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生物課堂,合作學習能有效提高教師教學質量以及課堂有效互動的比重,強化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新課標之下,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了學生課堂學習之中必不可少的方式.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適合達成合作學習的外部環境與足夠空間,能夠讓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充滿彈性.在此基礎上分析傳統課堂薄弱之處,并為合作式生物課堂的發展方向以及教學措施展開探索,給更多生物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合作學習;綜合素養;課堂互動;初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3)08-0134-03
1傳統生物課堂的欠缺之處
1.1學習資源不夠充實
傳統生物課堂當中教師所能利用到的資源較為單一,通常只有一本單薄的課本或者教案.學生無法被吸引,積極性不高.很多趣味性的實驗需要進行動態演繹,才能讓學生觀察到更詳細生動的步驟,單純依靠教材不僅乏味,而且也會讓學生難以理解.資源不夠充實的情況下,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也會沒有內容可談.一方面,學生很難做到和高中的生物知識進行順利銜接;另一方面,學生也很難達成有效互動與合作的學習機制.
1.2課堂互動略顯僵化
傳統課堂當中師生缺乏良性互動,教師只負責講課,學生只負責聽課,知識是被動接收型,教師只是單純地把知識進行傳遞,學生有疑惑不能提出來.教師有疏漏的地方無法發現,學生也不敢提問,導致疏漏被徹底遺忘,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弊端.師生之間沒有合理的互動,導致師生關系過于疏遠,學生形成的問題和阻礙教師不能清楚地知道,也就意味著教師無法更好地了解學生對生物的掌握程度,也無法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階段性的總結與反饋.缺乏互動的課堂,氣氛不活躍,機動性不強,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會變差[1].
1.3教學觀念缺乏個性
傳統課堂學生很難自發性地產生興趣,教師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對學生統一進行知識的傳遞與灌輸.一不留神就走進了“滿堂灌”的誤區,這樣學生很難理解和吸收真正的生物知識.學習進程會變得雜亂無章,效率低下,甚至看不出效果.尤其是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更是難上加難,后進生背負著過大的壓力,不符合我國“雙減”政策的理念,在“一刀切”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很難發現學生個性化的特征,不能夠關注到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內心建設,更不利于合作學習的建立.長此以往,學生之間各學各的,不僅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學生的成績也會越發參差不齊[2].
2生物課堂達成合作學習的條件分析
2.1適宜的課堂互動環境
在初中生物課堂,互動會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能培養學生多動腦去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小組成員互相討論,通過教師引導,在有趣的觀察與分析實驗當中進行互動與交流,聆聽他人的觀點,彌補自己的不足,進行資源的共享與知識的補充.學生之間互相配合、互相成就,無形之中就會得到生物學習水平的提高.學生會在學習之中得到快速成長,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生物難點的自信心.
2.2靈活的知識提取渠道
關于合作學習的渠道,除了課堂互動與合作之外,線上的互動與合作也是不錯的學習方法.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蔓延之下,多所學校的課堂學習有所限制,“云”課堂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得不踐行的教學方式.在生物課之中打造線上線下的融合教育,能夠讓學生擁有更多角度的選擇,比如利用“雙師政策”.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線下講授時,同時播放線上名師名家的生物實驗、生物知識科普.在線上學生們通過網絡進行討論,以釘釘群、微信群等群聊形式,對某一知識進行觀點的輸出.可以對生物進行深層次的擴展,甚至可以通過初中生物知識為學生拓展高中的內容.
2.3注重綜合能力的強化
合作學習對學生的適應能力、交際能力、反應能力等都有所要求,而在合作中這些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合作與綜合素養是互相促進的關系.不僅在于生物知識的掌握,成績的提高,還在于學生的表現力、想象力、創造力甚至于交流合作的能力.學生要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面對生物學習,生物是需要互動的學科,也是需要學生展現自己表現能力的學科.學生的觀察、實踐、思考、總結,通過有效互動能得出更優質的學習成果.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體現出的不同風格,甚至是個性化的選擇,個人的性格色彩等搭配適合學生的培育方案.無論是課堂活動的設計,還是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后比賽,以至于教師在選擇素材對學生進行引導時,也需要尊重學生的偏好和選擇.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通過學習與互動逐漸培養的越發完善[4].
2.4需要廣闊的探索空間
合作學習也是班級提升整體凝聚力的過程,需要教師專注于自身的校本特色,研發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新穎案例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期待感.利用場域優勢對自己的教學計劃進行完善,比如可以去戶外探索.可以通過認識花草樹木,觀看大自然的美景,呼吸新鮮空氣,觸摸動物植物,加強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也能夠提高對生物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的價值體驗感,也能讓學生更了解生物知識背后的內涵.這對于初中生而言,是對他們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也能夠展開更為高效、更具質量感的研學旅行課程活動.
