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暉
摘 要:初中生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做好體育的教學可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以全面提升,更可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但從初中體育教學現狀來看,部分初中學校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對體育教學存在重視程度較低,教學模式單一的情況,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在素質教育的促進下,初中學校也需重視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中的積極作用,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本文分析初中體育教學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積極作用,指出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并提出初中體育教學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對策,旨在為今后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身體素質;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2-0142-04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出來。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更應提升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結合在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對策,圍繞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作為教學目標,創新體育教學理念和體育教學方法,促使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更好地迎接初中生活。
1.初中體育教學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積極作用
在社會發展的促進下,社會上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加,這也使學生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這也對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身體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發育和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并且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均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也使學生經常出現較大的壓力。再加上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面臨升學考試的壓力,更加劇了學生的心理負擔,給其身體素質也產生了不良影響。而做好體育教學,可使學生在緊張繁重的學習壓力中暫時釋放出來,利用體育鍛煉的形式放松身心,可有效地滿足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要求,樹立學生健康的學習態度以及生活態度。
同時,做好體育教學還可使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借助鍛煉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以不斷增強,更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當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在飲食結構上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初中生普遍存在挑食厭食的情況,再加上初中生承擔著繁重的學習壓力,均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明顯下降。而做好體育教學,可使學生學習更多關于健康的知識,樹立學生的健康意識,并利用體育鍛煉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改善學生的亞健康狀況,更提升學生的健康水平。
2.初中體育教學現狀
(1)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
做好體育教學對提升初中生身體素質可產生極為積極的影響。但從初中體育教學現狀來看,盡管素質教育已經實施較長一段時間,但仍有部分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較低,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課時安排不足,無法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部分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較多的問題,僅以中考體育要求作為教學目標,對中考體育沒有涉及的內容采取一筆帶過的方式進行教學,導致學生的體育學習存在較大的片面性。還有部分教師將體育教學目標制定為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也圍繞學生技能提升情況進行,沒有將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這就使部分學生僅將體育課作為放松身心以及活動筋骨的平臺,沒有真正認知到體育教學在提升身體素質中的積極作用,給后續的教學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2)教學模式單一
由于部分初中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模式也僅依照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即先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熱身,為學生講解本堂課的理論知識,然后要求學生進行反復練習。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沒有將學生的學情納入考慮范圍內,導致學生的學習態度極為被動,缺乏體育課堂參與積極性,更無法使學生樹立終身鍛煉意識,體育教學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其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中的積極作用。
(3)缺乏針對性訓練
為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也需利用針對性訓練的方式強化學生的心肺功能以及肌肉力量,才能使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更為有效。但在當下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涉及針對性訓練的內容較少,教師缺乏針對性訓練的意識,沒有將針對性訓練作為展開教學的重要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4)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為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教師在展開教學的同時需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借助教學評價體系明確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但由于體育學科的特殊性,傳統評價方法并不適用與體育課程的考評。再加上部分教師對體育教學存在重視程度較低情況,也使部分教師并沒有開展體育課程的考評。還有部分教師盡管開展了對學生的考評,但僅圍繞學生技能掌握情況進行,缺乏對學生身體素質以及能力提升等的考評,也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不僅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也無法得到提升。
(5)缺乏教學基礎設備設施
