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中英語教師不能只將著眼點放在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上,更應該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豐富自己的語言儲備,提高自己的思維意識,培養文化品格。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考察英語教學才更具有指導價值。而閱讀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部分。實施有效的閱讀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教師要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創新教學形式,讓閱讀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對如何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水平進行探索研究,旨在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供積極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汪丹,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蟠龍高級中學。
高中英語學科的發展需要圍繞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展開。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文化品格是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如何科學地設計閱讀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形式,促進學生的發展,是教師需要重點研討的方面。為了實現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利用全新的視角,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認知體驗。
一、英語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和探討價值
核心素養作為一種概念,對于指導高中英語教學有積極作用。為了深化課程改革的需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高中英語學科要承擔起育人責任,構建包括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在內的學科核心素養體系。英語學科需要展開一系列的反復練習以達到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師在設計課程教學時,要基于理論研究的總體方向,積極采用實踐探索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寫作等手段,提升對英語語言知識的認識水平,適當地使用相應的語言手段進行表達和交流。閱讀教學的意義在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對于不同教學內容應當進行合理地整合、分析和推理,深化學生的認識,使其認識到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為此,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教師要以閱讀教學為重要依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強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提高英語課程教學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同時還能夠深化學生的思維過程,讓其更好地運用思維手段處理信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不斷建構自身的閱讀框架,提高閱讀策略使用的順暢性。學生在綜合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會發現這些問題所蘊含的道理,并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其中。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將閱讀文本與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整體規劃閱讀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考察英語教學中所存在的具體問題時,我們要有所依據,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的育人目標為我們提供了主體的方向。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是否落實了語言、思維、文化、學習能力等多方面素質的培養,已然成為影響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
(一)缺乏學習主動性
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激活學生的已有認知,讓學生貫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深刻地理解文本內容,并且嘗試積極開展思維活動。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沒有被激活,在認知方面學生仍存在思想上惰性。其根本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對教學形式的接受程度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佳。首先在興趣方面,學生之所以缺乏閱讀興趣,是因為他們本身對于閱讀這種訓練形式的認知存在偏差。多數學生努力學習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分數,最終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這種應試性的教育,在一定情況下束縛了學生的認知體驗。尤其是在面對一些復雜的問題時,學生以得到較高分數為根本目的,沒有考慮到這一訓練形式對于自身綜合能力的影響。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的重點也主要集中在如何將問題講解清楚,讓學生掌握應試的技巧,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所以抱著教科書進行研究,將更多的精力花費在教材內容上,已然阻礙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欠缺閱讀方法的指導
很多學生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即使閱讀了相關內容,但是仍然無法理解閱讀文本的中心思想。換言之,學生即使了解了文本內容,仍然會做不對習題,把握不住關鍵。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具體有效的閱讀方法。為了保證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既要講解清楚相應的文本內容,同時還要適當地講解閱讀的基本技巧,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技能。在日常的實踐中,許多高中生基本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是因為他們缺少系統的認知。有些學生在閱讀時只是按部就班地從頭讀到尾,閱讀過程也只是泛泛為之,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抓住重點,有時甚至讀了許多遍,仍然不理解文章所講內容。遇到這種問題,我們應從學生的角度傳授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同時,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時不是分不清主次,就是無法結合上下文進行判斷和推理。所以,學生在閱讀時其思維是凝固的,學生無法將思維與閱讀相結合,這就導致了學生閱讀效果不佳。
(三)閱讀教學理念滯后
運用新的閱讀形式,采取新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的關鍵。但是,在實踐中多數教師在組織開展閱讀教學時,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閱讀觀念的滯后就是一種常見的問題。高中英語教師的想法與學生具有一致性,就是以提高考試的成績為目標,所以在英語教學時,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如何完成課堂教學目標,進行豐富的訓練,但學生的主體地位明顯被忽視。這種情況屢見不鮮。教師以考試為導向,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忽視了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無法構建良好的文化品格。同時,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活動時,也沒有更多地關注學生閱讀的真實水平,閱讀步伐較快,有些學生根本無法跟隨教師的節奏展開閱讀訓練,提高自己的英語閱讀能力。另外,在處理教學資源的時候,教師也只是單純閱讀教材和練習冊上的習題,沒有結合學生的自身發展需求,選擇不同類別的閱讀素材。同時,在整理閱讀資料的時候,也沒有進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而教材作為英語閱讀的唯一文本,教師并沒有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知識內容。總體而言,教師在教學理念上的滯后性,直接導致了教師在閱讀資源選取上的局限性。
