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嘉琦 孫婕
摘要:音樂欣賞課是初中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本質上是一種情感教育,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能獲得審美上的愉悅和情感上的滿足。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多數中學開始重視學生在音樂欣賞課堂中的教育。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思維和自我意識逐漸成熟,應通過優秀的音樂作品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他們獲得精神上的愉悅。近年來,不少專家學者進行了大量的探討和實踐,使音樂欣賞課堂呈現出新的面貌,并涌現出不少具有鮮明特點的音樂教學案例。然而,初中音樂欣賞課仍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如教師對學生音樂審美方面的引導還不夠,大多數中學生并不重視音樂欣賞課,缺乏基本的音樂知識,忽略了音樂欣賞課的價值。鑒于此,文章以初中音樂欣賞課中審美能力的培養為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初中音樂欣賞課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并結合音樂欣賞課實例探索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欣賞課;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8-0-03
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全面的發展,是音樂欣賞課的重要目的。因此,本文以江西省吉安市某中學八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索音樂欣賞課對初中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
1 初中開設音樂欣賞課的必要性
初中階段對學生們來說非常重要,高質量的音樂作品可以對學生們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幫助他們充實內心世界。因此,音樂教師們應該在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培養中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并且促進他們全方面發展。
1.1 有利于學生人格塑造
初中階段是學生人格定型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教育和培養影響著學生人格的發展方向[1]。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音樂課本中的《沁園春·雪》能讓學生們感受到毛澤東主席氣壯山河的豪邁。《歌唱祖國》這首歌曲能讓學生們感受到中國人民不畏險阻、堅定前進的意志。課本中的每一首激情贊歌都能極大地影響和升華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意識,從而滿足學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1.2 有利于學生成長發展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音樂課本中的《我的未來不是夢》這首歌曲能讓學生明白心中要懷有夢想,并且要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青春舞曲》能讓學生體會到青春一去不復返,要珍惜每寸光陰。這些飽含理想、充分展現年輕人積極向上狀態的歌曲感染著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們。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對歌詞、曲調的分析挖掘歌曲的內涵,使學生在了解譜面基礎知識的同時,深刻體悟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
2 吉安市某中學八年級音樂欣賞課現狀
本文以江西省吉安市某中學八年級的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相比七年級和九年級的學生,八年級學生既完成了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又沒有九年級學生較大的升學壓力,是初中三個階段里較有參考性的一個年級。
2.1 音樂欣賞課現狀
在音樂欣賞課上,部分學生處于聽不懂的狀態,一些學生對課程的內容不太感興趣,有的學生課上走神,甚至有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上寫其他科目的作業。部分學生表示,他們聽不懂音樂作品的內涵,也不懂各種器樂,最多只能感受到樂曲的速度和節奏的強弱。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們的鑒賞多停留在表層,只對旋律好聽的樂曲感興趣,他們的關注點在于音樂的“表象”,對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與內涵沒有興趣[2]。
2.2 對音樂欣賞課現狀的分析
2.2.1 教學設計固化單一
教師教學設計固化和單一是學生不重視音樂課的重要原因,簡單的教學設計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固有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方式過于程式化,部分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較弱,所以在一般的音樂欣賞課中,學生欣賞音樂作品時不能立刻感知到作品的內涵及意義,進而無法融入音樂課堂中。同時,由于一些學生不重視音樂學習,在音樂欣賞課上只關注音樂作品的“表象”,因此并沒有真正感受音樂、與音樂產生共鳴[3]。
2.2.2 家長觀念影響音樂欣賞課效果
家庭環境對音樂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想要學生真正在音樂欣賞課中培養自身審美能力,良好的家庭環境不可或缺。但是,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部分家長會替孩子“裁掉”音樂課。例如,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在八年級這個穩定期打好學習基礎,為將來沖刺更好的高中作準備,所以會讓孩子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主要科目上。多數家長沒有意識到音樂欣賞課對學生的重要性,音樂欣賞課不僅可以幫助中學生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還能給予他們積極的引導,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觀念及良好的品格,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3 對該校八年級學生音樂欣賞課的探索
3.1 如何在音樂欣賞課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3.1.1 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在聽不懂樂曲的情況下,許多學生無法融入課堂中,達不到音樂審美教育的目的,因此音樂教師需要轉換教學理念,創新教學設計,用一些有趣的方式幫助學生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4]。筆者在教學設計中融入了激發學生興趣的小游戲,并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在作品《西班牙斗牛舞曲》的欣賞課中,筆者調整了上課方式,變直接導入為間接導入,先準備好一塊紅布,讓學生們猜猜紅布的作用及意義,等學生們盡情發散思維后,統一講解紅布的作用、意義,以及西班牙斗牛的歷史故事。普及基礎知識后,再帶領學生觀看一場緊張刺激的西班牙斗牛賽(背景音樂為《西班牙斗牛舞曲》)。為了加深學生對曲目的印象,視頻結束后,在課堂上開展“再現斗牛場”的小游戲。該游戲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扮演觀眾的學生按曲子的節奏拍手,扮演公牛的學生根據曲子的律動來回舞動,扮演斗牛士的學生不斷揮動紅布。隨著筆者的一聲令下,一場扣人心弦的課堂版“斗牛比賽”拉開了帷幕。隨著節奏的加快,比賽進入白熱化階段,最終“斗牛士”憑借自身的勇敢、魄力贏得了這場比賽。
