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曄華



[摘要]城商行如何更好地對經營機構管理人員任職期間有關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效益性進行全面、客觀、公允的評價,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對城商行內部審計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嘗試設計一套相對科學合理的管理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促進管理人員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為單位選人用人提供決策依據。
[關鍵詞]城商行 ? 經濟責任審計 ? 評價體系
一、背景
2019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要求堅持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聚焦領導干部經濟責任,促進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促進提高新時代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質量和水平,并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接受審計監督,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經濟責任審計不僅是商業銀行日常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公司治理以及管理人員的規范經營和高效履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城商行如何全面、客觀、公允地評價經營機構管理人員任職期間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效益性,已經成為城商行內部審計需要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
二、城商行管理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不足
(一)指導制度不健全,缺乏統一標準
一是目前銀保監會尚未針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人員制定具體的經濟責任審計相關指引,各銀行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主要參照《規定》和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制定的相關準則,但銀行機構的公司治理、經營策略、內部控制、“三重一大”等方面與一般國有企事業單位均存在較大差異,通用的法規和準則難以有效指導銀行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二是銀行管理人員經濟責任審計通常缺乏統一標準,對于不同類型的管理人員評價標準各異,不同審計組和不同審計人員的思路和審計重點也存在很大差別,容易導致評價結果不科學、不公正,影響審計質量。
(二)以定性評價為主,公允性不足
銀行管理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內容主要包括經營指標、內部控制、“三重一大”、廉潔從業等方面,目前對各方面的評價主要采用定性方式,如對企業財務收支真實性的評價包括“真實”“基本真實”“不真實”“嚴重失真”,對內部控制建立健全情況的評價包括“有效”“較為有效”“無效”等。定性評價存在的缺點:一是評價標準不明確,如“有效”和“較為有效”之間的邊界不清,難以把握尺度;二是評價過程存在隨機性,審計人員自身理解的差異,會導致產生不同的評價結果,審計結果的公允性將大打折扣;三是無法實現橫向比較,同一等次的評價結果之間無法進行比較,審計質量過于粗放,難以讓審計對象信服。
(三)重效益、輕內控,監督重點失衡
近年來,銀保監會和銀行機構貫徹落實“內控合規管理建設年”相關部署,雖然取得階段性成效,但部分銀行長期積累的問題較為突出,存在屢查屢犯的情況,如存單質押票據業務、個人信息安全等風險事件,影響銀行機構的聲譽,暴露了合規意識淡薄、內部控制效果不佳、道德風險突出等問題。部分銀行由于戰略目標和風險偏好較為激進,以致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時過于關注經營業績,輕視甚至忽視對內控有效性的評價,審計監督的重點缺乏平衡。商業銀行作為金融企業,其最根本目標是實現盈利,追求股東利潤的最大化,但是銀行作為經營風險的企業,其風險存在于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稍有不慎則可能出現“得不償失”的結果,因此銀行需要強有力的內控,開展經濟責任審計,需要同時關注“效益”和“內控”兩方面。
(四)審計資源緊缺,覆蓋面難以確保
一是經濟責任審計與一般專項審計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審計對象是分支機構的管理人員,部分管理人員任期跨度長,再加上銀行業務多樣化,任期內存在調整分工的情況,如某副行長任期3年,第1年分管柜面業務,第2年分管授信業務,第3年分管風險管理等,分工的調整對審計工作開展造成一定困難;二是對于離任審計,管理人員通常需要急著趕赴下一個崗位就任,具有時間緊、任務重的特點,開展此類項目時,往往難以抓住審計重點,或者為了趕進度而簡化審計程序,難以覆蓋管理人員履職和個人行為的各個方面,無形中增加審計風險。
