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勞動力市場變化和職業教育體系面臨危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新西蘭由國家主導開啟了近30年來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體現在合并全國16所公立職業技術學校,整合教育和培訓資源;成立勞動力發展委員會,提升行業領導力;設立地區技能領導小組,重視地區需求;建立職業卓越中心,注重研究創新;關注少數族裔,推動社會公平;統一資助體系,增強財政保障。中國和新西蘭兩國雖然國情不同,但在培養技能人才、解決發展需求方面目標一致。因此,探討新西蘭職業教育特色并從中汲取好的理念和做法,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加快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新西蘭;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教育改革;啟示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3)06-0083-07
作者簡介:朱果(1987—),男,碩士,電子科技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出國留學辦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國際教育。
一、新西蘭職業教育概況
新西蘭教育體制承襲了英國的傳統,高等教育體系(Tertiary Education)涵蓋完成中學教育后所接受的任何一種教育或培訓,包括大學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職業教育、成人與社區教育等多種形式。因此,職業教育是新西蘭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之前,新西蘭共有16所職業技術學校,統稱為理工學院(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and Polytechnics, ITP),且全部為公立院校,是提供高質量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主力軍。
(一)發展演變
理工學院具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19世紀后期,夜校在新西蘭一些城市興起,為白天全職從事技術工作的初中畢業生(年齡大約14歲左右)授課,旨在為各地社區培養技術人員,校名主要使用School或College,可以理解為中等職業教育。20世紀60年代,這些學校開始接收成人學生,課程級別提高到??莆膽{層次(diploma),校名使用Polytechnic,可以理解為高等職業教育。
20世紀90年代,理工學院進入快速發展期。新西蘭《1989年教育法》(Education Act 1989)出臺,允許理工學院開設以本科為主的學位課程,同時允許其招收國際學生。1990年,理工學院達到25所,在校學生人數近6萬人,校名開始使用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即為現在的理工學院。之后,新西蘭頒布《1992年行業培訓和學徒法》(Industry Training and Apprenticeships Act 1992),成立39個行業培訓機構(Industry Training Organizations, ITO),提供半工半讀的技能培訓。1995年,職業教育納入新西蘭全國學歷體系。
2019年2月,新西蘭教育部長克里斯·希普金斯(Chris Hipkins)在宣布教育改革咨詢案時提議合并現有的16所理工學院。同年8月,新西蘭公布“新西蘭職業教育改革決議”。2020年,新西蘭先后通過《教育(職業教育和培訓改革)修正案》(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form] Amendment Bill)、《2020年教育和培訓法》(Education and Training Act 2020),進一步指導和規范新一輪職業教育改革。2020年4月1日,新西蘭技能與技術學院(Te Pūkenga)正式成立,16所理工學院(名單見表1)成為其分院。
(二)學歷體系
理工學院作為新西蘭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由新西蘭高等教育委員會(Tertiary Education Commission, TEC)進行統籌規劃和監督管理。新西蘭學歷資格評審局(New Zealand Qualifications Authority, NZQA)負責管理新西蘭學歷資格框架(New Zealand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NZQF),對該框架下中學、非大學高等教育機構(即包括理工學院)所提供的學歷進行認證,并對其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和監督。新西蘭學歷資格框架的學歷資格類型共分為10個等級(見表2),其中1—4級是證書學歷①,5—6級是大專,7級是本科,8級是研究生文憑或榮譽學士學位(我國無對等學歷),9級是碩士學位,10級是博士學位。
