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供應鏈金融在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因而在金融創新中得到快速發展。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指的是銀行在核心企業為融資中小企業提供的信用支持的情況下,為供應鏈上企業提供結算、公司信貸、國際貿易融資、現金管理等全產品金融服務的統稱,其中供應鏈融資業務是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一種。本文使用AHP層次分析法對供應鏈金融風險進行了評估;最后對識別評估出的風險因素進行了歸納總結,分為高中低三類風險事項,并提出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
關鍵詞:供應鏈融資,信貸風險管理,風險識別,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83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7-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7.000
供應鏈融資是以真實的貿易背景為前提,以企業將來的應收賬款或銷售收入作為還款來源,引入第三方監管或是鑒證,將核心企業的銀行授信進行拆分來給供應鏈上中下企業融資進行信用背書,使得借款企業更容易通過融資申請,從而降低商業銀行的業務風險。供應鏈融資業務較傳統貸款業務相比,流程環節較多、涉及人員較廣、復雜程度較高,本文首先通過調查分析形成初始風險清單,然后通過層次分析法進行風險評估,進而提出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
1???建立風險識別清單
根據巴塞爾協議以及國內外金融監管標準,通常將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劃主要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別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及戰略風險八類。這八類風險中與供應鏈融資業務相關的風險主要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除此之外還有供應鏈融資特有的內部風險。
1.1???內部風險
第一,核心企業內部風險。核心企業的內部決策或是戰略出現問題,導致主營業務定位不清晰,由于人員變動、交接的問題而導致出現風險事件。第二,融資企業內部風險。供應鏈融資的資金需求方主要是核心企業上下游供銷商,這些供銷商往往都是中小微企業,中小企業自身一旦發生違約風險,會影響核心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第三,融資銀行內部風險。例如核心企業串通上下游利用虛假合同發票騙取銀行貸款,這對銀行內部風險控制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1.2???信用風險
第一,核心企業的信用風險。核心企業財務狀況出現問題,導致供應鏈整體信用風險加大。第二,上下游中小企業的履約風險。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可以通過借用核心企業的授信來降低獲得銀行融資的難度,但是如果出現融資后資金挪用而不進行履約,肯定會影響供應鏈整體運轉。第三,銀行內部評級風險。評級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模型欠佳,所需的內部數據全面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不足,影響了信用評級模型對于中小供應商信貸風險的識別和評估能力。
1.3???操作風險
第一,業務流程導致的操作風險。國內銀行開展供應鏈業務的時間相對較短,在業務流程和管理制度上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相關業務辦法往往滯后于業務發展,借款人可能利用存在的漏洞進行違規操作。第二,系統因素導致的操作風險。目前供應鏈融資業務系統是新開發的平臺,還有很多功能和漏洞有待完善。銀行應根據業務發展狀況持續改進系統功能,促使系統迭代減少漏洞和風險。第三,道德問題導致的操作風險。由于供應鏈融資目前大多采用線上系統操作,放款前核驗環節基本都是系統模型自動化控制。如果銀行內部員工和供應鏈融資企業串通,很容易出現銀行員工收受賄賂、企業套取信貸資金的案件。第四,人員因素導致的操作風險。供應鏈融資業務的業務邏輯、風險控制方法等更為復雜,商業銀行中的信貸從業人員往往對某類行業的供應鏈業務不了解,在所經辦的業務事項中難免存在著紕漏或失誤。
1.4???市場風險
第一,行業政策風險。某一行業或是產業受國家政策變化的影響巨大,當國家從宏觀政策上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時,可能影響到供應鏈融資合作銀行的信貸資產安全。第二,同業競爭風險。在供應鏈融資業務,商業銀行的主要競爭對手除了同業機構以外,還有各大央企的財務公司和金融服務平臺,對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施加了較大的競爭壓力。
1.5???法律風險
第一,監管政策變化風險。隨著供應鏈金融的快速發展,為搶占市場份額做大供應鏈金融規模。一旦政策監管環境發生變化,加強相關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和擴大監管范圍,會對供應鏈金融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第二,合規風險。供應鏈融資業務從法律和監管角度來說,還有許多真空地帶和空白區域,這也造成了供應鏈融資業務所適用法律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從而導致銀行所面臨的法律風險相對較大。