針對以上現狀和存在的不足,本文嘗試探索一套相對科學和全面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
三、評價體系的設計
(一)設計原則
1.全面評價原則。在需要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人員當中,無論是對哪一種管理人員,在設計評價體系時,均需要全面覆蓋其職責內的全部事項,工作重點不同或存在特殊情形時,可通過調節子領域的權重進行調整。
2.突出重點原則。在確保全面評價的基礎上,需兼顧不同審計對象的差異性,不同分工的管理人員、不同類型的經營機構、差異化的區域業務,需突出不同的審計重點。比如,在經濟較為落后的縣域,對理財業務的關注度應當有所下降;在邊境地市的分支機構,應當加強關注跨境業務和邊民業務;部分地市的分支機構,應當關注旅游業、畜牧業、蠶桑業、漁業的授信業務等,避免審計重點千篇一律。
3.可量化原則。重新設計的評價體系應盡可能使用可量化的因子進行計算,業內對于銀行管理人員的履職情況和經營業績的完成情況,大多運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如“好”“較好”“較差”等,本體系將通過一定規則,將部分定性結果轉化為定量結果,實現所有評價結果的可量化。
4.重大事項一票否決原則。任期內出現某些特定情況,將直接導致最終審計結果為“差”。比如,管理人員存在嚴重經濟違紀違法現象或受到紀律處罰、處分,管理人員任期內所在機構出現案件或重大責任事故且經認定與該管理人員有關,任期內管理人員個人涉及重大關聯交易且未依法進行披露等。
(二)評價體系
為確保審計結果客觀公正,管理人員任職期間的經營業績和管理情況能夠得到全面評價,審計范圍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經營指標完成情況;二是內部控制執行情況;三是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經濟政策情況、決策機制情況;四是廉潔從業情況;五是案件防控情況。
1.經營指標完成情況。主要評價被審計機構在被審計人員任職期間內的業務發展狀況,一般以季度數據為最小單元,任期較長的也可以半年或年為最小單元,為避免某一時段內所有機構的業績集體向好或者集體偏差的情況,主要關注被審計機構在同類機構中的任務完成率排名。
例1:2020年一季度,被審計單位甲支行的存款完成率在全行50個同類支行當中排第13名,則甲支行在存款業務上的得分為 ? ? ? ? ? ? =74分。
最后,該支行的經營指標完成情況得分為所有考察業務得分的加權平均值,一般情況下,各類業務的權重相等,如有特殊情形,經審計組討論、審計部門負責人核準后,可對權重進行微調。即經營指標完成情況得分
P1=∑Pi×αi(i=1,2,3……)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上述支行的排名是比較任務完成情況(即完成率),而非業務量的絕對值,如市轄支行A完成存款1000萬,其任務量為2000萬,完成率50%,縣域支行B完成存款800萬,其任務量為1000萬,完成率80%,則B支行的排名應當在A支行前面,因為下達任務時已經考慮了不同類別、不同地域支行完成任務的難易程度。
2.內部控制執行情況。主要評價被審計機構在被審計人員任職期間內的內部控制執行情況,根據COSO內部控制框架理論,內部控制系統包括內控環境、風險評估、信息與溝通、內控活動、監督五個要素。審計組針對不同類型的管理人員,根據其分管業務重點,設計相適應的內控評價表,如分管授信業務的副行長,考察的內控要點應包括授權管理、貸款三查、擔保管理、信貸檔案管理、貸款風險分類、不良資產處置等;分管柜面業務的副行長,考察的內控要點則應包括重要空白憑證管理、印章管理、單位及個人結算賬戶管理、銀企對賬、自助設備管理等。
總體來看,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重點在于“內控活動”這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管理人員的履職情況,實踐中內控五要素的權重分別為內控環境10%,風險評估5%,信息與溝通10%,內控活動70%,監督5%。審計組對各子領域完成檢查確認以后,即得出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最后得分,具體公式為:P2=∑Pi×βi(i=1,2,3……)。
3.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經濟政策情況以及“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機制情況。主要評價管理人員任職單位的經濟行為是否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經濟政策情況、“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程序及執行效果情況。該部分的審計工作可以通過兩個方面同時進行:一是設計調查問卷,向管理人員直屬上級、同級和所在機構員工發放,問卷滿分為100分,收集問卷后發現有問題并且經核實后,每個問題按照不同嚴重程度扣取相應分數;二是抽查支行各類會議記錄本及重大事項工作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機構例會、總行會議精神傳達、選人用人、強制休假、大額支出、重要合同簽訂等,是否存在獨斷專行、職務侵占、一言堂等現象,同樣按照不同嚴重程度進行扣分。比如,嚴重問題每個扣10分,一般問題每個扣5分,輕微問題每個扣2分等,最終得出該方面的最終得分P3。無論是什么類別的問題,必須是經核實確認,并且與該管理人員存在必然聯系,否則僅作為審計關注事項另行查實和匯報。
4.廉潔從業情況。根據行內紀檢部門出具的廉政鑒定意見,評價管理人員本人遵守有關廉政規定情況,該項的得分只有1和0兩種情況,一般情況下,如紀檢部門出具意見為未發現存在違反廉潔從業有關規定的行為,則該項得分P4為1,反之為0。
