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蓉 董振邦 湯金波
摘 要:《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倡在教學中既立足物理學科的課程內容,又跨出物理學科,引導學生學會用多學科知識去解決問題。“大理白族民居”跨學科實踐著眼于大理白族民居,主要從物理學科的視角,融合歷史、地理、美術等學科知識,讓學生充分體會白族民居的建筑之美和白族人民的智慧,掌握并應用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磁學等知識,提升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跨學科實踐;白族民居;民族文化
* ?“跨學科實踐”案例系列之三。
“跨學科實踐”是《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新增內容,具有跨學科性和實踐性的鮮明特點,可以看成對核心素養的愿景性表達。[1]新課標給出了“結合當地特點,圍繞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從多學科角度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挖掘、選取有教育意義的素材,將其改造成跨學科實踐的問題或任務”[2]的教學策略建議。云南建筑蔚然大觀,類型眾多,多民族的交流融合、多元的地域風情、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其與眾不同的建筑風格。“大理白族民居”跨學科實踐就著眼于大理白族民居,主要從物理學科的視角,融合歷史、地理、美術等學科知識,讓學生充分體會白族民居的建筑之美和白族人民的智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分享實踐的主要教學過程。
一、 史話白族民居
師
云南大理白族歷史悠久,白族民居是大理白族歷史的記錄者,是用土、石、木寫成的史書。戰國時期,楚人莊蹻起義失敗后帶兵進入云南,同時也帶去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和建筑技術。漢武帝時期,洱海地區開始使用磚瓦,房屋構造得以升級和完善。南詔時期,干欄式建筑逐漸發展成磚瓦建筑。王公貴族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建筑水平得以充分提升。宋朝時期,大理地區建筑技藝日臻成熟,建造了許多規模宏大的宮殿和城池,給后人留下了多處古遺址。
生
我的家鄉是大理,聽村里的老人說,著名的崇圣寺千尋塔就是唐朝派匠師指導修建的。
師
對,云南大理白族是我國最早向其他民族開放和學習的民族之一。崇圣寺三塔是漢族建筑技術對大理地區產生深遠影響的實證,也是少數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例證。白族人民以包容開放的態度,不斷吸收漢族的先進文化,高度發展了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組成部分的白族文化。這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
導入環節,通過安排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引出研究對象白族民居,引導學生去了解大理白族民居的發展歷史。白族民居處處體現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培育和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 走進白族民居
(教師播放大理鶴慶縣典型的白族民居六合同春院落——旦墨書院的介紹視頻。然后,教師出示圖片、播放音頻,介紹“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特色建筑,帶領學生對比、總結,得到表1。)
師
在白族村寨中,大部分的民居都是“三坊一照壁”的形式,“四合五天井”和“六合同春”比較少見。建筑布局基本都是正房坐西朝東,入口開在院角。結構形式也都是土木或者土石結構。
師 (出示圖1)照壁是白族民居特有的結構。照壁大多集“風水墻”“文化墻”“采光墻”等特性于一體,是白族獨特的文化現象之一。壁頂以青瓦覆蓋,四角微翹。照壁正中,或鑲上一塊圓形的彩花或黑白花大理石,上面一般有題字,黑白分明,神采飛揚,使庭院大為增色。
通過展示圖片和播放視頻、音頻等形式,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白族民居的建筑美。學生結合對白族民居結構的認識,欣賞相關圖片,獲得美的享受,通過學科的跨越,促進素養的提升。
三、 確定研究分組
師
相比于普通建筑,白族民居有明顯的特征,請同學們踴躍發表看法。
生
白族民居的一大特點就是每家都有一面潔白的照壁;照壁一般位于主房的正前方,正對著堂屋。
師
照壁的確是白族民居建筑特有的結構。在大理白族小院住過的同學,請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生
五一期間,我們全家去了大理。晚上,古城人聲鼎沸,在小院里明顯感覺安靜了很多,睡覺時也不會被外面的聲音影響。
師
你的經歷說明了白族民居隔音效果不錯。在不同季節住過白族民居的同學也分享一下感受。
生
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暑假去大理玩,住在洱海邊的白族民居里,七月份氣溫很高,但只要進入堂屋,一下子就涼快了。
