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毅 熊賓

【摘要】本文探究廣西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服務本地區鄉村振興的路徑,指出現階段存在人才和資金短缺情況嚴重、農民增收困難等現狀,提出廣西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要以強化政策保障助力廣西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以需求為引領緩解鄉村振興人才短缺問題、通過靈活融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短缺問題、通過緊扣三農幫助農民解決增收難問題,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助推廣西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創新創業 職業教育 廣西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2-0033-04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農村產業興旺和村民生活富裕是我國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廣西農業資源豐富,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有較好基礎,為促進廣西農村產業進一步發展,使農民生活富裕,盡快實現鄉村振興,社會各方面都應該貢獻自己的力量。
創新創業教育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目的,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緊密,與就業和民生關系密切,它承擔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等重要職責,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之一。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主動適應國家戰略和經濟發展新常態,其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廣西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在服務本地區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中必將大有可為。
一、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視域下廣西鄉村振興現狀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提出,改革開放以來,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鄉村發展受到思想觀念滯后、國家支農體系相對薄弱、城市偏向型政策長期延續等因素影響,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面臨如下突出問題。
首先,是廣西鄉村振興的相關人才嚴重短缺。一方面,在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隨著大批學歷比較高、素質比較好的中青年不斷向城市遷移,農村人口的老齡化現象日益加重,出現了人才短缺的現象。根據廣西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全區15—59歲人口為2 992.05萬人,占全區人口59.69%;全區60歲以上人口為836.38萬人,占全區人口16.6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611.41萬人,占全區人口12.20%。與2010年上一次人口普查數據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了3.58%,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上升了2.96%,15—59歲人口比例下降了5.49%,由此可以看出,廣西城鄉人口出現了老齡化現象。加之城鄉人口的遷移,鄉村地區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更加嚴重,而且還在不斷加重。另一方面,駐留鄉村的居民科學文化素質遠遠不能滿足鄉村全面振興的需要。根據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進行估算,全國鄉村6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僅有7.7年左右,至少比城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低3.2年以上。廣西作為農民工輸出大省,全區外出務工人數超過700萬,農村居民科學文化素質比全國水平更低。
其次,是廣西鄉村振興的資金短缺。一方面是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還急需投入大量資金,比如相關數據顯示,城市的燃氣普及率是村莊的4.26倍,城市的生活污水處理率是村莊的4.67倍,城市居民的人均醫療保健支出是農村居民的1.8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和平均支出水平分別是農村的1.6倍和2.1倍,要實現這些公共服務方面的均衡還需要龐大的資金。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發展水平比較低,投融資渠道不暢,資金有效供給嚴重不足,截至2020年底,廣西還有45.8%的人口常住在鄉村,從《廣西統計年鑒》(2021年)相關數據可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投資長期得不到足夠重視。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發展對資金需求將越來越大,資金供需缺口會進一步加大。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一個多渠道、低成本、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以彌補鄉村振興所需要的巨大資金缺口,將是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
最后,是農民增收困難。同時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化,現階段支撐農民增收的務農、務工這兩大傳統來源的動力已經逐漸減弱,而轉移凈收入也將會受到“天花板”的制約,未來農民增收的難度日益加大。特別是近年來,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影響,農民收入增速回落的幅度較大,造成了農民增收難的問題。
二、職業院校雙創教育服務廣西鄉村振興路徑探究
