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艷艷
摘 要:山西應縣凈土寺是金代所建,距今已有近1000年的歷史,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主體建筑大雄寶殿室內殿頂藻井中的天宮樓閣是該寺一大特色。文章從圖像學角度探析凈土寺藻井圖案,通過描述凈土寺藻井題材元素、圖示特征,領略佛國世界帶來的意境,解釋其形成的文化內涵、時代因素等,進而肯定凈土寺天宮樓閣藻井的價值及其對后世的研究意義。
關鍵詞:圖像學;應縣凈土寺;藻井;發展演變;文化內涵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8.039
1 應縣凈土寺天宮藻井概述
1.1 凈土寺概況
凈土寺又被稱為“北寺”,位于應縣木塔北面幾百米處,其知名度遠不如應縣木塔。寺廟建于金代,相傳由于金代皇室信仰佛教,金代皇帝為紀念其亡母,特命御僧善祥修建了這座寺廟。寺廟在金元時期鼎盛一時,之后逐漸衰敗。建筑在經過各朝各代的破壞和修繕后遭到極大破壞,直至今日,原先的建筑僅留有古樸厚重的大雄寶殿及其東西配殿。寺廟于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凈土寺的天宮樓閣藻井、應縣木塔以及塔內發現的佛牙舍利被稱為應州的三件國寶,名享海內外,被稱為天下奇觀。
現存的大雄寶殿為凈土寺的主殿。大雄寶殿深、廣各三間,平面近似方形,尚存原貌。屋頂為單檐歇山頂,顯示出建筑的地位等級,屋頂上覆有筒瓦和板瓦,檐頭鑲有琉璃瓦,檐下筑有斗拱鋪作,殿宇四角拋檐升起。明間裝有隔扇門,次間砌有檻墻、檻窗。整個殿宇外觀給人以樸素、穩重的感覺。凈土寺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對研究古建筑、雕塑、繪畫、佛教等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1.2 凈土寺藻井概述
“藻井”一詞最早出現于漢代文獻當中。兩漢張衡在《西京賦》中寫道:“蒂倒茄于藻井,披紅葩之狎獵?!弊⒃唬骸霸寰敆澲?,交木如井、畫以藻紋,綴其根井中,其華下垂,故云倒也。”①藻井作為古代建筑室內天花的一種裝飾手法,多出現在一些級別較高的建筑中,如宮殿、廟宇以及寺廟等。其形制也較復雜,多有方形、多邊形、圓形等,其上裝飾有各種花紋、雕刻和彩畫,有極高的裝飾功能。
最初藻井在二十八星宿中被稱作“井宿”,因此藻井具有避火的寓意。此外,藻井還有調節室內的空間比例和室內溫度以及遮擋灰塵等許多功能。藻井作為古代建筑最高級別的裝飾物,也是權力和神圣的一種象征。隨著建筑技術的發展,藻井逐漸從簡陋演化為復雜。漢至魏晉時期,藻井處于初始階段,形制一般為斗四藻井,這個時期紋飾多以荷花等水生植物元素為主。隋唐時期是藻井的發展期,藻井形制為層層方井相套,受到南北朝文化融合的影響,這時期的紋飾主要有蓮花、寶相花、菱花紋、飛天、忍冬、卷草紋等。宋元時期為藻井的定型時期,這個時期藻井的形制有明確的規定,《營造法式》中規定藻井的形制主要有斗八藻井以及小斗八藻井兩種。宋、遼、金時期建筑技藝互相交融,審美從開始的典雅逐漸轉向繁復、華美,這個時期已經出現彩繪裝飾,圖案多有云龍、龍鳳、蓮瓣等元素。從留存的實物來看,宋、遼、金三朝的藻井結構簡單大氣。金代建筑在其演變過程中受到宋遼審美風格的影響,并且也影響到了之后藻井的發展,這個時期屬于藻井的過渡時期。宋、遼、金時期除了流行的斗八藻井外,還有應縣凈土寺藻井這種內置天宮樓閣與繁復斗拱的藻井,但由于樣本遺存較少,難以詳細考證。明清時期是藻井的繁榮期,藻井規模擴大,構造逐漸煩瑣,裝飾也更加華麗,由于皇權的不斷加強,這個時期的紋飾主要為蟠龍,因此在清代藻井也被稱為“龍井”。
