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巖 崔 文 魏 丹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以應用型教學為辦學定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本科院校[1]。人才培養方案作為高等院校開設各類課程的指導標準,必須充分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所以使人才培養符合應用型本科的培養要求是當前重中之重[2]。為了更好地培養建筑安全特色應用型安全技術人才,本文對具有建筑安全特色的安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研究和討論。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安全工程專業設在土木工程學院,基于“大土建”學科群優勢,培養掌握安全科學與工程基本理論和技能,兼具土木工程理論基礎,具備安全工程師職業能力和素質,能夠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應用型人才。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使學生掌握最前沿的技術及應用。學生畢業后可在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建筑企業、工貿企業以及安全評價、消防、保險等機構從事安全監督與管理、安全技術研究、安全設施設計、風險評估、應急救援、安全教育與培訓等工作。
通過對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調研,明確社會需求和職業能力需求,精準把握專業、企業、行業發展動態,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專業定位提出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原則[3]。一是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在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二是要主動適應遼沈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建筑產業發展需要;三是培養能從事安全科學研究、安全風險評估、安全監測與監控、安全生產組織管理、安全教育與培訓、事故應急救援等方面的人才;四是專業教育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除此之外,人才培養方案體現對建筑行業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特色,按照“一主一中四結合”的培養要求,支撐土木工程學院“大土木”的特色發展。對接建筑行業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是在充分了解行業、企業需求的基礎上,在以往關注建筑施工過程的安全管理能力培養基礎上,加強對全生命周期的其他環節安全管理能力的培養。在突出實踐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安全工程專業將職業資格證書(注冊安全工程師、注冊消防工程師等)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安全評價師)的考核內容融入課程。
為更好地體現建筑安全特色,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安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夠利用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在建筑企業、工貿企業以及安全評價、消防、保險等相關領域從事安全監督與管理、安全技術研究、安全設施設計、風險評估、應急救援、安全教育與培訓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5年內,能夠成為所在單位從事安全技術、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技術骨干,并具備注冊安全工程師執業水平。”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依托,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4]。根據《安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認證標準》與《安全工程專業認證補充標準》,結合學校辦學目標、專業培養特色以及社會需求的實際情況,構建建筑安全專業課程體系[5]。整個課程體系分為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職業發展課程、創新創業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六大類(見圖1)。

圖1 建筑安全特色安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
通識教育課模塊主要有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例如:《思想道德與法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學科基礎教育課程模塊主要有數學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類,例如《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工程力學》等。通過通識教育課程和學科基礎教育課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掌握從事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
專業教育課程包括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方向課。專業核心課包括《安全人機工程學》《安全管理學》《安全系統工程》《事故應急技術》《燃燒與消防工程》《安全法規》《壓力容器安全》《工業通風與除塵》。專業方向教育分為建筑安全、安全評價及管理兩個方向,如建筑安全方向專業課程有《土木工程結構》《建設法規》《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建筑安全》《土木工程施工與管理》《工程結構試驗與檢測》。通過專業教育課程,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熟悉工藝特點、流程、工藝設備等,具備基本安全技術管理能力;掌握即將或主要從事行業及領域的專業知識,具備建筑安全管理、安全評價、安全經濟分析能力。
職業發展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除了學生需要掌握的創業基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等課程外,還結合注冊安全工程師、注冊消防工程師等職業考試設置《消防安全技術實務》《建設工程合同管理》《BIM 應用技術》等課程。通過職業發展課程、創新創業課程、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應變能力;掌握基本創新方法,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具有一定的職業資格能力,最終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為了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課程體系構建時,特別重視實踐教學。逆向設計各實踐環節,對應就業崗位,按照注冊安全工程師、注冊消防工程師的考核要求,設置實踐課程體系[6]。實踐教學包括各類實習、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課程實訓、畢業設計、專業實習等基本環節,對所有實踐環節統籌安排,有機組合,合理銜接,整體培養。針對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及專業方向課構建“專業基礎能力培養(學校為主,校內進行,如認識實習、安全人機工程實訓等)—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學校為主,企業參與,如工業通風和除塵課設、危險源辨識實訓等)—專業綜合能力培養(分向培養,校企合作,如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三層次分階段培養訓練的實踐課程體系。
“五實”教育是根據學校“重點服務城市現代化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和新興產業”定位要求,為培養符合基層、工程一線需要人才而構建的特色育人模式,即:“帶著真實問題學,對著真實技術練,按著真實崗位訓,拿著真實項目做,照著真實情境育”的育人模式。具體落實情況如下:
1.帶著真實問題學
學生入學,通過入學教育、《安全工程概論》課程和認識實習,讓學生深入了解本專業和本學科所學習基本內容,了解安全工程專業在社會生產實際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對本專業的感性認識。同學們在充分認識本專業的基礎上“帶著真實的問題學”,對大學四年的學習和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起到關鍵的指導作用。
2.對著真實技術練
通過實驗、實訓、實習,讓學生“對著真實技術練”,明確每學期每門課程對應的技術能力要求。課程設計結合生產實際選題,校內實訓依托土木工程實訓中心,鍛煉學生的實操能力,提升學生對行業真實運行情況的認知,同時完成理論指導實踐的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3.按著真實崗位訓
專業實習設置在第七學期,為期16 周,遵照“按著真實崗位訓”的育人特色,將原來的分散實習模式,改變為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集中實習。從實習教學單位的選擇、組織管理、指導教師、實習紀律、考核和成績評定等方面建立標準,規范實習全過程的標準,實習全過程都要有學校和企業雙導師指導管理。
4.拿著真實項目做
積極推進畢業論文改革探索,將畢業論文與專業實習深度融合,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讓學生“拿著真實項目做”。把企業一線需要作為畢業論文選題來源,聘請行業、企業專家作為指導教師,全程參與畢業論文指導工作,充分保證了學生畢業論文與工程實踐的結合度,達到校企合作育人的目的。
5.照著真實情景育
以安全管理社團為依托,通過開展安全知識競賽、校園安全隱患排查、安全體驗實踐、安全專題教育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同學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創造良好的安全管理學習氣氛,對學生“照著真實情境育”。
根據安全工程專業的理論特征和結構體系特點,基于學院學科優勢,制定建筑安全特色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改后的人才培養方案具有如下特色:
在課程體系的構建時,設置多門土建類課程和實踐環節,對接建筑安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在“一主一中四結合”土木類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服務面向建筑施工安全、道路橋梁施工安全、測繪作業安全、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產安全的專業群,加強了安全專業對其他專業的依托與支撐。
安全工程專業是一門理論、技術與管理相融合的寬口徑綜合類學科,學生可以在寬口徑下靈活就業。安全工程學科專業特點和學生就業崗位特點決定了學生培養過程中安全生產技術與安全生產管理并重,全面打造學生安全工程師知識、能力和素養。
學科基礎教育課程的構建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度;專業教育課程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實踐類課程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突出校企結合、課崗證結合、實虛結合、團賽結合,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
以社會崗位和學生就業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分析為依據,以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能力為導向,以調研為基礎,分析職業崗位群所需的知識、能力與素質要求,少學時、多門類的引導式教學,同時加大案例教學的廣度和深度。
結合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大土建”學科優勢,強化建筑安全特色,同時根據安全工程專業特點,注重大安全寬口徑特點,制定適用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安全特色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上做出優化創新,充分考慮應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和社會行業需要,并且按照注冊安全工程師、注冊消防工程師的考核要求設置實踐課程體系,有助于提高本校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安全工程專業的教育,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