閱讀,達成教學目標。為此,筆者設計了以下情境:學校一年一度的話劇節馬上要到了,話劇社準備排演《海底兩萬里》。你作為話劇社的骨干演員,將在劇中扮演尼摩船長。請你綜合多種文獻資料,全面了解故事背景和尼摩船長的最終命運。
圍繞這個教學情境,筆者設計了閱讀任務群,力圖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驅動學生深化閱讀。整個任務群計劃一個月完成,大約需要八個課時。為保證閱讀順利開展,筆者安排學生在假期通讀了全書。
任務1:以尼摩船長的口吻撰寫航海日志(第一周)
《海底兩萬里》是以阿龍納斯教授的第一人稱視角敘述的,想要了解尼摩船長的行蹤和事跡,需要將阿龍納斯教授敘述的有關尼摩船長的事件提煉出來,轉為尼摩船長視角的敘事。請你用尼摩船長的口吻,以撰寫航海日志的形式來理清鸚鵡螺號的航行路線,并記錄一路上發生的重大事件。
【設計意圖】本任務要求學生達到領會、應用的閱讀認知層級。學生首先應利用瀏覽、跳讀等閱讀方法辨析、總結有關尼摩船長的內容;再應用思維導圖、讀書筆記等方法串聯起相關情節,從而達到梳理小說主要內容、把握小說主要情節的教學目標。
任務2:撰寫尼摩船長人物小傳(第二周)
通過航海日志的梳理,你已經對尼摩船長的事跡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研讀劇本和排練的過程中,導演發現你的情緒不到位,塑造的角色性格扁平。為了更好地塑造尼摩船長這一人物形象,你需要充分了解角色與劇中其他人物的關系。請你再次深入研究人物間的關系,撰寫尼摩船長人物小傳。
【設計意圖】本任務要求學生達到分析、綜合的閱讀認知層級。學生應采取檢索、分析、比較、分類、綜合等思維方法,研讀文本,分類歸納尼摩船長的外貌、性格、品質等方面特質,形成一份人物小傳,從而達成分析尼摩船長的人物形象的教學目標。
任務3:尼摩船長人物宣傳海報(第三周)
同學甲為主要角色做了宣傳海報,想請你為尼摩船長寫一段評語,可以就人物的性格、外貌、事跡等方面來談,讓觀眾在觀劇前對人物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導演看完你寫的評語后,不太認同你的觀點。你和導演、同學甲進行了一番辯論,最終寫出了尼摩船長人物評價宣傳詞。
【設計意圖】本任務要求學生達到綜合、評價的閱讀認知層級。學生應當根據任務2中生成的人物小傳,綜合判斷、評價尼摩船長這一人物形象,并說明判斷的依據、標準。要注意辯證、批判地看待這一人物形象。
任務4:尼摩船長的最終命運(第四周)
演出獲得了成功,觀眾對你扮演的尼摩船長給出了極高的評價。然而,《海底兩萬里》的文末寫道,尼摩船長和鸚鵡螺號在北冰洋大風暴里失蹤了。尼摩船長還活著嗎?他將繼續他的事業嗎?作者凡爾納是否回答了這些問題?請你查閱相關文獻,找尋答案,并寫一寫你認為最為合理的尼摩船長的最終命運。
拓展閱讀:《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凡爾納傳》。
【設計意圖】尼摩船長的最終命運猜想,意在引導學生從課堂內“延學”至課堂之外,由一部小說閱讀延伸至多部小說閱讀,在學生面前展現“凡爾納科幻世界”的驚奇與瑰麗。學生可以認同原著人物的結局,也可以在掌握作者創作動機的基礎上,創寫自己認為更合理的尼摩船長的最終命運。本任務以寫促讀,要求學生批判、辯證地思考和評價人物,從而使閱讀走向深入。
“話劇節扮演尼摩船長”這一情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一系列寫作任務的驅動下,主動深入閱讀,師生、生生之間迸發出思辨的火花。
1.借助航海日志,理清小說主要內容。在完成任務1時,學生通過瀏覽、概括,以尼摩船長的行蹤和事跡為中心,改寫了一系列航海日志,梳理了一系列重要事件,還繪制了鸚鵡螺號航行路線圖。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已經達到了領會和應用的閱讀認知層級,實現了梳理小說主要內容的目標。
2.撰寫人物小傳,把握尼摩船長形象。在完成任務2時,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把握人物特質,完成人物小傳,進而分析人物形象,筆者引導學生從外貌、性格、品質等多個方面分析人物形象。下面是課堂實錄的片段。
師:我們已經討論了尼摩船長的外貌,你的腦海中有沒有一個畫像?
