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在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思考數學問題的重要驅動力。在新時期的中小學教育中,教師不僅要通過教學實踐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實踐。對此,文章從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出發,針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進而提出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建議,希望可以幫助數學教師以興趣為導向推進教學實踐的改革優化。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方法
作者簡介:郭彩玉(1972—),女,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水洛鎮郭堡小學。
在課程改革持續深入的背景下,如何在教學期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各學科教師關注的重點課題。然而,從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狀況來看,基于數學學科的特點,部分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相對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有學生出現抵觸、排斥的心理。對此,教師要意識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進而主動采取相應措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興趣成為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鍛煉數學思維的內在驅動力。
一、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結合教學實際來看,絕大部分數學基礎扎實、成績突出的學生具有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這類學生將數學學習活動視作饒有趣味的挑戰任務,而且掌握某一知識點或解答某一問題以后,學生會獲得強烈的成就感。不難發現,在這類優秀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興趣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內在驅動力。因此,在教學期間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可以提升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實踐,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與此同時,興趣有助于學生對某一知識點形成深刻的印象。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思考數學問題,敢于挑戰數學難題,這對于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培養學生的挑戰意識和探究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升學生的數學興趣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對教師的職業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興趣,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和課程模式,設計趣味性內容,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資源整合能力要求較高,但這同樣也是教師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實現職業發展的重要契機。
二、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環節設計不當
恰當的教學環節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實踐。然而,部分教師設計的教學環節不當。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期間開門見山地講解數學知識,并未幫助學生做好鋪墊,導致部分學生出現理解障礙,而教師忽視這類障礙,導致學生學習受阻,學習興趣降低,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出現厭學情緒。同時,在教學環節設計方面,教師較少安排自主討論、學習探究環節,導致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未能根據自身興趣探究數學知識。
(二)教學模式相對單一
部分教師在數學課堂中采取直接講授的方式,導致課堂教學重點在于“教”而不在于“學”,學生難以掌握相應的知識,且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生缺乏足夠的興趣。同時,師生缺乏互動交流,教師不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身心發展特點,無法給出具有針對性、趣味性的教學內容,這也是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較低的重要原因[1]。簡而言之,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降低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導致學生未能進入高效學習狀態。
(三)教學內容有待優化
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結合現階段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給出的教學內容不夠合理,具體表現在:一是教學內容難度統一,導致學優生快速掌握知識,缺乏學習成就感,無法培養其學習興趣,而學困生則遇到較多困難,學習吃力,阻礙了其學習興趣的激發。二是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并未聯系現實生活,導致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未能觸及學生的興趣點。三是教學內容缺乏開放性、探究性,學生無法進行思考探究,無法感受到思考探究帶來的樂趣。
(四)教學評價質量不高
在教學期間,教師理應給出教學評價,因為教學評價既可以診斷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目前的數學教學評價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教學評價缺乏精準性,教師習慣采用“對”“不對”“錯了”等概括性語言,未能精準指出學生在學習期間存在的問題,未能幫助學生實現能力提升。二是教學評價多為否定性、消極性評價,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也是導致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不高的重要因素[2]。三是教學評價用語缺乏趣味性,教師沒有借助詼諧幽默的評價用語打造趣味性數學課堂。
(五)數學作業有待優化
作業的主要功能是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合理的作業可以使學生獲得成就感,進而對數學知識充滿興趣。然而,現階段的數學作業多為應用題,學生只需要套用數學公式即可得到答案,缺乏思考與分析的過程,導致數學作業的趣味性降低。同時,數學作業存在難度統一的情況,未考慮不同學生個體的數學基礎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在完成作業時遇到較多困難,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三、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一)合理設計教學環節
在教學前,數學教師應當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需求、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合理設計教學環節,使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恰到好處,引導學生逐步進入學習狀態,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具體而言,教學活動可分為以下環節。
