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生活化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正確的化學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學生能將自己在化學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在生活中加以靈活運用,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索能力和動手能力起到促進作用.開展化學生活化的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能提升初中化學教學課堂的效率.
關鍵詞:核心素養;生活化;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3)08-0125-03
1生活化教學模式
生活化教學模式就是在初中化學教學課堂中引入生活化問題,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課堂知識.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將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結合在一起,更形象地
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化學知識,提高化學思維模式和方法.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化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問題聯系起來,激發了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化學課堂效率,這是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主要目標.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就是將化學教學內容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開展,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產生熟悉感,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化學時的興趣和水平[1].
2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價值
初中化學是學生接觸化學知識的入門時期.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模式將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融入化學知識中,以此更好地開展化學課堂教學,充分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對化學知識產生熟悉感,更好地投入到化學知識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傳統的教學模式可能會使學生失去對化學學習的欲望.教師可以與日常的生活進行聯系,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初中化學課堂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化學知識,充分地了解化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興趣.生活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化學,奠定學生化學基礎,提升學生化學的核心素養.
3核心素養下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3.1引入生活現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現象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日常生活里所看到的一些現象中含有豐富的化學知識,教師在講述化學知識前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來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生活中可以觀察到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的鐵釘表面會出現一層紅褐色的物質.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觀察到這一現象并產生好奇,教師便可引入這一現象,并利用化學知識對其進行解釋.在講述鐵釘生銹條件這一知識點時,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由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來引出化學知識,充分引起了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也讓抽象的化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起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是化學,激發了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引入生活現象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核心素養下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方法之一.
3.2創新教學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創新教學環境是核心素養下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基礎.創新教學環境引入生活化教學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合理地運用到化學教學課堂中.
例如,在講解滅火知識時,教師單純地講解無法讓學生學習到如何去滅火和火的危險性,更無法用語言表述出滅火過程中所運用到的化學原理.多媒體技術走入化學課堂可以有效地為學生展現出生動形象的化學現象,可以為學生播放著火時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了解火的危險性和火可能造成的災難等.滅火時也可為學生播放滅火器如何使用的視頻,在教會學生使用滅火器的同時也滲透了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可以充分彌補教師語言講述中無法描述的化學現象.創新化學課堂教學,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讓學生可以更生動形象地觀看到化學原理和化學知識.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更好地提高了化學教學課堂效率,也讓化學知識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幫助學生對化學知識有更深刻地理解和認知,推動了化學課堂教學培養現代化人才.
3.3尋找生活資料,豐富化學教學內容
開展化學生活化教學模式方式之一就是確保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現象,對化學知識進行擴展,豐富化學教學內容.生活中熟悉的場景,會讓學生對化學知識有一種親切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化學反應,增強了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思維.日常生活中化學資料的引入也豐富了化學教學課堂[2].
例如,在學習”特殊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測出物質的pH,示范如何使用pH試紙測液體的pH,在測出化學中常見的酸堿性物質后,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出可以測pH的液體.積極鼓勵學生在回家后尋找生活中的酸堿性物質,并思考是否可以測量出它們的pH,并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學生可以在家中找到自來水、牛奶、肥皂、水、食醋等物質,思考他們是酸性物質還是堿性物質,并用教師所發放的pH試紙進行測定.這些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液體無危險性,學生可以在簡單操作的實驗中學習到化學知識.學生還可以在生活中尋找到與化學相關的物質和現象,充分體會化學與生活的聯系.熟悉的生活物質讓學生對化學知識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對化學不再有陌生感,可以更好地學習化學知識.生活資料的引入也讓復雜的化學知識有了畫面感,學生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物品時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化學知識有了更生動形象地理解.將生活資料引入化學課堂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習效率,是核心素養下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方法之一.
3.4設計生活實驗,提升學生動手能力
設計生活實驗,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是核心素養下初中化學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之一.初中化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化學實驗,會對化學實驗十分好奇.所以教師在講述知識點的同時,可以用實驗的方式向學生直觀地展示化學現象.一些簡單安全的實驗,也可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與日常生活中有關的實驗提升學生動手能力,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化學知識.
例如,初中化學中第一個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氧氣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之一,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有多少呢?設計生活實驗由教師引導后,學生可動手操作來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本次實驗會用到紅磷、白磷、水、燒杯、集氣瓶、鐵夾等.實驗前,先讓學生思考空氣含有哪些物質?這些物質分別占空氣的多少呢?實驗開始,裝置如圖1所示.實驗步驟:在燃燒匙內,盛過量紅磷點燃后立即插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待紅磷火焰熄滅后,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鐵夾水注入集氣瓶,本次實驗結束.學生觀察到實驗現象后,會提出疑問:為什么冷卻后水流入集氣瓶中?流入集氣瓶中的水占空氣的多少呢?若再次實驗進入集氣瓶的水還會是這么多嗎?教師在再次實驗前應說明紅磷燃燒消耗的是空氣中的氧氣,所以集氣瓶中的水便是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在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再次進行實驗整理,數據見表1,可以發現,當集氣瓶的容積為100mL時,每次注入集氣瓶的水的體積大約都占集氣瓶的1/5.在觀察實驗結果后,由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得出結論.因為紅磷燃燒消耗的是空氣中的氧氣,得出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等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在化學實驗結束后,學生可以親自觀看到實驗的現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
3.5拓展課堂內容,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拓展課堂上所學的化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完成化學作業,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有促進作用.課后對化學知識的拓展有利于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學習,結合生活實際完成化學作業,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以后學化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食品中的有機營養素”時,教師可以在講述知識點后,布置讓學生為家人設計一份膳食計劃的作業.結合每位家人的身體健康情況,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制定一份有針對性的膳食計劃,學生在制定計劃的同時,不僅可以觀察到家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也對食品中的有機營養素有了更多的了解,鞏固了課堂所學的化學知識.聯系日常生活布置與生活相關的作業,在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同時,也對化學知識進行了拓展,提高了化學教學課堂的效率.拓展課堂內容鞏固化學課堂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化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也需要用化學來解釋.初中化學生活化的教學,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尋化學的奧秘,增進了學生對生活中化學反應的觀察和思考興趣.學生興趣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激發和實踐動手能力的鍛煉,都可以從化學生活化教學中實現.生活化化學也令學生對生活有更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生活更加熱愛,也增強了學生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合理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馬芳莉.開展化學生活化教學提升學生核心素養[J].甘肅教育,2021(7):140-141.
[2]韓積成.基于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的生活化問題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1,29(29):141-142.
[責任編輯:季春陽]
收稿日期:2022-12-15
作者簡介:葛加付(1987.3-),男,江蘇省南通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化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