山西應縣凈土寺大殿的藻井,以其精美華麗程度位于三晉之冠,是金代小木作的巔峰之作。正殿藻井布滿三間,室內頂部布有九座藻井,形狀有八角形、菱形以及天宮樓閣形。當觀者仰觀殿宇的頂部時,會有樓閣重重、金碧輝煌的強烈感受。天宮樓閣的增設使藻井在結構上更加復雜化,在視覺上具有觀賞性,更具有裝飾性。凈土寺的金代藻井是至今發現的孤例,對于后人研究金代的建筑和雕刻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2 應縣凈土寺藻井圖案解析
圖像學是西方藝術史研究方法之一,是在歷史和解釋學的基礎上,分析作品的內容,詮釋作品的內涵及奧義,研究作品的主題內容、文化意蘊、題材元素、故事情節及其發展演變。本文通過搜集到的有限資料,在圖像學視域下對凈土寺藻井進行初步探析。在圖像學視域下,通過對凈土寺藻井圖案的分析,從圖示特征、題材元素方面闡釋了其外在特征及基本歷史發展,對其所營造的意境進行分析,了解藻井背后所蘊含的象征意義和時代價值,也有助于我們對傳統裝飾藝術的認知、繼承和創新。
2.1 藻井圖案的圖示特征
凈土寺大雄寶殿殿頂藻井(圖1)為金代實物,殿內頂部覆斗形天花,藻井整體裝飾采用了不同的技法,包括繪畫、浮雕等。除此之外,裝飾上還采用了瀝粉貼金的技法,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相較后世在宮殿寶座或佛像上方重要位置設置藻井的空間布局,凈土寺大殿殿宇頂部藻井有九個,每個藻井中心都有一紅色圓星,周圍環有金色雙龍,藻井中心及平棋上均繪有花卉、祥云等圖案,有紅色、白色等色彩,另有綠色的葉子作為陪襯。在遼代河北易縣開元寺毗盧殿就已經出現這種布局形式。毗盧殿當心間藻井體量最大且裝飾華麗,其他部位以四角、六角等不同造型結構形式相對簡單的藻井圍繞四周。②這種殿堂的布局方式也將藻井在早期階段的特點都體現了出來。
整個殿宇中最為精美的當屬大殿正中規制最高的藻井(圖2),金龍盤繞,氣勢磅礴。藻井分為上、中、下三層。最下層為方井,方井之上筑有斗拱,方井四壁上有精湛的天宮樓閣小木作,規格也是這里最大的。中間一層為八角藻井,設有斗拱,平棋內繪有飛龍、飛鳳圖案。除此之外,藻井中有八個角蟬,均繪有龍紋和鳳紋,這也是明清時期藻井角蟬主要的裝飾紋飾題材。最上層藻井雕刻有雙龍戲珠圖案,龍爪銳利,造型生動。重檐歇山的樓閣懸于井頂雙龍戲珠浮雕之下,構成“八門九星天宮樓閣”景象。③其余八個藻井形制各不相同,結構形制有八角、六角以及菱形等,平棋上也都繪有龍鳳圖案,資料顯示其彩繪部分并不是金代原物。另外,在大殿內四周墻頭上裝飾有天宮樓閣,除西南角一組不是金代構建,其余皆為金代所制。樓閣上及斗拱中的小斗運用了貼金技法。藻井色彩層次豐富:紅彩古樸凝重,綠彩俊逸飄灑,金色富麗堂皇。這些色彩共同組合成富麗堂皇的天宮樓閣藻井。
2.2 藻井圖案的題材元素
凈土寺大殿布滿藻井,每個藻井中心均有一紅色圓星,周圍裝飾有龍形木雕,應為二龍戲珠圖案,一龍為升龍,一龍為降龍,均為五爪,并且周圍圍繞有云紋,造型豐富。藻井平棋及角蟬內均繪有龍紋和鳳紋,圖案樣式豐富,裝飾華麗,精美古樸,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龍紋在我國古建筑中較為常見,其應用也最為廣泛,在藻井、彩畫裝飾中都有。藻井中心多出現以團龍、二龍、彩鳳等為主的圖案,龍紋更是在藻井裝飾中大量出現。龍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及理想的美好祝愿,被視為神瑞動物,有幸福吉祥的寓意。除之此外,龍紋更是廣泛出現在皇室建筑的裝飾中,象征著天子地位的神圣和至高無上的皇權,受到人們的尊崇,歷代帝王更是將自己比作真龍天子,來穩固自己的統治和政治地位。另外在佛教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迅速傳播,神靈觀念興起,龍作為佛教的護法神,具有護法之意。