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武 艾萬政 朱鵬飛

【摘 要】 船舶海上航行存在多方面的風險,且風險因素不穩定,而島礁區為船舶海上航行事故多發地,其事故多發的現狀引起社會對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視。以舟山島礁區為研究對象,結合具體案例分析近幾年船舶通航事故多發的原因,提出預防通航事故的對策。所提對策旨在引導船員提高航行安全意識,緩解島礁區通航事故多發現狀,減少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維護海上安全航行。
【關鍵詞】 島礁區;安全通航;通航事故;對策分析
0 引 言
船舶安全航行是發展海上交通運輸事業的基礎,但海上航行的風險因素不穩定性高,船舶在海上航行會遇到各類惡劣航行條件。島礁區海域因其島嶼密集,多淺灘、礁石等障礙物,其航行條件非常惡劣。舟山島礁區海域內水流急且流向復雜,作為我國最大的漁場之一,其海域內多漁網、漁柵等生產作業工具,給船舶航行帶來一定困難。近幾年島礁區船舶通航事故發生率居高不下,每年都有不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在島礁區航行的船舶要高度重視周邊情況,如有突發風險立即采取正確合理的應急措施。本文針對舟山島礁區的特性,結合船舶航行事故的具體案例,對航行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與闡述,并提出減少島礁區船舶通航事故的應對策略,以期為船舶海上安全航行提供參考。
1 島礁區通航特性
1.1 島礁區定義
島礁區是指島嶼、巖礁、淺灘、珊瑚礁等較多的海區。島礁區分為珊瑚島礁和礁石巖土類島礁,如我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是由珊瑚等多種生物生長過程中堆積形成的島礁,而舟山群島、澎湖列島等是由土石構成的島礁。在這類海區航行,操縱較困難,易發生航行事故。
1.2 島礁區通航特性
與船舶在開闊水域行駛不同,島礁區的淺灘較多且水深變化復雜,對船舶安全行駛造成了極大困擾。了解島礁區的特性是船舶安全通過島礁區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土石類島礁舟山群島為例,分析其通航特性。
(1) 航路標志較多,有顯著的陸標可供定位。對于海上航行,各類陸標必不可少,這有助于利用雷達與海圖準確航行。島礁區內各類暗礁、島嶼、淺灘等障礙物距離航線近,且淺灘多為泥沙沉淀,經過長時間的水流沖擊位置會發生變化。因此,航行時必須依靠雷達實時觀測障礙物位置,及時瞭望觀察海水顏色變化,分析水深,避讓淺灘。
(2) 水深變化很大,海流強而復雜。開闊海域的海水進入島礁區,受到障礙物影響,流速會加快,流向復雜多變,尤其在狹窄航道匯合拐彎處,這對船舶航行影響較大。隨著海水漲落,在淺灘處水深變化較大且海水顏色不易辨別。因此,要仔細研究海圖和雷達數據,在船舶出發前要熟悉所經航道上的障礙物位置,作出準確的航行線路計劃。
(3) 通航密度大。舟山群島海域作為我國大型漁場,在其周圍沿海區域活動的漁船、輪渡、小型船隊眾多,船只往來密集。島礁附近分布有漁柵、漁網等漁業生產工具,增加了航行難度。在此區域航行時,船舶要沿航道行駛,及時瞭望周圍船只動態和航標位置,注意避讓大型船舶。
2 島礁區通航事故原因分析
船舶航行對船員的航海知識與專業技能素養要求極高,尤其是在島礁區通航,要求船員具備完整的專業航海技能。根據舟山海事局發布的近5年水上安全事故報告,舟山海域船舶安全事故增長率很高,其中船舶碰撞事故發生率最高,事故對象以小型商船和漁船為主,沉船、擱淺、火災等事故發生率呈逐年升高趨勢。見表1。
由表1可知,駕駛人員專業素養低、安全意識薄弱、船舶駕駛操作不當及船舶安全監管落實不到位是導致海難事故多發的重要原因。
2.1 駕駛人員專業素養低
