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森 李金秋
摘 要:面向企業實際發展需求及高等教育對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對2家上市公司管理者進行深度調研,旨在探索企業期望研究生具備怎樣的科研能力,從而推進高等院校科學研究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對接。根據調研結果,建議導師把握企業需求視域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設新要求、高等院校把握人才培養模式重構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設新要求、研究生把握國家重大戰略對科研能力建設的引領作用,從而以企業需求作為實踐契機,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上充分體現“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重要思想。
關鍵詞:企業需求? ? 研究生科研能力? ? 重構研究路徑
課? 題: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創新型人才培育目標下專業國際化的提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SJGY20200155)、科技部“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項目“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英國伯明翰大學商學院教學科研引智項目”(項目編號:G2022180001)的研究成果。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科技工作者開展理論、實踐與政策研究的重要指示,也是推進我國科學研究創新、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的有力舉措。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序推進,如何開展契合時代需求的科學研究是科技工作者需要深度探索的課題。
結合新時代我國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如新發展格局、“雙碳”戰略等)內涵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指導研究生在學術論文寫作過程中自然融入對國家重大戰略的理解、應用與深化,突出新時代國家重要理論對科學研究的指導意義,引導學生從明確新時代科學研究新內涵視角提升對學術論文寫作重要意義的理解能力,避免學生孤立或局限地認為學術論文僅是獲得學位過程中的考核指標。
本文從企業需求視角出發,探索研究生科研能力重構路徑,從而促使研究生從把握時代脈搏、共促國家發展視角提升科學研究的價值定位,并以學術論文及相關科研訓練項目為載體,扎實推進研究生在理論、實踐、政策等領域的學習與思考成效。
一、面向上市公司的調研與結果分析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強調科學研究要以經濟社會實際需求為導向。
為促進研究型人才培養更好地契合產業發展現狀及國家人才建設需求,研究團隊于2022年8~9月深度調研了兩家上市公司(第一家主營業務為通訊服務,第二家主營業務為化工新材料)的運營管理部與技術研發部的管理者。
調研訪談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企業對研究生科研素質的要求及其變化趨勢。
第二,企業開展科學研究的典型場景。
第三,企業期待高等院校開展怎樣的科學研究工作。
第四,高等院校研究生培養策略如何與企業發展需求相適配。
以上訪談結果,將幫助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設計選題、拓展理論、展開論證、提出建議等過程環節明確經濟社會發展之所需,減少研究課題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偏離可能。
研究團隊與每位受訪者的訪談均不少于1.5小時,獲悉了以下重要結果。
(一)關于企業對研究生科研素質的要求及其變化趨勢
受訪者表示,上市公司普遍高度重視研究型人才的招聘規模、選拔標準與培養模式。近年來,特別關注研究生科研素質與道德素質。
對于科研素質,企業不僅關注研究生論文寫作能力,而且更加關注研究生是否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這些能力時刻體現在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中。關于道德素質,受訪者著重強調了研究生要樹立端正的科研態度、具有德才兼修與經世濟民的高尚情懷,重視道德修養與專業技能的同步提升。
(二)關于企業開展科學研究的典型場景
受訪者表示,大型企業開展科學研究的目標直接定位于服務生產經營需要,其開展的基礎理論研究也普遍與相關實踐類研究相對接。同時,受訪者認為,現階段企業所開展的科研工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科研方向,是“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有力實踐平臺,是前沿性與具有系統工程特征的研究。
(三)關于企業期待高等院校如何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受訪者表示,企業技術研發部門大力鼓勵青年人才從事基礎理論和實踐類研究,但對于研究的著力點和具體方式提出了明確要求:避免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理論研究要精準服務生產經營。為此,企業期望高等院校開展能夠真正服務于國家、地區產業需要的研究工作。
從企業需求層面出發,受訪者提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建議高等院校研究生科研團隊準確掌握企業發展實際情況,樹立“大視野、大格局、大情懷”的科研工作理念,不應將撰寫論文的目的局限于滿足畢業的要求。
第二,建議高等院校研究生科研團隊在科研工作中充分發揚攻堅克難與大國工匠精神,深刻學習理解“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鐵人精神”等重要紅色精神的內涵,并鼓勵學生針對相關產業實踐勇于表達觀點,引導學生形成科研工作目標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密切關聯的直觀認知。
(四)關于高等院校研究生培養策略如何與企業發展需求相適配
受訪者表示,高等院校應促進研究生把握產業需求視域下科研工作建設的新要求。
為此,高等院校需充分依托課程思政并以產業需求為引領,深度思考如何實現人才供需的有效對接,打造培養過程與培育成效協同優化的研究型人才培育模式,完善緊缺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受訪者建議:傳統產業作為我國實體經濟的重要構成與發展基石,現階段面臨資源約束、發展動力不足、人才引進瓶頸等難題。為此,基于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等院校應引導研究生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與新功能,并將德才兼備和經世濟民作為研究生科研工作建設的核心要義,引導研究生把握科研工作建設對于激活傳統產業發展動能、破解傳統產業人才瓶頸、重塑傳統產業領先地位的重要理論與現實意義,從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視角賦予傳統產業升級與創新發展新路徑。
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生科研工作應聚焦于對產業跨越式發展、人才需求、工匠精神的關注,特別是引導研究生將我國傳統工匠精神融入具有高技術、高增值特征的新興產業,并實現對不同類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全面引領。
