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教學應發揮核心素養的統領作用。學歷案的應用,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有據可依,真正讓英語課程的總目標,即發展語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在英語課堂落到實處。本文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1“The king's new clothes”為例,闡述學歷案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英語;學歷案
作者簡介:陳詩雨,宜興市洑東小學。
一、引言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致力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自信心,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有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具備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小學高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英語學習基礎,詞匯量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在現代信息技術高度普及的情況下,教師若按照英語課本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將使得英語課堂逐漸喪失吸引力。
在學歷案與英語課程的融合教學中,教師于課前、課中、課后均關注學生的實踐過程與體驗感。在趣味性與情境化學習中,學生將沉浸式地鍛煉基礎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提升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學歷案分為學習主題與課時、學習目標、評價任務、學習過程、檢測與練習、學后反思等六個部分。新課標指出,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英語教師應推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在義務教育階段持續發展。再結合“雙減”政策,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同時還應考慮在教學過程中減負增質。要想在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同時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基于學歷案的教學過程設計中當切實考慮趣味性、情境化與實踐應用價值。
二、學歷案實踐應用
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中,英語教師以學歷案對其進行指導,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興趣。下面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1“The king's new clothes”為例,探究小學英語學歷案的實際應用。學歷案共分為六個部分,學習過程將是重點陳述部分。
(一)學習主題與課時
本單元分為四個課時,其中第一課時為故事板塊,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可以說是寓教于樂的經典課文。本單元主題是人與社會,第一課時的育人目標明確,教育學生誠信做人。作為一則家喻戶曉的西方童話,小學高年級學生對《皇帝的新裝》并不陌生,學生能通過已有知識儲備理解文本內容,體會課程育人價值。
(二)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時學習,學生能夠:
借由多種學習活動梳理故事脈絡,理解文本內容;
初步感知動詞過去式;
小組合作分角色表演;
懂得為人應當誠實守信的道理。
【設計說明】
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體現在其口語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重點句型與常用短語的落實與鞏固是必要的學習內容。同時,立德樹人是英語教學的根本任務。在“The king's new clothes”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應當明白虛榮心切不可有,應當時時保持警醒,以誠信務實的態度審視自己與他人。
(三)評價任務
1.能夠理解文本,找出精彩語句。
2.各小組能夠有效合作,分角色表演這個故事。
3.理解為人應當誠實誠信的道理,并用英文加以闡述。
【設計說明】
本課故事主線學生已有所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這一創造遷移的過程中,學生順利實現了知識遷移,達成了知識點的落實與表達能力的提升。結合對故事情節的分析,學生能夠融合重點詞組的應用,并進行簡單的人物評價。“The king's new clothes”中的人物多樣化,對話簡短易懂,且情節充實。對于學生來說,通過課本劇表演、情境對話等形式,能夠很好地感知整體情節與人物形象,孩子的天真直白與某些成人的復雜虛偽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學生在語氣語調上也要有鮮明的人物特色,教師可在此過程中加以示范和引導。
(四)學習過程
1.學法建議。通過觀點分享、情境演繹,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感受課本劇的趣味性。借助家校合作與信息技術,學生實現課本知識的落實與遷移,提升英語口語表達的自信心與熱情。
2.課前預學。
(1)查閱詞典,理解“The king's new clothes”的基本故事情節。
(2)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用英語闡述故事中所出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設計說明】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在難度不大的情況下開展課前預習,能夠調動小學高年級學生已有的英語自學能力和英語知識儲備。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則是為課本劇表演做準備,幫助學生在英語課本劇表演中更加自如應對,從而實現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英語學習興趣的增強。除卻人物形象的正面評價與負面評價,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分析騙子能夠行騙成功的原因,即每個人都過度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缺乏自信,有明顯的從眾心理。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得出為人要自信、誠信、真誠的結論。學生可以用自己學過的詞匯進行闡釋,以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情境轉移能力。
3.課中學習。
(1)學生分享自己查閱資料以后理解的課文故事情節。
(2)學生用英語口語闡述自己對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理解。在此過程中將會使用“shout at”“laugh at”“point at”等重點短語,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分享性質的遣詞造句。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課本劇表演,表演以課文原句為基礎,可作適當的拓展與補充,小組成員自行設計臺詞。
(4)按照師生共同確定的評分量表進行打分,學生之間開展互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邀請家長及社區等方面的人員參與點評,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并推動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設計說明】