(四)閱讀教學形式缺乏創新性
高中英語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時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在教學實踐中畏首畏尾。通常做法是,細致講解閱讀中的詞匯、句式、語法,然后進行整篇閱讀,最后針對相應的問題進行講解和復盤。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也是以重點知識為主要閱讀內容,忽視深度閱讀,忽視文本背后所蘊含的語言意義和文化意義。因此,在閱讀教學時,教師不應該只注重對文本內容的講解,還要促進學生對文本背景以及作者所想表達的文本意義的思考和分析。有些教師之所以會忽視學生的互動環節,就是因為這種討論活動和參與式活動容易占據課堂教學的時間,而效果又不可控。受這些因素的影響,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無法真正推動學生的能力發展,最終導致高中生閱讀能力不足的情況。圍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一目標展開教學是教師應該學會的第一課,同時也是落實課程教學目標的關鍵。整體上,教師必須要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創新教學形式讓英語教學變得更加科學有效。
三、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
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關鍵要在于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夠對所閱讀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進行有效的思考,最終實現閱讀教學目標。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更關注的是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所以,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開展閱讀教學的重要一步。在選擇閱讀內容的時候,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水平,并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整合教材閱讀材料的時候也要進行整體考量,明確哪些知識是學生感興趣的,哪些知識對于學生學習、識記存在一定的難度。此時,教師就可以適時地補充相應的材料,提高學生的綜合認識。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設置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學生采用合作或者探究的方式解決具體的問題。因此,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來選擇恰當的閱讀題材,對于提升閱讀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要針對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設計教學的具體環節,并且選用適當的教學方式,激活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在熱烈的課堂氛圍中閱讀文本,領會文本的文化內涵。比如在學習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三“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這一課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的哲學家,比如孔子、老子、墨子等。而在閱讀時教師既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語言知識,還要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和思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要激活學生的學習欲望。古代哲學家在中國歷史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可以先播放相應的視頻短片,讓學生快速地了解孔子、孟子的哲學思想,然后讓學生在文章中找出關鍵語句,去了解他們的生平,以及對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列表格的形式來對比分析他們之間的差別。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引導,激活學生的興趣,才能夠讓他們真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影響閱讀教學效果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學生的思維存在明顯的滯后性。有些學生完成閱讀活動只是為了解決相應的問題,沒有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認知發展,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意識地設計教學活動,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首先,學生必須要具備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探究的能力,同時還要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提高自己的計劃和監督意識,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應用語言的水平。結合這些分析,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要把握課堂教學的目的,并且借助閱讀材料的主題內容,促進學生的閱讀分析,讓學生在課堂上具備認真嚴謹的態度,積極求解,及時解決問題。教師對于文本內容的把控是實施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如果教師可以準確地分析閱讀框架和核心內容,就可以設計出具有引導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在此,教師需要做到的就是對于文本知識進行系統分析,然后設定具有梯度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教師可以利用互動式的學習模式,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啟發性。比如在學習“Europe”這篇課文時,教師應該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讓每個小組對于不同的城市特點進行分析,然后總結出每個城市的風格和特征。學生通過小組匯報的方式,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這種閱讀形式不僅能夠考查學生是否懂得了文本的主要內容,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對于文本信息進行重新整合。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讓學生對于所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察,可以設計一些有層次的問題,做到因材施教。結合學生不同的認知特點和水平,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結合閱讀的主體內容設計不同的任務,以便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根本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方法和準確的閱讀教學定位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基礎。為了保證課程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束縛,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讓英語教學變得更加靈活多樣。與此同時,教師還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的,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英語閱讀的魅力,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田藝煒,劉力菀.指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22(5):48-51.
[2]張慧娟.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22(11):21-23.
[3]周冰楠.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J].學周刊,2022(29):63-65.
[4]王嘉瑋,鄭已東.核心素養視角下“3A”文本再構模式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J].新課程研究,202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