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慶陽是甘肅省轄地級市,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城市。在春秋戰國時期,慶陽曾是重要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慶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在文化領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慶陽文化是隴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其中隴東民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是隴東地區歷史、風俗、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隴東民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憑借獨特的旋律、樸素的語言、深刻的情感表達和強烈的生命力吸引了無數的聽眾。隨著現代音樂的發展,隴東民歌也不斷發生變化。在繼承、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中,隴東民歌逐漸融合了現代音樂元素,呈現出更加豐富多樣的風貌,更具吸引力。隴東民歌的傳承者在藝術創作中不斷探索,大膽嘗試,開拓了更廣闊的藝術空間,使隴東民歌在現代音樂市場中有了更可喜的發展。隴東民歌的藝術價值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肯定,慶陽市政府也在積極推動隴東民歌的保護和傳承,試圖將其打造為文化旅游的重要品牌。未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隴東民歌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為慶陽地區的文化事業作出重要的貢獻。基于此,文章對隴東民歌的藝術特征及傳承保護路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隴東民歌;藝術特征;傳承保護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3-00-03
慶陽位于中國隴東地區,歷史文化燦爛,慶陽文化在當地具有極高的影響力。慶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這里是絲綢之路的要沖,是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北方少數民族文化交匯融合的地方。因此,慶陽文化具有多元化和獨特性。隴東民歌是慶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表達人們的真實情感,充滿鄉土氣息。民歌內容大多是對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真實記錄,包括生產、生活、愛情、婚姻等方面,反映了慶陽地區的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隴東民歌生動活潑,音樂節奏歡快,充滿地方特色,深受隴東人的喜愛。此外,慶陽還有豐富的歷史古跡,如慶陽大佛寺、慶陽文廟等,是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的重要場所。
1 隴東民歌的悠久歷史及文化背景
1.1 隴東民歌的悠久歷史
隴東民歌是隴東老一輩人喜歡的一種音樂形式,他們在勞作中感到疲憊時,常常以歌唱來舒緩身心,由此增強干勁和毅力。甘肅省東部的慶陽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淀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對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如《詩經》中的《豳風·七月》《大雅·公劉》《小雅·采薇》,經過精心編排,以精美的語言將隴東的民俗風情完美地呈現出來,令人嘆為觀止。
1.2 隴東民歌的歷史文化背景
隴東民歌的形式受歷史因素以及地域環境的影響。南北朝時期,隴東民歌在歌詞上發生了變化,變得簡短,不再如口語一般隨意。地域上,首先隴東地區處于平涼市和陜西省之間,位于甘肅省東部,因此稱之為隴東民歌。后來逐漸發展,直到20世紀,革命根據地建立之后,隴東民歌的內容、形式、演唱方式、情感等才有了明顯的變化。例如,情感樸實、真摯,鄉土味濃郁,語言簡練直白,是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其中影響最大的有《軍民大生產》《我們的領袖毛澤東》《繡金區》等歌曲。到現在為止,這些歌曲仍廣為傳唱[1]。
2 隴東民歌的體裁及類型
2.1 隴東民歌小調
隴東小調善于記事,一般都有場景、人物和故事情節;形式靈活多變,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的簡潔明快,只有兩三句,有的詳細敘述,長達百句有余,以獨具一格的藝術特色展現了當地群眾的質樸、純真。句式多種多樣,從三言到七言再到十言,甚至還有長短句交錯出現的情況。
方言演唱才能凸顯民間音樂魅力,方言是民間音樂的靈魂。隴東地區的語言具有當地特色,使小調的音樂獨具魅力。
2.2 隴東民歌信天游
環縣、華池、合水等北部山區的信天游,長度一般在10句到20句之間,句式非常豐富,從七字句到十字句,句式的組合和表達形式多樣,充滿浪漫的氣息。信天游的一個顯著優勢在于,通過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在開頭和結尾傳達深刻的思考和情緒。此外,這種文學作品還擅長講述浪漫的故事,抒發強烈的情緒,常常引人深思。
