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湖湘文化是湖南地區的地域文化,體現著深沉的憂患意識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堅定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其中的愛國主義、敢為人先、注重實干、艱苦奮斗、勤勉樸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的精神時至今日依然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文章分析了湖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生活的實踐意義,并從強化認識、優化方法、營造氛圍、網絡育人四個方面探討了具體的實踐創新途徑。
關鍵詞:湖湘傳統文化 高校教育 大學生生活 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6-217-02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印發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其中對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提出了明確要求,近年來,無論是新聞媒體還是影視作品,都在大力宣傳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在新時代的高校教育體系中,不管是第一課堂、第二課堂,還是在校園文化建設、選修課和必修課中,都在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湖湘文化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分支之一,誕生于湖湘大地上,其內涵豐富、歷史源遠流長,是高校文化建設的優秀思想資源。在高校教育中,可積極將湖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生活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接受教育的目的。
一、湖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生活的實踐意義
(一)涵養學生精神品質
新時代的高校教育是為了將學生培育成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讓黨與國家的建設事業后繼有人。青年大學生朝氣蓬勃,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湖湘文化是紅色革命文化的構成之一,也是培育愛國人才、創新人才的重要文化資源,將其融入大學生的生活實踐中,能夠讓學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堅持改革精神,激活學生的創新勇氣,可增進全民族創新活力。
(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湖湘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革命推動力與文化凝聚力,在新的歷史時期,更需要紅色文化的驅動。在湖湘傳統文化中,囊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將上述內容融入到大學生生活中,開創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新思路,讓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更加具體、更具影響力。
(三)提升思想道德素質
大學生的道德思想與價值觀取向會直接影響其后續發展,隨著信息交換速度的加快和大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生接觸的各類新事物也越來越多,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部分學生出現價值觀偏差、社會責任感缺失的情況,其思想道德素質亟待加強。湖湘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道德育人思想,重視人格完善,倡導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用湖湘歷史人物的崇高人格修養來影響學生,可增強學生的品德修養,幫助學生完善道德人格,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
二、湖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生活的實踐創新
(一)強化認識:轉變思想觀念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要讓湖湘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學生生活之中,首先要對融入原因有基本的認識,有什么認識,就會產生什么行動取向。對此,高校方面需認識到湖湘優秀文化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提升文化傳承自覺,致力于培育學生的價值認同。作為教師,要做到審時度勢,主動轉變思路,積極落實黨和國家對于“立德樹人”的要求,堅持正確的方向和策略,積極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內容,對湖湘優秀傳統文化進入大學生生活做出整體的戰略謀劃,豐富教育載體,營造濃郁氛圍,落實湖湘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的具體任務和要求。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理念,解決師生的認同問題,讓大學生能夠深刻領悟到湖湘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從內心認可湖湘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教育意義。
(二)優化方法:創新融入渠道
在湖湘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生活的實踐進程中,需選擇科學的方法,堅持正確價值觀,考慮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1.湖湘傳統文化進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育人載體,湖湘傳統文化有著較強的價值引導性,符合進教材的條件。高校在修訂教材時,可融入湖湘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鼓勵教師為學生講述湖湘本土歷史及湖湘文化背后的教育意義。還可開發專門的校本課程與專題課程,拓寬課程覆蓋面,按照湖湘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進行獨立編排,將其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融入到專業教材體系中[2]。另外,湖湘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進教材的過程中,與思政教材中的道德情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自豪感等內容結合,開展湖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學生道德素質,培育其政治素養。湖湘優秀傳統文化在進教材的過程中,還可邀請育人名師、學術專家來校舉辦講座,為學生講述湖湘傳統文化的經典,將湖湘文化融入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堅持傳統教育和新型教育的結合。
2.湖湘傳統文化進第二課堂。采用單向傳輸的方式,無法提高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此,還需將湖湘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各類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比之單一課堂,第二課堂的作用表現在引導興趣、提高實踐能力、發展創新精神等方面。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兩者之間應該相輔相成、并駕齊驅,共同構成高校育人有機整體,可通過各類沙龍、報告、講座等活動讓學生感知湖湘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底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并利用各類文藝活動讓學生自覺將湖湘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轉化為自己的思想與行動。除此之外,還可利用現場實踐、參觀考察、調研等方式開辟第二課堂,湖湘英雄人物的出生地、紀念地等也是開展第二課堂的有益場所,組織大學生到這些地方參與實踐,可更好地將湖湘優秀傳統文化反哺學生成長[3]。
