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這為農民大學生培養項目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益陽開放大學是益陽市農民大學生培養的先行者,是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生力軍,在長期的農民大學生培養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培養成效,但人才素質偏低、人才結構失衡、技能培養滯后、培養方式固化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益陽開放大學應積極探索,在實踐中不斷強化思政滲透、健全培養機制、促進產教融合、豐富培養渠道,助推鄉村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服務農村地方經濟發展。
關鍵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民大學生培養;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3)11-026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1.063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Exploration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arme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Hunan Yiyang Open University
CHEN Ping(Yiyang Open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Partys Twenty National Congress set forth 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hich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efforts for the farmer college student training project. Yiyang Open University, as a pioneer in the cultivation of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in Yiyang City, and a fresh forc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the long-term cultivation practice of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low quality of talents, imbalance of talent structure, lag of skill training and solidification of training metho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Yiyang Open University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constantly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filtration in practice, improve the training mechanism,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enrich the training channels,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local economy.
Key words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Training of farmer college student;High-quality development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1]。2022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一號文件《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第31條提出要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支持辦好涉農高等學校和職業教育[2]。因此,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探討農民大學生培養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對助推與服務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尤為重要。
益陽開放大學自2008年以來,在全市7個區縣(市)分別實施了“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計劃”“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和“村(社區)基層組織人才定向培養計劃”,為當地農村培養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和管理人才。2022年1月,湖南省委組織部等6個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持續實施“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的通知》,文件指出:從2022年起,依托湖南開放大學辦學體系,各地州市開放大學將持續實施“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含村(社區)基層組織人才定向培養(全日制高職教育)[3]。筆者以益陽開放大學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為例,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對農民大學生培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制約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探索農村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路徑。
1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大學生培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第五部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中強調: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
1.1全面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戰略需要鄉村振興,關鍵在人。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鄉村人才振興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鄉村振興各領域人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各類人才支持服務鄉村格局基本形成,鄉村人才初步滿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本需要”的目標。《意見》同時指出,要堅持把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同時強調,要充分發揮包括開放大學在內的各類主體在鄉村人才培養中的作用[4]。
1.2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目標需要鄉村人才振興的關鍵,就是要讓更多人才愿意來、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人才數量、結構和質量能夠滿足鄉村振興的需要。農民的教育培養已經由“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階段”進入到“高素質農民培養階段”,要著力培養一批接受學歷教育,能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帶頭人和高素質農民隊伍,讓他們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力軍[5]。“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是政府助資、學校培養、農民受益的強農惠農工程,這完全契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目標需要。
