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程程 魏浩天
【摘 要】學好思政課,推動學生思想政治品質高質量發展,是推進當前中學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支撐。通過實地調研山東省聊城市S中學,深入挖掘該校為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而采取的有效舉措,即“主體升級,錘煉思政課教師隊伍;議題教學,改革思政課教學模式;同課異構,創新思政課備課形式;標尺優化,改進思政課教學評價”,以充分發揮新發展階段中學思政課的重要價值,切實提高學校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為其他學校進行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中學思政課 高質量發展 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2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04-46-04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政課之于青少年成人成才的重要作用,多次強調要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同時高屋建瓴地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中學作為學生由懵懂向成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階段,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培養以及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學思政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拔節孕穗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關鍵手段,是造就高水平人才、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應有之義,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并下大力氣、多措并舉地推進其改革創新,力求實現其更高質量的發展。
一、主體升級:錘煉思政課教師隊伍
作為中學思政課不容置疑的教育主體,中學思政課教師擔負著落實立德樹人要求、傳授教育知識并身體力行的重要任務。因此,辦好思政課,思政課教師責任重大,隊伍建設刻不容緩。
理念引領行動,精神指引方向,一個堅定理想信念的思政課教師,能起到良好的示范教育作用。因此,要關注思政課教師的精神引領作用,夯實其思想根基。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政教育工作并多次發表重要講話,這些重要論述不僅為中學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而且也為中學思政課建設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重要指導。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并使之成為涵養良好教學生態、強化思政課教師思想根基的重要途徑,山東省聊城市S中學從實際出發,一方面,號召教師通過新聞聯播、“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等多種途徑,深入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相關講話的精神內涵,并組織思政課教師座談會,及時進行交流學習,使教師真正理解其內在要義。另一方面,由學校政教處印發如《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等相關教育文件,并組織開展“精神入我心”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寫成文章,學校選拔5名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組成評委會,評出思想深刻、具有參考學習意義的好文章,并將其作為思政課教師績效評判的重要指標之一。此外,S中學還鼓勵全體相關教師參與縣(市)教育局和體育局組織的教師培訓會,使其在不斷進行理論學習與相互交流中提升自身道德修養,成為辦好思政課、愛崗敬業的好教師。
教師是推動課程與教學改革的主導力量,要想實現思政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業務能力過硬的德才兼備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因此,要著力加強思政課教師業務能力建設,提高其教學本領。一方面,S中學組織開展“金馬扎”活動,即教學基本功大賽,這一競賽極大調動了教師研究基本功、提高基本功的積極性,切實提高了其爭先意識與基本技能,為其提升自身專業教學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S中學通過開展“金嗓子”活動,即思政課教學大賽,讓教師以課堂為主陣地,認真研究教學,創新教法,立足實際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時代性、生活性、趣味性,使教師在競爭中迸發靈感,實現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此外,為提高思政課教師對教材的參悟能力和教學能力,S中學舉辦“研課標·說教材”比賽活動,旨在通過此活動使思政課教師深入理解教材,關注教材之間的前后聯系,關注教材的重難點,關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從而更好地吃透教材、吸收教材、運用教材。總之,S中學以比賽為重要抓手,圍繞教學開展了一系列相關活動,促使思政課教師主動關注教育教學優化和改革路徑,提升了思政課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更好地服務于立德樹人這一育人目標。
二、議題教學:改革思政課教學模式
為切實提高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使受教育者學深悟透、內化于心,以學促做、外化于行,思政課教師要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圍繞中學生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增加教學樂趣,力求將思政課講得更有意思和更有意義,更加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這為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灌輸不是“填鴨”,而是要講故事;啟發是使學生在聽完故事后有話能說、有話可說、有話會說。具體來講,就是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提問權利、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并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有話能說”;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接近生活實際的、有吸引力的相關社會熱點和案例,充分引導學生大膽設想、踴躍參與,在親身感受實例的過程中實現“有話可說”;教師必須圍繞馬克思主義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學生的頭腦,并積極引導學生做到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逐步形成運用理論觀點并聯系實際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真正做到“有話會說”。
為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S中學積極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成功研發了“三結合”的議題式教學模式,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三結合”即結合問題、結合討論、結合練習,其基本教學環節為“創設情境—引發問題—自主探究—誘發思考—遷移練習”。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探究“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這一議題時,首先展示了一段電動三輪車行駛、停放的視頻,并拋出議題“電動三輪車的存在之于社會治理影響”,圍繞這個主議題由簡到深下設三個子議題,即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環境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有效地解決問題,以便學生更好地探究與領悟。其次,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在討論過程中適當點撥思路,為學生提供幫助,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結論。再次,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即社會治理的參與主體有哪些?各主體分別發揮什么作用?引導學生從社會治理主體的方向尋找解決措施,深化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點評,并再次拋出一個相關問題作為課后的強化訓練,以便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總之,議題式教學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其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學習教學知識、挖掘自身潛力、培養學科素養,在收獲學習愉悅體驗的同時逐步建立一個完整的、有邏輯的知識體系,真正實現深度學習。