生:我覺得,他身材高大,有一雙細長、靈巧的手。這是一個有著豐富航行經驗的、沉穩的船長才能擁有的。
師:很好,你已經從外貌談到性格了。沒錯,外貌描寫很多時候是服務于人物性格的刻畫的。請你概括一下尼摩船長的性格特點。
生:尼摩船長是一個自信、鎮定、堅毅、勇敢的人。
師:很聰明,直接摘取關鍵詞。不過,書中這段話中有“自信”,還有“高傲”。你覺得,自信等于高傲嗎?
生:自信不等于高傲,應該是自傲吧。
師:那我們先談談,你怎么確定尼摩船長是個自傲的人?有什么依據嗎?
生:文中尼摩船長說過的兩段話可以作為依據。其一是“我跟整個人類社會斷絕了關系,所以我不服從人類社會的法規”,其二是“在海中我不承認有什么主宰”。
在教學中,筆者不斷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我審視,建立了獨特的思辨話語通道。當學生用“自信、鎮定、堅毅、勇敢”來概括尼摩船長的性格時,筆者肯定了他“摘取關鍵詞”的思維方法,但馬上又找出文中的矛盾之處設問,追問其依據,讓學生真正地去分析,找到支持自己觀點的依據。學生陷入思考的困局,主動比較起“船長”的性格特點,從而發展了思維能力,也讀懂了尼摩船長這一人物形象,為學生最終完成人物小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擬寫宣傳海報,合理評價尼摩船長。在完成任務3時,為了能讓學生合理評價尼摩船長,筆者安排學生分別扮演演員、導演,教師作為同學甲,闡述自己的觀點和依據。
同學甲:一個冷酷無情的科學家,為什么會拼命救一個采珠人,還給他一袋珍珠?一個善良的志士,為什么在撞沉戰艦時如此無情?尼摩船長渴望的自由是什么?他反抗的壓迫指什么?他為什么陷入沉默?
學生基于任務2生成的人物小傳,描繪了尼摩船長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這顯示出學生對尼摩船長的評價存在分歧。在討論中,學生逐步認識到人物的復雜性——尼摩船長既是一個同情受壓迫人民的善良的反殖民自由志士,也是一個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創造高科技裝備,冷酷地反抗殖民暴政的天才科學家。學生甚至還發現了這位渴望自由的探險者,常常默默無言,唯有海洋才能安撫他的靈魂。最終,學生能夠辯證、批判地看待這一人物形象。
4.綜合考量,猜想尼摩船長最終命運。在完成任務4時,借由拓展資料,學生得以走出《海底兩萬里》,在《神秘島》中找到了尼摩船長的結局。全面了解尼摩船長的身世后,學生明白了尼摩船長性格、行為矛盾的緣由:尼摩船長曾是印度的王子,所以他的高傲有一部分來源于他曾經的身份;民族的恥辱使得幼小的王子心態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這也解釋了他為什么全力救助印度的采珠人而對殖民者十分痛恨。暢游在“三部曲”構建的“凡爾納科幻世界”里,學生不僅拓展了閱讀的范圍,更拓寬了思維的廣度。
通過研讀《凡爾納傳》中關于凡爾納對創作“尼摩船長”這一人物形象的緣起、構想和矛盾,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尼摩船長”人物形象的復雜性—— 作者創作這一人物時,曾設想過復雜的動機、思想和時代背景。在批判地考量人物的行為動機和作者的創作動機后,學生創寫了自己心中尼摩船長的最終命運,不僅實現了對人物的批判性分析,更延伸到對凡爾納創作思想的批判性評價。
總而言之,整本書閱讀為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特別是批判性、辯證性思維,提供了途徑。我們應當重視在整本書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閱讀向更深處漫溯。假以時日,學生的個性才會充分張揚,學生的人格才會更加完善,學生也才會更有創造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第一中學馬群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