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
【摘要】美術學科與美育有諸多對接點,教師適時滲透美育內容,組織更多美育活動,學生感受更為深刻。美術與美育的結合點眾多,教師需要有觀照意識,對教材進行整合處理,精選情境設計方式,組織多種學習活動,促進美育滲透,成功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接收更多美育信息,在創造性學習中形成學科綜合能力。教師針對性推出美育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展開創造性學習,都能夠找到美育對接點,讓更多學生順利進入到學習核心。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育;滲透
小學美術教學滲透美育內容,符合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為學生綜合能力成長創造良好條件,學科教師需要做對接處理,深潛教材之中,深度發掘美育內容,創設美育教學情境,組織美育學習活動,延伸學科訓練設計,都能夠創造更多美育契機。學生對美術學科滲透美育教學有不同期待,教師對教情和學情有統籌把握,針對性設計教學方案,其調度作用更為突出,以提升教學適配性,讓美育滲透成為自然選擇,對美術學科教學形成多點支持。
一、創設教學情境,滲透美育內容
教師借助多種手段展開美術教學情境設計,需要有意識滲透美育內容,以提升學生美術感知體驗水平,促進其學科認知的順利內化。
1.整合美育資源
美術學科有比較固定的教材,教師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深潛教材之中展開深度研究,提煉出美育資源信息,做好教學對接設計,學生回饋主動,其研學行動順利展開。美術作品鑒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鑒賞方法,自然成長健康的審美觀。美術鑒賞本身帶有美育屬性特點,教師需要做出精心設計,處理好教材內容,合理借鑒校本課程和網絡內容,組織一些適合的美育學習活動,給學生帶來更多思想歷練的機會。
如教學浙美版小學四年級美術上冊“水資源”,在課堂導學環節,教師利用媒體播放視頻片段,要求學生仔細觀看這部視頻,說說視頻主題,結合節約用水主題,介紹水資源保護情況。學生對節約用水話題比較熟悉,教師利用視頻進行調度,引導學生展開互動討論,成功滲透美育內容。美育有不同選點,教師結合學生生活認知實際做推演設計,組織學生進行美育討論,在充分研討過程中形成學習共識,讓學生在生活對接中進行深度探索,自然建立美學認知基礎。節水是保護自然資源的最重要行為,教師借助媒體播放視頻,講述節水的重要性,學生利用畫筆展開美術創作,設計不同的水資源美術作品,都能夠帶來美術思考,也能夠促進學生思想的覺醒。美術學科教學滲透美育內容,這是學科教學的自然選擇。教師深入教學核心,針對學生學習訴求展開教學研究,組織學生進行美育討論,由此建立起來的學習認知帶有實踐性、體悟性。
2.精選情境形式
美術教學情境設計時,教師結合美育特點篩選情境方式,針對學生學習實際展開教學安排,設計適合的教學情境,可以創造良好學習氛圍,成功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也能夠為美育學習提供更多啟示。學生直觀感知思維比較敏感,教師借助多種媒介展開情境設計,引導學生自然進入美術學習核心,在深度審美體驗中建立學習認知。美育與美術的多點對接,教師要做好必要的指導和規劃,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任務,設定學習路線,都可以形成學習啟動。
學生對美術操作比較感興趣,教師對多種學情信息展開科學分析,圍繞學生學習要求進行學案組織,促使學生形成嶄新學習體驗認知。如教學“磚石上的雕刻”,教師課前讓學生準備了彩泥、泥工刀等材料和工具,在課堂教學程序啟動后,教師打開多媒體,展示一些泥塑和雕塑作品的照片,對這些美術作品的內涵做深度發掘。特別是一些英雄形象的雕塑,自然是重要思想教育素材,教師通過美學分析,引導學生抓住雕塑的要領,對雕塑內涵做深度剖析,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為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要求學生利用準備好的材料,選擇適合的原型,現場做雕塑制作,看誰制作出來的作品更有個性特點。學生大多熱衷泥塑制作,教師針對學生學習心理展開設計和組織,成功激發學生操作主動性。教師利用媒體展示圖片,引導學生做雕塑鑒賞分析,將學生帶入美術鑒賞環節,幫助學生建立審美認知。
二、組織教學活動,加強美育體驗
美術展評、生活寫生、話題交流、社會調研等,都屬于美育學習活動范疇,教師要做好篩選處理,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
1.創新美育設計
美術學習活動形式眾多,教師精心選擇活動內容,組織學生進入活動環節,學生回饋主動,促進其思想品質的健康成長。美術作品展評活動、美學討論活動、美術學習交流活動、生活寫生活動、實物參觀活動、實地調研活動等,都屬于美術學科活動范疇,也能夠適時滲透一些美育內容,教師需要做好對接設計,優化學法指導,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幫助,這對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有一定促進作用。
