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莉


【摘要】深度學習是一種適應新課改的理念與方法,其目的是對傳統“教”與“學”的模式進行改變,讓學生能夠對數學本質進行認識,并將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之中,經歷知識生成的過程,從而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本文圍繞初中數學深度學習的意義,對引導初中生進行數學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進行研究,以期望能夠為提升初中數學深度學習效率以及質量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初中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
當學生學會深度學習,才可能將傳統思維的束縛打破,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由此可見,引導初中生進行數學深度學習非常重要,需要教師能夠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學情等對教學策略進行設計與優化,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1 初中數學深度學習的意義
1.1 從“點狀”朝著“多維”轉變
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數學通常是按照教材順序進行教學,雖然不會遺漏知識點,但是部分知識之間的銜接將出現問題,也就可能導致學生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出現問題.對于數學知識而言,其本身是有一定聯系的,那么要讓學生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則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數學意識與數學思維,使其能夠持續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以此為基礎開展深度學習,從“點狀”朝著“多維”轉變.在深度學習的支持下,學生能夠重新整理以及規劃教材知識,并慢慢形成完整、系統的數學體系,并可以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從而對知識加深印象[1].
1.2 從“被動”朝著“主動”轉變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同時,對于教師的教學,也不用提出意見以及質疑,簡單來講,教師怎么安排,學生怎么做即可.這樣的教學模式是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以深度學習為切入點,引導以及鼓勵學生能夠按照自身的節奏、思路進行學習,并讓學生敢于嘗試各種方式去探究知識;同時,學生與教師之間應該保持一定的溝通與交流,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其提供正確的指引,這樣便可以讓學生從“被動”朝著“主動”轉變,從而實現提升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的目標.
1.3 從“表面”朝著“本質”轉變
從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現狀來看,很多時候學習都停留于表面,未對知識背后隱藏的內容進行深入探究,這就可能會阻礙學生學習能力的增長,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學生能夠對數學有一個全新的認知,不僅能夠掌握基礎知識,還能主動積極去探究與知識有關的更多信息.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將會逐漸探索到知識的本質,實現從“表面”朝著“本質”轉變的目標.此外,深度學習會讓學生學習欲望大大增加,這就可能讓班級內部形成一個良好的競爭氛圍,而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會得到有效提升.
2 引導初中生進行數學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
2.1 預設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對教師的“教”提出了要求,要從“教”朝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學”不斷轉移,盡可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展開自主學習.倘若要達到這個目標,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設計問題,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關注.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難以在課堂上發揮出來.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需要融入深度學習理念,通過設計問題在課堂上帶動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度理解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2 創設生活情境
對于教學而言,其目標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并使其能夠將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為了能夠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性探究活動,使其能夠深層次理解數學知識,并培養以及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 以“一次函數”相關知識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生活化問題情境:“登山隊所在地方的氣溫為4℃,當高度上升1km時,氣溫會下降5℃.登山隊將會從所在地出發并登高xkm,此時登山隊所在位置的氣溫為y℃”,要求學生對y與x之間的關系用函數解析式進行表示.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登山隊從所在地出發,當海拔上升xkm時,氣溫將會在4℃基礎上減少5x℃,可以得出函數解析式:y=-5x+4.
以生活問題情境為切入點,將新知識引出來;同時,借助路程、氣溫等因素的變化,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深度理解,從而對變量與常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掌握.以此為基礎,再將知識拉回到函數概念,幫助學生對概念加深印象.
2.3 體現以及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數學知識涵蓋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解題技巧、數學公式、數學定義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即“一堂課下來可以讓學生記住哪些內容”.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那么學生就難以產生學習積極性.學生之所以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主要還是因為教師未能尊重以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學生的學習長期停留于表面,無法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因此,在課堂上需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定位,尊重學生個體成長規律,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理解.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動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3].
