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菊
摘要:古詩詞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內涵,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念。古詩詞不僅具有較強的文學性,還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對于陶冶小學生情操、培養其良好的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朗讀古詩詞,有助于小學生體味詩意,提升審美能力。因此,教師要重視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育價值,通過誦讀教學來激發小學生對古典詩詞的學習興趣。但是,就目前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來看,誦讀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缺乏誦讀技巧,使學生的古詩詞誦讀很難高效地進行,最終影響小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與領悟。因此,本文對小學語文經典古詩詞誦讀教學進行探析,根據部分教學問題,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當代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適當插入古詩詞誦讀教學環節,促使學生提升古詩詞學習能力。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瑰寶之一,通過對古詩詞進行有效的學習,可以使學生與古人的思想接軌,領略詩詞中的情感,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古代文化知識,從而使其具備豐厚的文化底蘊與精神內涵。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對古詩詞誦讀教學應該加強重視,積極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誦讀習慣,熟練掌握古詩詞誦讀技巧,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1 ? 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古詩詞的學習可以幫助小學生深入了解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對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課本當中的古詩詞資源,將其運用到課堂之中,為小學語文課堂增添更多活力。經過多次實踐發現,誦讀可以輔助學生發現古詩詞的美,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比如,李白古詩寄友“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教師可以在學習古詩詞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感受古詩詞的獨特韻律,從而了解詩人的情感。
古人借助古詩詞來傳達自身的感情,以此來實現情感傳遞。從很多古詩詞中都能找到詩人的壯志凌云和懷才不遇,使后人能從詩句中感受到作者的生平、國之理想或者憂患意識,也表達了他們對于生活的認知。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古詩詞的教學。
2 ? 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形式單一
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進行古詩詞學習的主要方式就是反復背誦默寫,這種形式不能使其深刻領會古詩詞的主旨,教學效率也遲遲無法提高。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需要。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課堂效率。受傳統灌輸式教學理念的影響,學生對古詩詞的了解呈現片面化,不能真正感受到古詩詞中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意境之美。教師要注意課前的準備環節,使課前準備環節充分發揮作用。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優化課前導入,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樣,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才能領略古詩詞之美。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另外,目前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的教學方法不夠科學,教師未能基于詩詞意境,引領學生移情入景,也未基于詩詞情感體悟,指導學生習得古詩詞每個詞語的情感表達技巧。
2.2教學氛圍沉悶
沉悶的教學氣氛使得學生不愿意主動去領略古詩詞的意境,而只是為了完成任務進行機械背誦。 在課堂中,小學生容易分心,對于新知識的接受速度較慢,且在理解古詩詞內容上存在一定困難。因此,教師應該助力學生掌握誦讀的基本技能。小學階段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是培養其良好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但是部分小學語文課堂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將應試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唯一目標,造成小學語文教學忽視誦讀教學,教學方式單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古詩詞誦讀活動,激發小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提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古詩詞誦讀教學的目標不只是完成理論知識的教授,還要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其綜合能力。所以,教師應意識到小學古詩詞誦讀的重要性,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進而輔助其深刻理解古詩詞的內涵。
3 ? 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的教學策略
3.1借助多媒體手段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之一是課堂教學知識性太強,以至于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繼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也使得一些教師在對古詩詞進行教學時,常常會出現效率低下甚至無效教學的情況。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而言,由于剛擺脫了游戲主導的學前教育環境,對正規學校教育仍有不適應之處。因此,他們往往容易將學習知識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轉移到課外,從而忽視了自身對于課內知識點的理解以及掌握。因此,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學生往往被更有魅力的課下游戲活動所吸引,繼而造成了上課注意力分散或進入課堂學習狀態耗時長等諸多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模式,采用新方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古詩詞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進而提升其文學素養。
此外,如英語、數學等其他科目都是小學時期剛入門,其內容正處于基礎梯度之中,因此學生學習任務不重且困難較少。但語文不一樣,語文作為小學生的母語,基礎學習階段接觸的知識往往內容多且繁雜,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特別是讀與寫這一環節,各類知識串聯性更強,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和現代漢語中字詞表意的區別,進而使學生理解古詩詞特有的韻律表現。在進行《飲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學時,其主旨是歌頌西湖的秀麗風光,在對其進行教學時,語文教師可選擇比較舒緩悠揚的樂曲,使學生能隨著音樂進入古詩的意境,才能領略到古詩詞的感情。這樣不僅能激發小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還有助于加深他們對于詩歌語言和藝術特色等方面的理解,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以及鑒賞能力。
而在教授《題西林壁》等寫景的古詩時,教師便可以在小學生進行古詩詞誦讀之前,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廬山的壯闊風景通過播放視頻的形式展現在小學生面前,使其能夠從視覺上獲得較為直觀的感受,進一步認識廬山,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生被視頻或者音樂吸引,便可更積極地進行誦讀,深入理解古詩詞內涵,繼而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的教學效率。
3.2引入競爭元素,激發學生古詩詞誦讀興趣
學生的主體熱情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小學生的競爭意識強烈,因此,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誦讀教學中,教師可引入競爭元素,以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誦讀興趣。例如,在教授《夜書所見》這首古詩時,為了更順暢地開展誦讀教學活動,快速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可在適當的時候引進競爭元素。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自己對這首古詩文的理解程度,從而更好地為其后續閱讀和寫作做好鋪墊工作。具體來說,就是當基礎理論的分析講解活動結束后,教師給學生留一段自主學習的時間,引導學生根據理解的課文知識進行闡述交流,并進行科學的誦讀練習實踐。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程的末尾階段鼓勵學生上臺進行誦讀表演,其他學生可以對其進行點評,教師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指導策略,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誦讀水平,豐富了課程內容,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3.3挖掘意境,提升學生文化素養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時候,要學會挖掘詩詞內涵,從而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古代文人墨客借助古詩詞來抒發心聲,通過對一定場景的刻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就使得古詩詞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工具之一。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要學會發揮古詩詞的這一特性,讓小學生可以從古詩詞當中體會到古人的思想感情,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教師本身也應該深入了解古詩詞,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熟練解釋古詩詞的意境。
以《贈劉景文》為例,教師要摒棄傳統古詩詞誦讀中“重形而不重意”的機械化方法,重視情感表達,指導學生深刻領會古詩詞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應結合不同年齡層次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教學,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讀好古詩,并從中汲取養料來提升審美能力,培養其良好的品德素養。《贈劉景文》寓情于景,體現了作者博大的胸懷,表達了作者對同處于困境的朋友的規勸與擁護。教師要引導學生以生活為基礎,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以“寬容”“友愛”“真誠”為立足點,體會詩人的心聲,誦讀要鏗鏘有力,這樣才能表現出詩人對殘酷命運進行抗爭的無畏氣概。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時期,其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對于世界萬物充滿好奇,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及人文修養,以促進身心全面發展。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開始,而學習古詩詞誦讀,有助于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從而達到發揚與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所以,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全面激發小學生的誦讀興趣,提高經典古詩詞誦讀的教學質量,并以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進而實現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
參考文獻:
[1]楊素春.誦出詩味 讀出意涵:探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2(11):118-120.
[2]趙雪蓮.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策略實踐[J].學周刊,2022(7):73-75.
[3]韋袁竹.小學古詩詞誦讀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1.
[4]林芳.探析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策略[J].家長,2021(1):165-166.
[5]祁清樹.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現狀及對策[J].新智慧,2020(2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