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祥
摘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很多學校都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應用題是很多小學生所面臨的難點,其考查的是小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綜合和總結的能力。但有些學生對學習應用題有畏懼心理,因此,創新小學數學教學中關于應用題的教學方法則十分必要。本文探討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趣味應用題教學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應用題;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課程中基礎知識及理論知識的學習依然是主要內容,應用題是各種基礎知識點的總結,在教學中對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用題普遍涵蓋著較為廣泛的知識面,具有一定的綜合性特點,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應用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分析、解題及計算能力,但其解題的過程煩瑣,學生往往會產生抵觸情緒。為了上述問題能夠真正得到有效解決,教師應以趣味性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應用題,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1 ? 設計趣味應用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提高學生應用題解題效率,教師應傳授學生解題方法,幫助其找到應用題的解題規律。學習應用題,首要任務是認真審題、讀懂題意,找到問題的已知條件,及所要求的問題,厘清解題思路,再列出算式解題?,F階段,小學各年級應用題的出題方式大多是通過文字呈現在學生面前的,由于這些題目沒有明確的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內容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導致很多學生很難真正讀懂題意,讀題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漏字以及缺字的情況,部分學生還會出現看錯題目數值的情況,甚至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將問題想當然地理解為自己以為的內容,這都是學生應用題出錯的原因。教師應將單純的文字問題輔以圖片的方式呈現出來,或在題目中相對重要的數值位置進行必要的圈畫,起到突出重點的作用,與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的特點相符,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理解問題,盡可能地保證學生做題過程中能夠準確審題。
例如,教師在教授有關加減法的應用題的過程中,為了使應用題的題目內容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設計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體現出其趣味化的特征,通過趣味化的題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盡可能地降低學生做題過程中的錯誤率。教師可以在應用題教學中為學生設計比賽、游戲等場景,先引導學生關注應用題的題目,吸引學生仔細讀題,進而引導學生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激發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會隨之提升。
2 ? 設計生活化應用題,提高學生對于生活以及數學的認知
陶行知先生曾經明確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因此,教師應打造生活化的應用題學習情境,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應用題,以激發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究熱情,從而降低應用題的理解難度。在小學數學教材編排的過程中,專家在數學練習題的內容以及數學例題的內容里融入了較多的生活化元素。要想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加強對生活化教育理念的關注。而且,數學本就源于生活,以生活化的應用題展開教學,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數學本質的認知,使其深入理解數學的內在本質,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應用題中提升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舉一反三,提高數學思維水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處理,多為學生布置一些具有生活化特征以及含有生活元素的應用題,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曾經有過和父母一同逛街購物遇到商品打折的情況,爸爸或媽媽在面對打折促銷的產品時經常會對比打折前后的價格,計算價格差。在實際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數學以及生活的認知能夠進一步深化,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進行生活化應用題的設計,對于這些與生活內容相關的問題,學生更易于接受,能讓其感受到問題的實用性,解題的效果往往更好。例如,小佳的媽媽要購買7條絲巾,每條絲巾售價8元,買8條絲巾每條絲巾優惠1元,怎么買最劃算?這類問題與生活相關,能夠調動學生的解題積極性。
3 ? 設計活動化應用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無論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在開展生活活動的過程中,實踐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實踐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直接影響,教師應將理論教學與實踐內容相結合,通過理論學習解決實踐問題,再通過解題鞏固理論知識。小學數學的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而要想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則需要不斷地豐富學生的活動體驗,使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具體的發展過程能夠有更加真切的體悟。
例如,教師在教授“認識人民幣”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設置模擬去超市購物的場景,使學生能夠對具體的購物過程以及人民幣的使用過程有真切的體驗,進而達到引導學生主動認識人民幣的目的。
教師通過活動化應用題的設計,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識,而且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相對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實現應用題教學效果的提升。而通過活動化的應用題設計,還能夠在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基礎上,使應用題的教學過程更多地體現出趣味化的特點。
4 ? 創設應用題課堂情境,深化學生對于應用題的感知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是學生必須學習的知識內容。學生在實際進行應用題解答的過程中,需要列出算式、計算結果、寫出答案,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解題過程。而為了使以往枯燥、抽象的應用題教學能夠更多地體現出趣味化的特征,引導學生在切身感悟的過程中實現應用題解題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嘗試通過信息技術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思考數學問題,以達到對學生激發興趣的目的,使抽象的應用題內容轉化為具體形象的數學知識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調動學生的解題積極性。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高,為教學效果的整體優化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合理的情境創設,輔助一些現代教學技術,如多媒體教學設備、希沃白板以及其他智能教學軟件,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深化思考,提升思維活躍度,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思考,提升其對應用題的感知能力,從而更好地完成應用題的學習任務。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倍數”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應用題的呈現,使學生能夠實現自主解答應用題的目標。教師可以借助班級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設置情境,并為學生營造比賽氛圍,通過答題比賽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為學生呈現的問題可以是:三年二班開聯歡會,為學生準備了兩種禮品,兩種禮品總計42份,其中鋼筆的數量是筆記本數量的兩倍,教師共準備了多少本筆記本以及多少支鋼筆。若單純讓學生進行應用題的解答,不僅整體的過程比較枯燥,加之應用題條件的呈現方式相對抽象,學生的理解難度則相對較大,對此,教師可以嘗試通過多媒體技術,更加形象、具體以及趣味化地呈現應用題的內容。這樣的方式可以降低學生理解題型的難度,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得到有效激發。通過直觀地為學生進行應用題中數量關系的呈現,深化學生對于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理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解題。通過在課堂上為學生融入應用題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在直觀感悟的過程中對于應用題的題目能產生更加深刻的感知,從而實現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
5 ? 設計開放性應用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
在數學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為學生設置固定化的題目,那么學生的思維發展也會更多地傾向于固定化,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6 ? 創設合作解決問題的機會,鼓勵學生之間合作交流
學生之間在相互交流以及合作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優勢互補、思維碰撞,從而拉近學生間的距離,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應用題的教學環節可以嘗試將班級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要保持組間實力的平均,可采取組間異質、組內同質的原則分組,鼓勵學生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實現相互之間的學習以及交流。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設計一些需要他們通過合作方式解決的題目,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真正實現更好的交流以及合作。
例如,教師在教授“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相關知識的過程中,由于在實際解答應用題的時候,學生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內容繁雜,單純依靠學生個人的力量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小組成員通過合作的方式實現問題的解決。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有的成員負責數據的整合,有的成員負責數據的核算,還有的成員負責條形統計圖的繪制,結合教學需要還可以安排成員對統計圖所呈現出的數據進行分析。而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而且在相互之間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通過解題思路的碰撞,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通過這樣的方式真正實現應用題解題能力的有效提升。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具有更強的趣味化特征,同時對應用題教學效果的整體提升也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內容與人們的現實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小學生在實際進行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能夠更多地體現出興趣化以及生活化的特征。若想激發學生學習應用題的興趣,應從多元角度入手,以生活模式、情境化模式等方式進行解題,使學生能夠從更深層次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培養解題自信。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趣味應用題教學的具體策略進行詳細的探討,能夠使小學生應用題訓練的效果得以進一步提升,為小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有效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自福.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2(11):10-12.
[2]秦麗紅.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策略探究[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2):231-233.
[3]王玉花.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2(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