首先要構造一個包含目標層、準則層和要素層的多層次分析結構模型,然后將識別出的影響銀行供應鏈融資業務發展的風險因子與不同的層次結構相對應,如表1所示。
2???供應鏈融資風險評估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之后,需要構建對比判斷矩陣,基于專家的判斷來將各因素進行兩兩比較,其程度用重要性等級表示。采用1-9標度法對評價指標進行描述,重要性對比標度值如表2所示。
構建對比判斷矩陣之后,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使用MATLAB計算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max,然后進行一致性檢驗,當CR<0.10時即通過一致性檢驗。CR越小,判斷矩陣的一致性越好。當CR<0.1時,兩兩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在可接受范圍之內,當CR>0.1時,則需要重新構建判斷矩陣,直到一致性比率CR達到要求。
其中CR=CI/RI,CI=(λmax-n)/(n-1),n為矩陣階數,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1-10階的判斷矩陣RI如表3所示。
2.1???判斷矩陣及權重的求解
采用了專家訪談法,邀請8位供應鏈融資專家,對判斷矩陣打分后進行加權平均并帶入計算,打分計算結果如表4。
根據打分結果用MATLAB軟件計算得到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max為5.3585,然后計算出其對應的特征向量,標準化之后可得相對權重向量W=(0.0349,0.4703,0.2687,0.0980,0.1280)。平均隨機一致性指RI=1.12,計算得CR為0.08<0.10,即通過一致性檢驗。
根據供應鏈融資業務風險識別出的不同要素層,均采用上述準則層的計算方法,以內部風險為例得出結果如表5所示。
依次計算出不同要素層的風險判斷矩陣及權重,然后將兩級指標權重相乘算出綜合權重,得到結果如表6所示。
供應鏈融資項目面臨的主要信貸風險是信用風險(風險權重0.4703)和操作風險(風險權重0.2687)。對于所有識別和評估的風險事項,應當根據風險程度的不同,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避免違約事件的發生,保障銀行信貸資產不受損失。
3???供應鏈融資的風險應對
3.1???風險分類及特征分析
在完成所有的信貸風險事項的評估及權重計算之后,采用ABC分類法進行分類。根據ABC分類法的要求,將風險事項權重排序表中的風險權重換算成百分比,并從高到低進行排序,然后按照80%、80%~90%、90%~100%的區間進行分類,結果如表7所示。
基于ABC法對信貸風險事項的分類,主要從風險影響和發生概率兩個維度對A、B、C三類風險事項的特征進行分析。
第一,A類風險事項特征分析。核心企業的信用風險、業務流程導致的操作風險等5個風險事項屬于A類風險事項,從風險影響的角度來說,A類風險事項的風險影響均較大,一旦發生很可能會直接導致貸款逾期損失或其他負面事件,對供應鏈融資業務甚至銀行整體都會產生影響。從發生概率的角度來說,核心企業的信用風險、上下游中小企業的履約風險和銀行內部評級風險的發生概率較大,業務流程導致的操作風險、監管政策變化風險的發生概率一般。
第二,B類風險事項特征分析。行業政策風險、道德問題導致的操作風險、系統因素導致的操作風險等3個風險事項屬于B類風險事項,B類風險事項的風險影響一般,對供應鏈融資業務及銀行整體不會產生較大影響,另外這3個風險事項的的發生概率也不大。
第三,C類風險事項特征分析。人員因素導致的操作風險、同業競爭風險、融資企業內部風險等6個風險事項屬于C類風險事項,C類風險事項的風險影響一般,對供應鏈融資業務的影響較小,發生概率也較小。
基于A、B、C三類風險特征的分析,可以認定A類風險事項為高風險事項,B類風險事項為中風險事項,C類風險事項為低風險事項。
3.2???風險事項應對策略
通過對高、中、低三類風險事項的應對策略分析,得出不同風險事項的應對策略。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進行風險應對。
第一,風險規避。主要應對發生概率較大且影響較大的風險事項,主動采取一些措施或手段避免風險的發生,盡量降低該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第二,風險轉移。主要應對發生概率較小且影響較大的風險事項,通過采用簽訂履約協議或保證書等方式來實現,基本可以將風險轉移,比如員工履職不到位或發生禁止性行為,可與相關人員簽署履職責任書,一旦出現此類風險,由簽署方承擔對應責任。
第三,風險減輕。主要應對發生概率大,但影響卻較小的風險事項,通過降低風發生的可能性,或采取風險緩釋措施來降低風險發生所產生的影響來達到風險減輕的目的。
第四,風險接受:主要應對發生概率較小且影響較小的風險,在主觀上去承認此類風險的存在并接受此類風險,但必須定期評估此類風險項,確保其仍在可控范圍內從而有效管理風險。
根據以上分析,針對不同風險事項采取的應對策略或措施,如表8所示。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李政(1990—),男,就讀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非全日制會計專業碩士,現任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