為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體育教學中得以不斷提升,在展開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需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之外,還需做好教學基礎設備設施的配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以及鍛煉環境,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但在部分學校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在體育教學設備設施的配備上存在嚴重的不足之處,沒有結合體育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好新設備的引入,對已有的設備也缺乏更新換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鍛煉體驗,不利于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3.初中體育教學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對策
(1)明確教學目標
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初中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中的積極作用,教師在正式展開教學之前,需做好教學目標的制定,為后續的教學夯實基礎。在素質教育的促進下,初中體育在教學目標上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單一重視學生技能的提升轉變為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教師在制定初中體育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也需將學生健康知識水平、技能掌握水平、鍛煉意識以及合作能力等作為初中體育教學的目標,并圍繞目標合理制訂教學計劃,從各個方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滿足素質教育下對初中體育以及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2)創新教學模式
第一,社團模式。
針對部分初中學校由于對體育教學重視程度較低,使其在教學模式上較為單一,學生嚴重缺乏學習積極性的情況,也需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提升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參與度,并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獲得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其中,可引入大學的社團模式展開教學,組建體育興趣小組或者體育興趣社團,將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進行集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運用社團模式展開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將學習的主動權和選擇權交給學生,做好針對學生的引導工作,使學生結合自己的體育特長以及興趣愛好選擇自己體育項目,由教師負責組建興趣小組,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體育鍛煉的機會。
在組建興趣社團的過程中,由于當下的初中體育運動項目仍舊以傳統項目為主,例如各種球類運動以及田徑運動等,學生可選擇的內容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社團的積極性。針對于此,教師可對傳統體育教學項目進行創新,可將民俗體育等內容引入初中體育教學中,并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育特征對其進行改進,使學生在參與鍛煉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真正意義上的鍛煉,從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例如,教師可將太極拳、健美操以及武術等內容作為初中體育興趣社團的活動內容,使學生能夠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內在動力。由于體育社團的活動極為靈活,教師可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與社團成員共同開展鍛煉,并由教師進行指導,提升社團活動的科學性,促使學生在社團活動中能夠真正提升身體素質。
第二,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中均有所滲透,在創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上可產生極為積極的作用。在教育信息化的促進下,初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也可運用信息技術,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從影響初中生參與體育教學的因素進行分析,學生缺乏體育理論知識以及動作技術是影響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的重要因素,這也集中反映出當下的初中體育教學在動作技巧以及理論知識教學上的薄弱之處,導致學生缺乏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而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之后,可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體育的理論知識,并強化學生的動作技能,以此提升學生運動的科學性。以籃球的教學為例,籃球屬于一項對抗性的體育運動,對技巧的要求較高,且籃球運動也包含較多的動作和技巧,例如單手接球和傳球等。在傳統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僅能利用示范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但教師的示范由于局限性較強,無法完全使學生均掌握籃球動作要領。而運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教師可將籃球的動作要領制作成為微課,并利用電子白板為學生演示籃球動作的技巧,利用慢動作演示的方式進行,使學生借助微課視頻就能夠明確在某一動作時各個身體部位的姿勢以及位置,幫助學生明確發力位置,更好地掌握運動技巧。同時,教師也可將學生的運動過程錄制成為視頻,并利用視頻來講解學生在動作技巧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進行動作的糾正,提升學生的技術水平,從而樹立學生的運動信心,逐漸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以提升。
第三,分層教學模式。
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其在體育動作的完成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傳統初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在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體育水平差異,僅以大多數學生的水平作為展開教學的主要參考,這也使體育教學存在明顯的片面性,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提升,更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針對于此,可運用分層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工作。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分層教學模式全面貫徹落實了因材施教理念,尊重學生在體育水平上的差異,結合不同學生的水平制訂教學計劃,可有效地激發學生體育課堂參與積極性,提升體育教學質量。
在運用分層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首先,教師需全面了解學生的體育水平以及身體素質情況,可利用與學生的溝通以及自己的日常觀察,配合體質測試等方式記錄學生的體質情況以及體育水平情況,明確學生的體育特長以及興趣愛好,以此為基礎開展對學生的分層。在具體分層中,可將學生基本分為三層,即對體育有著較高的熱愛并且有擅長的體育項目;第二層為體育水平能夠基本達標但沒有完全掌握某一項運動技能;第三層為對體育學習缺乏興趣并且體育水平較低的一組。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需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針對體育水平較高的一組學生,可將教學目標制定為培養學生的特長并對學生的特長進行發展;而針對體育水平較差的一組分組,可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將其制定為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制定分層教學目標之后,需結合目標針對不同的分層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在體育教學中有所收獲,使體育教學更為適應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