這場激動人心的“斗牛比賽”將課堂氛圍推向了高潮,激發了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此時筆者開始講解《西班牙斗牛舞曲》的結構、四個部分之間的節奏以及情緒變化,學生們也可以代入剛才的“比賽”,想象一下每個階段應該是什么樣的情緒。在課堂最后,全班師生再一起聽一遍完整的《西班牙斗牛舞曲》。在這堂課中,筆者帶領學生學習了西班牙斗牛文化,感受激烈的西班牙斗牛舞曲,更讓學生嘗試扮演勇敢的斗牛士,讓學生們學習到了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斗牛士精神。雖然課程已經結束,但是學生們還沉浸在緊張熱烈的音樂中,幻想著與西班牙斗牛比賽的下一次邂逅。
3.1.2 增加課堂互動,關注學生音樂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生理及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有的孩子活潑好動,有的孩子沉默寡言,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特別是在音樂欣賞課上,大部分學生不敢單獨表演,面對這種情況,適當的課堂互動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例如,教師可以用師生對唱、設置音樂情景劇、分小組探討、小組輪唱、給每個學生分配不一樣的演唱任務等方式,跟學生互動,這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可以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狀態,發掘學生的音樂潛能。面對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可以在互動時多多幫助他們,給予學生充足的自我展示時間,增強他們的信心,同時調動他們學習音樂的熱情。
在《西班牙斗牛舞曲》這節音樂欣賞課中,筆者進行了大量的互動,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激動人心的西班牙斗牛比賽,還在歡聲笑語中不斷復習曲目,加深了學生對樂曲的印象。內斂的學生在這節課中也變得活躍起來,與大家一起沉浸于樂曲中。
3.1.3 選取合適的音樂作品,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就要在學生欣賞高質量音樂作品的同時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音樂審美教育目標。中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獨立與自我意識強烈、感情變化顯著的關鍵時期。他們向往外面的世界,但是由于自身思想意識與判斷能力不足,因此很可能受到一些不健康觀念的影響。所以在音樂欣賞課程中,教師需要用優秀的作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可以帶給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促使其產生情感共鳴。教師在帶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要讓學生了解樂曲的背景,并且體會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及思想,這樣學生便可以在長期的作品積累中,大幅增強欣賞能力。同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確定其所講的內容。初學者盡量不要選擇篇幅較長且內涵深刻的曲目。
筆者選擇的《西班牙斗牛舞曲》是一首享譽世界的名曲,它扣人心弦的旋律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獲得學生的喜愛。在帶領學生欣賞這首樂曲時,學生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有學生說:“我認為斗牛士非常勇敢,我要學習斗牛士勇往直前的精神!”筆者認為,這正是音樂審美教育的目的所在,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會進行深入思考。
3.2 音樂課堂效果及存在的問題
3.2.1 音樂課堂效果
通過對該校八年級學生音樂欣賞課的分析,筆者進行了《西班牙斗牛舞曲》的教學實踐,并取得了不錯的課堂效果。在音樂欣賞課中,筆者采用了一些課堂小游戲,成功帶動了課堂氣氛,很多性格內向的學生也都主動加入游戲,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也愈發濃烈,很多學生甚至為了上好一堂音樂欣賞課,課前主動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及作者創作意圖,在上課時積極發言。調整教學方法后,大多數學生都改變了對音樂欣賞課的態度。當學生開始享受音樂、享受課堂時,學生學習音樂的效率就會不斷提高,音樂審美教育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3.2.2 音樂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課堂效果固然重要,但是課堂游戲的節奏需要教師把控好,八年級學生的行為和情緒控制力較弱,部分學生可能因為太過投入游戲而收不住情緒,這會使學生不能專心投入課堂后半部分的學習中。雖然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但游戲始終是為課堂內容服務的,在關注學生情緒的同時,要注意游戲時長,避免因游戲時間過長而壓縮了教學內容。
八年級學生的音樂素養參差不齊,因此教師需要因材施教。千篇一律的授課方式不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也無法關注到學生音樂能力的差異[5]。同時,每節音樂課都要根據所學內容的特點教學,因此教學設計是不一樣的,應該合理設計,并且讓學生容易接受。最后,在每一節音樂欣賞課前,教師們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備課,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音樂教師們需要耐心堅持,備好每節課,教好每首音樂作品。
4 結語
開設音樂欣賞課是滲透審美教育的最佳途徑,學生們應該在初中階段就為審美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音樂教師們應該考慮到學生各方面的特征,進行多方面與多元化的審美素質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鼓勵并引導學生通過音樂發現美、實踐美、創造美,讓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審美觀,并且在音樂欣賞課上有所收獲,助推學生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蒙立新.談談音樂欣賞與學生人格的塑造[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版),2008(S1):326.
[2] 羅筠.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文教資料,2010(17):99-101.
[3] 高麗萍.多元化音樂欣賞教學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4.
[4] 李霜.中學音樂審美教育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5.
[5] 雷夢婕.初中音樂課堂活動對學生審美情感培養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尹嘉琦(1999—),女,江西吉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音樂表演。
孫婕(1979—),女,江蘇徐州人,碩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