教師雖不能隨意組織學生進行校外美術寫生活動,但可以布設一些親子活動任務,要求學生家長帶領孩子進入生活環節,在實地觀察中形成美術鑒賞,帶來美育效果。如教學“家鄉的古塔”,教師先展示幾幅圖案,對一些特點鮮明的古塔圖片特點進行對應梳理,引導學生進圖案觀察,找出這些古塔的特點。在訓練任務設計時,教師針對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回家之后,在家長帶領下,深入到村鎮,或者是名勝古跡,實地參觀當地的古塔遺址,利用精確的文字記錄觀察經歷,實地調研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情況。經過一番實踐探索,學生大多有了生活觀察的體驗,教師組織學生展評自己的寫生作品,成功激發學生美術學科思維。
2.推出美展活動
美術展評活動是最典型的美育形式,學生進入美展環節后,要對美術作品進行觀察分析,給出自己的鑒賞意見,需要調動更多美學思維,展開審美調度和整合,自然形成學習觀點。教師在美展組織時,要做好必要學法指導,針對學生美術鑒賞情況做出必要的提示,引導學生主動展開美術鑒賞討論,在創造性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美展范圍可以自由選擇,教師要有整合優化意識,推出更多美術鑒賞學習活動,讓更多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習環節。
學生有美育要求,教師抓住學生學習心理展開教學組織,能夠創造嶄新學習動機。如教學“花鳥小品”這部分內容,教師先期布設學習任務,組織學生深入生活之中,訓練適合的寫生對象,展開多種形式的寫生活動,現場創造寫生美術作品,準備參與班級美術展評活動。任務下達后,學生都能夠主動展開行動,并自覺進行生活觀察和美術創作。教師利用多種渠道進行技術傳授,指導學生進入美術創作環節,從美學體驗角度設計創作路線,成功激發學生審美思維。美術展評活動順利啟動,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活動,從更專業角度進行具體一點,讓學生從審美角度進行具體評價,促使學生在廣泛互動中達成學習共識,促進其審美認知能力的成長。美術展覽形式眾多,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具體布設,組織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對學生形成多點觸動,促使學生自然進入到審美環節。
三、優化教學手段,強化美育滲透
教師有意識傳授一些美術學法,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幫助,特別是審美技巧的傳授,能夠大幅度提升美術學習品質,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1.精煉美育指導
美術學習需要方法支持,學生學力基礎有限,掌握學法也不是很豐富,教師對此需要有清晰評估,針對學生學習需求做出學法傳授。特別是美育活動組織時,學生大多沒有系統性審美體驗,教師要利用情境和問題展開具體調度,讓學生主動進入互動討論環節,在生活對接中感受美術生活應用,自然建立美育學習體驗認知。美育帶有德育特點,教師從審美角度進行具體指導,其組織效果會更為顯著。
學生對生活中的美術現象比較敏感,教師做好生活對接引導,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觸動,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在教學“漫畫與生活”這部分內容,教師先展示一些生活漫畫作品,組織學生觀察這些漫畫,結合生活現象展開內容討論。為激發學生審美思維,教師設計一些鑒賞問題,引導學生做深度思考,確保審美討論順利展開。教師設計漫畫創作任務,要求學生結合生活觀察情況,針對社會普遍現象,選擇適合的取點,展開漫畫創作活動,準備參與班級漫畫展評活動。學生開始篩選漫畫創作角度,教師適時做具體指導,要求學生關注生活現象,對創作思路做詳細規劃。一個漫畫創作任務,給學生帶來難得訓練機會,學生平時沒有主動關注生活的意識,教師對接生活展開任務布設,引導學生展開生活思考,利用美術漫畫手段進行直觀展示,成功激發學生審美思維。
2.傳授創作技巧
學生自身有一些學法積累,教師對學生學法積累基礎做出準確判斷,這樣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進入審美體驗活動,在主動探索過程中形成美學認知基礎。“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美術美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傳授一些美術學法,以及審美方法,都是學生比較需要的。美術活動組織時滲透審美內容,教師設計一些學習任務,都能夠為學生帶來美學體驗。
