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佳維 張恩澤 翁曉潔



【摘 要】 舟山海域航路復雜,天氣形勢多變,且船舶流量巨大,是浙江省海損事故的多發地。為減少舟山海域海損事故,保障海上交通安全,收集2017—2021年舟山海域海損事故資料,統計分析舟山海域海損事故的整體形勢、時間特征及空間特征,研究事故原因,總結存在的共性問題,并針對事故特點及共性問題提出風險防范建議。研究結果可為加強海事管理等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 舟山海域;海損事故;時空特征;風險防范
0 引 言
舟山的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擁有全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舟山漁場位于杭州灣以東、長江口東南的浙江東北部,是浙江省、江蘇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及臺灣漁民的傳統作業區域。舟山海域漁場作業區內漁船密集,匯聚多條商船習慣航線,但舟山海域氣候條件惡劣,導致海損事故頻發,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為了更好地保障海上作業和航行船舶安全,對舟山海域的海損災害展開研究非常重要。尹相達等[1]對與舟山海域類似的石島漁場海損事故案例展開分析,認為造成海損事故的4大主要原因是水域環境復雜,船員安全意識淡薄,相關規則難以有效執行及漁船不適航、漁民不適任;王勤等[2]針對造成海損事故的氣象因素展開分析,研究發現,冷空氣、出海低壓和臺風是引起浙江海域海損事故的主要原因;潘麗平[3]研究發現,各類海洋災害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嚴重及人員死亡(包含失蹤)最多的漁船海損事故多發生在大風浪天氣。
筆者通過分析舟山海域海損事故具體類型及事故發生的規律特征,提出針對性措施,以期引起相關部門關注,采取有效手段,遏制或減少舟山海域海損事故的發生。
1 資料來源
本文所用海損事故資料主要來源于“浙江海事局公共服務欄目中水上安全形勢報告”[4]及“政府信息公開欄目中的水上安全事故調查報告”[5]。
2 舟山海域海損事故整體形勢
2017―2021年,浙江各轄區一般等級及以上海損事故發生數量、死亡失蹤人數、沉船數量及經濟損失4項指標(以下簡稱“事故4項指標”)數據來源于浙江省海事局公開網頁中的歷年水上安全形勢報告。對報告中的數據進行統計,結果見表1。
2017―2021年浙江各轄區共發生一般等級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133件,其中一般等級事故105件,較大等級事故27件,重大等級事故1件,共造成227人死亡失蹤,船舶沉沒92艘,直接經濟損失約28 885萬元。其中,舟山海域共發生一般等級及以上事故58起,事故中死亡失蹤110人,船舶沉沒43艘,直接經濟損失約14 903萬元,事故4項指標數據均居浙江省6個轄區的首位。舟山海域一般等級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4項指標分別占全省總指標的43.6%、48.5%、46.7%及51.6%。2017―2021年度浙江全省轄區范圍內共發生1起重大事故,就發生在舟山海域。綜上所述,在浙江省發生的海損事故中,舟山海域的事故發生數占比較高,其水上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對近5年舟山海域一般等級及以上事故4項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見表2。
4項指標對比
統計結果顯示,2017年度一般等級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4項指標均為近5年內最低,2020年度一般等級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發生數、死亡失蹤人數和沉船數量3項指標居近5年內最高,經濟損失居第二,2021年各項指標較2020年均有明顯回落,但死亡失蹤數仍居高位。分析近5年水上交通事故4項指標,舟山海域安全形勢整體呈起伏波動態勢,總體趨勢向好,但是轉好幅度不明顯,舟山海域安全形勢仍較嚴峻。