第四,情境教學模式。
情境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也極為常用,其可為學生構建運動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加深對體育精神的理解,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在運用情境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可將體育發展史的內容作為開展情感教育的主要內容。以乒乓球為例,作為我國的國球,乒乓球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的乒乓球競技水平在全世界也處于首位。但乒乓球在我國也經歷了較長一段時間的發展低迷階段。教師在運用情境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可將我國乒乓球發展歷史作為教學內容,播放相關紀錄片帶領學生進行觀看,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體育精神,使其在體育學習中不斷獲得自我突破,從而促進身體素質的提升。
(3)加強針對性訓練
為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在初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利用針對性訓練的方式進行,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為其制訂訓練計劃,使學生的健康水平得以提升。
首先,可利用力量訓練的方式進行。力量指的是肌肉收縮用來對抗阻力以及克服阻力的一種身體能力,更是初中生重要的身體素質。在開展力量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組織學生進行引體向上練習或者快速跑練習的方式幫助學生的力量素質得以發展,促使學生的身體更為勻稱且更具有力量。在開展力量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需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若學生的力量不足,需適當降低訓練難度,減輕學生的運動負荷,逐漸提升學生的力量素質。
其次,可運用耐力訓練的方式進行。耐力兼具心理與生理內容,對學生身體系統和器官的協調有著較高的要求。在訓練學生耐力的過程中,可利用有氧訓練以及無氧訓練的方式進行。在有氧訓練中,可利用長跑以及游泳等方式進行。而在無氧訓練中,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跳高或者短跑的練習,使學生的心肺功能得以改善。
最后,在針對性訓練中,教師可針對學生的柔韌性開展訓練。由于初中生已經面臨較大的升學考試壓力,學生經常處于高壓環境中,并且長時間的久坐也會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造成影響,使學生出現頸背部的緊縮以及全身的酸痛感。而利用柔韌性的訓練,可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緩解酸痛感,恢復學習狀態。在柔韌性訓練中,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拉伸訓練,利用拉伸的方式使學生的韌帶以及肌肉均得以鍛煉。而在拉伸訓練中,教師需指導學生動作幅度需盡量保持較大,才能使全身的肌肉得以更好拉伸。在進行拉伸之后,動作時間需至少保持8秒,才能獲得更好的鍛煉效果。隨著拉伸訓練的不斷進行,教師可適當增加學生的拉伸強度和動作幅度,促使學生身體柔韌性的更好提升。
(4)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針對部分初中學校對體育教學重視程度不足,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也需對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在評價內容中,除需開展對學生動作技能的評價,還需將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出的情感態度以及能力提升等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標準。在評價主體上,除教師開展對學生的點評之外,還需鼓勵學生利用自評以及互評的方式評價自身以及他人在體育教學中的表現,以此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5)做好設備設施的配備
針對部分初中學校在體育教學設備設施的配備上不足,影響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積極性的情況,也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結合體育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鍛煉需求為學生配備先進的體育器材,保障學生的體育學習以及鍛煉能夠順利進行。而針對已經破損老化的設備,也需及時進行更換,避免設備原因給學生的鍛煉造成影響。為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生除在校參與體育學習外,在課后也需做好相應的鍛煉,從而樹立終身鍛煉意識,提升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
4.結語
做好初中體育教學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改善當代中學生亞健康狀況可起到極為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從體育教學現狀來看,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初中學校在展開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模式單一,缺乏針對性的訓練,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更缺乏基礎設備設施,均給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造成較大的影響。為更好地發揮初中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中的積極作用,需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模式,加強針對性訓練,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并做好設備設施的配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初中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運蓮.初中體育教學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策略研究[J].課堂內外,2022(08).
[2]陳曉梅.不同體育教學模式對提高初中學生身體素質影響的教學研究[J].新課程,2021(37).
[3]鐘明紅.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J].軟件(電子版),2019(01).
[4]豆磊,高興海,趙小平.淺析初中體育教學中中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策略[J].新課程,2022(27).
[5]龐冰冰.初中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主動性的方法[J].拳擊與格斗,2022(01).
[6]劉智偉.以體育課堂為基礎提高初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教學實踐[J].速讀,2020(11).
[7]宋俊利.談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J].考試周刊,2020(71).
[8]張燕燕.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能提高策略研討[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21).
[9]霍西民.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運用體育游戲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J].新課程,2017(11).
[10]李文晶.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