理工學院是以職業技能學習為核心、平行于高中和大學、覆蓋1—9級學歷的龐大教育體系,涵蓋高中、大專、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可提供證書學歷、預科、英語語言培訓、大專至研究生文憑、本科和碩士學位等課程。新西蘭的8所公立大學授予7—10級學歷,人們經常誤以為新西蘭的理工學院只開設4—6級學歷課程,把新西蘭的理工學院等同于我國的高職院校。實際上,新西蘭的理工學院力圖創造自己獨特的終身教育體系,一直開設全部10個級別的學歷課程,博士課程近年來才被逐步取消。因此,可以把新西蘭的理工學院理解為應用型大學。根據新西蘭高等教育委員會統計,理工學院大約25%的學生學習NZQF1—3級課程,40%的學生學習4—6級課程,35%的學生學習7級及以上課程。
新西蘭教育體系重視因材施教,各個教育階段都提倡發揮學生的特長,學生在高中時期便可獲得探索未來職業發展的機會。新西蘭中小學學制為13年,其中,小學為1—6年級,初中為7—8年級,高中為9—13年級。新西蘭法律規定,5—16歲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年滿16歲,可以選擇是否繼續讀高中最后兩年(12—13年級),也可以選擇進入理工學院。新西蘭沒有專門的中職院校,職業教育從16歲左右開始。高中從11年級開始涉及職業教育,除了提供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傳統學術類課程外,還開設農林、會計、計算機、設計、建筑、旅游等職業類課程,供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規劃進行選擇,為學生中學畢業后選擇直接就業或進入理工學院接受更專業的職業教育做準備。
(三)辦學特色
新西蘭的理工學院主要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與工商企業、行業聯系緊密,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開設市場需要的專業和課程。學科類別非常廣泛,包括商科、旅游、酒店管理、建筑、工程、幼兒教育、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西廚、農林、藝術與設計、環境與動物科學、運動科學、健康護理等。課程兼顧學術和職業兩方面,結合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側重于實踐應用與職業能力培養。課程具有實用性、專業性、靈活性等特點[1]。教學采用小班制,教學地點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實習車間、工作地等場所。理工學院的許多教師并非全職教師,他們既在校授課,又堅持在企業里工作,或自己創辦公司。學校實行彈性學分制和彈性學習期限,學生多數為全日制,也有一些半工半讀的學生。
二、改革背景與原因
教育永遠會隨著社會發展而變革,在全球急需應用技術型人才的背景下,新西蘭職業教育體系的局限性正在凸顯。為適應未來發展需要,2019年8月,新西蘭由國家主導開啟了職業教育全面改革,主要基于以下四點原因。
(一)改善財政危機,穩定理工學院
理工學院的財政危機影響了職業教育的穩定性。新西蘭上屆政府在其任期的大部分時間凍結了對理工學院的資金支持,而近年來入學人數的下降讓理工學院入不敷出,導致大部分理工學院陷入財政危機。新西蘭《2020年公立高等教育機構財務審計報告》指出,理工學院2020年虧損達 5300萬新元,2021年虧損將會翻一番[2]。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理工學院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已有下降趨勢,由于勞動力短缺、技工收入頗豐、社會認可度高,很多年輕人選擇早早進入工作崗位而非追求更高學歷教育。疫情暴發后,新西蘭邊境管控導致大量國際學生無法入境,對理工學院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新西蘭總理杰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在2019年第一次經濟講話中表示:“我們面臨嚴重技能短缺的時候,理工學院卻運行艱難,面臨破產,政府被迫花費1億新元緊急援助四所理工學院,這不是一個健康和可持續的方向?!盵3]新西蘭教育部長克里斯·希普金斯認為,合并計劃具有挑戰性,但對于入學率下降、動輒赤字數百萬的技能培訓教育行業來說是必要的[4]。因此,節約成本、合理使用財政資金、促進理工學院良好運行進而盈利,是引發此輪改革的直接原因。
(二)化解內部矛盾,消除發展瓶頸
16所理工學院之間競爭大于合作。新西蘭市場規模有限,各理工學院開設的專業大同小異,缺乏特色,且大部分集中在北島,為爭奪生源更是趨之若鶩地在新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設立分校,這顯然違背了理工學院密切與當地企業聯系、為社區培養技術人才、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初衷,打破了地區經濟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平衡,反過來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