1.3開放大學轉型發展的現實需要開放大學圍繞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農村人才培養項目,為夯實鄉村人才隊伍基礎提供了重要支撐。一批批農民大學生通過學習培養后,考上了公務員,換屆當上了支書、村長,進入了村級班子和村級后備干部隊伍,或加入中國共產黨,或推選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還有學員創辦了各種專業合作社。如何總結既有的培養經驗,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實現農民大學生培養高質量發展,是開放大學轉型發展的現實需要。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開放大學應負起應有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以“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為教育的根本問題,真正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牢牢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夯實鄉村人才隊伍,為培養“新農人”“鄉村精英”“鄉村創客”等本土鄉村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2農民大學生培養高質量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長期以來,益陽市農村經濟基礎薄弱,高素質、應用型、實用型的人才總量缺乏,人才的素質、結構、職業技能和培養的模式、機制等諸多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發展的障礙。
2.1人才素質偏低,難以實現農村人才培養目標現階段,我國鄉村人口存在整體素質偏低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是廣大鄉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城市,鄉村振興所需要的人才缺口十分嚴重;二是鄉村文化素質較高的青壯年勞動力紛紛流失,大量地注入城市,更拉低了鄉村人口的整體素質;三是廣大農村人口不僅在文化水平素養、技術技能上存在很大不足,在思想政治素養上也需要更進一步的提高[6]。
文化素質偏低,可以通過理論課程學習、技能培養培訓來提高,而思想素養不高,卻往往容易被忽視。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益陽開放大學抓實入學思政教育,認真上好“入學第一課”,引導農民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公仆意識、服務意識,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更好地為鄉村振興作貢獻。但學生思政教育的覆蓋力和輻射力還很不足,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在找準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的契合點、發揮學科文化的育人功能上還需進一步提高。在農村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內涵還有待加強。
2.2人才結構失衡,難以滿足農村實用人才需求目前,從我國廣大鄉村人口結構來看,傳統型農民仍然是主體,所謂的傳統型農民,是被賦予一定偏向性的一類群體,代指那群從事農業勞動生產、文化科學素養不高、依靠土地進行生活的社會最底層人群[7]。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村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高素質農民,由上表可知,益陽開放大學2015—2022年實施“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和“基層人才組織定向培養計劃”招生人數,8年來共招收農村學員5 978人,平均每年招生747人,截至2019年底,益陽市共有1 138個行政村,平均每個村2年才有1個指標,目前每個村共有5名農民大學生。從招生的專業層次來看,本科1 737人,占比29.06%,70%以上主要專科層次人才;在專業設置上,96%以上集中在農村行政管理、農業經濟管理、農村法律事務專業;在培養對象上,80%以上是村干部、后備干部、中共黨員和優秀農村青年,對于大部分普通的農民享受不到“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的學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從農村人才需求的層面看,培養鄉村治理型人才是實現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保障,培養鄉村經營型人才是實現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基礎,培養鄉村科技型人才是實現鄉村生態宜居的保證。由此可見,在農村發展的各個領域都需要有“領頭人”,而現有農民大學生培養整體規模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數量明顯不足,培養結構不盡合理,需進一步健全培養機制,確保農村人才培養的持續發展。
2.3技能培養滯后,難以突破鄉村人才振興“瓶頸”從表1中可看出,益陽開放大學近8年里陸續開設了7個專業,除“茶葉評審與營銷”和“電子商務”專業外,其余都是管理類專業,管理類專業招生人數占96.38%,開設的涉農方面的課程也嚴重不足,理論與實踐脫節,專業技能的培養需要通過繼續教育培訓進行補充。開放大學從農民大學生技能培養的師資來看,還存在涉農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理論知識傳授占主流、培養方式方法創新不足、缺乏創業技能的培養能力等問題。教師大多是將空洞的理論灌輸給學員,對于農村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各種專業課程與技能培養,還滿足不了培養高素質農民大學生的需求。這也增加了教師教學難度,需要教師轉型發展[8]。目前,益陽開放大學在技能培養上,主要是采取了由政府主導的繼續教育培訓手段,借助政府公共財政支持,如陽光工程和扶貧開發等項目,提供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9]。另外,借助各區縣市建立的部分實踐教學基地的資源進行現場教學指導,聘請實用技術專家現場講座和采取組建農學專家團隊到學員的創業實體進行現場“問診把脈”等培養模式。但這些培養方式也存在一些缺陷:培訓的信息不暢通,缺乏合理的引導,培訓內容與實際需求不一致,培訓成本與培訓效果不相稱,短期的培訓課程大多是為理論的教學,實踐課程設置較少,缺乏一些激勵、監督機制;實踐基地教學存在實踐活動單一,僅停留在參觀、考察的層面,時間短暫,看到的是皮毛。專家現場講座,學員不能及時與專家互動和溝通,專家難以了解學員對講授內容的反應。
2.4培養方式固化,難以滿足農民大學生學習需求益陽開放大學農民大學生培養主要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培養方式。線下主要采取送教下縣的巡回教學、校本部集中短期面授培訓和開展實踐基地現場教學等形式,利用專題講座、重點難點答疑、案例教學、上機操作和實踐基地情境創設等教學手段;線上主要采取“農民大學生培養學習平臺”網上學習和直播課等空間教學方式。但由于專業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特別是涉農專業的師資缺乏,農村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因較少而難以聘請到,“雙師型”教師較少,導致兼職教師授課時間不穩定,授課次數較少,不能滿足日常教學需求,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且對學員學習需求了解不足,影響教學效果。因學員分布在各區縣(市),受招生規模、經費及管理能力等影響,各區縣(市)教學點發展不平衡,培養質量和效果不一,雖然大部分區縣市建立了一些實踐教學基地,但基地條件參差不齊,規模不大、數量不夠、輻射面不廣、實用性不高,不能滿足實踐教學需求。網上學習平臺資源更新較慢,文本資源較多而視頻資源不豐富,師生之間缺少交流和互動,缺乏學習氛圍;此外,還存在教學質量監控不到位,評估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大學生培養高質量發展的對策探究
在喜迎二十大,新時代新征程中,如何大力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和高素質農民,把握實用型、應用型人才的根本,高質量培養農民大學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現實需要。