例如 以“二次函數”相關知識教學為例,為學生設計這樣的問題:“什么是變量與常量?”“函數的定義是什么?其表現形式有哪些?”“函數圖形是怎么構成的?怎么將函數圖象作出來?”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對正方體模型進行觀察,對表面積y與棱長x之間的關系進行思考;“某產品每年的生產量為10000件,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產量增加,每一年比上一年增加x倍,那么兩年之后產量y是多少”.從這兩道題來看,學生需要先對x與y之間的關系進行思考;同時,教師需要做好巡視,并了解學生的共性問題,然后進行集中解惑,引導學生從自變量最高次數入手,對兩個函數關系式特征進行觀察,這樣能夠對二次函數的特征進行初步感知,能夠為后續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從學生層面來講,對數學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要僅從自身角度出發,而是應該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這樣才能體現以及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教學活動能夠圍繞學生而逐步開展.
2.4 對于知識形成過程引起關注
從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對概念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有時候教師會一帶而過,導致學生對概念印象不深刻,也就難以靈活應用.為了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需要教師對概念進行深入講解,并以此為基礎,將知識延伸,讓學生能夠經歷知識生成的過程,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打下基礎.基于此,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情境.
有一個兩位數,大小是個位數與十位數之積的3倍,而十位數比個位數小2,倘若用y表示十位數,那么個數為,列出方程為.
從創設的問題情境來看,需要引導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數學進行探究,對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問題中的未知量以及已知量進行探究,然后對兩者之間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并列出方程求解.完成簡化之后,需要重點引導學生對公式間的相同特征進行討論與分析,進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數學本質,并嘗試給出定義.通過這樣的模式,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深刻經歷方程生成的過程,有利于培養以及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使其能夠對數學概念加深印象,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4].
2.5 引發深度學習
學生深度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并能夠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把握,這樣才能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
例如 以“反比例函數”相關知識教學為例,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對反比例函數的含義進行理解,能夠結合已知條件對反比例函數解析式進行明確,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問題進行引導:給出一定面積的長方形,長與寬的變化關系等,然后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生活經驗以及知識積累,對反比例函數關系式進行推理.在對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合理的環節為學生設計問題,讓學生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知兩個變量之間所存在的反比例函數關系,并能夠將反比例函數解析式列出來.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而言,因為已經掌握了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等知識,所以比較熟悉函數、變量等基本概念,所以需要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對知識進行深度理解,并對問題進行解決.當學生形成反比例函數的思維時,需要鼓勵學生對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描述,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模型意識,最終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2.6 善用反思問題
讓學生深度學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形成數學思維,其中反思是關鍵,因為反思是達到深度思考的主要途徑,這就需要教師善用反思問題,讓學生能夠通過這些問題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
例如 可以設計這樣的反思問題,即:“已知拋物線經過A(-1,0)、B(5,0)、C0,-52三點,點P是直線BC下方拋物線上的一個動點”.(1)要求學生對拋物線的解析式進行求解;(2)當△PBC面積最大時,P點會運動到哪個位置?要求能夠將P點的坐標以及三角形最大面積求出來.
通過全面分析,學生需要明白要通過待定系數進行求解,從問題(2)來看,定值是BC邊的長度,倘若三角形面積要最大化,也就是要讓BC邊上的高最大.結合求解思路,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對問題進行解決;同時,教師需要巡視課堂,及時為學生解疑.最后,鼓勵學生嘗試對試題背后所隱藏的數學思想進行闡述,以此為基礎,可以將原有的知識進行延伸,進而讓學生的思維能夠朝著更深層次的方向發展[5].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加強對深度學習理念的應用,引導學生實現深度學習目標,具體可以從問題預設、創設情境、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引發學生深度學習、設置反思問題等方面實踐,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層次,確保每一名學生能夠通過深度學習有所收獲,從而實現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徐亮.從深度學習角度談初中數學教學[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35):36-37.
[2]孫雅敏.深度教學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構建路徑研究[J].中學數學,2021(24):84-85.
[3]陸小莉.深度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1(12):18-20.
[4]張玲.深度學習理論下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探微[J].名師在線,2021(35):25-27.
[5]周金平.基于數學概念的深度學習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