(1)展示課前預習成果,有助于教師及時對學生的預習熱情予以肯定,并在師生互評、生生共評中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表達熱情。其中,師生評價與生生評價需要共同制訂可行的評價量表,從文本展現完整度、語言準確性、表演表現力、合作默契程度等方面展開等級式的分層評價,幫助學生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從而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陽光健康成長。
(2)在情節梳理的基礎上,學生用英語口語分享并討論對于故事人物的理解,有助于主旨推演與短語應用。這一環節輕松愉快,主觀性較強,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參與度相對較高,也為后續課本劇表演作準備。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課本中的重點短語進行分享。這一分享要求與課文相關,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以采用課內的重點短語闡述生活中、學習中的事件,實現英語口語表達的生活化應用。
(3)課文的故事性較強,學生在情節梳理與人物理解上有了一定積淀。教師在推動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能夠實現異質性小組建設的完善,并真正將學生視為課堂主體。教師以課堂組織者的身份幫助學生落實重點語句的語音、語調、語氣等,能夠在學生興趣盎然時有效開展英語語法教學等,實現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完美融合,為新課標的推行與“雙減”政策的實施助力。
(4)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下,小學英語教學面臨著變革。家長在有能力、有條件、有意愿的前提下,很樂意參與到英語教學中。就本單元來說,學生的課本劇表演趣味十足。教師可引導家長與學生共同準備道具、開展排練,促進親子溝通的同時也推進了家校合作的深化。借助釘釘直播、抖音視頻、微信課堂等,教師可為家長呈現學生的表演,家長能夠實時參與孩子的成長,為其加油點贊,從而推動教學評價的多元化,為學生的自信大膽表達奠定堅實基礎。從家校合作的層面來說,教師與學生的認可對于家長來說也是一種鼓舞。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將更愿意投入到孩子的英語活動中,形成家校合作、親子陪伴的良性互動。
(五)檢測與練習
1.完成Think and write。
2.寫一寫你對本課主要人物的看法。
3.和小伙伴開展口語練習。
【設計說明】
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教師設計作業時應當進行合理分層。分層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且不以某一次形成性檢測作為評價依據,而是以實時變化的能力水準作為判斷依據,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口語練習的目的在于培育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在關注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提升其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從學生的能力水平來說,Think and write是基礎作業,只要上課認真聽講,都能完成一定程度的寫作訓練。當然,每個人的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不同,寫作成果也不盡相同。而對故事主人物的看法則非常體現學生的思辨能力,這也是對于課堂分析與展示的再次咀嚼。同伴之間的口語訓練,可作為學生之間合作溫故知新的抓手,在合作中夯實基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采用線上朗誦的形式進行分享,教師利用先進技術對學生的口語能力展開測評,提高學習效率。
(六)學后反思
1. 能否根據自己的理解繪制本課的思維導圖并復述故事?
2. 能否評價文中的主要人物?
3. 對英語課本劇表演有什么收獲或困惑?
三、總結與思考
在上述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中,趣味性與情境化得到很好的體現。事實上,學歷案適用于任何一個單元。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8“Chinese New Year”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帶來的實物展示各自家鄉的過年特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同時,在相應的情境下,學生之間可以開展情境對話,分享各地民俗,感受傳統民俗的豐富多彩,增強民族自信感,堅定文化自信。
在勞動教育成為專項教育科目的情形下,英語教學進行跨學科教學也有一定現實意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用志愿服務的形式,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果帶到社區、博物館、圖書館等處。這樣既能夠鼓舞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又能夠提升英語學習在學生生活中的價值與必要性。小學生運用英語進行社會實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情境教學與知識遷移。不論是親子活動還是團隊活動,小學生對于英語口語的使用都是一種優質的英語學習促進策略。
整體來說,學生的英語學習將會延續到高中、大學乃至于更為長遠的生活中,提升學生的表達自信與能力是不可忽視的。以課本劇為展現手段,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輔助,只是學歷案操作實踐的一部分,項目化學習、大單元教學、研學活動等都將是學歷案的重要元素。學歷案本身只是一種路徑,最終要指向的是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新課標背景下,以學歷案為抓手推進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與推廣必要性。
參考文獻:
[1]俞建芬.基于智慧課堂的小學英語學歷案編制及思考[J].英語教師,2022(1):145-149.
[2]馬嫣.家長語言信念和家庭英語教育投資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21.
[3]馮雨.高職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合作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20):230-231.
[4]張輝.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分析與轉化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2.
[5]王天振.基于素養導向的小學英語深度學習方案[J].好日子,2021(33):242.
[6]程丹丹.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之:“三階五步導學案”教學實踐探究[J].讀與寫,2021(12):288,290.
[7]朱丹.“翻轉課堂”視域下小學英語“導學案”設計研究[J].讀寫算,2020(11):135.
[8]韓曉茜.英語單元學歷案對語言習得的意義探究[J].科學大眾(智慧教育),2022(7):53-54.
[9]王瑋.學歷案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的作用:以外研社版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上冊Module 2 Unit1為例[J].中國農村教育,2020(12):84-85.
[10]魏金麗.新課標下小學英語口語能力培養策略[J].傳奇故事,2022(21):95-96.
[11]李磊.“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指導策略[J].小學教學設計,2021(30):9-11.
[12]王薔,葛曉培.英語課標(2022年版):突破有“語言”無“文化”的教學窘境[J].中小學管理,2022(6):24-27.
[13]徐悅.基于新課程標準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建議[J].空中美語,2021(5):611.
[14]蘭學英,杜芙蓉.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研究[J].讀天下(綜合),2020(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