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慶勇 王有才 李雯怡
摘 要:“政校行企”協同育人是培養旅游管理專業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立足新時代旅游產業提質增效,以學生為中心,構建“政校行企”四位一體協調育人人才培養新模式,有效激發政府、學校、行業和企業優勢。搭建以學校為中心“校內+校外”的協同育人平臺,實現教學師資共享、教學資源共享、教學育人成果共享,培養適應旅游管理復合型、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助力新時代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旅游管理 政校行企 協同育人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59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6-139-03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經歷了起步、成長和快速發展階段,現已實現從旅游大國到旅游強國的轉變,這對旅游管理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也提出更高要求。伴隨我國教育改革和高校專業建設的蓬勃發展,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高校數量快速增加。隨著行業需求和院校的快速增加,旅游管理作為應用型本科專業在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缺陷逐步顯現。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足、實踐能力不強、職業意識淡薄、知識面狹窄、身體素質不佳等問題,難以適應新時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對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2010年出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重視實踐教學。2012年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強調高校要增加實踐教學比例。2019年出臺《教育部關于加強和規范普通本科高校實習管理工作的意見》強調要重視實踐教學,實習是其重要環節,政校企協同合作,共同推動實踐教學工作質量提高。朱智等[1]指出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曹照潔[2]認為厘清政校企各自的責權利及其溝通協調機制,在政府主導、行業支持下,促進學校和企業相互合作,資源共享,提高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校服務企業的能力,是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需求。張軍謀[3]認為實踐教學對旅游管理專業內涵式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應明確實踐教學目標、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雙師型”師資培養等。許慶勇等[4]對“政校企學”深度合作模式進行深入探討,提出四位一體實踐育人模式。馬勇等[5]提出要通過教學、科研、實踐、師資四大平臺構建旅游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狄瑞波[6]等通過探討校地協同育的價值與內涵,明晰協同育人的關鍵要素,提出校地互嵌“雙主體”協同育人理念,建立“雙課堂”實踐教學模式,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力量,搭建“雙引擎”文化互融平臺。總之,校企合作、政校企合作被認為是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二、“政校行企”四位一體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皡f同”的概念最初是由德國學者Heken在系統論中首次提出,希望實現“1+1>2”的效應[7][8]。隨后各學者把“協同”理集結引入到管理、科技、教育等領域取得較好的效果。
為適應新時代行業要求,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加大實踐技能、創新能力的培養。這需要政府、行業、企業的參與。現有的“政校企”或“政校行業”育人機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為政府、企業幾乎沒有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因利益點不同導致資源共享不足、溝通不暢、合作不緊密。高校和政府、行業、企業、如何協作成為當今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困境。由于傳統人才培養重在學校,企業以追求利益最大化導致對人才培養的參與度不高等問題阻礙了政校行企的協作。在以學校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構建“政校行企”四位一體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發揮各自優勢,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政府引導,學校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并提供實習實踐場地,發揮各自優勢,各司其職,培養人才培養方案,協同培養高素質復合性專業技能人才。
“政校行企”四位一體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學生、政府、高校、行業和企業相互協作、相互聯系,轉變觀念和職能,實現多方共贏。學生自我認識,以學業為重,通過學校理論知識學習和行業企業實踐實習,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高等院校作為培養主體,統籌各方利益需求,按照社會、行業、企業和政府需求和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成長規律,開展人才培養服務;政府通過政策引導,推動各方協作,同時監督和評估人才培養效果,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行業發揮行業協會的優勢,舉辦創新大賽,協調企業積極參與到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是最終的獲益者,通過建設實踐基地、提供行業導師,接受教師掛職鍛煉等多種方式實現與高校的深層次合作。
三、“政校行企”四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分析
隨著教育改革,校企合作成為旅游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業績。但同時也表現出一些問題。在各方利益訴求不一致和缺少政府政策保障的情況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呈現“學校理論學習—企業頂崗實習”兩階段或“學校理論學習—企業頂崗實習—學校理論學習”三階段化的問題,各階段相互獨立,理論學習缺少實踐師資和實踐教學,頂崗實習生操作缺少理論指導。“政校行企”四位一體內外協同育人機制是在傳統學生在學校學習、在企業實踐,兩者完全分離的基礎上,在政府政策引導下,充分調動行業和企業的積極性,發揮學校的紐帶作用,開展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如圖1)。
在校內,人才培養以學生為中心,以學校為主體,引入行業和企業師資。在人才培養形式上以專業課堂為主要形式,專題論壇為輔助、科研訓練為補充。打破傳統老師課堂講、學生被動接收的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開展多樣形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在課堂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聘請行業、企業或政界專家到校內開展多種專題論壇,通過專題討論等形式提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我學習、自我思考能力,逐漸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點,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專題討論的過程中。在此基礎上通過帶領學生參加各種科研訓練、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等項目,讓學生由教師指導自我學習轉變成完全的自我管理、自我學習。在校內實現由被動學習(一年級)>半監督學習(二年級)>自我學習(三年級)的人生轉變。