2.3 隴東民歌山歌
山歌是一種流傳于隴東地區山區的民歌形式,通常由當地的農民或牧民演唱。山歌的主題內容多為生產、生活和愛情等,反映了隴東山區的特殊環境和人們的生存狀態。山歌通常由一人獨唱或群唱,旋律簡單易學,歌詞朗朗上口,充滿樸實、真摯的情感。
2.4 隴東民歌童謠
童謠是隴東地區的一種傳統民歌形式,通常由兒童或年輕人演唱。童謠的主題內容多為童年生活的趣事和游戲,以及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傳說。童謠通常旋律歡快、簡短明快,歌詞朗朗上口,富有兒童天真爛漫的特點。這些童謠不僅豐富了隴東地區的文化,還促進了兒童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發展。
3 當前隴東民歌的發展狀況
從目前來看,隴東民歌的發展呈現良好的狀態,慶陽市政府極為重視隴東民歌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對隴東民歌的傳播和保護力度。比如舉辦大型民謠演唱會,邀請著名表演藝術家演唱隴東民歌;在中小學廣泛普及隴東民歌;舉辦各種民謠歌唱比賽等。通過廣泛的傳播與普及,隴東民歌的發展呈現出蓬勃向上的態勢。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如何與世界音樂相銜接成為隴東民歌的重要課題,如今創作的隴東民歌與原來相比有很多不同。
第一,如今隴東民歌的歌詞不像以前那樣死板,而是采用流行詞語,使其更加時尚,從而被更多的人接受。第二,歌曲的整體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的民謠創作相對更加嚴謹。第三,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追求高質量有品質的生活,最原始的信天游、山歌等民謠表演和飲酒形式如今已很少見。
4 傳承與發展隴東民歌的幾點建議與措施
4.1 提高全民音樂素質,讓隴東民歌走進中小學音樂課堂
要將隴東民歌在現代社會傳承下去,必須從學校教育抓起。學校是傳承文化的最佳場所,學校如果重視隴東民歌的傳承,隴東民歌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將隴東民歌帶進中小學校園,有利于隴東民歌代代相傳。隴東民歌來源于生活,是經過人們口頭傳唱發展起來的,因此要讓隴東民歌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學生在音樂課上,可以接觸并感受為豐富生活、表達情感、寄托美好愿望而創作的歌曲[2]。也可以將隴東民歌引入學生的教科書,更好地傳承這些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學生體會到以前隴東人民的真實生活和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韻律。
4.2 加強文化保護和傳承
隴東民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需要建立健全的保護機制,開展民歌的采集、整理、保存和傳承工作。
首先,要加強對隴東民歌的收集和整理。通過廣泛宣傳和組織專門的采集團隊,鼓勵有志之士積極參與隴東民歌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民歌收集數據庫,并開展針對不同類型民歌的分類整理和研究工作。其次,要加強對隴東民歌的保存和傳承。建立專門的民歌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加強對民歌的保存和修繕,建立民歌檔案館、博物館等文化場所,供大眾學習和欣賞。同時,還要注重對隴東民歌的傳承,傳授民歌演唱技藝和表現技巧,鼓勵青少年學習和傳承隴東民歌[3]。最后,要加強對隴東民歌的傳播。通過制作光盤、音頻、視頻等,利用多種傳播途徑,讓更多人了解和學習隴東民歌。同時,還要加強對隴東民歌的宣傳和推廣,通過演唱會、文藝晚會等形式,讓更多觀眾欣賞和了解隴東民歌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
4.3 挖掘民歌藝術價值
隴東民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其藝術價值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隴東民歌,需要加強對其藝術價值的挖掘和鑒賞。
首先,要對隴東民歌進行藝術評價和鑒賞,深入研究其音樂形式、曲調、歌詞等藝術特征,探究其藝術表現手法和內在意義,從而更全面地認識和理解隴東民歌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其次,要加強對隴東民歌的創作和演繹技藝的研究和培養。通過挖掘民歌的藝術特點和韻律,加強對演唱技巧和表現力的訓練,提高隴東民歌的演唱水平和藝術表現力。同時,要鼓勵更多音樂人和文藝工作者創作隴東民歌,并注重創新,使其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最后,要加強對隴東民歌的宣傳和推廣[4]。通過各種形式的演出和展示,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隴東民歌,促進大眾對民歌的認知,提高其傳播力和影響力。
4.4 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擴大民歌傳播范圍