3.1強化思政滲透,確保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目標農民大學生培養要以“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職業農民和“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教師隊伍為目標,“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教育原則,把思政教育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在農村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都需要積極介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師根本任務,提高教師的政治站位,將思政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等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農民大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之中,做到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個個講育人。堅持從教學設計、實施方案、教學考評等方面深入融合思政元素;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資源,比如革命烈士紀念館、家風廉政教育基地等開展現場參觀和體驗式教學,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開展學生講思政課競賽、演講比賽、“一封家書”等競賽活動,采取宣傳激勵法、典型案例法、團體實踐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講會、讀書會、教育講座、警示教育、參觀學習等思政活動,促進農民大學生素質的提高。
3.2健全培養機制,確保農村人才培養的持續發展各級政府、組織部門應積極聯動,群策群力,在組織上予以指標要求,在財政上給予經費保障,在教育上督促貫徹落實,確保人才培養促農村發展、農村發展致鄉村振興,形成農村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農民參加學習的目標不盡相同,大部分有參加學歷提升的愿望,還有的為提高政策理論水平,有的為增強鄉村治理能力,有的為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有的為提高專業技能,有的為增強創新創業能力等,要根據農村人才需求設計相應的培養方案。其次要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各級黨委、政府要盡快完善相關的扶持機制,要持續推進智力、技術、管理下鄉,優先在貧困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空殼村選招學員,著力培養鄉村振興主體致富帶頭人和高質量農民,扶持培養一批農村職業經理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遺傳承人。在鄉村產業發展領域,要以提高農民進行規模化生產和走向市場能力為目標,著力培養農村經濟管理、農村電商營銷等方面的人才;在鄉村治理領域,要以提高農民法律政策水平和矛盾糾紛化解能力為目標,著力培養農村行政管理、農村法律事務等專業方面的人才。
3.3促進產教融合,確保鄉村振興人才的高效培養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 [1]。要想學到農村實用的專業知識,掌握農業技能,實現知行合一、學以致用,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是鄉村人才培養的重要補充,要推動“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與高素質農民、農村實用人才、農村創新創業人才、農民技師等職業技能培訓緊密對接,給予政策和經費支持;要精準選定培訓方向,精心遴選培訓對象,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形式的多樣性,探索搭建校、企、政三方合作平臺,建立操作性、實用性強的實踐教學基地,以基地作為實踐教學的現場情境來創設,以基地龍頭企業的效應輻射全域,起到傳幫帶作用。
將各區縣(市)的創業學員匯聚起來,成立“農民大學生創業聯盟”和“現代農業行業協會”,提供創業咨詢、項目論證等服務[9],采用“問診把脈”等方式,給予教育指導和技術幫扶,為廣大農民學員搭建交流互動、互幫互助的橋梁,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通過建立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并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農民工繼續教育新模式,培養用得上、留得住、懂技術的應用型人才,有效服務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3.4豐富培養渠道,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以培代評,鼓勵農民學生參與職稱評定。湖南省打破以往評職稱的常規,采取以培代評方式評定職稱。今年11月初,首批82名農民學員被認定為湖南省第一批鄉村振興農藝專業職稱[10]。下一步,益陽要積極鼓勵現有的長期扎根農村基層、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民大學生參與職稱評定;要積極探索農民職稱直接認定及常態化工作,完善后續服務,提升農民助力鄉村振興的積極性。
以培促學,組織多形式的短期培訓班。益陽開放大學與教育、人社、農業、鄉村振興等部門合作舉辦各類創新創業、職業技能等短期培訓班,利用各鄉鎮、村委農民講堂,外引內聯,以鄉村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通過“訂單式”培養,舉辦農業技術、農作物栽培、農產品養殖等方面的短期培訓班。
以賽促創,激發學員創新創業活力。挑選學員中的致富能手、種養大戶和創業典型參加全國、全省的“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大賽”“農民大學生創新創業演講比賽”“創新創業案例設計大賽”等比賽活動,把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挖掘出來,將知識變為能力,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激勵學生勇于創業實踐,有了顯著成效,人才培養質量才能被認可。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10-16)[EB/OL].(2022-10-26)[2022-10-27].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1026/c1024-32551597.html.
[2] 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EB/OL].(2022-02-22)[2022-10-27].http://www.gov.cn/zhengce/2022-02/22/content_5675035.htm.
[3] 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等六部門.關于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持續實施“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的通知:湘組〔2022〕8號[EB/OL].[2022-10-27].http://hnnmdxs.ouchn.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41:湘組-2022-8號文件&catid=30&Itemid=184.
[4] 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加強黨對鄉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J].中國人才,2021(4):6.
[5] 陳國寶.具身認知理論下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現實困境和發展趨向[J].繼續教育研究,2022(6):49-53.
[6] 周波,李敬.人才振興視域下農業高質量人才發展的“江西樣板”:基于“一心一柱兩根基”的多層次模式體系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20(3):9-16.
[7] 余凱.“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的教育管理研究:以江西農業大學為例[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21.
[8] 曹紅梅,葉克.以鄉村振興為背景探究高素質農民學歷培養模式創新[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21,35(4):63-69.
[9] 陳美中,劉時偉.發達國家職業農民培養模式對新型農民大學生培養的啟示:以湖南省為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3(3):28-31,47.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湖南省首批82人獲鄉村振興農藝專業職稱[N].湖南日報,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