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無意識設計理念著眼于人們未注意到的細節,將細節放大應用到產品中,從而引起人們的無意識行為或情感,減輕適應負擔。無意識設計的概念與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的“無為而治”理念一致,符合用戶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期待,可以滿足當下文創市場的需求。因此,應用無意識設計理念,探索傳統文化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可以為文創產品設計提供新思路。文章基于對無意識設計概念的理解,通過案例研究與分析,提出無意識設計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策略;分析傳統文化在產品設計中應用的三個層次,總結無意識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聯;基于傳統文化在產品設計中應用的三個層次,采用無意識設計策略,構建文創產品的無意識設計模型,并結合香文化進行實踐驗證。
關鍵詞:無意識設計;文創產品;產品設計;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9-0-03
設計的目的是滿足人們的需求,將設計轉換為產品,使人們的生活更便利。然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設計師更關注對形式的創新,這種形式上的創新實際上卻加重了使用者的適應負擔。在這種情況下,深澤直人提出了無意識設計的概念,這并不是全新的設計概念,它著眼于人們未意識到的細節,將細節放大應用到產品中,引起人們的無意識行為或情感,架起人與產品間的溝通橋梁,減輕適應負擔。無意識設計的概念與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的“無為而治”理念是一致的[1],符合用戶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期待,可以滿足當下文創市場的需求。因此,應用無意識設計理念探索傳統文化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可以為文創產品設計提供新思路。
1 無意識設計理念
無意識設計是一種“將無意識的行動轉化為可見之物”的設計理念[2]。它強調在無意識行為下,有意識地識別人類內心的基本需求,并將其應用于設計。無意識行為是一種本能行為,在沒有客觀分析或評價的情況下進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例如,人的雙手被占用時,會不自覺地用胳膊肘推門;坐在椅子上時,會不自覺地把包掛在椅背上;打傘時,會把購物袋掛在傘柄上。無意識設計就是捕捉日常生活中人們的這一類無意識行為,并將這種行為融入產品設計之中,通過這種設計,使產品符合用戶的經驗記憶與情感體驗,不需要多費力氣思考便可以正確使用產品,或者在使用的過程中無意識地想到之前的記憶與體驗,從而提高用戶的滿意度[3]。
2 無意識設計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無意識設計要求設計師具有發現無意識行為并將其轉換為設計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分解為兩部分:一是有意識地識別人類內心的基本需求;二是進行設計表達。前者需要設計師掌握無意識行為轉換的方法,探尋無意識設計理念的應用路徑。因此,本文根據無意識設計理念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分析現有的無意識設計案例,將無意識設計策略總結為如下三種。
2.1 功能可供
用戶在使用產品時,可能會期待產品在具備主要功能的基礎上,還具備其他功能。功能可供指設計師通過觀察用戶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產品主要功能之外的無意識行為,通過設計使產品提供并非產品本身功能性質的可能。如椅背的設計初衷是供人倚靠,但同時也可以用來掛衣服,這就是椅背所具有的一種可供性,設計師基于此設計了衣架椅。又如深澤直人在書柜中加入的傾斜隔斷,斜放的書籍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深澤直人在觀察到這一現象后,在書柜中加入傾斜隔斷,向人們提供了更多書籍擺放的可能性。由此可見,無意識設計功能可供策略要求設計師找到物品功能的潛在可能,并針對這種可能性進行設計,在給產品使用者帶來方便驚喜之余,也能讓人更好地接受設計帶來的改變。
2.2 行為轉移
