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蓉 劉暢 祖翔宇



【摘要】? 目的? 探討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護理措施對腦出血患者認知功能及肢體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1月- 2022年1月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的腦出血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組間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基于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的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肢體功能、焦慮抑郁水平和生活質(zhì)量。結果? 基于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的護理實施后,觀察組各項認知功能評分及改良Barthel評分(MBI)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3、6個月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角色功能、總體健康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于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的護理能夠改善腦出血患者的認知功能和肢體功能,降低患者的焦慮抑郁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 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腦出血;認知功能;肢體功能
中圖分類號? R743.34?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13--04
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的危重腦血管疾病,其發(fā)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均較高,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和經(jīng)濟負擔。腦出血患者在急性期治療后,常面臨著認知功能障礙和肢體功能障礙等后遺癥,影響生活質(zhì)量和社會功能[1-3]。因此,對腦出血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護理和心理干預,是提高預后和促進其康復的重要措施[4]。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學理論,通過感恩情緒的產(chǎn)生和維持,拓展個體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建構個體的心理資源和社會資源,從而增強個體適應能力和幸福感。該理論在國內(nèi)外已廣泛應用于各種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中,如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8]。然而,目前鮮見有關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認知功能及肢體功能影響的報道。本研究對腦出血患者實施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護理,旨在探討該護理模式對患者認知功能及肢體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1月- 2022年1月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的腦出血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組間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兩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0~80歲,平均63.46±6.25歲。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0~80歲,平均63.41±6.23歲。兩組患者基線特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主動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參與本研究。
(1)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9)》腦出血診斷標準[9];②發(fā)病時間在24h內(nèi),首次頭顱CT或MRI顯示出血灶;③神志清楚或輕度意識障礙,能夠配合評估和護理。
(2)排除標準:①有其他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腦出血的病因,如淀粉樣腦血管病相關腦出血、腦動靜脈畸形、腦動脈瘤、腫瘤卒中、凝血功能障礙等;②有嚴重的心、肺、肝、腎等器官功能衰竭或其他危及生命的全身性疾病;③有嚴重的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無法完成評估和護理。
1.2? 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指導患者改善生活習慣,進行宣教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基于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的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出院前護理
(1)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教育:出院前3d,進行感恩拓延-建構理論的教育,讓患者了解感恩的意義和方法,鼓勵其每天記錄自己感恩的事情和人。通過宣傳冊、視頻、講座等方式,介紹感恩拓延-建構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和原理,使患者認識到感恩的重要性和好處。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訓練患者如何發(fā)現(xiàn)和表達感恩,使其體驗到感恩的過程和效果。通過提供感恩日記本、感恩卡片、感恩短信等工具,指導患者每天記錄自己感恩的事情和人,讓患者養(yǎng)成感恩的習慣。
(2)活動規(guī)劃:鼓勵患者參與積極的活動,如閱讀、聽音樂、繪畫、做手工等,拓展其興趣愛好,增加快樂和滿足感。根據(jù)患者的個性、喜好、能力等因素,為患者推薦適合其參與的積極活動,并提供相應的資料、教程、器材等資源。制定合理的活動計劃,并督促患者按計劃執(zhí)行,及時記錄自己的活動過程和收獲。配合患者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并給予積極的評價和反饋,并鼓勵患者嘗試更多更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
(3)社會關系的建立:鼓勵患者與家人、朋友、醫(yī)護人員等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表達自己的感謝和愛,增強患者的社會支持和歸屬感。幫助其與家人、朋友、醫(yī)護人員等保持良好的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情況和需求,主動提供幫助和支持。教導患者如何用語言、行為、禮物等方式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感謝和愛,讓他們感受到患者的誠意和關心。組織患者與家人、朋友、醫(yī)護人員等進行一些有意義的互動活動,如聚餐、游戲、旅行等,增進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增加彼此的親密度和滿足感。
(4)韌性及適應能力的增強:鼓勵患者樹立希望和信心,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患者的韌性和適應能力。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向其展示一些成功克服腦出血伴焦慮癥的榜樣和故事,讓患者看到自己也有可能實現(xiàn)康復和幸福。通過提供積極的反饋、獎勵、認可等方式,肯定患者在感恩拓延-建構理論護理中所取得的進步和成就,讓其增強自己的能力感和價值感。通過提供問題解決的技巧、策略、資源等方式,幫助患者分析和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讓他學會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1.2.2? 出院后護理? 定期通過電話或微信等方式與患者保持聯(lián)系,詢問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心理感受,給予必要的指導和支持。①每周至少1次,通過電話或微信等方式,向患者了解其身體狀況、生活情況、心理狀態(tài)等,關注患者是否有復發(fā)或并發(fā)癥的風險,給予相應的醫(yī)療建議和心理疏導。②每月至少1次,通過電話或微信等方式,向患者反饋其感恩日記本、感恩卡片、感恩短信等工具的使用情況,評價患者的感恩水平和進步情況,給予相應的鼓勵和獎勵。③每季度至少1次,通過電話或微信等方式,邀請患者參加線上或線下的交流活動,讓患者與其他腦出血伴焦慮癥患者或醫(yī)護人員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和經(jīng)驗,增進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1.3? 觀察指標