一是課堂導入環節,在課堂開始的3—5分鐘,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并未回到課堂,此時,教師需要借助一些有趣的視頻或小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好鋪墊。同時,具有趣味性的視頻或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投入學習活動。課堂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通過簡易問題、趣味故事、游戲活動或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導入,從而確保接下來的教學活動高效、有趣。二是教學環節,正式進入教學以后,教師可以設置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如搶答游戲、習題接龍等,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既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也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體驗,逐步培養學生的興趣[3]。三是課堂練習環節,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應用知識的機會,讓學生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產生成就感,得到良好的學習體驗,這種成就感和學習體驗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樂于跟隨教師學習知識。四是課堂總結環節,教師應巧妙設置具有趣味性的小游戲引導學生復盤、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為日后的復習活動做鋪墊。
(二)主動創新教學模式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模式被應用于小學教學。結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教師應當在教學期間主動創新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游戲教學、互動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并將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行融合應用。
例如,教師在講解小學一年級知識“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時,可以創設童話情境,如小動物紛紛拿出貝殼購買商品等,引導學生嘗試計算動物購買商品所需貝殼。又如,在教學小學五年級知識“可能性”時,教師可以創設商場開展抽獎活動的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嘗試分析抽中獎品的可能性。教師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如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具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因此創設童話情境;而高年級學生身心相對成熟,對童話的興趣較低,故而采取生活化情境展開教學,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元素相結合,借此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結合上述兩個教學案例,教師開展情境教學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創設符合學生認知和心理需求的情境,才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進而打造豐富有趣的數學課堂。同時,教師也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資源整合能力與信息素養,借助信息技術搜集、整合各類資源,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資源,進而創設情境,借助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優化教學內容
前文提及,教學內容的質量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興趣具有直接的影響,而根據前文分析的問題,教師應當堅持差異化、趣味性和開放性原則設計教學內容。一是設置差異化內容,結合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成績設計不同難度的教學內容。針對學優生,應當適當給其提供一些具有挑戰性、高難度的學習內容,激發這類學生的挑戰欲,避免學生浪費課堂時間,使學生在掌握知識以后產生強烈的成就感。針對學困生,則可以給予其一些低難度的學習內容,幫助其樹立學習信心,逐步培養數學興趣[4]。二是設置趣味性內容,針對上文所講的“可能性”教學期間創設的生活化情境,教師可以增加體驗游戲,讓學生模擬抽獎活動,在抽獎期間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三是設置開放性內容,教師可以針對某一知識點給出探究主題,但不限制學生的探究思路,而是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嘗試運用不同的方式得出答案,這既可以使課堂探究更為豐富有趣,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
(四)提升教學評價質量
不夠精準、消極、缺乏趣味性是現階段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對此,教師需要結合上述三個問題優化教學評價。一是開展精準性教學評價。例如,在某道應用題答題期間,學生得出錯誤的答案,筆者馬上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讓學生明白如果思路錯誤,則調整思路,如果運算失誤,則要準確運算并進行驗算,以此幫助學生解決錯題。而學生在解決錯題以后會產生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對學生具有明顯的激勵作用。二是開展肯定性評價,盡量減少否定性、消極性評價。例如,學生在某次課堂測驗期間錯題較多,情緒較為低落,筆者便采用鼓勵性語言,如“沒關系,下次繼續努力,相信會對得更多的,加油!”轉移評價重點,從而使學生擺脫氣餒的狀態。三是采用趣味性評價用語,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鼓勵學生,幫助學生逐步樹立學習信心,并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教學活動進行反饋性評價,如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否有趣、教師是否在課堂教學期間與學生積極互動、學習體驗是否良好等等。結合學生給出的反饋性評價,教師可以進一步審視自身在教學期間存在的問題,進而持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五)優化數學作業
類型豐富、難度適當的數學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此,教師要立足數學作業設計現狀,推進數學作業的優化設計,以“雙減”理念為指導,切實提升數學作業的趣味性。一是融入思考性、探究性作業,通過趣味性探究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有所感悟,逐步幫助學生感受到思考探究的樂趣。二是豐富作業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出不同難度的作業。對于學優生,教師可以為其額外增加思考作業,同時要求學生采取多種思路完成思考作業;對于學困生,教師則應當適當降低作業難度,確保學困生能夠感受到完成作業帶來的成就感[5]。三是設計實踐類作業,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作業完成過程更為生動有趣,有效避免學生排斥、抵觸作業。此外,教師要注意減少作業量,避免學生產生過大的學習壓力,這也符合“雙減”政策對數學作業設計的要求。
除了優化作業設計,教師還應做好數學作業的批閱工作,堅持采用多元化標準批閱作業。例如,學生在回答數學問題時創新思路,但由于缺乏經驗,得出錯誤答案。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當及時肯定學生的創新精神,并順著學生的思路給予指導,幫助學生在新思路下成功解題。
結語
提升學生的數學興趣對于學生高效學習、快樂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問題,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助力學生形成較高的數學素養。針對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當主動調整教學觀念,優化教學環節設計,確保各個環節靈活有趣、前后銜接到位,立足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展情境教學,主動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開展精準評價、肯定性評價和趣味性評價,優化數學作業結構,確保結構合理、層次豐富,使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期間提升數學興趣,實現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韓軍偉.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3):103-104.
[2]逄錦梅.淺談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20(68):81-82.
[3]張希紅.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J].知識文庫,2020(5):37-38.
[4]李笑榮.有效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4):149.
[5]康小盼.有效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初探[J].科普童話,2019(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