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虹
摘 要 語言運用情境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語文課堂創設相應的情境十分重要。本文以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為例,探討了基于學習者的情境任務創設。從為學習者經驗而設,為解決問題而設,為思維品質而設三個方面,結合教材單元教學范例進行闡述。基于學生者的情境任務創設,不僅能夠優化課堂教學活動,更能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關鍵詞 學習者 情境 任務 創設
目前語文課堂改革需要打通一條從教材構建指向素養的真實問題情境的道路,不是從單一的知識點或表面內容上的連接,而是要考慮教材中所蘊含的、更高位的指向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素養,才能真正促進課堂教與學的常態變革。由此可見,語文課堂設置相應的情境就十分重要,而以學習者為起點的情境任務設置是關鍵。下面以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為例,探討基于學習者的情境任務設置。
一、為學習者經驗而設
為學習者而設的情境首先表現為情境趣味性和適合性。大單元情境任務設置需要將學習內容與學習者的經驗聯系起來,促使學生積極學習,創設情境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如第一單元和第六單元。第一單元“青春的價值”有詩詞和小說,有革命斗爭年代的詞、五四時代的白話新詩、外國浪漫主義詩歌,小說也涉及不同的年代,跨越時代的文本帶給學生更多的陌生感。第六單元“探究學習之道”,這個單元有文言文和現當代散文,文章主要論述學習的方法,同時闡發了一些深刻的道理,以說理為主,相對比較枯燥,學生閱讀有一定的困難。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當學習者與文本之間水平適度,才能互相接受,才會出現有效的常態化接受,所以情境設置要為學習者的經驗而設。
在進行這兩個單元的教學時,我們要考慮通過創設適合學生經驗的情境,從而使不同時代、不同文體的文章能夠統一在一個大主題下。情境創設時,我們要重點思考如何把時代久遠的文章和現在的生活聯系起來,考慮不同文體的文章如何打通,既讓學生有興趣,又要讓學生能深入理解。在明晰了兩個單元文體的獨特性后,選擇朗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較好方法,由此我們借助中央電視臺的熱播節目《朗讀者》,參考節目流程設計,讓學生走進《朗讀者》,參與活動。現以第六單元為例,設置情境如下:
班級舉辦以“閱讀”為主題的“朗讀者”沙龍活動,朗讀素材是我們學習的第六單元讀書之道的課文,請你參與策劃。
在這樣的大情境下,可以設置相關的學習任務。
任務一? 理清主題:閱讀的價值
1.請你作為主持人,為這一期“閱讀”主題的朗讀者活動寫一段開場白。
2.選擇第六單元六個作者中你最喜歡的作者,根據文本指出他認為閱讀的價值是什么?
任務二? 熟悉素材(閱讀文本和作者資料)
1.如果請你采訪你喜歡的作者,你將設計怎樣的問題?
2.如果你作為作者接受采訪,你將怎么回答第1題同學們的問題?
任務三? 朗讀者朗讀(課堂展示)
1.如果你是朗讀者,你將選擇這個單元哪篇文章哪一段進行朗讀,為什么要選這一段?請結合你的閱讀經歷來說說。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朗讀,推薦優秀朗讀者,進行全班朗讀展示。
在情境任務設置之前,先讓學生觀看了一期《朗讀者》,《朗讀者》節目本來已經深入人心,學生比較熟悉,但是以往只是隨意觀看,現在讓他們自己參與活動,學生興趣盎然。學生在情境活動中打通不同文體的作品,通過朗讀來感悟那些與我們有時代距離的作品,再輔以作品相關背景的支持,學生仿佛回到了那個曾經的年代,在活動中體驗情感,賞析文學作品。這樣就使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經驗聯系起來,學生自然能積極自主地開展學習,在實踐活動中建構學習的意義。
二、為學習者解決問題而設
語文大單元教學時,情境的真實性、可行性體現在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是為情境而情境,情境創設是為了讓學生思考并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真實的問題情境,不能僅僅從教材中單個的知識點出發,也不等于現實的問題情境,它是與素養的能力指向一致的情境。即使是虛擬情境也必須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實踐活動中學習,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如在教授第七單元《赤壁賦》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念奴嬌·赤壁懷古》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因為黃州是蘇東坡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關于東坡的元素非常多,其中東坡紀念館就是以前蘇東坡的安身之處,可以讓學生事先參觀東坡紀念館。在參觀過程中,我們發現東坡紀念館有些部分非常陳舊,正要進行改造。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設置這樣的情境任務:黃州東坡紀念館即將進行改造,現邀請同學們一起參與東坡紀念館的重新設計。
任務一? 東坡紀念館設置了“東坡人生”的一個展廳,在展廳中有“赤壁泛舟”一欄,讀一讀“赤壁泛舟”的介紹,請你點評一下這個介紹。
赤壁泛舟