在龍文化的不斷發展演變中,龍更是作為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在人們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作為人們祈福壽、求平安、求富貴的象征。一般來說,有龍的團案就必有珠,凈土寺藻井的裝飾題材以明鏡雕刻二龍戲珠為主,代替了遼代彩繪龍紋額形式。二龍戲珠是兩條龍戲耍一顆火珠的表現形式。它起源于發達的天文學,由于人們對星象的崇拜產生了所謂的“四靈”,分別對應的是東宮青龍、西宮白虎、南宮朱雀、北宮玄武?!褒垜蛑椤本桶l生在東宮蒼龍宮。④相傳龍戲珠中的珠子就是月亮,但因其在古代宮殿廟宇中與古代“陰陽論”中“陽剛陰容”寓意不符,并且太陽也是出自東方,所以也就從“月”轉換為“日”。從漢代開始,雙龍戲珠出現在建筑、彩畫以及器皿用具上,作為一種寓意吉祥的裝飾紋飾。唐宋以后,雙龍戲珠紋飾一般裝飾在圓形或方形或近似于兩者的多邊形底面上,兩條龍上下對角排列,火球裝飾于圖形正中間。凈土寺藻井龍紋圖案也呈現這樣一個布局,傳說中間那兩條金色的雙龍會在深夜騰云飛舞,其金色的光芒會籠罩整個大殿。總的來說,凈土寺藻井圖案造型為全國罕見,形象生動又不失其威嚴高貴。
宋、遼、金時期鳳紋形象發生了變化,鳳紋不再是漢唐時期的站立姿態,呈飛翔狀。鳳在神話傳說中為群鳥之首,飛翔時百鳥相隨,被尊為百鳥之王,寓意吉祥如意。龍威嚴神秘,給人以敬畏之感;鳳代表安寧、幸福,令人感到親近。龍鳳搭配成為王朝統治者權威的象征,是“帝德”的一種象征,“龍鳳呈祥”成為太平盛世的標志。凈土寺大殿中藻井平棋及角蟬內多繪有鳳紋,繪制精細,色彩艷麗,是當權者權威的象征,也表現了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期盼。
2.3 藻井圖案的畫中意匠
凈土寺因屬凈土宗而得名,在佛教許多經典故事中都出現有凈土。佛教《本生經》講到釋迦牟尼佛的前生故事,他發大愿,廣修菩薩道,于是成就了佛國凈土。大殿室內正是營造了這么一個佛國世界。一進門便能看見大殿中間塑有3尊佛像,端坐于正中央的是釋迦牟尼佛,其左、右分別站立著阿難和迦葉,西面是南無阿彌陀佛,東面是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左、右兩邊分布有十八羅漢,墻上滿繪佛、菩薩、天王、金剛、天女等,表現了法相姿態的莊嚴、慈祥。殿頂裝飾有天花藻井,叫作“天宮樓閣”,為八卦傳頂,是佛國領域的重要建構,以此隱喻佛國中的十方世界。藻井主要營造的是天界神佛同人世間溝通的空間,通過藻井,神佛將其對人間的意志、庇護傳遞到人世間。整個空間不僅突顯了神界與人間的聯系,也維系了人與神佛的精神對話。
殿內整體的空間建構表現了古人在功能和精神上的一種寄托,滿足了祭祀性建筑對于神性空間的構造。殿宇頂部精美絕倫的藻井、四周墻壁上線條優美的彩塑壁畫共同構建了令世人贊嘆的“景”,殿內供奉的佛像、羅漢分布、陳設裝修為修行者構建了禮佛空間,使修行者們實現心靈悟“境”,這種觀想佛法空間模式將人們從“景”引入“境”,這種“景”與“境”之間的空間轉化,不僅體現出了佛教世俗的文化特征,也在于宗教義理及意象的傳達,同時反映了古人對佛國凈土、神仙居所的嚴肅想象及情懷寄托。
2.4 藻井圖案的文化意蘊
在后世一些人看來,藻井似乎只是為了美觀、裝飾,并無具體的含義。其實不然,藻井有著非常深刻的文化內涵,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思想內涵。
