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樂 胡平
摘 要:“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的構建,既是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需要,也是推進高職院校育人改革的基本需要,更是指導高職大學生就業的現實需要。通過厘清“大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在耦合,剖析“大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對象的統一性,構建“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體系、課程內容體系和師資保障體系,以期實現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的高質量創新發展,從而助推構建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新格局。
關鍵詞:“大思政”;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基金項目:2022年度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的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22SZX164);2022年度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級黨建思政專項“基于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2YKZX-011)
作者簡介:師樂,女,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胡平,男,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西部創新創業研究院院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23)05-0065-07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強調,大學生要以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創新創業知識武裝頭腦,豐富創新創業知識儲備,增強對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將創新創業的中國力量不斷傳遞下去。構建“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有助于引導高職大學生在未來創新創業過程中將其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與社會發展現實之間建立起精準的聯系,樹立大視野,堅持大格局,真正實現以創新創業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一、“大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在耦合
要討論“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的問題,首先要認清“大思政”和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內在關系。2022年1月6日,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2021—202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快構建‘大思政課格局,大力推進‘一大系統、兩大支撐、五大實驗區建設,善用社會大課堂,打造網絡云課堂,深化課程思政全課堂”[1]。立足高職院校大學生成長發展的現實,審視推進構建“大思政”格局,譜寫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育人的協奏曲,不僅對深化高職院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而且也為新時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守正創新注入新動力、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
從創新創業教育內涵來看,創新是根本,創業是具體表現,因此,“創新”在整個創新創業教育目標中居于統領地位。創新創業教育旨在通過學校教育,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培育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新創業教育本身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的有機統一。而“大思政”倡導的協同育人的新格局與創新創業教育在育人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統一性。
(一)育人目標的一致性
以育人目標為引領,堅定不移地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所賦予創新創業課程的新使命。育人目標是育人使命的具體化,對創新創業課程思政的建設起著導向和引領作用。基于此,高職院校要堅持在育人目標的統領下科學地規劃階段性的教學目標,從而最終實現育人目標。而要深刻理解與全面把握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育人目標一致性的這一根本問題,首先應該明晰育人目標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建設中的關鍵地位。一方面,“大思政”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注重遵循“思政課”鑄魂育人的價值導向,著眼于“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2],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同樣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兩者都從根本上明晰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無論是思政教育還是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都是以青年大學生的個人全面發展為小方向盤,以服務國家發展和人才強國戰略為大方向盤,從而使得“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中得到完整詮釋。高職院校應培育好青年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從理論課程、雙創大賽、雙創空間、雙創知識競賽、創新創業沙龍等多個維度發力,發揮高職大學生成功創新創業經典案例的作用,讓學生領悟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踐行擔當精神的現實價值,爭做新時代改革創新生力軍,保證學生未來在創新創業這條路上走得更紅、更專、更穩,培養高職大學生成長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因此,通過挖掘“大思政”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育人功能,牢牢把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育人目標的一致性,不斷推進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發展,既是新時代賦予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發展的嶄新課題,也是推動高職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課題,更是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的現實課題。
(二)教育內容的相關性
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具有很強的相關性。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的構建,積極探索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創新融合的相關性,是推動職業教育領域創新創業課程思政生態教育體系向縱深開展、搭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形成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良性互動的重要保障。統籌推進新時代高職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融合建設,一方面要精準把握兩者內容的契合點,另一方面要從總體架構的角度推進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融合的建設,科學規劃創新創業課程思政內容在各年級的高低階布局,構建與創新創業課程思政內容體系相配套的課程分配方式。內容是旨在實現目標的“素材性”的基礎[3],因此,基于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育人目標的一致性,把創新創業課程思政的內容體系按照邏輯展開做成思維導圖,進一步根據思維導圖標明每一單元中創新創業邏輯框架下的思政教育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邏輯的整體性,提高創新創業課程思政育人的實效性。
(三)教育對象的一致性
現代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即能工巧匠、大國工匠。高素質和高技術的人才培養必然以“現實的人”為出發點,回應和關切的是高職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現實需求,只有抓住高職大學生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高職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對象都是青年大學生,相對而言,大一剛入校的他們創新創業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雖有差異但不顯著,在此基礎上依據不同高職院校的學情和教學實際,按照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目標與任務,科學設計創新創業課程思政的教學和實踐,在“大思政”理念的指引下步調一致地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大思政”理念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系統開展。全面推進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寓文化價值引領于創新創業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引導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教育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指引學生在“拔節孕穗期”塑造正確的創新創業價值觀,最大限度地激發每一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潛質,從而將思政教育中的愛國情懷、科技自信、創新精神、職業道德、人生態度、工匠精神等理論知識轉換為創新創業的實踐力量,才能真正實現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推動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更上一個新臺階的目標。