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逐漸開始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豐富傳統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隴東民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進行在線傳播和推廣,以此擴大傳播范圍。
首先,可以創建專門的網站或社交媒體賬號來展示和介紹隴東民歌的歷史、文化背景、歌曲特色等相關信息。同時,可以在這些平臺上發布民歌表演視頻、歌詞和音頻,吸引更多的網民關注。其次,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優化隴東民歌的音質和錄音效果,通過專業的音樂制作軟件對民歌進行后期處理,使其聲音更加清晰、優美,提升其藝術感染力和傳播效果[5]。此外,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舉辦隴東民歌線上演出和音樂會,通過互聯網直播平臺,將隴東民歌展現給更多的網友和音樂愛好者。這不僅可以擴大其傳播范圍,還可以提高其知名度和影響力。
總之,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廣和傳播隴東民歌,可以拓展其傳播渠道,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和喜愛這一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為其傳承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4.5 建立文化交流平臺,促進民歌交流互鑒
隴東民歌是中國隴東地區的傳統文化遺產,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形式,傳承和發展隴東民歌對于保護中華民族的文化多樣性、促進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加強對隴東民歌的保護和傳承,應該采取多種措施,建立文化交流平臺,促進民歌交流和互鑒。
建立隴東民歌交流平臺,能夠促進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之間的民歌交流和互鑒,打破地域和文化的隔閡。這個平臺可以由政府、社會組織、專業學者等搭建,提供學習、交流、展示等多種服務,為廣大民歌愛好者提供交流的場所。建立這樣的平臺,可以舉辦隴東民歌節、民歌比賽、演唱會等活動,邀請來自不同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愛好者參與,以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互鑒。可以借助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力量,建立隴東民歌的在線交流平臺,為民歌愛好者提供交流、學習、分享的場所[6]。此外,通過開展文化旅游,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體驗、學習隴東民歌和文化,促進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
融合。
總之,建立文化交流平臺,促進民歌交流和互鑒,是保護和傳承隴東民歌這一重要文化遺產的必要舉措。文化交流平臺可以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也可以為隴東民歌的發展和傳承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在保護和傳承隴東民歌的過程中,還應加強文化教育,增強民歌意識;加強文化保護和傳承,完善民歌采集、整理、保存和傳承工作;挖掘民歌藝術價值,加強對隴東民歌的創作和演繹技藝的研究和培養。通過這些舉措,可以更好地傳承隴東民歌。
5 結語
隴東民歌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音樂特征在曲調、曲式結構、調式調性和節奏節拍方面尤為突出,是中國民間藝術音樂形式的代表,記錄了慶陽人民的真實生活,凝結了隴東兒女的智慧。不能任由這些民間藝術漸漸消失,應該把握現代社會音樂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還要結合現代音樂界的理論指導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這樣才能使隴東民歌在新時代音樂發展的道路上,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孫介孚.隴東革命老區紅色歌曲研究[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22.
[2] 陳化然.隴東民歌的歷史淵源和音樂特征探析[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21.
[3] 余宗昊.陜北、隴東民歌音樂文化特征與演唱實踐比較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21.
[4] 柴慧霞,張曉蘭.隴東民歌的藝術特征及文化價值[J].隴東學院學報,2020,31(4):52-57.
[5] 柴慧霞.隴東民歌在地方高校中的保護傳承與開發研究[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19.
[6] 趙志學.隴東民歌與周邊民歌的關系[J].中國民族博覽,2015(10):147-149.
作者簡介:白桂潔(2001—),女,甘肅鎮原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