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是英語學科的基礎內容,具有生活性。在實施初中英語教學時,教師應當以儲備寫作素材、學習寫作方法和積累寫作經驗為入手點,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組織開放式的寫作教學活動,助力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本文主要以寫作素材、寫作方法和寫作經驗為重點,詳細介紹了初中英語生活化的開放式寫作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陳霞英(1979—),女,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沿山中學。
英語是一門以語言學習與運用為基礎的學科,英語教學旨在引導學生運用英語來進行情感表達這一項生活化的活動。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教師要開展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應用英語。這是英語學科具有生活性的體現。寫作是學生進行情感表達的具體方式,需要學生以生活為載體。縱觀傳統寫作教學,部分教師往往只以課堂為抓手,向學生單向地灌輸寫作方法,機械地引導學生寫作。教學實踐表明,如此開展寫作教學活動,會使得學生缺乏寫作素材,缺少寫作方法,缺失寫作經驗,所取得的寫作效果不盡如人意。基于此,在實施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時,教師應當打造開放式課堂,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走進廣闊的生活天地,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儲備寫作素材,學習寫作方法,積累寫作經驗,由此提升寫作水平。
一、走進生活,儲備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是學生進行英語寫作的基礎。已有實踐表明,豐富寫作素材能讓學生在寫作中有話可說。寫作素材是學生日積月累逐步儲備起來的,而生活是學生日常儲備寫作素材的載體。在實施英語生活化的開放式寫作教學時,教師需要打破課堂和教材的限制,創設多樣活動,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儲備寫作素材。
(一)利用視頻資源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視頻資源成為多數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觀看視頻是學生儲備寫作素材的途徑之一。而且,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可以獲取豐富的文化內容,形成文化認知,同時鍛煉聽力能力和英語理解能力,為自己進行書面表達奠定堅實基礎[1]。因此,在實施教學時,教師應當立足學情,為學生提供視頻資源,并布置相關任務。
以仁愛版九年級下冊Unit 5“China and the World”Topic 2“He is really the pride of China.”的教學為例,在學生們了解了如孔子、鄭成功、錢學森等我國的榜樣,同時掌握了語言知識之后,基于學生的課堂所學內容,教師下載了袁隆平接受BBC專訪的視頻,將其推送給學生,同時布置任務:請觀看視頻,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把專訪的內容記錄下來。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生會遷移生活經驗,了解專訪的相關內容,儲備寫作素材,夯實寫作基礎;同時也會對榜樣產生積極情感,進行情感表達。
在帶領學生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要進行進一步的引導,真正確保學生能夠有所收獲,有所感悟,并將相關知識應用到寫作的過程之中,讓視頻內容成為學生的寫作素材,借助視頻資源來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從而推進開放式寫作教學的生活化。如教師可這樣對學生進行引導與啟發:“同學們,通過觀看老師為大家準備的視頻,大家獲得了哪些感悟或體會呢?大家覺得在進行哪些主題的寫作活動時,可將視頻內容作為寫作素材來加以呈現呢?我們可以怎樣的方式來呈現這些素材,進行更加高效的寫作呢?”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就為學生構建了更加具有活力的寫作課堂,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之中,實現寫作素材的儲備,以此來推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二)觀察現實生活
觀察也是學生儲備寫作素材的途徑之一。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生細心觀察,往往會獲取各種各樣的寫作素材。因此,在實施教學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并寫日記,及時記錄觀察到的事物,久而久之,學生便能儲備豐富的寫作素材,同時積累寫作經驗,為提升寫作水平打好基礎。
以仁愛版七年級下冊Unit 5“Our School Life”Topic 1“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subway.”為例,在學完課文后,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交通工具的英文表達。立足學生所學的內容,教師布置了如下觀察任務:請每位同學通過觀察的方式,了解其他同學是怎么來學校的,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日記本中。學有余力的同學還可以對不同的上學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上述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們走進生活,認真觀察,儲備了許多寫作素材。同時,學生們通過寫日記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這有利于提升寫作水平。在開展英語寫作教學時,教師應當關注到英語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帶領學生在觀察現實生活的過程中儲備寫作素材,確保學生寫作的內容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比如,在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時,教師結合學生對于交通工具了解的情況組織了生活實踐活動,與學生一起觀察馬路上來往的車輛,回到教室后與學生一同探討,讓學生用簡短的話語來描述每種類型的車輛的特點和用途,進而增加學生寫作素材的儲備量。
又如,教師在進行以“保護動物”為主題的寫作教學之前,可以利用周末時間組織班級學生到本地的動物園進行參觀,讓學生認真聽導游的講解,并記錄每一種動物的生活習性、愛吃的食物,以及是否屬于珍稀動物,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另外,教師也可以帶領本班學生到某些學生的家所在的社區,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向流浪貓、流浪狗等投喂食物,并讓學生觀察它們,將它們與家養的貓、狗進行對比,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寫作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創作出有溫度、有特色的英語文章。
二、立足課堂,學習寫作方法
掌握寫作方法是學生進行有效寫作的關鍵。多數英語教材在每一單元都編排了與本單元話題相關的閱讀文本。這些閱讀文本內容比較通俗易懂,且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學習寫作方法提供了便利。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本,可以在豐富對生活的認知的同時,借鑒寫作方法,學會寫關于生活的內容。讀寫結合是一種高效的生活化的開放式教學方式。但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會在教學完單元內容后才實施寫作教學,這與讀寫結合的理念是相違背的。由此,在實施寫作教學時,教師應當立足課堂,精選生活化的閱讀文本,應用讀寫結合法,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場景中,獲取語言信息,掌握寫作方法,為進行語言建構做好準備[2]。