3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教學方面策略探究
3.1.1應用豐富教學資源
合作式學習的前提在于能夠讓學生接觸到足夠充分的學習資源,準備好大量的生物學習素材,可以通過各種學習資源,比如利用多媒體播放生物相關的內容,讓學生養成觀察與思考的好習慣.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這也是進行合作的必要前提.唯有讓學生掌握真正正確的方法,才能夠在合作時更加從容輕松.所以教師要帶領學生接觸正確高效的生物信息資源,與此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每一節生物課堂都充滿期待,趣味性的生物故事、實驗視頻科普等等,都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對于生物學科的喜愛度,是一舉兩得的教學策略.網絡資源的合理應用還能讓學生學會安全上網,自覺規避負面的干擾信息,學習利用好各種學習軟件解答學習困惑.還能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與資源的美好品質[5].
3.1.2搭建靈活的情景模式
情景模擬環境可以通過各種課堂活動來完成,無論是合作還是競爭都是良性的,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利.合作可以分成不同小組共同完成任務,當然也可以進行小組之間的比賽,將合作與競爭聯合起來才是合作式學習真正全面的優勢體現,能夠讓學生在游戲或比賽中進行大量的知識獲取,比如生物知識競答、分組實驗比賽等,這些都能夠無形之中提高學生實踐與記憶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加快生物學習和探索的進程,喚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明確學習生物是對自己有幫助且非常有趣味性的事情.這一階段也是進入情景、獨立探索與協作學習的結合,在整個游戲或者活動過程之中,學生也會逐步產生自我評價和同學評價,作為引領者的教師也可以對于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評估,效果評估能夠讓師生清楚地意識生物課堂還有哪些不足之處,這樣便能夠保證生物課堂源源不斷地進行創新.
3.2評價方面策略探究
3.2.1制定綜合性評價方案
合作式學習還包括效果評估,通過自我評價、同學之間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三種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測評,學生會通過多種評價組合起來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明白自己還有哪些不足之處,方便學生對自己所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與復盤.構成完善的評價系統,讓學生在每個不同的階段都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促使學生擁有更大的動力向前發展,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實現教學好成果的最終目的.讓學生真正打好基礎,為以后長遠的學習生物的道路做好鋪墊.
3.2.2建立良性競爭與激勵機制
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還需搭配健全的激勵機制.需要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獎勵和贊美,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進步的自豪感,也容易讓學生之間建立起榜樣,讓表現優秀突出的學生帶動落后的學生,能夠極大程度地減輕學生的惰性心理.有助于學生進行學習的反饋和自我提升,學生互相之間能夠進行優勢互補,補齊短板,有助于確保整個班級更具有凝聚力.教師也能夠更好地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教學方式的革新,為教學內容源源不斷地注入新鮮活力,讓學生持續擁有新鮮感和長久堅持的動力,師生之間都能夠建立起創新精神,對學習生物知識發揮出更大的可能性.
3.2.3形成良性師生、生生關系
不難看出在合作課堂的推動之下,師生之間的關系將會變得前所未有的和諧,教師也能夠通過學生反饋出來的學習成果進行教育方案的改革與創新,不斷完善生物課堂,最終打造出精品生物內容.學生的配合和積極參與都會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和教學成果.教師也能夠越發地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師生之間甚至能夠學會換位思考,學生會和教師成為朋友,成為共同完成任務的合作伙伴.除了師生關系之外,生生關系也會變得更加堅固,班級凝聚力會大大提高.
新課標之下,教學需要創新,課堂也需要更多的有效互動,以帶給學生更多快樂與提升.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快獲得系統性的學習內容,完善學習方式,強化學生合作的力量,能夠對生物資源進行快速整合.讓中學生掌握更全面的生物內容,為高中生物的學習做好銜接.因此教師應該對自己提高要求,帶給學生更多的幫助,共同為了完成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習付出努力,共同享受教育領域帶來的新政策、新資源,真正讓學生們的生物學習生涯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龔曉聰.核心素養導向的初中生物學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研究[J].農家參謀,2020(10):290.
[2]馬宏妍,仝倩,孫垚,等.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以山東省鄆城縣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0,6(9):236-238.
[3]柴金萍.初中生物教學中和諧師生關系構建與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0(15):33-34.
[4]田莉.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73.
[5]劉惠信.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95):129-130.
[責任編輯:季春陽]
收稿日期:2022-12-15
作者簡介:謝劍剛(1980.1-),男,江蘇省蘇州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生物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