用戶初次使用產品時,經常會面臨“如何使用這個產品”的問題。而使用產品的密集說明和復雜演示,通常會使用戶感到焦躁、不耐煩。如果產品存在用戶熟悉的特征,用戶就能自然地聯想到熟悉的產品以及對產品的直接反應,從而產生某種行為,達到快速輕松地使用現有產品的目的。如John Van Den Nieuwenhuizen設計了一個類似于大牙簽筒的藍牙音箱。這個設計捕捉了用戶平時的生活習慣,把生活中熟悉的牙簽筒的使用行為轉移到藍牙音箱上,用戶不自覺地就會提起蓋子,當他們提起蓋子時,音箱被打開,并且音箱提得越高,音量就越大,貼近人性,充滿驚喜[4]。因此,無意識設計的行為轉移策略要求設計師從生活中常見的產品中提取行為特征并應用到新產品上,通過不同的外在表現形式,引發相似的行為,使用戶不用進行過多的學習與思考,也可以非常輕松地使用產品。
2.3 情感關聯
在用戶與產品的互動中,給用戶提供愉快體驗十分重要。好的產品能夠帶給用戶良好的體驗,引發用戶的情感共鳴。對用戶來說,喚起無意識情感的過程,就像一個被忽視了很久的人突然得到關心一樣,可以產生美妙的體驗。如Daniel Rybakken設計的LED壁燈,名為“日光入口”,當燈打開時能夠營造仿佛陽光透過窗戶照進室內的感覺,人們即使身處室內,也能獲得置身于自然光下的感覺,給人一種享受日光、自在放松的舒適感,減少房間的壓抑和麻木感。因此,無意識設計的情感聯想策略要求設計師根據用戶的內心感受,把握用戶寄托在產品上的情感,然后尋找用戶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且擁有相同情感寄托的外觀、色彩紋理或感覺來傳達信息,進而引發用戶與產品的情感共鳴。
3 中國傳統文化與無意識設計理念
3.1 傳統文化在產品設計中應用的三個層次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自信的重要來源。傳統文化可以劃分為外部觸摸層、中間行為層和內部感知層。外部觸摸層是指可以通過感官直接了解的具有形狀、色彩、材質的物質文化;中間行為層是外部觸摸層和內部感知層的橋梁,是行為文化的總和;內部感知層是指非物質層面產品的精神特征,如意識、觀念等,是精神文化的總和。依據傳統文化的層次劃分以及Norman的三層次理論[5],可以得到傳統文化對應到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層次,由內而外包括三層:外層是實用功能層面的應用,中間層是行為習慣層面的應用,內層是情感意境層面的應用。應用層次由內向外,傳統文化在產品設計中的體現從外顯轉為內隱[6]。
3.2 無意識設計理念與傳統文化應用的關聯
3.2.1 內容一致
無意識設計理念與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不謀而合。老子提倡“無為而治”的哲學,強調人們必須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關注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系,同時不能違背人的行為和習慣,從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無意識設計強調關注人們無意識行為背后的本能,利用人們的行為習慣實現有意識設計的目標,深刻體現了“無為而無不為”的理念。
3.2.2 方法相似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其蘊含的文化智慧和造物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與行為。因此,如果將現有大多數的設計理念與方法直接運用到傳統文化的產品設計中,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而通過刺激與挖掘傳統文化思想與行為,設計的效率與效果則會事半功倍,這與無意識設計強調的“有意識地識別人類內心的基本需求”的方法是一致的。
3.2.3 目的相同
隨著我國傳統企業不斷轉型升級,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多地被提及并運用在產品設計之中,這樣的產品多是為了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喚醒消費者心中的固有情感。而無意識設計著眼于人們未曾意識到的細節,將細節放大應用到產品中,引發人們的無意識行為或情感,架起人與產品溝通的橋梁。因此,兩者的設計目的是相同的。
由此可見,無意識設計理念與傳統文化應用內容一致、方法相似、目的相同。應用無意識設計的理念,探尋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有效應用方法,可以為文創產品的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4 文創產品的無意識設計模型