生
我們每年過年都要回老家大理鶴慶。鶴慶早晚溫差大,晚上外面溫度低,在廂房里卻感覺不到冷,反而覺得很暖和。
師
大家的分享很精彩!根據同學們找到的特征,老師把同學們分成三個小組,每組確定一個研究主題。小組甲:照壁除了美觀之外,還有什么用途?小組乙:白族民居院落很安靜,它是如何隔音的?小組丙:白族民居冬暖夏涼,它是如何保溫和散熱的?請大家在課后查閱資料,從物理學視角找到其中的原因,鼓勵采用實驗的方式證明自己的觀點。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多渠道、多形式的研究。在約定的時間內,小組組員發表看法,組間交流、分享、補充,確定匯報內容,并向教師提交實踐報告(文字、圖片或課件等形式)。教師優選和修改后,確認展示順序,組織全班匯報展示。
四、 小組成果匯報
生 (甲小組代表)照壁除了美觀外,主要還有兩個作用。一是起到阻擋的作用,防止氣流直沖廳堂,使房屋能保暖。二是起到調節亮度并節能的作用。由于房屋是坐西朝東的,若沒有照壁,早晨太陽出來時,太陽光會直射在正樓上;下午太陽逐漸往西后,由于整個樓房是木質結構,外墻無窗戶,堂屋里的光線會比較暗。而有了照壁后,光發生漫反射,反射光線是向著四面八方的,使整個院落和堂屋保持一定的亮度。
師
分析得很好!根據房屋的朝向和結構、材料,結合地理學知識,解釋了太陽西移以后,利用照壁發生光的漫反射來增加院落和堂屋亮度。我們可以嘗試用光學實驗模擬照壁的作用,用照度儀來監測光照強度,這樣更有說服力。如果要讓院落一直保持明亮,有什么辦法?
生
如果照壁可以旋轉,根據太陽的位置,照壁旋轉到不同的角度,就能讓院落一直保持明亮。
師
思維很活躍!期待你能實現你的設想。
生
我們還發現了照壁中隱藏的文化內涵。照壁上題寫的字可以看出這戶人家的姓氏,如“清白傳家”表示楊姓,“琴鶴家聲”表示趙姓。
師
照壁不僅有物理學用途,還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你們小組課后可以再探究。
生 (乙小組代表)在白族民居院落里,會感覺很安靜。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它主要是利用墻體和門窗隔聲。我們小組進行了墻體隔音模擬實驗,選擇的實驗器材有:GM1351數字式噪音計(精度為±1.5dB)、亞克力盒子3個(1號盒25cm×10cm×15cm、2號盒30cm×15cm×15cm、3號盒35cm×20cm×15cm)、穩定的白噪聲、藍牙音箱、計時器、刻度尺、鋼卷尺、建筑工地取的細砂、沙土、石子。我們推測:隔音效果與墻體厚度和墻體材質有關。于是,我們分別做了兩個探究實驗。
生
第一個實驗,探究墻體厚度與隔音效果是否有關。實驗步驟如下:如圖2所示,把1號盒放入3號盒中,使前后左右間距都為5cm,調整藍牙音箱與1號盒、噪音計的距離分別為15cm和22cm;在1號盒和3號盒間隔處填入10cm高的沙土,蓋上蓋子;手機連接藍牙音箱播放白噪聲,記錄噪音計1分鐘的數據;把1號盒放入2號盒中,使前后左右間距都為2.5cm,重復以上操作并記錄數據。
生 (展示實驗數據,見表2)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沙土厚度增大一倍時,隔聲量增加大約3dB,由此可推測墻越厚實隔聲量越大。而白族民居多是高墻無窗,所以隔音效果較好。
生 第二個實驗,探究不同材料的墻體與隔聲效果是否有關。實驗步驟如下:把1號盒放入3號盒中,使前后左右間距都為5cm,調整藍牙音箱與1號盒、噪音計的距離分別為15cm和22cm;如圖3所示,在1號盒和3號盒間隔處分別填入高為10cm的細砂、沙土和石子,蓋上蓋子;手機連接藍牙音箱播放白噪聲,記錄噪音計1分鐘的數據。
生 (展示實驗數據,見表3)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不同材料的墻體隔聲量不同,細砂隔聲量最好,沙土次之,石子最差。考慮工程實際等因素,沙土作為外墻最為合適。
師
通過實驗,探究了不同墻體厚度和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同學們沒有依靠書本上已有的數據,而是通過實驗進行客觀解釋。雖是定性的實驗,實驗步驟和數據精度都有待進一步完善,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同學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體會到了小組合作的力量和探究的樂趣,進而感知到了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該實驗對環境要求高,加之GM1351數字式噪音計測量精度波動范圍大,實驗得出的數據比較粗糙,你們小組后續可以繼續完善一下實驗操作過程,讓數據更準確。
生 (丙小組代表)能源使用方面,白族民居通常利用風能來通風、降溫、排氣,利用太陽能來取暖,實現了不依靠主動供能就達到冬暖夏涼、四季恒溫的效果。而建筑外圍主要由外墻、屋面和外窗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就是墻體,通過墻體散失的熱量十分巨大。墻體的保溫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房屋整體的保溫效果。