學生普遍缺少學法積累,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教學設計,能夠快速形成調度,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如教學“生肖賀卡”這部分內容,教師拿出一些生肖賀卡:這是其他班級同學制作的生肖賀卡,大家不妨做細致觀察,看看這些賀卡有什么特點,能否學習其操作方法,展開創意設計,結合自身屬相,創作出具有個性特點的生肖賀卡。學生接受任務后,開始觀看這些賀卡成品,對其突出特點進行歸結和討論。教師現場做示范演示,將制作賀卡的過程進行分步驟展示,為學生規劃清晰操作路線。經過觀察、選材、規劃、折疊、剪制,一幅幅生肖賀卡涌現出來,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展評活動,對這些生肖賀卡進行互動評價。為提升學生審美水平,教師鼓勵學生從美學角度展開專業討論,評選出最美賀卡,并做重點推介。
四、延伸教學實踐,促進美育內化
美術訓練實踐活動組織時,教師要做好拓寬設計,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生活寫生活動,促進線下線上對接,讓學生主動進入生活場景之中,實現美育認知的順利內化。
1.拓寬美育訓練
學生對美術訓練比較熟悉,教師需要有延伸設計意識,在美術訓練形式創新方面展開有效探索,以激發學生美術學習主動性,增加更多美育滲透機會。實物觀察、實地考察、信息搜集、美術交流、社會調查、公益宣傳、文化建設等,都帶有美育訓練屬性,教師要做好精心選擇,結合教材內容展開對應設計,讓更多學生自然進入到訓練環節,在創造性學習中建立審美認知基礎,在實踐探索中成長美學綜合能力。
教師利用更直觀手段進行實物展示,或者是現場操作,都可以創造美術學習實踐機會,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美術學科能力有重要幫助。如教學“剪紙喜花”,教師課前讓學生做好材料準備,找到一些適合的彩紙,準備好剪刀。在課堂導學環節,教師先拿出一些剪紙作品,然后利用多媒體展示剪紙圖案信息,然后介紹剪紙的操作技巧和方法,鼓勵學生從模仿開始,選擇適合的方案進行實踐操作。學生在教師示范引導下,順利進入剪紙操作環節,實踐性學習順利展開。學生有觀察經歷,平時生活中也有有些認知積累,教師利用實物和媒體進行展示調度,利用實際操作機會進行具體引導,成功激發學生創作主動性。剪紙操作材料簡單,一把剪刀便可以操作,其操作難度不大,但要提升剪紙水平,創作出精美的圖案,還需要做深度研究。教師從美學角度展開引導,傳授一些操作方法,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成長審美認知。
2.推出美術寫生
美術寫生是最為常見的訓練形式,學生對實物寫生、生活寫生都比較期待,教師針對學生學習要求,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美術寫生活動,能夠形成更多美育教學切點,對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美育指導。美術寫生需要觀察方法支持,學生觀察往往抓不住特點,教師要及時出手相助,引導學生進行細致觀察,找到適合的角度展開創作活動,這樣才能形成多點對接,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建立。
教師組織學生展開美術寫生創作時,要考慮多種制約因素的存在,不妨利用實物進行寫生觀察和操作,同樣可以獲得美術寫生訓練效果,還可以及時展開美學教育。如教學“青銅器”,教師拿出青銅仿制品酒杯、方鼎等,要求學生做詳細觀察,利用畫筆展開美術創作。學生開始詳細觀察,雖然這些青銅器屬于仿制品,但其外形仿真度很高,有更多紋飾的存在,教師引導學生詳細觀察,對這些紋飾特點進行互動交流,利用畫筆表達觀察結果。為滲透美育內容,教師結合青銅器產生歷史,結合學生其他學科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思考,逐漸掌握青銅器的歷史,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美術學科教學滲透美育內容,教師要發揮關鍵作用,整合美育資源、創設美育情境、組織美育活動、傳授美育學法、延伸美育訓練,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體驗的機會,促進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的成長。美術教學滲透美育途徑眾多,教師需要做好精心篩選,尋找更多教學對接點,做好活動組織,幫助學生自然進入到美學訓練環節,在生活化學習中成長美術學科核心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陳彤柳萱.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育的滲透[J].教育界,2021(15).
[2]吉珣.借力創造教育 助推美育發展—“六大解放”思想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的運用[J].小學教學研究,2021(21).
[3]王新春.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育的融入策略[J].學苑教育,2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