古代建筑主要以木質為主,因此防火成為古人的頭等大事,并且為此想出一系列方法來防止失火。表現在建筑上,多出現具有防火寓意的建筑裝飾,如屋頂的鴟吻走獸和裝飾彩畫以及殿宇頂部中央的藻井等。古文中提到的“交木為井,繪以藻紋”中的藻紋就是一種防火的紋飾。藻,水中之物。在我國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觀念中,水能壓火。由此可見,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內飾以藻井,是期望以此避免火災來獲得平安。除了有防火的寓意外,藻井也是房屋主人地位和權勢的一種象征。裝飾藻井的建筑一般等級較高,如在佛寺和宮殿建筑中才能使用。《應縣志》中記載:“凈土寺據傳原為后唐明宗之家廟。”藻井的使用以及藻井的龍、鳳裝飾紋飾都說明了凈土寺藻井的地位之高、等級之高。另外,藻井還蘊含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由于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對未知事物產生畏懼感,導致人們對大自然產生崇拜。藻井作為建筑裝飾物,連接著天與地。藻井造型上圓下方,正好與“天圓地方”的宇宙觀相吻合,有象征“天”的意味。⑤在較高等級的建筑中,比如皇宮和寺廟,藻井的位置一般裝飾在皇帝寶座和佛像的上方,藻井用來象征“天”,代表上蒼,人們通過藻井向上天傳達人世間的請愿,體現出封建社會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藻井作為一種古建筑裝飾物,不僅在視覺裝飾和構造技術上令世人驚嘆,向世人展現出古建筑獨特的美,還包含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3 總結
透過一座座藻井,我們看見了其背后承載的是深厚的文化內涵、令人嘆為觀止的古人智慧、精湛絕倫的高超技藝,看見了藻井背后所代表的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古建中的藻井元素,是各個朝代的特色文化、思想和藝術碰撞的產物,是建筑構建中最具文化底蘊的設計,對于皇室宮殿和寺院的內部空間塑造與精神內涵的提升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凈土寺大雄寶殿中精美絕倫的藻井、線條優美的彩塑壁畫,是中國古代優秀的藝術作品,它包含豐富的民間佛教內容,體現出了佛教世俗的文化特征。它雖歷經風雨,但仍然極具光彩,被稱作中國最美藻井、三晉之最,在山西早期宗教建筑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凈土寺大雄寶殿的藻井,不僅在國內,甚至在世界上也是不可多得的,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應縣凈土寺藻井是晉北遼金時期留存下來的佛教建筑,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祖輩傳下來的極其珍貴的本民族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可從中汲取優秀的文化傳統,創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新穎的文化作品。
注釋
①張衡.西京賦[M]//蕭統,李善.昭明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77.
②金彩霞.北京周邊地區古建筑藻井的發展演變及特點[J].藝海,2022(4):79-88.
③尚澎.現實與幻境:小木作“天宮樓閣”藝術形象的建構[J].藝術學界,2020(2):265-281.
④程建軍.“龍戲珠”與天文[J].古建園林技術,1986(4):46-47.
⑤韓昱,郭洪武.藻井的源流及特征[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0(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