人為因素是通航事故中極不穩定的因素,也是導致事故多發的最重要因素。船員專業技能不足、安全意識薄弱、船舶操縱不當等是目前造成通航事故的主要原因。
(1) 安全意識薄弱。2019年12月,某漁船出海捕撈作業。返港時,船只在普陀葫蘆島東南方向約400 m處的“燕礁”海域觸礁。經過救援隊搜救,分批將被困船員接駁至漁政船,事故救援成功,無人傷亡。該漁船凌晨出海,在工作壓力和疲勞雙重作用下,導致駕駛人員在船舶回港時精力分散。同時,駕駛人員的安全意識嚴重不足,依靠對周圍航道及海況的熟悉,夜間航行未嚴格瞭望并及時避讓,駕駛人員發現暗礁后未能及時采取避讓措施,最終導致發生確礁事故。
(2)專業技能不足。船舶航行過程中,船長及大副的作用非常重要,必須具備專業的航海知識與技能,面對突發風險及時作出合理的決策。2020年2月,在舟山海域發生一起沉船事故,船上6名船員全部死亡,此事故被認定為較大等級水上交通事故。其事故原因為大副業務能力不足,承攬了船舶不適裝的貨物且對貨物綁扎系固不當,貨物在大風浪影響下移位,導致船舶發生左傾沉船。同年12月,一船舶在舟山冊子島北側水域沉沒,船上13名船員中9人死亡,被定性為較大等級水上交通事故。事故原因為船長決策失誤,對船舶拋錨后走錨應急處置不當,未采取有效措施導致沉船。沉船事故通常會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船長及船上指揮人員責任重大,提高船員整體業務能力非常有必要。
(3) 船舶操縱不當。巖礁、淺灘等障礙物附近水深較淺,島礁區內各類島嶼暗礁使得航道彎曲狹窄,水流湍急,且受到障礙物阻擾航道內水流速快、流向復雜,這些特性使得船舶航行困難。在狹窄的航道內航行,隨船速的增加,航道內富余水深變淺,出現“船蹲”現象,即當船舶進入淺水區時,船舶底部與海床之間的距離隨著船速的增加而縮小。淺水區域內,“船蹲”現象使得船舶下沉量增大,同時淺水區域水流速度快,導致船舶附加阻力增大。阻力越大船速下降越多,船舶受到風和海流的影響更加強烈,可能造成船舶失控漂移,最終發生碰撞或觸礁。
據統計,2020年1月―2022年4月,在舟山海域發生的30多起航行事故中,9起為船舶觸礁擱淺事故,16起為船舶碰撞事故。根據事故原因分析,船舶進入島礁航道內未遵守航道規定航速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此外,船舶擱淺觸礁是因為未充分考慮航道富余水深影響及船舶轉向操作失誤等導致船舶偏離規定航道方向,發生碰撞事故;駕駛人員在兩船會船時未正確使用信號燈,以及惡劣濃霧天氣未合理使用霧航指示燈等也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2.2 船舶安全管理不到位
2020―2021年舟山海域所有船舶通航事故中,50%的事故存在聘用無證船員上船服務的現象。這些船員未進行上崗前專業知識技能培訓,不具備專業的事故應急處理素養,且安全意識薄弱,對船上應急及救生設備不熟悉。船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安全監管的嚴重疏忽。船運公司為追求經濟利益,向第三方公司聘用船員,船員流動性較大,船運公司無法準確掌握每個船員的航海業務能力;對小型船舶疏于管理,船舶內各類設備老舊、救生設備短缺等都是發生安全事故的隱患。同時,還存在內河船舶違法從事海上貨物運輸等現象。2021年發生的一起船舶觸碰官山大橋橋梁事故中,船上所有的5名人員均無船員證,船舶配員不滿足《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證書》的基本要求,缺配大副、輪機長、大管輪、水手各1人、機工2人。事后該船肇事逃逸,在碰撞大橋后駛離事發現場,未及時上報,導致橋梁軌道斷裂變形,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