理工學院與行業培訓機構之間長期存在緊張關系。改革前的職業教育系統有兩個:一是16所理工學院主要負責提供學歷教育和實習實訓,共有約11萬名學生;二是由不同行業組建的11個行業培訓機構負責開發和制定行業技能資格標準,并為每年約14萬名幫工和學徒組織培訓(on-the-job training),即邊工作邊學習的學徒制職業教育模式。兩個系統由不同的政府部門資助。理工學院的優勢在于專業理論知識教學更加系統化;行業培訓機構覆蓋新西蘭大部分行業,如建筑、管道修理、初級產業和制造、零售、社區服務、美容美發等,優勢是基于工作環境開展學徒制培訓,與行業聯系更為緊密。理工學院和行業培訓機構相互競爭,甚至割裂,進而擠壓和影響了學習者的學習資源和正常權益。
另一個問題也逐漸凸顯。隨著行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本來負責標準制定的行業培訓機構越來越難以滿足雇主提出的技能需求,甚至無法提供新興的行業技術標準,使職業教育陷入發展困境。
(三)解決技能短缺,適應未來發展
推動改革的深層原因是政府希望通過此舉有效解決技能短缺問題,提升新西蘭人的就業能力,降低失業率,盤活本土勞動力,適應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新西蘭很多行業正面臨著持續的技能短缺問題,當前的職業教育體系并不能滿足學習者、雇主和地區的需求[5]。理工學院和行業培訓機構無法為本國培養足夠的技術人才來保證經濟的強勁發展,“招工難”現象普遍,迫使雇主不得不引進移民勞工。此次改革就是為應對技能短缺的長期挑戰,促進職業教育充分滿足學習者和雇主的需要,適應市場發展和不斷變化升級的行業技術,進而為社會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高技能人才。
新西蘭教育部長希普金斯表示,技能提升和再次培訓將成為每個人工作生活的常態,“我們需要的不是理工學院縮減課程、削減計劃或關閉校園,而是在全國各地開拓他們的課程,提高一致性,有效利用資源,更多地分享專業知識和最佳實踐,并提供更多的在線教育、遠程教育和混合模式學習,”[6]以提升新西蘭職業教育的質量。
(四)推動教育公平,改善民生福祉
新西蘭工黨自2017年執政以來主張實行民主社會主義,重視社會福利制度,在社會政策上加大政府干預[7]。工黨政府上臺后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民生、教育等領域的改革,體現了對新西蘭少數族裔和弱勢群體的關照,在職業教育、基礎教育領域進行的改革強調追求教育公平。因此,幫助學習中處于不利地位的學習者提升獲得感,學習一技之長以更好地融入社會,促進各族群間公平、各區域間平衡發展,是此輪職業教育改革的政治因素。
三、改革目標與舉措
2020年2月,新西蘭通過《教育(職業教育和培訓改革)修正案》。改革的目標是打造強大、統一、可持續的職業教育體系,把教育、行業和研究聚集在一起,為學習者、雇主和各地區的蓬勃發展提供所需技能,提高全國職業教育的統一性,確保新西蘭的勞動力既能適應當下需要,也能符合未來期待[8]。通過改革,學習者在培訓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多支持,獲得與工作更加相關的職業教育,更容易在不同區域之間流動,在工作場所、校園及線上的學習和培訓之間轉換,以及在就業情況發生變化時獲得進一步培訓的機會。新的職業教育體系還將更加關注雇主,提供他們需要的技能,為他們的雇員提供更多的支持。工學結合將成為職業教育體系中越來越重要的部分,學習者享有更大的靈活性,在學習的同時有機會獲得收入。
合并16所理工學院,成立一所超大型理工學院,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新西蘭政府為打破舊的職業教育制度,重新進行了頂層設計。根據規劃,為確保學生和雇主的連續性,整個過渡期需要三至四年。改革實施將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穩步推進,預計2023年6月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改革聚焦以下七大變化:
一是集中統一管理。成立新西蘭技能與技術學院,總部設在位于新西蘭北島的漢密爾頓,負責下轄16所理工學院的預算和運營,并對學生、人事、設施、課程設計和教學進行總體規劃和管理。通過強強聯合,逐步統一教學大綱,打破空間限制,豐富職業教育開展模式,為新西蘭各地區的學習者和雇主提供校園、崗位、線上以及混合切換的強大的職業教育網絡。各理工學院將共享資源,互相支持,分擔責任,避免不良競爭和重復建設。然而,可以預見,這種全國范圍的大規模合并并非易事,事實上也引發了社會的質疑。合并是一個持續融合的過程,在招收國際學生、各理工學院單獨簽訂且未終止的合作協議、正在開展的合作辦學項目等問題上,仍有待提出進一步解決方案。
二是提升行業領導。成立6個由行業機構管理的勞動力發展委員會(Workforce Development Councils,WDC),取代現有的11個行業培訓機構,分別統籌以下6大行業部門:制造、工程和物流;建筑和基礎設施;初級產業;創意、文化、娛樂和科技;社區、健康、教育和社會服務;服務業。其主要職責包括:分析研判未來行業技能需求,制定行業技術標準;開發職業教育課程,審核課程是否符合教學目的,是否應在校園、工作場所、線上授課,或者采用混合模式;對所有學習者進行最后的外部考核,評估人才質量,確保所有畢業生達到相同標準;向新西蘭高等教育委員會提供撥款建議。勞動力發展委員會的成立是一項關鍵變化,確保在職業教育各個方面具有更大的領導力和影響力,標志著此次職業教育改革到達一個重要里程碑[9]。