3 舟山海域事故統計分析
本文針對舟山海域一般等級及以上事故發生情況展開具體分析,數據主要來源于浙江海事局公開的44份水上安全事故調查報告。
3.1 舟山海損事故類型分析
對2017—2021年舟山海域一般等級及以上事故發生類型進行統計,如圖1所示。舟山海域主要事故類型有碰撞、自沉、觸礁、觸碰、火災、爆炸、船員落水等,其中以碰撞事故為主,該類型事故占比59.1%,其次為自沉事故,占比18.0%,其他類型事故占比均為10%以下。結合事故發生船只屬性進行分析,發現碰撞事故主要由貨船和漁船相撞引起,自沉事故主要由貨船引起,觸礁事故主要由貨船和石油氣船引起,觸碰事故主要由無動力船舶和干貨船觸碰引起。
3.2 舟山海域海損事故時間特征分析
2017―2021年各月發生海損事故數量見表3。由表3可知,事故高發期主要在4月、7月、8月和9月。結合事故類型分析:4月和8月多為船只碰撞事故,這可能是因為舟山海域禁漁期為5月1日―7月31日,禁漁期前后漁船進入舟山海域作業較多,漁船密度明顯增加,導致船只碰撞事故增加;7月和9月事故類型較為復雜,碰撞事故、觸碰事故、自沉事故及觸礁事故各占一定比率。
2017―2021年各時段海損事故發生數見表4,由表4可知, 02:01-03:00、10:01-11:00及17:00- 20:00時段為事故高發期,各時段發生海損事故數量均不低于3起,06:00-08:00、12:00-14:00、23:00-24:00時段事故低發。結合事故類型分析:碰撞事故、火災和爆炸事故主要發生在白天,觸礁事故主要發生在16:00-17:00時段,觸碰事故主要發生在05:00-06:00時段,自沉事故主要發生在夜間和凌晨,其他事故均發生在白天。
3.3 舟山海域海損事故空間特征分析
2017―2021年,舟山海域一般等級及以上事故發生水域見表5。由表5可知,除2019年始發港水域未發生事故外,其余年份始發港水域和目的港水域發生一般等級及以上事故數量保持在較穩定的狀態,始發港水域發生一般等級及以上事故數為3~4起,目的港水域發生一般等級及以上事故數為1~2起,非始發港和目的港(航經船舶)的一般等級及以上事故發生率較高,近5年呈先升后降的趨勢。
將2017―2021年舟山海域海損事故發生區域、發生類型進行可視化標注,以便更直觀地對各種類型事故展開分析,具體分布如圖2所示。對舟山市4個縣區進行細致分析,嵊泗海域發生事故類型主要為觸礁事故,這與蔡龍浩等[6]研究發現的綠華山水域水上交通事故以觸礁事故居多的結論一致;岱山北部(衢山海域)發生事故類型主要為碰撞事故,岱山主島附近發生事故類型主要為自沉事故,定海海域、普陀海域及外海海域發生事故類型主要為碰撞事故,近海海域發生事故的主要類型為自沉事故,舟山本島附近碼頭及錨地發生事故的主要類型為火災和爆炸事故。
3.4 事故特點總結
綜上所述,可得到以下結論: ① 舟山海域發生碰撞事故較多; ② 商漁船碰撞事故風險高; ③ 事故高發期為4月、7月、8月及9月,各月事故類型不同; ④ 02:01-03:00、10:01-11:00、17:00-20:00為事故高發時段; ⑤ 事故多發于非始發港和目的港(航經船舶),舟山四縣區發生海損事故的類型不同。
4 事故原因分析及安全對策
4.1 事故原因分析
查閱事故報告書和事故通報,并結合上述事故分析可得舟山海域海損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4點。
(1) 企業安全管理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分析事故調查信息可知,具備安全管理質量體系的公司管理更加規范,其船舶事故發生率、造成的損失等均小于不具備安全管理體系公司,主要表現為: ① 航運企業安全管理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② 聘用未持有船員適任證書的人員上船作業;③ 公司對船舶日常維護保養缺乏監管;④ 部分公司未能為船舶辦理檢驗登記等相關手續,船舶違法營運。
(2) 人為主觀因素。① 部分船員安全意識淡薄;部分岸基人員不重視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治,抱有僥幸心理; ② 部分船員責任心不強,航行期間未保持正規瞭望,不注重航線計劃、航行過程中疏于定位、不注意觀察周圍通航水域環境; ③ 部分船員應急操作能力差; ④ 部分船員未有效執行《國際海上壁碰規則》。