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絕不僅僅是基于創業技巧的小微企業主速成教育,而是基于創新的創業教育,是技術含量高、層次水平高的“專業導向型”創業教育。基于這些特點,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具有普通高校不可比擬的優勢。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結合自身特色,按“以政策為保障,以需求為引領,靈活融資,緊扣三農”的總體思路切實開展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助力破解廣西鄉村振興面臨的難題,為廣西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一)以強化政策保障助力廣西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強化政策保障是破解職業院校服務廣西鄉村振興難題的最重要手段。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35號)明確提出要“建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學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要求各專業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將創新創業課程作為必修課程納入課程設置,從課程設置、教師掛職與晉升、實習實踐、就業創業等多方面建立將創新創業教育與鄉村振興工作相結合的系列制度,使創新創業教育在服務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一是制定了《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關于選派優秀年青教職工脫產駐村助推鄉村振興的工作方案》,并選派7名優秀年青教職工脫產駐村。這些駐村教師在幫扶村中通過實施“互聯網+”創新創業對當地農民進行培訓,形成電商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學院依托“互聯網+”將電商直播作為支持鄉村振興工作的切入點,建立淘寶助農網店,開展系列“公益直播、技能助農”服務活動,為幫扶村銷售特色農產品茶樹菇干、筍絲、筍片、腐竹、皇帝柑等,2022年7個幫扶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為203.6萬元,與2021年相比增加53.57%。二是出臺了《參加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管理辦法》《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二級學院就業創業工作經費暫行管理辦法》等管理辦法,鼓勵全校師生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僅2022年,學院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數廣集團杯”廣西賽區選拔賽獲金獎的6個項目中就有“食野菌王——在地羊肚菌全產業鏈專家”等3個項目是助力鄉村振興的創新創業項目。這3個項目為廣西鄉村振興創造了約530萬元的經濟效益。三是《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學校教師系列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基本條件(試行)》中明確了將本校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所取得的成績納入職稱晉升的重要指標,有效地激發了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熱情。
(二)以需求為引領緩解鄉村振興人才短缺問題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對各級各類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農村缺乏的不單純是農業方面的人才,還包括農村發展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比如非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鄉村治理、村鎮建設、新興服務業等領域的技術和管理人才。根據農村對各類人才的需求,職業院校采取“學生返鄉創業+為農民開展訂單式培訓”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廣西鄉村人才短缺的問題。
首先,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緩解農村人才緊缺的局面。職業院校的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可引導學生畢業后返鄉創業和就業。從社會調查來看,高職學生已成為我國創新創業的生力軍,教育部發布的《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20》顯示,廣西共有高職(專科)院校44所,2019年廣西高職(專科)在校生113 657人,當年29 682人畢業。這對廣西鄉村而言是寶貴的潛在人力資源。其次,根據實際需求,為農民開展“訂單式”培訓也是解決人才緊缺問題的有效途徑。融合線上線下培訓模式,采取“邊培訓、邊就業”和“訂單式”培訓模式,開展“送培訓下鄉”活動,采取“田間地頭”培訓、“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培訓、居家手工技能培訓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提升各級勞動者技能,增添鄉村發展活力。
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車輛工程學院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了一大批適應鄉村振興發展需求的優秀畢業生并根據農村需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農民解決了許多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困難。
如車輛工程學院的學生黃海臺在校期間就開始進行創新創業實踐,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負責人主導面向農村的創新創業項目;又如某位同學畢業后回鄉創業成立了職成培訓學校,通過努力獲得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辦學許可,2019年至今舉辦了37期培訓班,累計培訓達近3 000人次,培訓了許多農業技術能手,引領農戶脫貧致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為當地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的作用。
