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初中物理問題類型較多,其中圖象類問題對學生的抽象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較高.教學實踐中為使學生掌握不同圖象類問題的解題思路,提高其解題能力,教師應做好圖象類問題的歸納,并結合教學內容講解相關例題的解題過程,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解題指引與啟發.
關鍵詞:初中物理;圖象類問題;例講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3)08-0065-03
初中物理知識點較多,很多知識點可以結合圖象設問,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深度以及解題的靈活性[1].為使學生掌握不同圖象類問題的突破思路,增強其解題的自信心,教師應做好相關習題的精挑細選,做好解題思路的分析以及解題過程的示范.
1與運動相關的圖象類問題
運動學是初中物理的基礎.解答與運動相關的圖象類問題,聯系路程、速度、時間的關系,做好圖象的深入解讀[2],充分挖掘隱含條件:如v-t圖象,圖線和時間t軸圍成的面積表示路程;s-t圖象,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此外,還應明白圖線水平以及交點的含義:對于v-t圖象,圖線水平表示速度大小不變,交點表示速度大小相等;對于s-t圖象,圖線水平表示路程不變,即物體靜止,交點表示運動的路程相等.
例1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運動,s-t圖象如圖1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0~t1內,以甲為參照物,乙向東運動
B.0~t4內,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C.t2~t4內,甲的速度小于乙
D.t1~t3內,甲為勻速直線運動,t2時刻甲、乙相遇圖1例1題圖
解答該題需要讀懂圖象,充分挖掘隱含條件.其中路程和時間的比值為物體的速度,比值越大速度越大.圖線水平時距離未變,表明物體靜止.圖線交點表明該時刻兩物體運動的距離相等.0~t1內甲的速度大于乙,以甲為參照物,乙向西運動.0~t4內甲運動的距離大于乙,所用時間相等,因此,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t3~t4內甲的速度大于乙.t1~t3內甲靜止不動.故選B.
2與密度相關的圖象類問題
密度是初中物理非常重要的概念[3].首先,理解相關概念和公式;
其次,會靈活應用,具備靈活的思維,尤其在解答圖象類問題時需要綜合運用物理以及數學知識[4];再次,繪制質量、體積、密度的圖象,引導學生從圖象視角構建質量、體積、密度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為避免學生在解題中因考慮不周而出錯,在課堂上教師應與學生一起分析相關例題,要求學生多反思,進一步加深印象,更好地把握解題細節.圖2例2題圖
例2為測某種液體的密度,測量出液體、量杯的總質量m和液體的體積V,如圖2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該液體的密度為1g/cm3
B.該液體的密度為1.25g/cm3
C.量杯質量為40g
D.60cm3的液體質量為60g
解答該題需要聯系質量、密度、體積之間的關系.同時,注重從數學角度分析圖象.假設量杯的質量為m1,液體的密度為ρ,根據題意可知m=m1+ρV,聯系所學的一次函數圖象可知,過點(20,40)和(80,100),代入可得40=m1+20ρ①,100=m1+80ρ②,聯立①②解得ρ=1g/cm3,m1=20g.當V=60cm3時,m=ρV=60g.故選AD.
3與浮力相關的圖象類問題
浮力是初中物理的重點與難點,相關知識點較為抽象,尤其部分習題與圖象結合起來設問,難度大增.教學實踐中為使學生構建知識與圖象之間的關系,順利找到解題的突破口.一方面,為學生系統講解浮力相關知識,做相關實驗,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推導浮力的計算公式,搞清楚
公式中各參數的具體含義,真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另一方面,講解相關例題時注重問題設計,啟發學生真正地理解題意,幫助尋找正確的解題思路.
例3如圖3甲,將一高為8cm圓柱形物體放在底面積為100cm2、重為2N的薄壁圓柱形容器中.放于水平桌面后向其中加水(水始終未溢出).并繪出容器中水的深度h與物體所受浮力F浮的圖象,如圖3乙所示,g取10N/kg,則().
A.物塊的重力為2N
B.物體的底面積為60cm2
C.物塊的密度為0.85×103kg/m3
D.水深為12cm時,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1400Pa
解答該題需要讀懂圖象,熟練運用阿基米德原理.為使學生盡快找到解題思路,避免走入誤區,圍繞以下問題
與學生互動:(1)物體高8cm為什么注入6cm深的水以后物體受到的浮力不再變化?(2)水深12cm時怎樣計算注入水的體積?(3)計算容器對桌面壓強時應注意哪些細節?當學生能夠正確回答上述問題,基本就能夠分析出正確答案.由圖3乙可知,水深從0~6cm時物體受到的浮力不斷增大.超過6cm后浮力不再改變,但是物體高為8cm,因此物體漂浮在水中.由圖3乙可知所受的浮力為3N,物重也為3N,質量m=0.3kg.當水深為6cm時,F浮=3N,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ρ水Vg,求得V=300cm3,則S=V/h=300cm3/6cm=50cm2,物體的體積V1=Sh1=50cm2×8cm=4×10-4m3,則ρ=m/V1=0.3kg/4×10-4m3=0.75×103kg/m3.水深為12cm時,則水的重力ρ水(V總-V)g=1×103kg/m3×(100cm2×12cm-300cm3)×10-6m3×10N/kg=9N.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9N+2N+3N=14N,對桌面的壓強p=F/S1=14N/100×10-4m2=1400Pa.故選D.
