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超孚
關鍵詞:大學出版社;學術出版;高質量發展
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3.01.00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同時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這些論述為我們文化出版事業特別是大學出版社的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浙江大學出版社過去十年的重要實踐成果
過去十年,既是整個出版業變革轉型的十年,也是浙江大學出版社(以下簡稱浙大社)不斷發展與成長的十年。
第一,心懷“國之大者”,承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
堅決扛起政治責任,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聚焦“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中國絲綢、良渚文明、中華禮藏等傳統文化主題,策劃重大文化傳承與創新出版工程項目。特別是高質量履行“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出版的歷史使命,同時做好“大系”的展陳傳承和宣傳推廣工作等,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作出了獨特的貢獻。黨的二十大前夕,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第二,推出精品力作,以學術出版為代表的精品出版成效凸顯。
瞄準世界先進技術、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對接國家重大需求,致力于原創科技學術出版;立足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熱點問題,關注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出版原創社會科學精品力作。在高水平藝術出版、原創學術文化精品、高水平學術著作、精品教材和教輔等板塊形成出版品牌。十年來,浙大社在獲得國家級項目和資金資助方面量質并進、表現突出,獲得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十三五”“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古籍整理資助項目、國家科技出版基金項目等入選項目總數居于全國出版社前列,連續兩屆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
第三,打造一流期刊,高水平學術期刊影響力不斷提升。
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平臺,夯實平臺資源和學術期刊建設,助力知識傳播,初步形成具有浙大特色的國際化合作辦刊機制,充分發揮高水平學術期刊作為學術成果發布和傳播的陣地作用,有效支撐了學校學科發展和聲譽提升。浙大社出版期刊數量、整體國際化水平、入選國家級項目均居全國大學社前列。
第四,助力出版“走出去”,出版國際化能力持續增強。通過合作與交流,鏈接全球高端學術資源,與施普林格、愛思維爾、牛津大學出版社等國際著名出版集團合作,使一批國內頂尖的學術成果走進世界頂尖的學術機構。浙大社與施普林格早在21世紀初就開始資本合作,成立了國內第一個跨國科技出版基金,啟動“浙江大學出版社—施普林格英文圖書合作項目”。通過匯聚一流學科和一流出版,多部與國外合作出版的英文著作獲得中國出版的最高獎項——中國政府出版獎。浙大社與世界重點學術機構的合作從自然科學開始,并逐步向社會科學延伸,逐步加大社會科學的合作力度,成為學術圖書“走出去”的重要板塊。浙大社連續獲得國家及浙江省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出版100強、絲路書香工程“外國人寫作中國計劃”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中宣部對外出版項目等“走出去”出版項目、“絲路書香出版工程”項目等數百種,入選總數居全國大學社前列。
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賦予了出版業不同的時代機遇和責任擔當。未來,浙大社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守正創新,穩中求進;堅持大學社“厚植學術根魂,打造時代精品”的出版理念,實施“專業化、數字化、品牌化”的發展戰略。“專業化”,即走出一條具有一流大學出版社學術氣質和優勢的專業化發展道路,成為心懷“國之大者”、服務國家和地方重要戰略的排頭兵,成為代表當今學術成就、弘揚學術風范的文化載體,成為先進出版理念的策源地和高素質出版人才的培養基地。“數字化”,即推動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的融合發展,創新全媒體閱讀的新產品、新服務,促進精準文化服務轉型,實現多媒體、多渠道、多平臺出版的戰略化轉型,為大眾提供更為便捷、立體、權威的知識服務。“品牌化”,即保持戰略定力,在專業化的方向上塑造高辨識度、高顯示度、高美譽度的出版特色和產品品牌,以無可替代的獨特優勢塑造大學出版社的品牌。