三、同課異構:創新思政課備課形式
思政課要出新,不僅要在課上下功夫、做文章,更要在課下找思路、做準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強調,要“普遍實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集體備課制度”。這一論述充分體現了當前思政課教師要以備課為契機、以集體備課為抓手,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為當前思政課備課形式的改革創新指明了現實路徑。
為創新思政課備課形式、落實集體備課要求,S中學進行“同課異構”備課形式的探索,并取得了寶貴經驗與成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同課異構,指的是不同思政課教師對同一門課程的同一章節進行教學方法、教學風格、教學活動等的設計,在求同存異的差異化備課中,將教學內容備實、備好、備新,切實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提高教學內容的實效性。要注意的是,同課異構,同課是基礎,如果不是同課,異構就沒有存在意義;而異構是手段,要通過異構來體現價值,二者缺一不可。同課異構的備課模式包括觀摩課例、集體評課、分享得失三個部分。首先,所有參賽的思政課教師需就同一主題或同一章節的課程內容進行實際教學,其教學方式、教學環境、教學風格、教學時間等均不受限制。其次,由全體政治教研組教師根據參賽教師的表現進行統一點評打分,幫助其在明確自身優勢的同時認識到存在的不足。最后,由參賽教師上臺分享參賽感悟,總結經驗,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觀摩與學習借鑒,加上其他教師具有針對性的點評,參賽教師不僅能直觀了解自身教學的優劣,而且還可以“集百家之所長”,在相互借鑒中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與備課質量。由此可見,同課異構的備課方式有利于加深教師對備課的關注與研究,是當前提升教師教學水平與備課質量的不二選擇。但與此同時,教師在同課異構的備課過程中仍存在不足之處亟待解決,具體來講,還需要從三個方面下功夫,以補足備課短板。第一,要在教材處理上下功夫。要進一步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積極認真地開發課程資源,盡可能多地豐富材料,從而使學生擁有更多可能性與選擇性。第二,要在教學設計上下功夫。要精雕細琢每個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成為一門藝術,尤其要重視對小結的使用。第三,要在學生活動上下功夫。要處理好學生課堂活動與課堂整體安排的關系,并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從而最大限度發揮課堂活動的育人功能。
綜上所述,同課異構的備課形式是當前落實集體備課要求、切實提升備課質量的關鍵一招,必須堅持推進并不斷完善健全,力圖實現以“備課”之力撬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愿景。
四、標尺優化:改進思政課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成長、教師教學水平提高和課程方案設計不斷完善的重要手段,發揮著指揮棒的作用。因此,必須堅持推進思政課教學評價改革,在適應現實需要的條件下不斷對其進行優化升級,使之成為教學質量提高的強大助推。
為改進思政課教學評價,使之實現優化升級,S中學立足“三個有利于”(即評價要有利于彰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培養其發散性與批判性思維;評價要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復雜現實問題的能力,培養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相互溝通與交流,培養其團隊合作的能力)對教學評價進行實事求是的完善與創新,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首先,S中學針對活動型學科課程進行了相關教學評價改革。作為思政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型課程的評價不僅要包含對課程內容、課程管理、課程主體等一般內容的評價,而且還要囊括對課程實施手段與對課程本身的評價。更為重要的是,評價要能反映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而要做到這一點,可以采用求同與求異相結合的驗證思路。求同即評價必須有統一要求,而求異則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能動性,充分展現其思維獨特性,通過評異的方式使學生成為思政課教學評價的主人。其次,S中學針對議題式課程進行了相關教學評價改革。議題式課程是當前思政課程的重要理論創新與大膽實踐,是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與落實立德樹人要求的教學改革新探索。一方面,對議題式課程的教學評價,關鍵要看所選議題有無辨析價值,無價值則不可為,要關注辨析的主題是否具有正確的、明確的導向性,以便教師進行正確引導,同時還要注意辨析的相關內容是否緊密圍繞教學內容展開,以便充分發揮教學實效性。另一方面,議題式課程的教學評價“需要正確處理過程與結論的關系、導向性與開放性的關系、思想內涵與辨析形式的關系”[1]。正確把握過程與結論之間的關系,指評價不能只注重是否得出正確結論,更要看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是否通過獨立思考獲得自身的價值判斷。正確把握教學導向性與開放性之間的關系,就是不僅要注重教學的導向性評價,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而且還要注重教學的開放性評價,使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動態生成不同視角下分析問題的方法,拓寬學生視野,并鼓勵其在正確導向的基礎上積極求異,以提高自身分析判斷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把握思想內涵與辨析形式之間的關系,就是要在秉持根本思想內涵不變的原則下,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展開問題辨析,但所有辨析形式必須統一指向問題的解決,不允許有脫離內容的辨析形式出現。總之,S中學在教學評價改革方面進行了重要探索,切實提升了教學評價的靈活性與針對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動該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進程。當前,教學評價要在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基礎上,開發并運用“即時評價”“延時評價”“檔案袋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力圖更好地發揮教學評價這一助推器的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當前中學要在堅持向改革要效益的基礎上,圍繞思政課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矢志不渝地推進改革,實事求是、多措并舉地推動思政課出新、出彩,使其立德樹人的育人價值更為凸顯,更好地服務于培養心懷家國、健康向上的青少年的偉大進程。
【參考文獻】
[1]朱志平.基于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課程與教學評價改革[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6):6.
劉程程 / 魏浩天 / 聊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聊城 252000)
【基金項目】山東省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混合式‘金課建設與應用研究”(M20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