死罪雖免,活罪難逃。蘇軾因“烏臺詩案”被囚于御史臺監獄,折騰了130多天后獲釋,被貶到黃州安置,名為“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
蘇軾在黃州城東的東坡開荒種地,并建造“雪堂”居住,自稱東坡居士。一代文豪大家“蘇東坡”的大名從此誕生。蘇軾時常月夜泛舟于赤壁之下的長江,陶醉在風景之中,涌出奇思妙想。他的《赤壁賦》,便是月夜泛舟的產物。其景、其人、其情感,創造出了一種蘊含生活哲理而又充滿著詩情畫意飄逸空靈的藝術警句,成為千古名篇。他還聯想三國赤壁之戰的壯闊場面。寫出了《念奴嬌·赤壁懷古》詞。蘇東坡在黃州三詠赤壁,登上他文學創作的高峰。由此黃州人干脆把“黃州赤壁”改為“東坡赤壁”。
任務二? 如果需要補充,請你結合《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兩篇文章對這一欄目進行補充。
任務三? 設計欄目其他內容:欄目重命名、周圍擺設(植物點綴、圖片、相關書籍等)。
任務四? 請整理研究思路,給紀念館寫一封建議書,投稿給東坡紀念館的《蘇學通訊》(課后完成)。
學生在看完“赤壁泛舟”的介紹后,結合教材文本《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發現介紹比較單薄,內容不完整,蘇東坡復雜的內心世界也未展示出來。以此為任務,探究蘇東坡和解與超越的心理過程,蘇東坡的意義和價值:蘇軾的天地和人生洋溢著無窮無盡的美,這種超越功利得失、對人生意義的追問探尋,千年來一直參與塑造、培育著我們民族的審美之感、超越之思。學生完成相應任務后,給紀念館主辦的報紙投稿,報社相應的回復便是對學生學習實踐的一次好的評價。通過真實的情境任務設計,讓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在解決問題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這比老師上課純粹的灌輸要有意義得多。
三、為學習者思維品質而設
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是思維品質,在課堂教學創設情境的時候我們要充分考慮學生思維品質的拓展和提升,語文思維品質主要是指在語言實踐運用的思維質量與表現出來的行為風格。學生具體語文思維品質表現為:實證與推理、聯想和想象、辨識與批判、反思與創造。《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在“學科素養與課程目標”中指出要通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的發展,促進學生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
所以我們在進行情境任務設置時,可以以多種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思維,在討論、對話、辯論中打開學生思維,拓展思維的寬度,加深思維的深度。
如第三單元“觀詩意人生,看個中抉擇”的古詩詞教學,如何看待魏晉不同風格的詩詞創作,如何理解不同的人生價值觀是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古詩詞的教學不能局限于對文本的單獨理解,我們可以把兩篇不同風格的詩詞進行比較閱讀,在比較中學生的思維品質容易得到拓展。于是創設這樣的大情境:學校馬上要召開音詩畫表演比賽,我們選擇《短歌行》和《歸園田居》其中的一首參賽,為了更好地參加比賽,今天我們先在班級進行音詩畫的欣賞、比較,最后決定選哪一首,下面一起來享受這場視覺聽覺的盛宴。
學習任務一? 聽一聽,議一議
活動一:古詩尤其是樂府詩,常用來彈唱。
欣賞兩首古詩今唱《短歌行》《歸園田居》:吳彤版《短歌行》(經典詠流傳)和婷婷版《歸園田居(其一)》。
活動二:作為鑒賞人,來對這兩首進行改編的歌曲進行評價。
1.你最喜歡哪一首?請你說說你喜歡這一首的原因。
2.這一首和原文比有什么變化?如何評價這個變化?
3.這兩首曲子風格是否一致?同為魏晉作品為何風格差距這么大?
學習任務二? 聽一聽,畫一畫
活動一:聽朗誦。
活動二:插圖創作,選擇其中一首進行插圖創作并進行交流。
1.曹操究竟是怎樣的人?關于他的畫像不計其數。《說唱臉譜》中唱道:“藍臉的竇爾頓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閱讀《短歌行》,用插圖為曹操畫像,并作200字以內的說明。
2.《歸園田居》成為歷代田園詩人憧憬的生活場景,無數文人墨客在心中描摹陶淵明構筑的精神家園。請為這首詩配一幅合適的插圖,并作200字以內的說明。
學習任務三? 聽一聽,辯一辯
小組合作討論
1.鐘嶸的《詩品》將曹操的詩列為下品,評價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你如何理解?
2.蘇軾曾說:“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又說:“吾于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其為人,實有感焉。”請說說你的理解。
三個主要學習任務圍繞一個大情境,層層加深,從聽說讀寫四個層次展開,既有個人獨立思考,又有小組合作探究;既有討論對話,又有沖突辯論;既有詩歌朗讀,又有深度鑒賞;既有他人觀點參考,又有自己點評。活動豐富多彩,學生積極參與,思維火花不停迸發,質疑、辯證、批判、理性等多種思維品質在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均得到體現。
語文情境既來源于課外,又立足于文本,對語文情境任務設置的開放和利用,需要教師多渠道多方法地結合文本展開,不管是就地取境還是造境,一定要基于學習者展開情境任務創設,如果運用得當,不僅能夠優化課堂教學活動,更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真正促進課堂學與教的常態化變革。
[作者通聯:江蘇前黃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