生 外墻面以熟石灰粉刷,一方面可以防止雨水侵蝕,另一方面起到隔熱保溫的作用。(出示表4)查閱資料發現,石灰粉刷磚墻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系數為0.48,在五種常見的墻面中最小,反射太陽光的能力最強。假設太陽輻射功率P=1×103J/(m2·s),大理地區夏季平均日照時長約為12h,則1m2采光面上石灰粉刷磚墻吸收的熱量Q=ρPt=0.48×1×103J/(m2·s)×1m2×12×3600s=2.0736×107J。石灰粉刷磚墻夏季一天吸收的熱量能把大約61.7 kg的水從20℃加熱至沸騰(1標準大氣壓下)。
生 夏季,白色厚實的外墻阻隔了部分傳入屋內的熱量,避免屋內溫度過高。加之白族民居的門窗(窗戶多為花樣格式)及內部裝修都以木質材料為主,通風透氣性較好,常年多風的氣候特征配以這樣的建筑結構具有良好的散熱功能。故在炎熱的夏季,屋內十分涼爽。冬季,白天,土質墻體接受太陽輻射并蓄熱;夜間,當周圍環境的溫度低于墻體表面溫度時,墻體就向外散熱,調節室內溫度,增加人體的舒適度。另一方面,窗的特點是傳熱系數大,如單層金屬窗的傳熱系數約為一般磚墻的3倍,窗的保溫也就格外重要。在保證天然采光的情況下,應嚴格控制窗墻比。
師
你們小組從能源利用角度說明白族民居是綠色節能的建筑。通過查閱專業書籍資料,計算得到白石灰磚墻夏季的吸熱量,與水的吸熱進行類比,帶給大家非常直觀的感受,解釋了夏天涼爽的原因。從熱力學的角度分析了冬季保溫的原因,用已有的知識去解釋新的問題,這是遷移運用知識的能力。你們做得非常好!
五、 拓展延伸
師 在查閱資料過程中,除了上面交流的問題外,同學們會發現新的問題,也歡迎大家踴躍發言。
生 天井一般就地取材做成石頭材質,一是為了節省材料;二是為了防止下雨天走路打滑——相比于水泥地板,青石板的摩擦系數更大。
生
天井里放著一大缸水,一是能及時救火,從而防止火災;二是當天氣熱時,利用水蒸發吸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內的溫度,當天氣寒冷時,水又會向周圍放熱,使周圍環境溫度不至于太低。
生
屋頂做成“人字形”充分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觀念。一般來說,屋頂的屋面坡度為26°—30°,這個角度非常接近黃赤交角23°26′,體現了古人在天文學上的成就。屋頂的設計還體現出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師
大家很善于思考!其實物理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用物理的眼光觀察世界,用物理的思維思考世界,用物理的語言表達世界,用物理的智慧豐富世界。
鼓勵學生個性表達、合作創新的跨學科實踐,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讓課堂在生生互評、師生互評中得以升華。
六、 課后作業
師
根據今天的學習,完成以下作業:(1) 梳理白族民居與物理有關的知識;(2) 結合新材料的應用等知識,圍繞怎樣使白族民居更加節能環保,提出改進建議;(3) 白族民居處于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從物理學角度分析其如何防震。
課后作業直指科學態度與責任這一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在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關系的基礎上,逐漸形成探索自然的內在動力,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以及保護環境并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本環節在以物理學視角分析白族民居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改進建議,上升到知識應用層面,實現了物理與生活的深度融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德育、智育和美育等方面互相促進、共同提升。
本次跨學科實踐以課程整合的形式進行設計,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封閉性;以生活素材作為教學內容,跳出了傳統的以教材為藍本的窠臼;以學生活動為載體,本著“教、扶、放”的策略,布置挑戰性的任務,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場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地探究學習。該主題從物理學視角可拓展的內容還有很多,但由于初中物理知識的局限性,學生未能較好地理解。本次跨學科實踐還停留在探究型層面,我們將繼續深入研究,將課型從探究型向應用型,乃至促使學生發明創造的升華型轉變。
總之,以地域民族文化為主題開展物理跨學科實踐,能有效融合物理學科的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磁學等知識,也能與其他學科知識很好地融合,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詹善生,湯金波.“長度的測量”:從生活到應用——物理跨學科實踐探索一例[J]. 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23(3):8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37.
[3] 劉加平.建筑物理(第四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