(1)認知功能: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估患者的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執(zhí)行功能,得分越高表示認知功能越好。
(2)肢體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評分(MBI)評估患者的進食、梳洗、穿衣、如廁、轉(zhuǎn)移和行走等方面,共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肢體功能越好。
(3)焦慮、抑郁水平: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焦慮抑郁癥狀,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癥狀越明顯。
(4)生活質(zhì)量:采用健康狀況調(diào)查問卷(SF-36)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好。
1.4? 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
運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及肢體功能評分比較
基于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的護理實施后,觀察組各項認知功能評分及MBI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水平比較
基于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的護理實施后,觀察組干預3、6個月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基于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的護理實施后,觀察組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角色功能、總體健康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腦出血患者在急性期治療后,常面臨著認知功能障礙和肢體功能障礙等后遺癥,影響生活質(zhì)量和社會功能。在認知功能上,由于腦出血可能損傷患者內(nèi)側(cè)顳葉和海馬等與記憶相關的腦區(qū),出現(xiàn)遺忘、失算和失認等癥狀;也可能損傷其優(yōu)勢半球的語言區(qū),出現(xiàn)失語、失讀、失寫和失名等癥狀。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計劃、組織、解決問題、抑制沖動和調(diào)節(jié)情緒等能力的下降以及降低患者理解他人情緒、意圖、信念和態(tài)度的能力;在肢體功能上,腦出血可能損傷運動皮質(zhì)或皮質(zhì)下運動通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對側(cè)肢體肌力下降或消失,出現(xiàn)對側(cè)同名半盲或全盲、出現(xiàn)對側(cè)肢體自發(fā)性或刺激性疼痛。
因此,對腦出血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護理和心理干預有著重大意義。常規(guī)護理干預模式并不能充分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對于患者負面情緒的緩解作用也極其有限,更不能促進患者的心態(tài)轉(zhuǎn)變。而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學理論,認為每種積極情緒都具有獨特的進化目的和適應性,可以建構包括身體、智力、社會及心理的持久個人資源,并抵消消極情緒所致的不良生理效應[10-11]。在入院時,對患者進行評估,了解基本情況、病情特點、心理狀態(tài)、社會支持等,并建立信任關系。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感恩教育,介紹感恩的定義、意義、方法和益處,并指導患者進行感恩練習。例如讓患者每天寫下3件感恩的事情,或者向身邊的人表達感謝之情。在護理過程中,鼓勵患者關注自己的進步和優(yōu)勢,肯定其康復的努力和成果,并給予適當?shù)莫剟詈唾潛P。在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復評,評價其感恩水平、情緒狀態(tài)、自我效能感、康復狀況和生活質(zhì)量,并給予反饋和建議。在出院后,通過電話或微信等方式定期跟蹤患者的情況,繼續(xù)提供感恩指導和支持,并鼓勵其參與社會活動和志愿服務等,可以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恩意識,拓展其認知范圍,增強其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心理適應性和幸福感。促進患者與他人建立積極的社會關系,增加社會支持和歸屬感,從而降低孤獨感和壓力感[12-14]。在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各項認知功能評分、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及MBI評分更高,干預3個月后及干預6個月后的SAS、SDS評分更低。提示基于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的護理可以有效地改善腦出血患者的認知功能、生活質(zhì)量和抑郁癥狀,同時降低其焦慮和精神衰竭的風險。這可能是因為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的護理可以增強患者的積極情緒、創(chuàng)造力、社會支持和心理適應性,從而促進其腦功能的恢復和康復效果。
綜上所述,基于感恩拓延-建構理論模型的護理能夠改善腦出血患者的認知功能和肢體功能,降低患者的焦慮抑郁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4? 參考文獻
[1] 季亞萍.探討系統(tǒng)化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2):132-133.
[2] 白雨翡,齊艷麗.集束化護理模式對腦出血手術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22,28(2):306-307.
[3] 韓琳琳,康西紅,蔡明群.維持性控制護理結合4R危機風險管理在高血壓合并腦出血非急性期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9):76-79.
[4] 孫琪媛,唐婷婷,肖詩雨,等.基于感恩拓延-建構理論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益處發(fā)現(xiàn)及希望水平的研究[J].四川醫(yī)學,2022,43(3):300-304.
[5] 朱杏,李德芳,鄒龍嬌.感恩拓延-建構理論在腎移植患者延續(xù)護理中的應用[J].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22,14(1):4-7.
[6] 練寧,何海光.PDCA護理管理模式在重癥腦出血護理中的實施效果分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22,30(1):104-106.
[7] 胡蓉,鄧凱文,陳青,等.超早期康復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應用的效果觀察[J].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2,42(9):1530-1535.
[8] 唐婷婷,周珈瑀,孫琪媛,等.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感恩拓延-建構理論的延續(xù)護理[J].護理學雜志,2021,36(5):96-99.
[9]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9)[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9,52(12):994-1005.
[10] 王瑾.基于感恩拓延—建構理論的延續(xù)護理在擴張型心肌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天津護理,2020,28(2):147-151.
[11] 何禮平,袁蔓嬌,楊辰菲,等.感恩拓延-建構理論對我國老年慢性病病人健康促進的啟示[J].全科護理,2022,20(12):1610-1613.
[12] 姜波,張鳳杰,李瑞.感恩拓延-建構理論療法對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河南醫(yī)學研究,2022,31(17):3262-3264.
[13] 黃秋華,符小玲,歐陽艷紅,等.感恩拓延-建構理論在老年支氣管擴張伴抑郁癥病人延續(xù)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22,36(1):171-174.
[14] 葉金嬋,朱娓,孔維蕾,等.感恩干預在尊嚴受損淋巴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22,37(12):1061-1065.
[2023-04-14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