三是整合教培資源。打通并整合理工學院和行業培訓機構的資源,將行業培訓機構承擔的學徒制培訓職能轉移至新西蘭技能與技術學院,由該學院進行統籌規劃和實施。此舉有助于解決理工學院和原行業培訓機構之間的惡性競爭,進一步統一基于脫產環境下開展的課堂教學和基于工作場所進行的學徒制培訓,打破二者之間的壁壘,實現兩種環境下教學和培訓的無縫銜接,促進學習者在系統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在工作環境中獲得實際操作經驗,形成優勢互補,推動職業教育更加開放靈活,更好地滿足學習者和雇主的需求。
四是重視地區需求。成立15個地區技能領導小組(Regional Skills Leadership Groups,RSLG),成員包括地區行業領袖、經濟發展機構、少數族裔代表、工人和政府代表等。該小組代表地區利益,作為當地政府、雇主和社區之間的關鍵聯系,將根據地區內的經濟、教育、移民和福利體系,在數據分析師、政策顧問和勞動力專家團隊的支持下,分析并確定當地的技能需求,并將有關需求建議反饋給新西蘭高等教育委員會、勞動力發展委員會以及本地區的理工學院。
五是注重研究創新。建立若干個職業卓越中心(Centres of Vocational Excellence,CoVE),與勞動力發展委員會、地區技能領導小組和新西蘭技能與技術學院密切合作。中心設在新西蘭技能與技術學院或下轄的理工學院,可以更好地匯集行業專家和更寬領域的研究學者,支持以教、學、研為核心的職業教育發展,開發優質課程和項目設計并在全系統內進行推廣[10],致力于提升職業教育的前瞻性和創新性,打造卓越品質,解決具有重大戰略影響的問題,把握能給整個行業帶來廣泛利益的機遇。目前已成立2個中心,覆蓋建筑業和初級產業。
六是關注少數族裔。更好地認識并重視毛利人、太平洋島裔等少數族裔學習者及其企業的需求。成立毛利高等教育集團(Te Taumata Aronui),匯集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致力于建立一個更符合毛利人語言、民族、文化特色的職業教育制度,改善毛利人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弱勢地位。該集團通過與政府、高等教育部門、教育機構加強合作,提升毛利人在職業教育改革中的話語權,為毛利人的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指導和建議,并逐步推向其他少數族裔和弱勢群體。
七是統一資助體系。把之前由政府不同部門分別資助理工學院和行業培訓機構的資助模式逐步過渡到一個新的統一資助體系(Unified Funding System,UFS),適用于所有3—7級證書和學歷資格教育(學位課程除外)以及行業培訓。新的資助體系含有三個功能方向:一是支持職業教育機構提升系統性能,了解和回應學習者的需求,尤其是弱勢群體,提高資助的針對性,幫助學習者取得成功;二是支持職業教育轉變開展模式,鼓勵工學結合,使更多學習者有機會接觸工作環境,無論是在校園學習還是在工作場所培訓,學習者和雇主都能獲得支持,學習者甚至可以從多種學習模式中得到資助,經費分配制度強調清晰透明、質量優先;三是鼓勵創新,提升對國家和地區技能優先事項的響應效率,支持與國家、地區技能優先事項相關的戰略項目,完善關于提升毛利大學研究能力、毛利語和毛利文化的其他政府資助[11],為建立可持續的職業教育體系提供財政保障。
四、對我國發展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啟示
中國和新西蘭等國家都面臨著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問題,都在努力探索職業教育領域的改革。中新兩國雖然國情不同,但在培養技能人才、解決發展需求方面目標一致。因此,探討新西蘭職業教育特色并從其新一輪改革中汲取好的理念和做法,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加快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但必須認識到,新西蘭作為中小型國家,地區發展相對均衡,從全國范圍引導調控職業教育改革更具操作性。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存在差異,如全國統一照搬經驗,并不切實可行,可以某個省份或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長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協同發展地區作為試點,吸收借鑒國際經驗,因地制宜地推進職教改革。
(一)整合資源,明確分工
新西蘭合并所有職業技術學校,構建一所超大型理工學院是此輪改革的起點和重點,但重組學校并非解決問題的唯一良方,而是以立法、統一資助體系的形式完善了制度和財政保障,各項改革舉措逐漸明朗。其中,新西蘭技能與技術學院是教學和培訓任務的提供者,集合16所理工學院的優勢,并納入學徒制培訓職能,打造校園、工作場所、網絡或三種方式靈活切換的新型職業教育模式;勞動力發展委員會是領導者和裁判員,負責密切行業聯系、審核課程、制定行業標準以及根據標準進行外部考核;地區技能領導小組是平衡區域間職業教育發展、負責承上啟下的協調者;職業卓越中心是帶動教、學、研協同發展,聚焦前沿問題、提升創新能力的研發者。多種角色定位清晰,相互配合,多點發力,將進一步放大優勢,激發活力,提升新西蘭職業教育的治理能力和發展水平。
