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實
【摘要】初中數學學科教學滲透“教學評一致性”教育理念,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多探索學習的機會,對全面培養學生學科核心能力有積極作用。學生對“教學評一致性”教育理念的落實比較有認同感,教師針對學情做出科學安排,能夠創造豐富學習動機,對培養學生數感認知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策略
所謂“教學評一致性”,其教育理念源于教育學家科恩,這里的“教”是指教師的教學過程,“學”是指學生的學習行為,“評”則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教師對學生學習評價,另一個是學生參與的學習評價。數學學科教學滲透“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理念,符合學科教學的現實需要,與新課程標準要求高度契合。教師是課堂教學主導者,需要發揮關鍵作用,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多樣教學活動、優化教學評價操作,都能夠為“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順利啟動創造良好條件。
一、明確目標,引入“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
教師執行教案環節,需要對教學內容做整合處理,也需要厘清教學目標和要求,這樣才能確保課堂教學評高度一致,順利落實教學方案。學生對“教學評一致性”有真切感知,教師利用教學設計展開教學調度,為學生準備更多適合的訓練任務,組織更多喜歡的活動,學生都會積極做出回饋,并在主動探索和互動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
“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引入后,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做優化設計,對教學目標做篩選提煉。如教學“相交線”,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為:了解對頂角和鄰補角的概念、掌握其性質,還要能夠進行兩角的運算;探索對頂角和鄰補角位置關系,分析對頂角和鄰補角生活應用;培養學生生活認知與數學應用的意識。三個方面設計教學目標,涵蓋了知識技能、方法技巧、價值觀等內容,體現教師執教的核心追求。從這些目標設計情況可以看出,與學生學習有直接對接。相交線關涉的數學概念是對頂角和鄰補角,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設計,讓學生自然明確學習方向,要從這兩個數學概念解讀中展開探索行動,理清其概念內涵和外延,還有其實踐應用方略,從這些角度展開研學行動,無疑能夠產生豐富學習動能。教師執教情況如何、學生學習效果如何,這需要教學評價給出答案,在教學目標設計環節沒有涉及評價內容,但在教學之后推出評價活動應該是自然選擇。
教師從目標設計角度展開教程,為學生規劃清晰學習路線,說明教師目標設計觀照了學生學情,這無疑是最為理性的設計。教師圍繞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處理,推出鮮明的教學任務,要求學生圍繞學習目標展開對應梳理和思考,教與學對接和諧,學生順利啟動學科思維,教學效果值得期待。明確教學目標,這是“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滲透的第一步,教師展開創新設計,成功推進教學模式的順利啟動。
二、設計活動,提升“教學評一致性”教學品質
“教學評一致性”關涉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還有師生參與的評,需要更多活動方案的支持,其中教師是最為關鍵的因素,需要發揮最為關鍵的作用。在教學評機制下設計活動方案,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學情,針對性推出活動計劃,提出具體的活動要求,設定細致的活動程序,引導學生進入到研學活動之中,在教師教學引導下展開數學探索行動,促進其學科認知的全面內化。
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方案時,自然要充分考慮學情現實,確保“教學評一致性”目標的順利落實。在教學“平行線及其判定”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對平行公理推演過程進行梳理。在學習活動設計環節,教師設計多媒體動畫,引導學生做細致觀察,并動手畫圖,體會平行公理應用實踐。為強化學生學習體驗,教師組織學生進入學習小組,開始研究模型操作,學生拿到教具模型,開始旋轉木條,對相關現象做歸結討論,教學活動程序順利打開。學生有做數學操作的經歷,教師組織學生結合操作觀察情況,畫出平行線,解讀平行線概念內涵。在教學評價環節,教師要求學生介紹自己的操作體驗,交流科學的畫法,學生積極回饋,課堂研學氣氛逐漸形成。
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學習探索行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這是“教學評一致性”核心內容,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體現“教學評一致性”。學生進入數學操作環節,教師利用媒體、教具等輔助手段展開教學設計,組織學生進行數學操作行動,學生感知體驗更為深入而豐富。