二、“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的必要性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提出:“引導專業課教師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4]。切實發揮思政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既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契機,又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指明了新路徑。
(一)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需要
2022年,我國首次對職業教育法進行了修訂,從法律層面明確了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5]。突出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強化學生就業創業的能力,成為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發力點之一。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現代職業教育優化發展始終與國家戰略布局同向同行。高職院校只有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立足職業教育培育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現實定位,以“協同思想”引領創新創業課程育人,進一步構建“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通過系統性、模塊化地培育高職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等內容,從整體上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強化大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引導他們成長為有理想信念、有扎實技能的新時代高職大學生,肩負起職業教育的責任使命,才能培養出更多高素質高質量的創新創業人才。
(二)高職院校育人改革的基本需要
隨著新發展格局的提出,對我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使命目標、服務領域等都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綜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6]。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就是應新發展格局背景下高職院校育人改革的基本需要而提出的。首先,新發展格局的提出,要求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必須能夠適應新的市場體系和市場規則,緊跟產業變革的需要,從教育理念、專業設置、教材選取、理論教學、實操訓練及社會實踐等多個層面構建符合勞動力市場需求的人才體系。其次,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要聚焦國家戰略需要,加快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更加高效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而構建“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創新教育生態體系,在明確創新創業“為誰培養人”的前提下能夠進一步釋放學生創新創業的潛力。最后,高職院校通過對外開放,鼓勵學生深度參與世界職業教育舞臺上的學習與交流,充分發揮大學生交流的橋梁作用,可以吸收有關全球創新創業文明的優秀成果。
(三)指導高職大學生創業就業的現實需要
隨著本科院校的增設和研究生規模的擴招,職業院校的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一些劣勢,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就業形勢。支持高職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可以扭轉其在就業中的劣勢,還可以有效發揮其專業技術技能的優勢,實現高職院校大學生更高質量的就業。因此,加快統籌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總體布局,系統開展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助于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的構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7]。為此,高職院校要在“大思政”理念統領下積極構建起創新創業教育的生態體系,以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為引領,牢固樹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以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為基礎,在課堂育人的主陣地中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機統一;以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體系為保障,牢牢抓住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這個核心點,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家國情懷和工匠精神。
(一)建立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國家競爭力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我國邁入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歷史時期,高職院校必須要保證人才的培育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要瞄準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方向,而且必須回答清楚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最終“為誰服務”的問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要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承擔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使命。一方面,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應該著眼于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人才的總體規劃,特別是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作為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下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目標;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當立足當前自身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以職業教育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指導思路,結合各院校專業特色培養創新創業教育的典型案例。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可以堅持突出重點、成熟專業優先的原則,允許部分專業、有特色的活動優先發展,帶動專業群,再向一般專業輻射,講好特色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典型案例的育人故事。因此,“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培育目標體系的制定,就是要面向高職院校全體學生,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國家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為指導,以職業教育為主題,以眾創時代為背景,以院校特色為前提,以強化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精神、增強創新能力、激活創業熱情為重點,最終培育符合高職院校特色的創新團隊和創新人才,進而帶動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并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優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體系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教學主要包括創新創業理論知識講授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兩個環節。本文選擇了吳教育等編寫的《高職高專創新創業實用教程》和鄧向榮等編寫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作為參考教材,再輔以專注創新創業大賽的公眾號如“中國互聯網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等作為拓展參考資料,構建了創新創業前期、中期、后期三個教學模塊;依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的:“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8],圍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育人目標,系統化地構建了“三期銜接”特色創新創業課程思政的課程體系。各模塊的教學內容安排,具體如表1所示。
