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國家對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其不僅要具備堅實的理論知識,還應當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創新思維,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想象能力以及實踐經驗,提出自己的見解,發散其思維.現階段,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都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中無法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習的樂趣,僅僅是在學與不學當中進行思考,沒有辦法提升自己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基于此,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結合數學教學的特點,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為學生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3)08-0005-03
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就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走在時代的前沿,應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眾所周知,創新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同時也是民族進步的關鍵.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期間,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初中階段的學生綜合素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使學生的學習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簡要闡述,僅供參考.
1提升初中生創新性思維的價值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對初中階段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課程實施期間,應當注重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且深入地了解文章當中所描述的情景以及內容,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因為年齡原因,其思維不夠完善.因此,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的提升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做好課程知識點與綜合能力的銜接,進一步促進數學課程的開展.并在此基礎上,能夠讓初中生了解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初中數學課堂中,使學生的學習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2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2.1忽視課前預習環節
課前預習環節,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后續開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幫助初中階段的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可以更加積極自主,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但是很多數學教師并沒有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缺乏完整的課前預習方式指導,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率不佳[2].
2.2忽視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現階段,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都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教師先教,學生后學.教師并沒有重視新課改更新的教學方式,也沒有重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在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能夠感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愛上數學學習,收獲更多的基礎知識,為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2.3教學理念偏差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仍有大部分的初中數學教師直接把教材當作唯一,受課本內容的局限和約束,對學生的知識傳達都是按照課本內容,完全照搬照抄、照本宣科,導致數學教學的知識范圍有限,缺乏對數學教材的深入探究和有效利用,尤其是對許多數學課本中所隱藏的、潛在的立德樹人的理念認識不到位,信息掌握不全面.而且,受唯分數論的影響,部分數學教師偏執地認為知識的傳授才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職責,對教學的創新理念以及全面性、多元性特點認知存在偏差,弱化了立德樹人發揮的積極作用,教學效果難以提升[3].
3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3.1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才是課堂中的主體,是課堂的重要參與者.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不斷引領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探索數學的知識內涵,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勇于發言
.此外,初中數學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材中的知識點,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學習更多的知識,使學生的思維能夠更加的活躍.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緊緊抓住當前階段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此外,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獨立、自尊心非常強的年紀.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當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正確引領學生,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觀以及學習態度,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4].
3.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多向學生提問,讓學生多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內心想法表達出來,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期間,應積極看待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讓學生養成不放棄、不拋棄、不松懈的學習態度.如,在學習《認識三角形》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有哪些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樣的特點?什么樣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什么樣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樣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通過討論想一想,每一個三角形的角大概是多少度?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對三角形的基礎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還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三角形的性質,使學生對本章的知識點能夠了解得更加透徹.與此同時,初中數學教師還可以通過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其中多媒體是非常好的一個教學輔助工具,其效果最為明顯[5].多媒體能夠將一些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將靜態的知識點化為動態知識點,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感受數學的魅力,在數學的知識海洋中遨游,從而更加深層次地鉆研數學的解題技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3.3健全課堂結構
如果將課堂比作一個舞臺,那么學生就是舞臺當中閃閃發光的演員.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應用新穎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目前,在實際的課堂中,很多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凸顯,只能被動地接收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雖然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初中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走在時代的前沿,不斷完善、創新教學方式,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原因,有著非常強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初中數學教師應當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健全學生的知識體系.在課堂中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所以,教師以及學校應當做出以下改變:
第一,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為學生制定適合創新思維發展的新形式.教師在講課期間應當多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能夠舉一反三、一題多解,使學生能夠將已學的知識應用到新知識當中,從而實現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目標.
第二,在師生交談期間,教師可以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中心,讓學生養成勤記、勤寫的好習慣,學會在課前預習新知識,在課堂中認真聽教師講解新知識,在課后鞏固課堂中所學習的知識.
第三,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最近發展區,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或自己的見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焦慮以及疑惑的心理進行疏導,不斷鼓勵以及調整學生的學習心態,落實師生共同進步.
例如在學習《圖形平移》這一章節中,教師在課堂中所提出的問題應當以實踐為切入點,為學生提出與平移概念以及與條件有關的問題.如圖形在平移后有什么樣的區別?圖形的平移條件有哪些?圖形的平移原理有什么?等等.問題應當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到深,要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總結出圖形在平移前、后的區別,從而掌握知識點.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應當緊扣中心內容,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有一個更加深入地了解.
3.4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創造能力
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是一門非常復雜以及抽象的學科.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就應當注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掌握基礎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提升其創造能力.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大膽的思維想象,加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發現其思維發展的潛質,增強其學習自信心.初中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從而在數學學習中能夠得到均衡發展.
總的來說,想要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需要教師重視學生數學課堂學習內容的更新,教學模式的創新,意識到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基于此,在數學教學期間,初中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不斷地
完善、創新教學內容,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的學習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拉浪措.試析創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6):143-145.
[2]李建明.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試題與研究,2022(15):59-60.
[3]孫延軍.初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天津教育,2022(15):22-24.
[4]陳曉姍.基于“活動探究”的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教學——以“平行線的性質”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2(11):25-26+40.
[5]劉翠娥.小復習大作為——核心素養觀念下的初中數學復習課教學[J].數學教學通訊,2022(11):65-67.
[責任編輯:李璟]
收稿日期:2022-12-15
作者簡介:張馮(1986.8-),女,江蘇省徐州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