在校外,以企業為主,在政府引導、行業監管下,企業與高校合建實踐教學基地,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為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適度參與到各種崗位的工作中,有效地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具體包括專業見習、頂崗實習和創新創業。在專業見習方面,在專業老師和實踐基地行業導師的共同指導下進行觀摩、模擬和實操,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行業現狀。通過實操找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從而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自己的不足在未來的學習中有針對性地學習。頂崗實習有助于學生將在校學習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與生產實際相結合,深化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在頂崗實習方面,需要學校、企業、學生、家長等多方主體協作配合,在這階段要破解學生實習的心理障礙、企業的利益困局、家長的焦慮障礙、學校的管理局限。配置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形成“雙導師”制,解決學生實習過程中老師力量薄弱的問題。頂崗實習已成為旅游管理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實踐教學的重要形式,也有助于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是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先導條件。在學生頂崗實習之后,針對學生不同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方向,開展創新創業培養。通過創新創業第三課堂,牢牢把握培養創新精神的目標,讓學生成為第三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運用跨界思維和跨領域方面來解決現實問題,從而靈活運用專業知識,激發創新潛力,培養創新精神和福中能力。
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政校行業”協同育人機制,搭建以學校為中心“校內+校外”的協同育人平臺,實現教學師資共享、教學資源共享、教學育人成果共享的協同育人新機制。讓學生有效地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行業、企業和社會中檢驗所學的理論知識。大學職業生涯逐步提升,培養創新精神、創新能力。
四、協同育人的改革實踐
結合當前旅游產業發展,南昌大學在江西省政府、江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現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的大力支持下,與江西省旅游集團合作共建,全面開展旅游管理專業技能人才培養。
1.“雙師”型師資培養。培養高素質人才,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旅游管理專業是典型的應用型專業,這要求教師即要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由于我國高校發展過程中對師資重科研輕實踐的現狀,導致教師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通過“政校行企”四位一體協調育人培養模式,讓高校教師在學生專業見習和頂崗實習過程中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在學生的實習的過程中培養“雙師”型師資的培養。
2.專業培養方案改革。專業培養方案是根據行業發展對學生未來一個時期的職業生涯規劃?,F有的專家培養方案基本上以由學校獨立特制,沒有政府、行業和企業的參與。對企業的實際需求、行業發展的要求的參照并不深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專業培養方案重理論輕實踐、理論教學和專業實踐相分離,這樣的培養方案并不利于新時代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在培養方案制訂過程中,充分吸取政府、行業和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意見,讓政府、行業和企業參與到培養方案制定,改變現有理論教學與實踐實習相分離的教學不足,在學校開展第二課堂彌補理論教學存在的不足,在實踐基地通過專職教師的參與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更好地培養新時代創新型人才。
3.理論教學內容方法改革。旅游管理專業現有的理論教學普遍采用的是教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學的方式,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相對滯后,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這在一定程度上未實現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對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理論課堂教學內容的改革,應從“雙師”型師資開始,增加實踐教學案例,拓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知識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多采用案例動畫導入、視頻講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必要的時候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結合當地旅游實際情況,把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中進行教學。
4.第二課堂教學內容改革。旅游管理的應用性特點決定了在專業教學中,必須洞悉行業前沿。傳統的第一課堂并不能有效實現與行業的無縫對接。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理論教學的有效補充,引入行業、企業導師傳授實踐知識,有效擴充學生知識面。第二課堂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學術講座、創業沙龍、科研訓練、專業見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期中學術講座、創業沙龍、科研訓練以學校為主;專業見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以企為主。在內容上重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使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到素質教學融為一體,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和創新能力。
五、結語
社會經濟和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重理論、輕實踐,以學校理論教學為主,缺乏社會實踐,培養出來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與新時代行業需求脫鉤。構建“政校企學”四位一體協調育人人才培養新模式,有效調動政府、行業和企業的積極性,協調各方利益,共同培養“雙師型”師資、制定培養方案,對原有第一課堂理論教學和第二課堂實踐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改革,變學生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新時代旅游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基金項目: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基于產教融合的旅游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機制研究與實踐》,JXYJG-2022-010;江西省旅游強省建設基地課題“基于本體的紅色旅游個性化推薦模式研究”(21SKJD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課題“利益相關者視域下紅色研學旅行共生發展模式研究”(GL21124)。]
參考文獻:
[1] 朱智,楊紅霞.政校行企“協同育人”的實踐與研究——以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5(04)
[2] 曹照潔.政校企“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模式現狀與建構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2)
[3] 張軍謀.實踐教學對促進普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內涵式發展的作用[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5)
[4] 許慶勇,曹紅哲,楊晨.旅游管理專業“政校企學”深度合作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01)
[5] 馬勇,劉榮增,張道慶.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五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科教文匯,2021(08)
[6] 狄瑞波,嚴毛新.轉型發展視域下獨立學院校地協同育人的模式創新與實現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03)
[7] 梁志明,李磊.基于Zigbee技術的大型儀器設備管理系統[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12)
[8] 定修,涂用軍,黃玲青.高職教育政校行企協同創新的實現路徑探析[J].湖南社會科學,2014(06)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旅游學院 江西南昌 330031)
[第一作者簡介:許慶勇(1982—),男,漢族,山東成武人,副教授,管理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旅游管理、旅游信息化研究。]
(責編:芝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