4與滑輪相關的圖象類問題
滑輪相關知識在初中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考的熱門考點.為使學生能夠正確、高效地解答與滑輪相關的圖象類問題,一方面,學生需掌握基礎知識,如繩端拉力和所提物重之間的關系,機械效率和所提物重的關系;另一方面,給學生預留思考時間,并根據思考結果,給予針對性點撥,使其真正頓悟.
例4如圖4甲,重為800N的工人站在地面上使用動滑輪以及杠桿提升重物.其中AOB為輕質杠桿,O為支點,且OB=2OA.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和提升物重的關系如圖4乙所示.提升重物過程中繩子始終豎直.忽略繩重和摩擦,g取10N/kg,則().
A.動滑輪的重力為400N
B.提升2000N的物體,人對地面的壓力為600N
C.2s物體勻速升高了0.4m,人對繩子的拉力為300N,則拉力的功率為240W
D.該裝置的機械效率為68%時,提升重物的重力為800N
該題考查滑輪以及杠桿知識,難度較大.解題的關鍵在于找到相關參數之間的內在聯系,靈活運用圖象中給出的數據.由圖4甲可知,A端拉力為物重的一半.接著使用杠桿,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B端拉力為A端的一半.則工人的拉力為物重的1/4.工人手中繩子的移動速度為重物
的4倍.由圖4乙可知,當提升的重物G=600N時,滑輪效率為60%,即Gh/Gh+G滑h×100%=60%,解得G滑=400N.杠桿的力臂為1∶2,則提升2000N的物體人的拉力為(2000N+400N)/4=600N.人對地面的壓力F壓=800N-600N=200N.2s物體勻速升高0.4m速度為0.2m/s,則人拉繩子的速度v=0.2m/s×4=0.8m/s,拉力功率P=Fv=300N×0.8m/s=240W.由Gh/Gh+G滑h×100%=68%,解得G=850N.故選AC.
5與電路相關的圖象類問題
電路是初中物理電學部分的熱門考點,主要考查學生對串、并聯電路特點的理解以及對歐姆定律的掌握.部分習題還會考查相關圖象,需要學生能夠從圖象中分析出參數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學實踐中為使學生更好地解答這類問題,使其積累豐富的解題經驗,一方面,使學生掌握電路的基礎知識,注重運用思維導圖將相關知識串聯起來,構建知識網絡體系;另一方面,為學生講解經典例題以及解題時應注意的細節,尤其緊跟例題設計變式訓練,使學生趁熱打鐵,及時鞏固解題方法.
例5如圖5甲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移動滑片使電阻R2的有效阻值從零逐漸增大,R1上的電壓U的倒數和R2阻值的變化圖象,如圖5乙所示,則().
A.電壓表V1示數變大
B.R1=5Ω
C.電阻R2的最大阻值為10Ω
D.電源電壓U=5V
解答該題在于搞清楚兩個電壓表的測量對象,并清楚兩者之間的關系.由電路圖可知V2測量R1兩端電壓,V1測量電源電壓,因此,無論滑片怎樣移動,V1示數均不變.設電源電壓為U1,串聯電路電流為I,則U=U1-IR2,觀察圖象可知,當R2=0時,U=3V,即電源電壓U1=3V.當R2=10Ω時,U=1V,I=0.2A,則R1=U/I=1V/0.2A=5Ω.由圖象可知R2的最大阻值大于10Ω.故選B.
初中物理圖象類問題復雜多變,考查的知識靈活多樣.教學實踐中為使學生能夠以不變應萬變,迅速找到各種圖象類問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應嚴把基礎知識理解關,使學生準確記憶相關概念、公式,更好理解其含義.同時,靈活采用多種授課方法做好例題講解,并組織學生開展針對性訓練.
參考文獻:
[1]王雷.巧解初中物理圖象題的技巧分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29):75-76.
[2]楊小春,朱超穎.初中物理圖象類問題的教學難點與策略分析[J].教學與管理,2021(16):71-73.
[3]田效軍.化難為圖圖中求到——“圖象法”在初中物理解題中的應用[J].物理教學,2020,42(08):38-41+62.
[4]施婷婷.初中物理圖象類計算題方法舉隅[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9(01):45-46+52.
[責任編輯:李璟]
收稿日期:2022-12-15
作者簡介:邵靜(1979.10-),女,江蘇省宜興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物理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