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摘? ? 要〕? 基于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注重在課堂上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當借助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全新的學習體驗。教師需要秉承“減負減壓,提質增效”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保駕護航。教師應當游戲化導入教學,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開展情境化講解,營造豐富多樣的教學環境;采用啟發性提問,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進行鍛煉;注重開展實踐性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高相應能力;重視過程性評價的落實,把自信心的培養作為重中之重。結合學生的興趣偏好創設多元化的教學課堂,讓學生有更多自主選擇的學習機會,優化教學效果,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 學習興趣;自主學習;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4-0118-03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數學學習是枯燥的、乏味的。學生很難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數學學習能力降低,阻礙學生邏輯思維以及創新意識的提升。基于新課改的教學背景,教師應當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整體的教學效果得以提升。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性格特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自主參與。良好的學習興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及發展需求進行充分了解。從多元化發展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端正的學習態度,構建高質量、高效率的數學教學課堂。
一、調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作用
(一)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教師需要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整體的數學教學質量得以提升。數學學科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教師應當結合數學課內教學課程設計具有開放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探究學習,強化邏輯思維以及解題能力。相較于以往單一死板的課堂教學,有效的教學模式更容易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課堂質量的提高服務。教師在選擇和規定課堂教學內容的時候,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以及深入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數學課堂內容分析,逐漸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二)促進師生溝通
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傳授時,應當主動進行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保證后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素質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有效融合。教師應當站在小學生的角度進行問題的思考,結合教學經驗進行教學設計,以便于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受教師關注和照顧的,并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關心學生的生活方式,拉近彼此的距離。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任務布置時,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引導學生運用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探究,并在遇到問題時及時與教師溝通交流。教師一定要認真傾聽,盡可能幫助學生解決課堂上的疑難問題,進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就目前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很多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無法獨自完成知識的記憶與掌握。對于這一問題教學工作者們十分重視,并積極采取有力措施進行優化改進。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自主探究以及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以及知識應用的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多重保障。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當構建起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關聯,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適當降低數學的難度,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并學會在實際問題中運用數學知識,不斷提高問題解決能力。教師應當根據不同類型學生課堂表現進行教學調整,幫助每一名學生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實現個性化教學課程的順利開展。
二、調動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一)游戲引入教學,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沒形成成熟的思考方式,會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貪玩好動的問題。教師應當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基本情況進行教學設計。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前導入,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整體教學質量以及效率。游戲化的教學方式會對小學生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意識的增強。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興趣偏好進行游戲設計,為學生構建起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促進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課程具有較高的學習難度。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點,直接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利于從小對數學產生喜愛之情。伴隨著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教師將游戲化教學方式引入數學課堂,使學生在獲得快樂的同時,對數學知識掌握得更加深刻,促進自主學習意識的強化。
以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六章《多位數乘一位數》為例,本節課的計算量較大,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師應當在課前導入環節,通過開展游戲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后續數學課程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教師應當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游戲,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在講解“一位數乘兩位數、一位數乘三位數的乘法”時,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青蛙”的游戲中。讓學生按照事先分好的順序進行排列,并依次進行唱歌接龍游戲。學生需要在輪到自己的時候說出:“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撲通一下跳下水,兩只青蛙......”用趣味性的方式,在數學課堂上引入多位數乘以多位數的概念,在快樂中學習數學,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
(二)創設情境,開展多樣化教學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必須從學生的興趣激發和積極性的調動入手,把素質的全面提升作為重要目標。與此同時,需要教師選擇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容,并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通過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狀態中,促進自主學習意識的強化。教師應當不斷提升專業教學能力以及核心素養,為學生設計具有時代性、探究性的課程內容,營造豐富多樣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獲得全新的學習體驗感。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情境教學法可以起到優化教學效果的作用。小學生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這一特征進行教學環境的營造,使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三角形》為例,教師應當在備課環節,運用信息技術的網絡查詢以及圖片編輯功能豐富數學教學課件,為學生搜集三角形建筑或者三角形物品,讓學生從生活化的角度進行數學問題的思考,從而獲得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應當在課程開始時,引導學生對課件上的學習內容進行觀察探究。在學生對三角形的基本特點有所了解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制作三角形,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感受三角形的性質特點,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可以隨意發揮想象力進行三角形創作,從而對多種多樣的三角形產生認知,強化數學認知能力,促進數學幾何圖形知識體系的構建。
(三)啟發性提問,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在傳授數學知識的時候,一定要在課堂上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以便于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和自主學習。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具體教學內容的設計,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探索性與實踐性,教師應當運用教學提問的方式牽引學生的思維意識,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并形成理性思維意識。教師應當給予學生鍛煉思維的教學空間,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理論知識,并為開展自主實踐探索奠定基礎。
以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七章《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例,教師應當為學生挑選適合的教學工具以及學習素材,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以更加具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強化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性質與特征的理解。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粉筆盒,并進行教學提問:“它是長方形或者正方形嗎?為什么?”學生在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可以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產生新的認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入和牢固。課堂上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發言,表達各自的見解,同時體會數學這門學科的重要價值和魅力,從小意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四)組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遷移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實踐性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實踐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不具備自主設計學習內容的能力,教師應當為學生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在長期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數學學習能力以及邏輯思維意識的形成。學生在不斷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漸總結較多的學習經驗,為日后開展自主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學習興趣設置具有針對性的課程任務,利用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設計。促使學生發現數學課程的樂趣,促進整體教學結構的提升。
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七章《數學廣角——植樹問題》為例,本節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植樹活動,幫助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對“植樹問題”進行實踐探索,可以對多邊形的面積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學生在掌握多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同時,獲得數學情感能力的提升,增強環保意識。
(五)加強過程性評價,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
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教學環節,只有科學合理的、能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才能為數學知識的深入探究與掌握而服務。教師應當遵循科學性、針對性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讓學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促進學生提強補弱。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背景,教師應當注重教學評價機制的優化與升級,構建起具有趣味性、針對性的教學評價體系。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的贊美與激勵可以激發學習潛力。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態度進行綜合評價,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以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七章《扇形統計圖》為例,教師應當在學生掌握扇形統計圖相關知識點后,引導學生運用本節課程的知識或者以前所學習的知識來進行學習思考。針對班級中戴眼鏡人數這一問題進行統計以及圖形繪制,并思考不同的數學問題是否都適用于扇形統計圖的表現形式。教師需要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成果進行記錄分析,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三、結語
總的來說,教師通過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能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供最基礎的條件,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應當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不同階段獲得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學習感受。教師應當結合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運用喜歡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幫助他們形成數學思維,不斷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角度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榜樣作用,以身作則,具備豐富的專業素養、高水平的教學能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劍.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2(S2):21-22.
[2]程異.圖形化編程與小學數學有效融合的探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2(S2):31-33.
[3]沈宏江.小學數學線上教學的優化策略[J].理科愛好者,2022(6):194-196.
[4]吳泓靜.小學高段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策略研究[J].理科愛好者,2022(6):142-145.
[5]冷建美,鄭艷,錢志超,等.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符號意識方法初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2(6):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