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杜彪,王小艷,徐麗



摘? 要:“崗課賽證”融通課程體系構建是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微觀抓手,具有消除人才供需矛盾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現實意義。通過以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為切入點,探討了“崗課賽證”四融課程體系的必要性分析,厘清了“崗課賽證”的內涵邏輯,給予了“崗課賽證”四融課程體系實施路徑。最后以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為例,構建了“崗課賽證”四融模式下的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并對其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職業教育;崗課賽證;現代物流管理;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F252; G712?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1.04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icro grasp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ha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eliminat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aking the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four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larifies the connotation logic of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and giv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four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Finally, taking the modern physics management major of Xin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as an example,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modern physics management major under the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four integr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it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re carried out.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curriculum system
0? 引? 言
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有機構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不僅重申了職業教育實現個人發展、服務產業升級、助力科技創新的使命初心,同時給予了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共同富裕等層面的期許。2021年9月,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印發,其本質隱喻出職業教育專業必須走高質量發展道路,應注重豐富專業生態內涵建設,提高專業與產業協調適應性。基于此,構建具有“人本主義明確、職業特色鮮明、服務產業精準、實施過程科學”的課程體系成為實現上述要求的必然落腳點。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此舉為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指導思想[1]。
1? 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四融模式課程體系的必要性分析
物流作為戰略服務型行業,支撐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隨著“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物流行業不斷融入,其智慧化也愈發明顯,這也使物流業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格局,實現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可能。
1.1? “質與量”的矛盾——職業教育與物流業現實困境辨析
近二十年來,物流業發展尤為迅速,行業平均規模增長率高于國家GDP增長速度。蓬勃發展的物流業衍生出大量的人才需求,然而物流專業人才供給與行業需求長期存在“質與量”的矛盾,明顯制約了物流業的發展。
在企業層面,首先,行業頭部企業或經濟發達地區企業率先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先進物流技術裝備的工業化應用,由此釋放了一部分勞動力,企業屬性從勞動密集型邁向了技術密集型。環視全國物流企業的基本情況,資本分布不均、產業需求迥異、地方需求小等情況客觀存在,大部分物流企業的屬性在一定時間內仍屬勞動密集型。因此,同一把標尺下培養的物流專業人才面對不同層次的企業,其匹配度不高。其次,企業工作體系與院校教育體系存在客觀天然差異,具體表現在工作目標與教學目標、工作流程與教學環節、工作評價與教學評價等方面,這些因體系邏輯不同所存在的矛盾差異,不可消除。最后,企業參與院校辦學動力不足,企業往往強調企業經營主體地位,忽略了企業在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決策作用,因此在產教融合中常有“校熱企冷的”現象。
在學校層面,對于實踐制度來說,學校為提升教師雙師素質,制定了教師企業輪崗制度及相應的考核制度。但實施過程中,因多方因素的影響,良好的意愿往往淪為形式,實踐鍛煉效果大打折扣。對于校企合作深度來說,多數院校與企業因根本利益、管理體制等諸多因素,造成企業資源與學校資源并未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僅停留在碎片資源化的整合階段,學校獨立于企業辦學現象愈顯。對于教師素質來說,大多畢業于本科院校,其思維模式多囿于普通高等教育學科體系的影響,教師在授課內容、授課方式等方面與職業教育的本質明顯錯位。
1.2? 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四融育人的內涵辨析