筆者認為,我國可以集合某個省份或者協同發展地區職業院校的優勢,整合內部資源,根據區域特色和發展需求,優化專業結構,堅持課堂教學和在崗培訓“雙輪驅動”模式,探索構建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區域協調、創新研發、財政保障“五大支柱”體系:
一是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領作用的優質職業院校和優質專業??捎烧龑^域內職業院校強強聯合,統一教學大綱,開發精品課程,避免爭搶生源等惡性競爭;推進校企共建共享,推動有品牌、有聲譽的大企業參與辦學,引導企業骨干到職業院校兼職任教,參與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技能培訓、實習指導等協同育人過程;整合教學和培訓資源,打破教育與培訓之間的壁壘,促進二者無縫銜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鼓勵師生在區域內流動,探索校園、工作場所及線上的學習和培訓之間相互轉換。
二是成立行業委員會并行使裁判員身份,按幾大行業類別制定行業技術標準、審核教學質量、評估學員是否達標、分析研判未來行業的技能需求。
三是設立區域技能組織,重視本地產業發展需要,分析確定本地技術人才需求,密切與本地政府、企業和社區之間的聯系,推進區域平衡發展。
四是建立職業教育創新研究機構,匯集行業專家和更寬領域的研究學者,聚焦技術前沿和重大戰略,努力提升職業教育的前瞻性和創新性,為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五是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構建統一資助體系,鼓勵產教融合、工學結合,對農村、少數民族等地區實行政策傾斜,提供部分免學費課程和培訓,大力支持與國家、地區技能優先事項相關的戰略項目,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行業和崗位提供戰略性恢復計劃。
(二)加快推進職普協調發展,推動社會重新認識職業教育
在新西蘭,職業教育的受歡迎程度甚至遠超大學教育。一是因為職業技術學校的就業率高、待遇好,技術型勞動力的收入與白領或教授相當,且受到社會高度尊重。二是學校注重因材施教,新西蘭高中從11年級開始提供職業類課程,課程的多元化可激發學生根據自身個性和興趣探索未來職業發展。三是新西蘭鼓勵終身教育,職業教育并非“斷頭路”,新西蘭學歷資格框架保障了大專、本科、研究生課程相互銜接,為學生提供了多點入口和出口。理工學院和大學之間的通道是打通的,理工學院開設職業證書課程、大專、本科及研究生學歷課程,新西蘭8所公立大學認可理工學院的課程和學分。此外,技術工人和大學生兩種身份間的通道也是打通的,工作幾年之后仍可以申請到理工學院或大學進一步提升學歷。
筆者認為,我國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過程中有以下三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一是隨著我國人口紅利消失、新出生人口減少、技術型勞動力短缺,迫切需要引導社會大眾改變對職業教育固化的看法,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推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從學習型社會、終身教育等理念重新認識職業教育。二是在辦學模式、育人方式上遵循技能型人才培養規律、職業和技能發展規律,對無法脫產學習的成人,如下崗再就業、復轉軍人、農民工等,推出靈活、實用、短期的非學歷職業培訓,開設職業證書課程,用職業證書、職業認證來取代學歷證書。三是暢通升學通道,探索校際學分橫向互認互轉,把中職、高職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以及研究生學歷課程銜接起來,在職普間建立多種進出渠道,拓寬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升學和成才路徑,滿足職校學生和有工作經歷的技術工人進一步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需求。
注釋:
①NZQF1-3級對應NCEA(新西蘭國家教育成績證書)1—3級,是新西蘭高中11—13年級學生考取的中學學歷。
參考文獻:
[1]曾楊.新西蘭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2]Auditor-General Warns of Potential $53m Loss for Polytechnics[EB/OL]. [2021-06-12].https://www.rnz.co.nz/news/national/432580/auditor-general-warns-of-potential-53m-loss-for-polytechnics.
[3]新西蘭16所理工學院合并為一[EB/OL].[2021-06-12].http://news.skykiwi.com/na/weidu/2019-02-13/407821.shtml.
[4]16所理工學院或將大一統 雞蛋全放同一個籃子里真的可行嗎?[EB/OL]. [2021-06-12].https://www.chineseherald.co.nz/news/education/new-mega-polytechnic/.