基于前文對無意識設計與傳統文化應用關聯的分析總結,證明應用無意識設計策略進行文創產品設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通過建立無意識設計與傳統文化在產品設計中應用的策略與三個層次之間的聯系,將基于無意識設計理念的文創產品設計過程分為六步:確定設計目標、選擇無意識設計策略、分析解碼、選擇判斷、確定設計目的、設計表達,進而得到文創產品無意識設計模型(見圖1)。
4.1 確定設計目標
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之前,設計師應該先確定設計目標,即想要表達的傳統文化,并從實用功能、行為習慣、情感意境三個層次對設計目標進行分析比較,從中挑選出更適合進行產品設計的層次進入下一階段。中國的香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傳承有序,根據前期調研,選擇從情感意境層次對香文化進行設計。
4.2 選擇無意識設計策略
根據在第一階段確定的實用功能、行為習慣、情感意境三個層次選擇對應的功能可供、行為轉移、情感關聯的無意識設計策略,并依據不同的設計策略進行相應的設計。如選擇情感關聯策略設計有關香文化的文創產品,運用產品的視覺特征引起目標用戶的情感共鳴。
4.3 分析解碼
分析解碼是指應用無意識設計策略對傳統文化的三個層次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對功能的總結歸納、行為的觀察分解、情感剖析與元素提取,分別找出提供并非事物本質功能的可能、可以轉移的行為、能引起用戶的情感共鳴及其對應的元素。比如,剖析香文化所傳達的情感意境并提取相應設計元素。香文化能夠傳達任性逍遙、豁達灑脫的精神,其對應的元素主要包括香料、香品、香具。
4.4 選擇判斷
選擇判斷是對分析解碼得出的所有設計方向進行選擇判斷,通過功能的合理性判斷確定用戶的潛在需求,通過行為的獨特性判斷確定所要轉移的行為,通過情感的關聯性判斷選擇合適的設計載體。如古時的人們會用篆香計時,通過香粉燃燒的進度來確定時間。因此,將香應用到時鐘中,可以讓人們擺脫數字的束縛,在安閑自在之中度過時間,符合香文化傳達的情感意境。
4.5 確定設計內容
根據選擇判斷所得出的結果確定最后的設計內容,從而實現需求滿足與設計、行為提取與轉移、元素應用與表現,確定所要設計的文創產品。如基于時間的連續性以及人們的使用習慣,選擇圓形盤香作為時鐘的設計元素,通過香的焚燒表示時間流逝,設計一款智能焚香時鐘。
4.6 設計表達
根據所確定的設計內容,運用產品設計方法,進行設計表達,完成文創產品的最終設計。依據前文的分析完成焚香時鐘的最終設計如圖2所示。兩圈的盤香表示一天中的24小時,電子的焚香效果傳達了豁達脫俗的精神,人們可以在每天生活之余感受傳統香文化。
5 結語
文創產品作為文化的延伸與載體,未來的設計趨勢必然是為用戶提供愉快的情感體驗,發揮更高的文化價值。無意識設計通過有意識地識別人內心的基本需求,并將其應用于設計中,可以為用戶提供愉悅的體驗。本文基于無意識設計理念的文創產品設計模型構建了無意識設計策略,并用無意識設計策略分析傳統文化在產品設計中應用的三個層次,并將其應用到文創產品設計中,以期研發出更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產品,為文創設計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定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丁鋒,吳衛.深澤直人與他的“無意識設計”[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1,16(2):138-141.
[2] 黃燕妮.回歸產品設計的本源:淺析深澤直人的設計思想和設計實踐[J].裝飾,2008(11):112-114.
[3] 倪瀚,李文嘉,鄭勝.無意識設計與科技產品創新體驗研究[J].包裝工程,2014,35(8):35.
[4] 谷利敏,王時英.“無意識設計”理念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18,39(10):162-166.
[5] 諾曼.設計心理學3:情感設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8-10.
[6] 鄭林欣.文化構成設計方法學研究及應用[D].杭州:浙江大學,2016:43-44.
作者簡介:郭亦菲(1998—),女,山西呂梁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產品造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