三、優化評價,促進“教學評一致性”教學內化
優化教學評價,教師需要對教學效果、教學問題、教學困惑等展開集中思考和討論,還要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自主評價和互動評價活動,促使學生盡快進入到“教學評一致性”研學環節,對學習效果和學習體驗展開反思歸結,在獨立思考和互動交流中達成學習反思目標。數學學科訓練效果評價關涉諸多內容,教師需要從學生成績、表現、進步、體驗等方面展開評價,體現“教學評一致性”,為學生后面學習奠定基礎。
教師進入教學評教學模式環節后,需要對多種制約因素做綜合評估,以便做出教學策略調整。如教學“平移”時,教師展示一些圖案信息,要求學生利用平移手法進行繪制設計。學生對平移概念展開深入解讀,進入到繪制設計環節,教師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理清設計思路。在展評環節,學生介紹自己的設計方案,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互動評價,對學生平移設計給予確認。為達成“教學評一致性”目標,教師繼續設計生活案例搜集任務,要求學生展開生活觀察,搜集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對其做詳細介紹。學生都有生活經歷,對平移概念有深入了解,列舉生活案例不存在太多問題。在交流環節,教師提出具體要求,強調平移原則,物體移動不能改變姿態和方位,學生重新做思維調整,對生活現象做進一步分析,最終確認解讀方案。
“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全面推行,需要達成更多平衡,教師大多注重課堂教學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和“評”,在評價環節也是這樣,學生參與評價機會有限,介入深度不夠,“教學評一致性”達成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教師需要做教學調整,突出學生的“學”和學生的“評”,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學生在觀察、搜集、分析、對比、綜合、討論、操作、對接、驗證等學習中形成學科核心能力。
四、創新實踐,打造“教學評一致性”教學品牌
創新實踐追求數學學科的生活對接,以及對“教學評一致性”目標的落實,教師從教學訓練設計、學生操作觀察、教學互動效果、實驗執行分析等角度展開評價,對教學品質和學生學科能力培養等重要指標做具體分析,強化學科實踐對接的效率和體驗,為學生數學實踐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學生對生活化實踐有不同期待,教師要做好對接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這樣勢必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學習體驗,落實“教學評一致性”目標,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這節內容時,教師先從生活中定位案例展開引導,引導學生利用直角坐標系進行設計和操作,利用直觀圖示進行定位表達。學生對空間位置方向學習內容比較感興趣,自然進入到研學環節。在生活中,電子地圖、導航系統的廣泛應用,學生對空間位置有一定接觸,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設計,其切點選擇是比較適合的。為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設計課外實踐活動任務,要求學生借助多種信息渠道,搜集關于地理定位的方案,利用直角坐標系的原理進行解讀和分析,準備參與班級集體研討活動。學生對地理定位比較熟悉,自然有對接研究的熱情。教師適時提出一些建議,讓學生對電子地圖應用方法進行深入研究,找到對接分析點。
在這個教學評設計環節,教師有數學概念解讀,也有實例展示,還有生活觀察和探索任務的加持,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思考機會。學生充分解析數學概念,進行實踐探索,將課內學習向課外延伸,為學生帶來更多主動探索的機會。“教學評一致性”目標落實到位,學生參與主動性高漲,都說明教師教學設計和組織是比較適合的,教學效果顯著。
數學學科應用“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教師要有創新探索的主觀意識,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處理、對教學目標做優化設計、對教學活動進行適度改進、對教學評價方式展開升級處理,為學生創造適合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充分思考、廣泛互動、真實實踐中建立學科核心素養。“教學評一致性”追求教與學的融合、學與練的對接,教師對教學模式展開優化設計,能夠創造豐富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李波.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教、學、評一致性的實施[J].中學數學,2022(18).
[2]榮斌.初中數學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2(35).
[3]曹建英.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