舟山島礁區海域船舶事故多發,主要是人為原因和管理制度原因造成的:船舶駕駛人員缺乏安全意識,體現為船舶航行時不注意瞭望、疲勞駕駛等;船舶指揮負責人對航道不熟悉,對惡劣天氣影響評估不到位,專業業務能力差,應急素養低等;船舶在航道內不按規定安全航速行駛,不正確使用船舶顯示號燈。對于船舶安全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船運公司為了經濟利益聘用無證船員上船作業,船上各類救生通信設備短缺老化,船舶違規操作運輸貨物,船舶肇事逃逸等。
3 通航事故預防對策
3.1 嚴格執行船員培訓考證標準,提高船員隊伍素質
提升船員的航海專業素養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關鍵。舟山島礁區主要的通航事故主體是小型船舶。小型船舶由于管理不到位,配備的船員大多數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直接無證上崗,專業知識和技能薄弱。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對小型船舶的船員培訓,尤其漁業船員的培訓不僅要學習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學習航海技能的實際操作,應將多方面專業技能的掌握列入考證大綱并定期組織對船員業務能力考查。在人員考證過程中,要強調安全航海意識,宣傳安全航海理念,演示事故發生帶來的嚴重后果,增強船員的安全意識。另外,要嚴格執行船員準入制度,必須做到上船作業人人有證。
3.2 定期進行島礁區應急演練,提升船員應對 突發事故的能力
船舶在島礁區航行,船員要提前充分熟悉航道情況,對航道內的各類標識、航道水深及障礙物等要記錄,對周圍事故多發的航段提前做好標記提醒和應急補救措施計劃;船舶行駛入淺水區,受海水流速和壓力增大的影響,有可能產生船舶失控、船首左右搖擺不定的情況。海水壓力的增加使得船速降低,而船舶主機轉速不減會導致船舶滑失比增加。多次實踐證明,此時船舶應該正舵行駛,緩慢經過島礁急流區,防止船舶偏離航道導致交通事故發生。應定期對船員進行落水自救、船舶擱淺、突遇障礙物、兩船碰撞等事故應急演練,加強提高船員對事故的應急反應能力的培訓,讓船員熟練掌握在島礁區正確的船舶操縱方法及應對突發事故的合理操作技能,提高船員自身航行業務能力和應急素養。
3.3 提高監管力度,落實事故責任主體
舟山島礁區船舶通航密度大,發生事故的船舶大部分為漁船和小型貨船。越來越多的漁船和小型貨船屬個體船舶所有人持有,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會忽視航運公司的管理制度,造成安全監管漏洞。為了加強安全監管力度,應嚴查船員無證上船作業、船舶設備短缺、非法裝運等情況。舟山群島海域作為重要漁場,為提高捕撈作業集約化程度,應加強對個體漁船安全管理,要求漁船在辦理船網工具指標和捕撈許可證時,提供其漁船所屬公司或所屬組織的意見。同時,明確造成事故的主體責任人,嚴格追責,防止發生事后逃逸、違規作業等行為。為此,首先要落實船舶所有人的安全主體責任,船舶所有人應嚴格排查旗下所屬船舶,包括船員能力、船舶設備是否符合標準;其次要落實船長的安全責任,船長作為船員的中心指揮決策人員,是事故發生第一責任人。明確責任主體,可提高事后追責效率,增強船舶所有人及船員的安全責任意識。
4 結 語
舟山島礁區內多島嶼和淺灘,航行難度大,近幾年來,舟山島礁區船舶航行事故多發,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還帶來了高額的經濟損失。事故多發的主要原因包括船員專業知識匱乏、航海專業技能不足、船舶操作失誤、船舶安全監管不力等。為改善島礁區船舶航行事故多發的現狀,要做到:加強各階層安全監管力度,落實事故責任主體;嚴格遵守船員考證制度,提高船員業務能力;加強島礁區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提升船員應對突發事故的心理素質和預防突發事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