(3) 氣象海況、環境等客觀因素。沿海通航環境復雜、惡劣天氣頻繁,導致事故風險增加。濃霧臺風等惡劣天氣和舟山海域復雜的通航環境影響船舶航行作業安全。
(4) 社會大環境因素。① 內河船舶非法從事海上運輸; ② 商船和漁船用海矛盾突出,船舶交會頻繁,導致船舶發生事故概率增大; ③ 涉水工程數量多,增加了發生事故的風險。
4.2 安全對策
船舶安全不僅是船員、船舶和環境的系統組合,更涉及相關管理部門與人員對航運系統的安全管理,通航安全涉及企業管理、船員培訓、船只操控、航行環境分析等多個領域,這取決于多方面的努力。針對上述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以下5點安全對策:① 推進船只企業化管理,規范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及船舶所有人安全主體責任;② 開展安全意識教育,加強船長和駕駛員的素質管理,促進安全規章制度落實;③ 加強防范在特定時間、特定空間內的事故風險,根據事故類型、發生時間及發生區域的特征,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應急預案;④ 政府進一步推進氣象信息直達,加強氣象信息現代化建設,更全面地監測災害性天氣,加強關于防御災害性天氣培訓,目前全面監測海霧還存在較大困難,需特別加強霧航安全的動態跟蹤管理,實行霧航報告制度;⑤ 加強航海資料管理,及時向航運公司和船舶所有人提供相關資料,在每次開航前對本次航行路線進行模擬分析。
5 結 語
(1) 舟山海域一般等級及以上海損事故主要呈現以下5個特征:① 舟山海域碰撞事故多,商漁船碰撞事故風險高;② 從海損事故發生時間分析,事故高發期主要在4月、7月、8月以及9月,各月事故類型有不同表現;③ 從海損事故發生具體時間分析,02:01-03:00、10:01-11:00、17:00-20:00為事故高發時段;④ 事故多發于非始發港和目的港(航經船舶);⑤ 舟山四縣區海損事故類型呈現不一樣的形式。
(2) 導致舟山海域一般等級及以上海損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安全管理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人員主觀因素、氣象海況與環境等客觀因素和社會大環境因素。
(3) 針對舟山海域一般等級及以上海損事故風險提出5條防范措施: ① 推進船只企業化管理; ② 對船長和駕駛員開展安全意識教育; ③ 基于舟山海域一般等級及以上海損事故特征,加強防范特定時間和特定空間內的事故風險; ④ 政府應進一步推進氣象信息直達,加強氣象信息現代化建設; ⑤ 加強航海資料管理。
參考文獻:
[1] 尹相達,劉運江. 石島漁場海損事故案例分析及應對[J]. 航海技術,2018(6):1-3.
[2] 王勤,郭敬. 浙江海域重大海損事故天氣分析[C]//浙江省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浙江減災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杭州:浙江省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2016:40-48.
[3] 潘麗平. 中國沿海風浪中漁船安全航行對策研究[D]. 舟山:浙江海洋學院,2015.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海事局. 浙江海事局公共服務欄目中水上安全形勢報告[EB/OL].(2021-12-31)[2022-05-23] https://www.zj. msa.gov.cn/ZJ/ggfw/sjfw/sjtj/aqxs/.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海事局. 政府信息公開欄目中的水上安全事故調查報告[EB/OL]. (2021-12-31)[2022-05-23] https://www.zj. msa.gov.cn/ZJ/zwgk/gkml/xzqz/?4468.
[6] 蔡龍浩,田延飛,劉然,等. 綠華山水域水上交通事故特征及風險防范建議[J]. 水運管理,2022(6):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