3.在基層中涵養精神品質。艱苦奮斗是湘籍革命家們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重要精神品質,也是新時期大學生建功立業的一項選擇,因此,在弘揚湖湘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要鼓勵大學生下基層,在基層感受湖湘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在日常教學中,可為學生不斷講授此類內容,鼓勵學生養成吃苦耐勞的品質,杜絕貪圖安逸和享樂的懶惰思想,從生活中的小事著手,有意識地鍛煉意志品質。高校可定期組織假期支教等實踐活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參與鄉村支教,利用假期將自己掌握的湖湘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傳遞到偏遠鄉村的學生中。通過基層的實踐活動,學生更能夠產生切實感受此類活動所帶來的教育價值比之課堂教學要更加深刻,湖湘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大學生的血液之中。
(三)營造氛圍:融入校園文化
高校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高校要注重營造適合的校園氛圍,將湖湘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學生成長的整個過程中,以此來影響學生的道德品質、科學精神、人文素養。
1.開展主題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時代的主旋律,高校方面要發揮出協同育人作用,通過各個部門的配合,可在校內開展形式豐富的湖湘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活動,組織與之相關的演講比賽、研討會、誦讀會、辯論賽等,讓學生在交流中對湖湘革命人物、湖湘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多的了解。通過這些活動,可夯實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厚植愛國情懷。
2.成立校園學生社團。校園學生社團是大學生為實現社團成員的共同意愿和愛好自愿組成的群體性學生團體,社團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讓學生有了多元化的課余生活;利用校園學生社團,也可以趣味、輕松的方式來傳遞湖湘優秀傳統文化。具體來看,除了成立專門的湖湘傳統文化社團之外,還可在話劇社、文藝社、哲學社等社團中融入湖湘優秀傳統文化,以社團為單位來組織學習和實踐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同時,發揮出班團干部、黨員等的模范帶頭作用,鼓勵其以良好的政治素養影響其他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得以全面發展。
3.加強校風建設。高校的校風和學風會直接影響學生發展,優良的校風與學風能夠為學生營造出好的生活環境,給人以啟迪,帶來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因此,高校可將湖湘優秀傳統文化與校園特色結合起來,將其融入校園建筑、校規、校訓、校歌中,加強引導。同時,高校老師也要轉變思想,以湖湘優秀傳統文化武裝自己,提高綜合素養,用正確的行為方式來發揮言傳身教作用,為“立德樹人”的實踐提供保障。
(四)網絡育人:建立網絡陣地
1.建立特色校園網站。高校要占領意識形態的主陣地,掌握湖湘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校園的主動權,以此來抵制文化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不良思潮對大學生的侵蝕。還可應用各方關于湖湘歷史人物的經典言論,為學生講述湖湘革命文化、湖湘革命歷史、道德理念等,擴大湖湘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的影響力。還可甄選屈原、王夫之、曾國藩等歷史人物事跡,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湖湘文化交流和體驗機會,建立湖湘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庫,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所需[4]。
2.發揮“兩微一端”作用。湖湘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大學生生活的進程中,還要利用好“兩微一端”,整合湖湘傳統文化資源,促進各個平臺之間的優勢互補;還可推出校務微博、輔導員微博的建設,利用直播、線上交流等方式,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來創新湖湘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方式。還可利用“兩微一端”進行宣傳,全方位為學生傳遞湖湘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湖湘文化的力量,以此來增進其道德品質與理想信念,助力高校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三、結語
湖湘優秀傳統文化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和沉淀,其蘊含的優良精神品質歷久彌新,其中的愛國主義、敢為人先、注重實干、艱苦奮斗、勤勉樸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對當代大學生有著重要影響。高校要主動將湖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生活之中,加強理念和實踐創新,營造適合的學習氛圍,開展與湖湘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各類主題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出線上教育的優勢,以增強湖湘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的實效性,更好地達成育人目標。
[課題: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資助項目“湖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生活研究”,項目編號:21C45;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科研基金思政專項,項目編號:SZ2020-02。]
參考文獻:
[1] 余滔,李斌.傳統湖湘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0(01):87-93.
[2] 王平,萬長林.“藝脈相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藝術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以湖南理工學院為例[J].湖南包裝,2021(04):144-146+150.
[3] 王秋香.基于湖湘優秀傳統文化的高職學生文化自信培育[J].中外企業文化,2020(10):94-95.
[4] 劉煉鑫.新時代大學生對湖湘文化的認知現狀與對策探析——基于湖南高校550份問卷的調查分析[J].理論觀察,2021(06):130-132.
(作者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5)
[作者簡介:鄧靜,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管理。]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