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四融一體是將物流產業界、職業教育界、競賽界、證書界四個界別在資源要素和育人要素上進行充分融合。四個主體相互結聯,以物流行業基本“崗位”為職業教育的邏輯起點,對接實際生產崗位能力及任職資格,實現職業教育服務物流產業需求的基本導向;以“課”為“四融”實施的綱領和紐帶,搭建四融專業課程體系,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提高物流人才培養質量;以“賽”為職業教育綜合訓育的有效手段,對標專業領域各類技能大賽,實現“以賽促學”;以“證”作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憑證,對標專業領域內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展示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成果[2]。
1.3? 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四融育人的時代價值
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四融育人是破解職業教育與物流行業供需錯位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物流職業教育適應性的根本路徑,同時也是物流職業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一,“崗課賽證”四融育人順應了不同地區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提高了職業教育與本地物流的行業匹配度。如今物流業智能化迭代升級迅速,企業需求端要求教育供給端人才數量與質量相匹配,而“崗課賽證”四融育人模式的邏輯起點就是對接地方物流企業發展和崗位需求,因此在培養目標上就與本地企業需求相吻合。
第二,“崗課賽證”四融育人化解了物流企業工作體系與物流職業教育體系天然阻隔,使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成為可能。物流職業教育需兼顧實訓與理論,但傳統的校企合作大多是校企的碎片化資源整合,通過“崗課賽證”這一途徑,系統化地實現育人環境、能力要素、教學環節、評價標準等層面的互通互融,在微觀層面提高了物流職業教育適應性。
第三,“崗課賽證”四融育人模式倒逼了職業院校辦學理念從“封閉”到“開放”轉變,促進良性職業教育生態的形成。“崗課賽證”四融育人模式不僅是單一課程體系層面的重塑,還致使院校政策制定、教學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更加地符合現代職業教育導向,主動對接產業發展趨勢,主動服務社會,職業教育與地區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2? “崗課賽證”四融模式下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實施路徑
2.1? 厘清“崗課賽證”四融內涵邏輯
高職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四融模式下課程體系構建時需厘清“崗課賽證”融合邏輯。
一是“崗課賽證”的順序邏輯。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為現代流通領域提供了大量技術技能人才,課程設置應契合本地流通領域崗位鏈,因此“定崗”是第一位次。明確崗位所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務,根據典型工作任務所需核心能力、素養,按照學校自身情況總結出學習領域,即“建課”是第二位次。將競賽標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核標準貫穿課程教學,即“賽證促學”是第三位次。
二是“崗課賽證”的內容融合邏輯。“崗課賽證”融合環境層面上強調將工作環境、教學環境、技能大賽實訓環境相融合;內容層面強調將企業培訓、教學內容、競賽內容、職業資格證書考核內容相融;形式層面強調工作過程、教學環節、競賽訓練、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流程相融合;考核層面強調工作考核與形式、課程評價、競賽評分標準、職業技能鑒定相融[3]。
三是“崗課賽證”的組成邏輯。“崗課賽證”融合實施時,四者融合形式不是獨立存在按線性關系排列,而是四者融合“主輔”分明。課與崗深度共融作為育人實施主線,形成課程體系框架。賽與證作為育人實施的輔線,實現賽證促學的目的,并將賽證結果作為育人評價的反饋指標。
2.2? “先定崗后建課”,聚焦崗位素質能力
職業院校的使命初衷就是服務地方經濟,為地方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首次在構建“崗課賽證”四融一體課程體系時,應充分調查地方企業實際情況,綜合行業發展趨勢,確定所對應的崗位鏈,即“定崗”。其次,對從事崗位鏈中的具體崗位所蘊含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提煉出工作行動領域,并遵循教學規律將工作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再次,對學習領域中的核心能力、素養、企業職責、工作規范進行系統梳理,形成具有工學一體的特色模塊化學習任務或學習單元。最后,將模塊化學習任務按照學生認知規律、技能培養規律等原則,進行整合重組,即形成具有特色的工學一體課程,即“建課”。
2.3? “崗課賽證共融”,搭建專業課程體系
在課程體系框架初步搭建后,應將崗位任職要求、職業技能大賽競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內容與要素按邏輯層級融入至課程。對于課程標準應與技能競賽標準、技能等級證書標準以及職業標準相融合。對于課程考核應與技能競賽評分標準、技能等級鑒定內容與方式相融合,同時需與企業崗位考核相對接。對于課程實踐來說,應將技能競賽實操環節、技能等級證書考核環境與課程實踐教學相融合,能充分對標企業實際生產環節。對于課程師資來說,可將企業導師、競賽裁判等資源納入師資隊伍,提高整個專業教師水平[4]。
2.4? “崗課賽證”促改,構建課程良性自我調整機制
“崗課賽證”四融促進課程自我反饋的形成,反饋結果作用于課程體系,二者相互聚力形成良性自我調整機制。首先,建立崗—企業專家、課—教師、賽—裁判、證—考評員相融的專業教學共同體,對課程體系搭建、課程標準、課程設計等層面進行指導并評價,最大程度避免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脫節。其次,通過崗—人才培養評價、課—學生課業成績、賽—職業技能競賽成績、證-技能等級證書通過率四個指標,并綜合學生自我評價形成最終評價,評價反饋至課程體系或課程內容層面進行動態調整。最后,加強課程信息化建設,數據化、可視化的對學生學習效果、授課、評價等數據實時反饋,提高自我調整機制的有效性和可達性。
3? 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四融模式下課程體系的構建
以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為例,進行“崗課賽證”四融模式下課程體系的構建。
3.1?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與崗位,凝練專業學習領域課程