5.案件防控情況。該部分的評價以結果為導向,可以通過收集行內(如條線檢查、內部審計)和外部信息(如公檢法、工商、監管部門公告)進行驗證,在管理人員任期內,如果其本人存在嚴重經濟違紀違法現象或受到警告及以上紀律處罰、處分,或所在機構出現案件或重大責任事故且經認定與該管理人員有關,或管理人員個人涉及重大關聯交易且未依法進行披露等情況,該項得分P5為0分,否則為1分。
綜合以上各方面的評分,該管理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分結果為:
P=(P1×45%+P2×45%+P3×10%)×P4×P5
其中P1、P2、P3均為0至100之間的數值,P4和P5則為0或者1當中的一個數字。該評價體系的核心理念為“合規經營促發展”,從權重可以看出,合規經營和業務發展同樣重要,另外,廉潔從業和案件防控方面雖然不做具體分值的評判,但是任何一項出現重大問題時都將直接影響最終得分,從而被“一票否決”。
(三)評價結論
1.綜合評價。綜合評價是對管理人員在其任期內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效益性的最基本結論,參照《第3204號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經濟責任審計》,探索進行“好”“較好”“一般”“差”等分類評價,其主要依據來自上一環節的評分P,具體如表1所示。
2.責任界定。經濟責任審計實施結束后,審計組應當按照權責一致原則,實事求是地反映被審計管理人員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并對管理人員未履行或未能正確履行經濟責任的行為應當承擔的責任進行界定,參照《第3204號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經濟責任審計》,分為直接責任或者領導責任。
3.“三個區分開來”。根據《規定》及《第3204號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經濟責任審計》,為保護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踐中,應認真貫徹“三個區分開來”重要要求。銀行通過健全完善制度機制,針對領導干部在履職中的無心之過、在改革創新中的失誤和錯誤,審計評價應正確把握事業為上、實事求是、依紀依法、容糾并舉等原則,經綜合分析研判,可以免責或者從輕定責,鼓勵探索創新,支持擔當作為,給予同志式的關懷關心。
四、運用示例
以某城商行X支行為例,管理人員甲某在該支行的任職期限為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職務為分管授信業務的副行長,經審計,其各方面的基本結論如下:
(一)經營指標完成情況
因甲某分管授信類業務,按照支行管理人員分工,其主要經營指標包括對公存款日均余額、貸款投放計劃、不良清收計劃、EVA完成率、成本收入比,則甲某任期內的經營指標完成情況得分如表2所示。
(二)內部控制執行情況
按照不同客戶類型、貸款品種、貸款金額、擔保方式,采用分層抽樣法,抽取甲某任期末尚有余額的75筆授信業務作為審計樣本(此處假設甲某只分管授信業務),逐筆對各控制點進行檢查,檢查結果統計以及甲某任期內的內控執行情況得分如表3所示。
(三)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經濟政策情況以及“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機制情況
審計組設計調查問卷,形式為反向提問(即有問題或反對意見才需要填寫),向甲某的直屬上級X支行行長、同級的另1名副行長以及X支行28名員工進行發放,共收回問卷30份,問卷反饋中未發現甲某存在明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經濟政策的情況;通過對X支行各類會議記錄本、重大事項工作程序進行抽查,也未發現甲某存在違反“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機制的情況,因此該項為100分。
(四)廉潔從業情況
根據紀檢部門出具的廉政鑒定意見,未發現甲某在其任期內存在違反廉潔從業規定的情況,也未收到任何有關疑似違紀的舉報信或舉報電話,因此該項得分為1。
(五)案件防控情況
通過收集內外部信息,發現X支行在2016年曾發生過柜員違規批量開卡操作,并因此收到監管部門的處罰,但是根據支行管理人員分工的通知,甲某在2016年分管授信業務,對柜臺業務方面出現的案件不負有責任,因此該項得分為1。
綜上所述,甲某任X支行副行長期間(2015.4—2019.12)的經濟責任審計得分為P=(71.23×45%+93.73×45%+100×10%)×1×1=84.23分,評為“較好”等次。
五、結束語
經濟責任審計是對銀行各級管理人員實現有效監督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斷地積累完善,才能促進銀行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為銀行的高質量發展和合規經營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柳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郵政編碼:545001,電子郵箱:18577202149@qq.com)
主要參考文獻
[1]康滔滔.淺析商業銀行經濟責任審計方式[J].價值工程, 2019(31)
[2]王豐,王路,鞠思達.新形勢下商業銀行經濟責任審計的創新實踐[J].中國內部審計, 2020(5)
[3]王國斌.商業銀行增值型內部審計相關問題及對策探討[J].時代經貿,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