1.模塊一:創新創業課程前期。認識創新精神、熟悉創新思維、掌握創新方法是開展創新創業實踐的基礎,這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支撐。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課堂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應當有機融入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職業道德和法治素養等知識點,讓大學生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汲取創新創業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引導高職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如以山西財貿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梁永強創新創業典型事跡為例,他積極投身創新創業事業,建設美麗鄉村,是省、市、區選樹的農民致富帶頭人,體現了他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此階段以創新創業理論知識為主線,實現了理論知識的講解和思政元素的深度互動。
2.模塊二:創新創業課程中期。認識和組建創業團隊、了解創業環境、調研創業市場、認識創業機會和創業風險是保證創新創業成功的前提。以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向日”團隊創新創業經歷為例,從最初的調研,明確創業計劃,再到成功簽下第一單,申報多項專利,充分發揮團隊成員自身專長,為農民增收、為國家產能、為環境去碳方面貢獻自身力量的實踐案例。還有《中國青年報》曾報道過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的一名85后高職生畢業生帶領的創業團隊一年賣出1.5億元汽車補漆筆等高職畢業生優秀的創新創業團隊案例。一方面,教師可聯系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講清楚良好的創業團隊發揮出“1+1>2”作用背后的哲學意蘊,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組建積極有效的創業團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師應結合對立統一規律,科學指導學生把握創新創業理想與現實的辯證統一關系。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大賽的具體案例作為創新創業課程思政的教學素材,如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劉賡楷是個愛運動的男孩,他發現喜歡運動的人多多少少有運動傷害的經歷,而不少傷害跟腳上的運動鞋有很大關系,因此,他希望生產出一種鞋底,不同人穿上之后,鞋底能逐漸順應每個人的腳型,而最終成為只屬于自己的鞋。通過經典案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幫助學生體悟從實踐出發理解物質世界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理論知識點,從而更好地講透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的故事。
3.模塊三:創新創業課程后期。了解和熟悉新企業的創辦與管理是真正走上創業之路的開端,也是創新創業課程的重要內容。從哲學角度出發,結合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觀點,指導學生科學認識新企業的產生與發展趨勢,明確新企業的創辦總方向和總趨勢是前進、上升的,但具體道路是曲折的,這對進一步促進勇于創新創業的大學生堅定新企業的創辦和管理的信念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教師還可結合授課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適當邀請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比較成熟的畢業生代表進課堂,將創新創業理論課程與創新創業實際有效結合,講清他們的創新創業團隊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初創業公司的成功運營之道的。
(三)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保障體系
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大思政”理念下創新創業教育能否順利實施歸根到底還是要依靠創新創業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的。對于他們而言,“大思政”理念下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推進不全是專業性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嵌入思政教育內容的相關理論和技巧。這就要求創新創業教師必須摸清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內在規律,具備將創新創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相結合的教學能力,同時還應掌握相應的“思政課”教學方法。因此,高職院校理應切實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雙師型”隊伍建設,進一步強化創新創業教師課程思政的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對創新創業教師的課程思政專題培訓,結合創新創業教育實際,提升其“大思政”視野下創新創業教育整體性教學設計的能力,促使其將思政元素與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深度互動;另一方面,要鼓勵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與創新創業課教師相互合作,尤其是應該支持創新創業課教學名師帶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努力打造高職院校有氛圍、創新創業課程思政有示范、成果有質量的建設格局。
總之,“大思政”理念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與應用,需要多部門配合、多主體參與、多環節聯系,進而推動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同向同行”,源源不斷地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創新型人才,在新時代作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育人的新貢獻。
參考文獻:
[1]高毅哲.推動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2021—202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工作會議舉行[N].中國教育報,2022-01-08(1).
[2]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EB/OL].(2020-08-31)[2022-12-01].https://www.gov.cn/xinwen/2020-08/31/content_5538760.htm.
[3]佐藤正夫.教學論原理[M].鐘啟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4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職業教育進入提質培優新階段[EB/OL].(2020-09-30)[2022-12-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9/t20200930_492576.html.
[5]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N]. 人民日報,2022-04-21(13).
[6]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Z].國辦發〔2021〕35號,2021-09-22.
[7]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8]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Z].教高〔2020〕3號,2020-05-28.
[責任編輯? ? 秦? ?濤]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logical system in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great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ncept is not only a strategic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education, but also a basic need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vocational schools,and a practical requirement to guid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employment. By clarifying the inherent link,analyzing the unity of the educational goals,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educational objects, and constructing a well developed vocational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and teacher team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under the "great ideology and politics"concept,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quality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in vocational schools, Thu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patter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great ideology and politics"; vocational school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logical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