[5]Te Pūkenga.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EB/OL]. [2021-06-15].https://xn--tepkenga-szb.ac.nz/about-us/faqs/.
[6]新西蘭職業教育重大改革? 現有16所理工學院將被合并[EB/OL]. [2021-06-17].http://www.cvae.com.cn/zgzcw/dtxx/201902/d3c17b58225b4e61afcc7b808cb7eb 57.shtml.
[7]外交部.新西蘭國家概況[EB/OL]. [2021-06-17].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dyz_681240/1206_681940/1206x0_681942/.
[8]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EB/OL]. [2021-06-20].https://www.tec.govt.nz/rove/reform-of-vocational-education/.
[9]RoVE Highlights at Midyear Point[EB/OL].[2021-06-20].https://www.tec.govt.nz/rove/rove-news/rove-highlights-at-midyear-point/.
[10] Centers of Vocational Excellence (CoVE) [EB/OL]. [2021-06-23].https://www.tec.govt.nz/rove/coves/.
[11]Unified Funding System[EB/OL].[2021-06-23].https://www.tec.govt.nz/rove/unified-funding-system/.
(責任編輯:楊在良)
New Zeal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Its Enlightenment
ZHU Guo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1731, China)
Abstract: New Zealand Government initiated the largest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past 30 years, due to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the changes in the labor market and a coming crisis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e reforms is reflected in the merger of 16 publ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across the country. The reforms include integrat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sources, creating a workforce development committee to promote industry leadership, focusing on regional needs and setting up regional skills leadership groups, emphasising on research and establishing career centers of excellence, focusing on ethnic minorities to promote social equity, and unifying funding systems to enhance financial security. Although China and New Zealand have diffe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both sides share the same goals in training skilled personnel to satisfy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Therefore,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Zeal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drawing good ideas and practices from it will be of certain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New Zealand;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enlighte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