二、未來出版的核心是聚焦高品質學術出版,引領高質量發展
面向未來出版,作為大學出版社要聚焦高品質學術出版,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提供成果載體、傳播渠道。加強頂層設計,深耕出版內容,推動出版融合,引領高質量發展。
第一,學術出版要與學科體系協同、聯動。
高水平專著、高水平教材和高水平期刊是教學科研成果的主要體現,是學術交流的戰略陣地和創新突破的前沿窗口。圍繞學校一流學科體系建設規劃,大力加強和推進高水平學術專著、教材、期刊建設,對于加快推進浙江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提升學校國內外學術聲譽與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要做具有學術影響力和引領力的學術出版,學術出版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要致力于優化學術產品結構,提高學術出版質量,主動融入學科領域學術社群,尋找品牌優勢與學術前沿的結合點,控制學術作品數量,規范學術出版流程,營造健康良好的學術出版生態。主要著力點在內容建設、平臺建設、質量建設和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級、省級重點出版工程和項目,在精品出版中彰顯學術價值和文化力量。比如,浙大社承擔了國家重大文化工程項目“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以圖書出版為抓手,通過圖像與文獻整理、編纂,圖文制作與編校,推動學科古代書畫研究機構的建立、博士后培養,以及“學習強國”等視頻傳播普及、專題展覽等,達到了出版與學科聯動的多重效果。
第二,學術出版要為學術體系創新提供舞臺。
學術期刊是開展學術研究交流的重要平臺,是傳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是促進理論創新和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體現了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首先,高校學術期刊理應更加體現創新驅動的發展規律和學術開放發展的主流趨勢,加快創新傳播機制,更快反映前沿創新內容,加快提升面向全球的國際化辦刊水平,在學術期刊建設上更加突出開放聯動,主動參與國際期刊行業的學術治理和管理。其次,高校要通過興辦前沿學術期刊,深入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緊跟國家戰略布局和學科發展趨勢,緊密結合高校“雙一流”建設,發揮高水平學術期刊在匯聚優質學科、學術和人才資源方面的優勢,全面提升學術期刊對學術前沿的引領力,對高水平作者的吸引力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力。最后,高校學術期刊建設需進一步融入以“學科—人才—科研”為內核的高校科研創新生態系統,在期刊內容上更加突出交叉融合,并探索構建與學科建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機制,包括進一步創新出版社與優勢學科協同創辦高起點國際化專業學術期刊的合作模式;同時探索建立學科辦刊與年輕學術人才培養相結合的新模式,通過辦刊匯聚吸引一批有國際影響力、有辦刊熱情的學者,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并推動學科辦刊與組織承辦國際性專業學術會議相結合等。
第三,學術出版要為話語體系建設開辟途徑。
學術出版成為中國出版“走出去”的主體,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而在學術出版“走出去”的領域中,大學出版又是主體。大學社要發揮自身的學術資源優勢,持續實施出版“走出去”發展戰略。在推動精品學術出版的同時,積極構建國際出版合作機制,把學術出版的合作高度定位于世界一流的學術出版平臺。這還只是開端,大學社的學術出版“走出去”,走進國際學術界、融入國際學術話語體系任重道遠。
第四,要積極參與承擔國家和省重大文化出版工程。
大學是文化傳承創新的重鎮,大學社要融入國家區域及地方文化發展大局,積極爭取承接重大文化工程出版項目,為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出貢獻。浙大社將在高質量完成“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后續編纂出版工作的基礎上,深度挖掘“大系”IP品牌資源,進一步落實“大系”圖書推介與延伸出版工作,做好保存、研究和利用工作。
第五,以新技術手段構建新型出版高質量發展體系。
創新是未來出版融合發展的內在驅動力。依靠知識、技術、信息等高層次生產要素投入的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涌現,為出版業發展帶來了融合發展的新機遇。新一輪學科評估建設、課程教材改革的深入推進、教育智能化的蓬勃發展為教育服務與出版帶來了無限可能。以數字賦能為導向,推動融合發展平臺建設與運營,數字治理、數字經濟等經濟社會發展新驅動成為出版業關注的新方向。
[作者系浙江大學出版社董事長(社長)、黨委書記、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