二、企業需求視域下研究生科研能力重構路徑
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征及近年來發展趨勢,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目標應聚焦于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高研究型人才培養質量上。高質量的科研能力培養不僅是扎實學習和實踐鍛煉的融合,而且是教師與學生科研素養和價值取向的合力。
研究生導師,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在此過程中,相關教育工作者應引領研究生將深刻體現時代發展特征的新思想、新理論和新實踐全面地融入科研過程之中,重點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個人理想信念、新時代科研能力建設的新任務及其關鍵著力點。
以上改革措施既體現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關于把握歷史發展大勢、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的深刻解讀,也體現了堅持黨對高等院校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深入實踐。結合對上市公司的調研結果,在企業需求視域下可從以下層面重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發展路徑。
(一)導師需把握企業需求視域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設新要求
研究生導師需深刻認識人才供需有效對接的時代意義與現實意義,從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與企業高質量發展視角推進研究型人才供給質量的快速提升,這也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關于新時代新形勢: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重要論述及精神指示的具體實踐。
為此,研究生導師應把握高等院校人才供給戰略調整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設的新要求。高等院校作為研究型人才的重要培養主體,具有供給層面的主動性。在基于改進人才供給側視角探究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特征基礎上,研究生導師需進一步依托國家重大教育戰略及不同類型企業發展特點,明晰研究生在知識結構、研究視角、道德素質等方面的固有屬性。
鑒于人才供給戰略調整在提升及鞏固研究生科研工作成效過程中發揮著重要指引作用,研究生導師應根據面向人才知識結構優化、研究視野拓展、家國情懷賡續的科研能力建設新要求,深入剖析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領下,不同類型企業所需的科研教育形式應具備哪些特征屬性。
在此基礎上,研究生導師及授課教師可邀請企業中高層管理者走進實驗室或課堂,介紹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關注的核心問題、企業如何開展科學研究及企業期待高等院校如何開展科學研究。
(二)高等院校需把握人才培養模式重構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設新要求
探索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新模式重構下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設路徑,是深入踐行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思維與研究型人才科研路徑創新有效融合的重要措施。
借鑒“新文科建設框架”的四“新”維度(新目標、新原則、新方法、新保障),可促進科研育人成效與契合企業實際需求的協同推進,重點強調建設目標以國家重大戰略為引領,建設原則將自主創新融入企業生產經營流程,建設方法聚焦學科交叉在經濟領域的應用,建設保障以良好教育生態為依托。
為此,高等院校應把握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原則、培養方法、培養保障下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建設新要求。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國家鼓勵科技工作者開展高質量研究,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國際舞臺體現我國科研工作最新進展,展現我國科技工作者攻堅克難的決心。
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這并非說明國際期刊不重要,而是更加有力證明了我國科技工作者要力爭將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高水平期刊,以提升我國在國際科研領域影響力。
為此,高等院校應鼓勵研究生情境化地開展研究,通過扎實合理的研究設計,挖掘中國選題、開創中國理論、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中國自信。同時,高等院校不僅要為拓展研究生學術的國際視野搭建平臺,而且要增強其自主創新的科研意識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進學生實現研究能力與科研精神的協同提升。
(三)研究生需把握國家重大戰略對科研能力建設的引領作用
從研究生視角來看,自身科研能力建設需主動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在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高等教育理論創新等重要思想引領下,突出自身科研工作的自主式目標與特色,將著力點放在對自身科研能力的具體結構進行重構上。
在新發展理念下,研究生需思考如何將創新理念、協調理念、綠色理念、開放理念和共享理念融入科研過程。
在新發展格局引領下,研究生需思考如何基于新發展格局的內涵、主體和路徑推進自身科研能力的融合與適應。
在高等教育理論創新引領下,研究生需思考如何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和引導價值,并加強自身科研能力與企業發展需求相契合的協同創新能力。
三、小結
通過對國家重大戰略內涵的深刻把握,研究生需明確自身科研工作應服務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為此,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戒驕戒躁,杜絕追逐名利式的“短平快”科研活動,不論撰寫中文論文還是英文論文,都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樹立明確的研究目標。
從長遠來看,這將有助于研究生隊伍真正踐行“發現真問題、開展真研究”的科研思想,通過強化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凸顯科研工作與學術論文的內在價值與實際貢獻。
參考文獻:
[1]丁元竹,沈艷,劉培林,等.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J].管理世界,2021(9).
[2]萬里鷹.課程思政融入研究生科研活動路徑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22(6).
[3]龔旗煌.新文科建設的四個“新”維度[J].中國高等教育,2021(1).
[4]徐勇.研究生科研自主發展能力培養的分析與探討[J].高教學刊,2022(13).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