新疆地處祖國西部邊陲,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截止2021年底,全疆有3A級以上物流企業50余家,大多數企業的主營業務為倉儲物流、郵政快遞、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現代物流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并結合行業發展趨勢,確定了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的目標:服務于新疆本地與中外口岸地區,能夠從事倉儲與運輸、國際貿易及貨運代理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經過對新疆區域內大中型物流企業調研,學生就業主要為倉儲與運輸管理崗位群、生產企業物流崗位群、農產品流通崗位群、以及國際物流崗位群。對崗位對應的典型任務進行了分析,得到了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表,如表1所示。
對典型工作任務,按照能力復雜程度和邏輯相近的原則進行拆解重組,確定了工作領域以及對應的學習領域。再將倉儲管理、運輸管理等五個學習領域按照職業成長遞進規律轉化為學習領域課程,如表2所示。
在課程體系框架搭建時,采用模塊化課程范式,將零散的專業課程按照專業學習認知規律、能力培養遞進的原則進行重組,最終形成了對接崗位的“強基礎活模塊”特色的課程體系框架,如圖1所示。其中,強基礎是通過崗位基礎課程的三個模塊:即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核心能力模塊及崗位技能融通模塊來夯實專業基礎。活模塊是通過崗位方向課程的四個崗位方向模塊,來靈活匹配不同方向崗位的人才需求,亦可便于人才培養方向的調整[5]。
3.2? 歸納賽證考核內容,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
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相關技能競賽有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智慧物流作業方案設計與實施賽項、世賽貨運代理賽項、全國行業技能大賽供應鏈管理師賽項、全國行業技能大賽物流服務師大賽賽項等。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相關證書有物流管理“1+X”(中級)、物流服務師(高級工)、供應鏈管理師(高級工)等。
通過對上述賽證的考核內容與要求進行歸納整理,可將內容分為基礎知識考查類、核心業務能力考查類、綜合技能考查類、信息化能力考查類、安全與法規類。例如,智慧物流作業方案設計與實施競賽中的倉儲作業實操、全國行業技能大賽物流服務師賽項的物流數字化運作、物流管理“1+X”(中級)入庫作業實操,核心考點均為PDA手持操作,在內容上屬于信息化能力考查類。之后將這些同屬于相同類別且相似的考察點,合并總結成為可進行教學實施的教學案例,融入形式可以為授課內容、考查內容、實踐內容等。例如,可將PDA操作作為《倉儲管理基礎》的授課內容,也可作為考核內容。倉儲管理基礎課程賽證融入內容與形式如表3所示。
3.3? 創新課程教學評價,探索增值評價+賽證崗考核結果認定
教學評價是檢驗學生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重要依據,傳統評價方法存在考核方法單一、考核內容片面、素質評價缺失等弊端。基于此,專業教學團隊基于“崗課賽證”四融一體課程體系,探索課堂增值評價+賽證崗考核結果認定機制。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通過“職教云”等智慧教育平臺,記錄學生每一次上課行為表現和成績,不唯“分數論”,強調僅唯“提高幅度論”,并以作為平時成績,并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同時,鼓勵學生參與“校—省—國”三級技能大賽和相關證書,賽證融通課程可采取以賽證成績代替課業成績。例如,獲得省級技能大賽一等獎項的,三門相關課程可直接認定90分。對于積極參與頂崗實習,并在對口崗位表現優秀的,可認定相關崗課融通課程補考成績合格。
3.4? 構建教師團隊共同體,助力課程體系科學有效落實
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吸納了疆內企業人員、大賽裁判與技能考評員共同組成了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定期對專業學生的課程成績、大賽獲獎人數、證書通過率以及崗位實習表現進行分析,共同對人才崗位面向、課程標準、授課內容、課程設計等層面動態調整,在制度設計上極大地保持了課程體系的鮮活性,避免了企業人才供需錯位等核心問題。同時,團隊實行了校企雙方人員互聘制度,鼓勵教師參與企業生產活動、鼓勵企業能工巧匠進校開展實訓授課任務,從運行機制上加強了校企融合的深度和寬度,確保課程體系有效落實。
4? 結束語
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實施“崗課賽證”四融模式課程體系以來,育人成效顯著,行業企業滿意度較高,在疆內高職院校具有一定的引領示范作用。但在實施運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部分教師職業教育理論學習不夠深入,無法很好地理解“崗課賽證”的邏輯內涵,致使課程實施效果大打折扣。二是部分教師過度關注于“崗課賽證”的“融合”,忽略技能成長和教育的基本的規律,僅僅為了“融合”而“融合”。三是在對學生成績評價時,過度強調“賽”和“證”的通過率,出現了“證書主義”,背離了人才培養的初衷。
綜上,“崗課賽證”四融課程體系為物流職業教育提供了改革新思路,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企業適應性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但在邏輯設計層面和實施運行層面,因地區、院校及師資等情況的不同,所面臨的挑戰也不盡相同。因此,需要不斷總結經驗,秉承人才培養初衷,開展各類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從而把“崗課賽證”四融模式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曾天山. “崗課賽證融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8):5-10.
[2] 王欣,金紅梅. 基于大職教觀的職業教育“崗課賽證”融合育人的學理基礎、內在要求及實施路徑[J]. 教育與職業,2022(2):21-28.
[3] 張慧青,王海英,劉曉. 高職院校“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的現實問題與實踐路徑[J]. 教育與職業,2021(21):27-34.
[4] 賀萍. 基于構建流程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探析[J]. 物流科技,2019,42(7):175-177.
[5] 祝井亮. 構建“重能力、分方向”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J]. 物流技術,2015,34(13):311-3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