以仁愛版八年級上冊Unit 2“Keeping Healthy”Topic 2 “I must ask him to give up smoking.”為例,教材在Section C部分編排了題為“What MothersSaid to Eat”的閱讀文本。該文本內容貼近學生生活,重在引導學生養成健康飲食的習慣。所以,在實施教學時,教師以生活化文本為基礎,組織了讀寫結合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提出自讀要求:閱讀文本,概括每一段所講述的內容。在此要求的指引下,學生們邊閱讀邊思考,自主梳理文本結構,對文本內容形成了整體認知。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每一段寫了什么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厘清了文本的寫作順序。同時,教師根據學生自讀的情況,結合具體語境,指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理解文本內容。如此可以使學生的閱讀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使學生了解不同的寫作方法和寫作結構,這有利于他們有邏輯地組織語言,掌握記錄生活的方法,避免出現記流水賬的問題。并且,多數學生通過體驗這樣的活動,可以依托閱讀來學習寫作方法,積累學習經驗。
在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既可以閱讀作為依托,帶領學生展開對于寫作方法的探究,也可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之中進行寫作方法的運用,嘗試從親身實踐的角度,體會到寫作技巧的掌握對自身寫作能力提升的推動作用,從而取得寫作上的進步。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時,可要求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來剖析文章的脈絡與結構,并構思自己的文章結構,在搭建好合理的結構之后,創作相應的內容,從而完成整篇文章的寫作。在這一過程之中,學生們的寫作思路將會變得更加清晰,所創作的文章結構將會更加嚴密,質量也將大大提升。久而久之,學生們不僅能夠學到寫作技巧,還能夠將其真正應用到寫作過程之中,實現學習與實踐的結合。
三、回歸生活,積累寫作經驗
積累寫作經驗能夠助力學生進行有效寫作,讓學生靈活地組織語言創作文章。除了上文提到的儲備寫作素材這種積累寫作經驗的方式,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回歸生活,應用如下方式積累寫作經驗。
(一)回憶生活,仿寫文章
仿寫是學生學習寫作的方式之一。初中生的模仿能力較強,他們通過不斷的仿寫,可豐富寫作經驗。由此,在實施日常教學時,教師可以閱讀文本為基礎,引導學生回憶生活,獲取寫作素材,仿照文本的寫作方法,自己組織語言來創作文章,從而鍛煉寫作能力[3]。
這里仍以仁愛版八年級上冊Unit 2 Topic 2 Section C文本的教學為例,在引導學生梳理了文本結構、了解了文本的寫作方法后,教師布置仿寫任務: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利用不同的方法介紹了不同主人公的媽媽對他們所吃的食物的要求。請你回憶自己的生活,選擇其中一種方法進行仿寫,寫作內容是媽媽對你所吃的食物的要求。在此任務的驅動下,有的學生先寫了媽媽要求自己吃什么,再寫了為什么媽媽要求自己吃這些食物;也有學生先寫了自己身體方面的問題,再寫了媽媽不允許自己吃的食物。通過這樣的仿寫,學生們不僅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及時地掌握了所學知識,還學會了按照某種方法進行寫作,積累了寫作經驗。
在帶領學生開展仿寫活動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創作出的英語作文內容,還要關注學生在仿寫過程中是否實現了創新。學生只有在仿寫的過程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方式來進行寫作,才能真正掌握仿寫的技巧,獲得進步與提升。在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引領學生剖析例文的結構,把握結構的精髓。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按照這一結構進行寫作,啟發學生在內容上進行創新,避免與例文內容雷同,從而實現對學生思維的啟發與寫作能力的鍛煉,推進開放式寫作教學的生活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之中能夠獲取寫作素材,參照例文的寫作方法、結構等,實現寫作質量的提升。
(二)進入生活,自主創作
進入生活是生活化的開放式教學的重要環節。在體驗英語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地積累寫作經驗,獲得寫作上的便利。同時,學生要進入生活,根據主題獲取相關素材,自主創作文章,鍛煉寫作能力。
以仁愛版九年級上冊Unit 2“Saving the Earth”Topic 1“Pollution has caused too many problems.”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后,要求學生調查本地的環境污染情況,并結合自身經歷,用英語來說明環境污染給生活帶來的影響。在進入生活時,大部分學生都能進行自主觀察,利用豐富的寫作素材,自覺遷移課堂學習經驗,用某種方法來介紹本地環境污染情況及其危害,闡述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積累寫作經驗。除了讓學生自行了解現實生活,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一定的引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化素材,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來展開生活化探究,從而推進學生生活化寫作的進行。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本課的主題寫作活動時,可以讓學生對周圍環境進行調查,要求學生思考當今世界上會給環境帶來最大危害的污染源是什么,在課下通過查閱資料來尋找答案,并鼓勵學生探究周圍環境的污染源。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讓學生真正走進生活,引領學生從生活化的角度展開思考,同時能夠推進學生眼界的拓展,提高學生的思維高度,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施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時,教師應當以生活為抓手,打造開放式課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儲備寫作素材,在生活化閱讀中學習寫作方法,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經驗,由此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慧紅.初中英語寫作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運用[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15):46-47.
[2]王文濤.為有源頭活水來:初中英語寫作生活化教學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21):141.
[3]余勇剛.基于生活化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1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