近三年,根據鄉村振興需求,車輛工程學院與貴港市港北區科協及鄉村振興局合作,充分利用其農用機械實訓設備,每年開展科技下鄉活動,通過為農民開展訂單式培訓的方式,把科技、服務送到田間地頭,助力貴港市新農村建設,贏得了農民的歡迎和肯定,貴港電視臺等媒體多次給予報道。
(三)通過靈活融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短缺問題
在當前全國經濟增速逐步放緩,政府財政支出壓力日益加大的情況下,單純依靠政府資金支持是杯水車薪,加之農業農村的投資回報率大多不高,鄉村振興中有很多公益性的項目,所以就需要建立一種錯位實施、低成本、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能。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一是可以通過創新創業項目帶動對農村的投資;二是通過項目的推動逐步建立起有穩定收益的中小型企業,再逐步過渡到可以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支撐作用的支柱型產業,從而形成長期、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再者,經過創新創業教育的職業院校學生可以對農村有需要的中小型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的幫扶,幫助農民在國家政策引導下申請普惠型貸款,解決一部分農民因不了解國家政策及申請程序,不會申請國家貸款的難題。
如廣西工業職教集團汽車改裝創新創業項目投入資金,扶持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車輛工程學院車身專業畢業生在鄉鎮成立了一間汽車改裝美容店。該店主要業務不但包括汽車改裝、汽車維修保養、汽車高級美容等,還涉及如何融資、創業及經營。該店裝修風格主打汽車文化風格設計,可以聚集粉絲,并可延伸開展汽車類產品輸出業務。在這些業務基礎上,該店每個學期能安排相關汽車專業200余名學生進行汽車改裝技術、汽車美容、汽車維修等課程的社會性實踐技能實訓,并設置20個勤工儉學崗位,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吸納更多對創業有興趣的學生參與活動。目前由該項目帶動的投資,以及該項目團隊成員畢業后回鄉創業帶動的更多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鄉村振興。
(四)通過緊扣三農幫助農民解決增收難問題
要破解農民增收難的難題,關鍵是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分層推進的使農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在該機制中,農民增收的本源是依靠農業、農村,依靠鄉村振興,而不是靠農業、農村之外的城市產業進行反哺。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在助力農民增收方面可以做的工作比較多。首先,職業院校的學生有能力指導農民開展有高附加值的種植業和養殖業,比如結合地方實際種植高經濟價值的竹蓀、沃柑、茶葉、優質水稻等,養殖大蠔、對蝦、高密度生態養魚、林下土雞等。其次,職業院校學生可以通過線上銷售、直播銷售等模式,幫助農民解決種植、養殖產品的銷售問題。再次,大量職校學生到農村進行創業,能為廣大農村帶去大量有競爭力的就業崗位。從提高農民的種植、養殖技術和水平,提供農產品的銷路,再到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這樣形成一條鏈條,能在較大程度上幫助農民解決增收難的問題。
2021年以來,貴港市積極探索“稻+蝦”模式,力爭“十四五”時期發展稻蝦綜合種養50萬畝以上,努力打造“中國南方富硒小龍蝦之鄉”稱號。然而,傳統稻蝦養殖存在方法粗放、小龍蝦成活率低、生長周期長、養殖成本高和營養價值未充分開發等問題。針對傳統稻蝦養殖存在的問題,廣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采用數字生態稻蝦養殖技術,將當前主流的數字技術應用于秧苗和蝦苗培育、稻蝦種養等過程中,對稻蝦種養開展實時監測、預警提醒、數據統計分析等操作,提高稻蝦種養信息化、智慧化、精細化水平,實現提質增產的目標。項目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服務貴港市28戶農戶,農戶養殖的稻蝦成活率高達89%,生長周期縮短至35天,比傳統的稻蝦養殖每畝增收約7 770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農民增收難的問題。由于創業成效顯著,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數廣集團杯”廣西賽區選拔賽中榮獲金獎。
綜上所述,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鄉村振興是國家富強的基礎和保證,是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的基礎和保證。職業教育作為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使命。廣西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將繼續發揮獨特優勢,助推廣西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廣西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EB/OL].http://tjj.gxzf.gov.cn/syyw/t8851196.shtml,2021-5-13.
[2]魏后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及難點[EB/OL]. http://ex.cssn.cn/xnc/202002/t20200227_5093975.shtml,2020-02-27.
[3]搜狐新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四大難點[EB/OL].https://www.sohu.com/a/244282673_648518,2018-07-30.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專項課題“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廣西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2021ZJY141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劉星毅(1972— ),廣西欽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數據挖掘技術、職業教育和教學管理;
熊賓(1974— ),湖北廣水人,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數學教育、職業教育和教學管理。
(責編 羅異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