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迎
摘 要:校企合作課程是校企協同育人的基本單元,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關系到校企合作的融合度。然而,現實情況是受到職業院校的辦學經費、招生規模、師資數量,以及合作企業的育人理念、經濟效益等因素的影響,校企合作課程的開發和建設受到制約,甚至無法開展。因此,應該從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的運行機制構建、教學團隊組建、課程標準制定、課程內容重構、課程結構序化等多方面進行研究,切實構建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體系,進一步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職業院校? ? 校企合作課程? ? 課程開發和建設? ? 校企合作
課? ?題:本文系2021年中華職業教育社研究課題“黃炎培產教融合思想與現代學徒人才培養問題研究”(課題編號:ZJS2022YB069)、2021年山東省應用統計學會研究課題“基于校企協同育人的職業教育質量評價研究” (課題編號:2021TJYB0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課程是專業建設的基本單元、實施人才培養的基本環節、教師組織教學和實施教學的依據。因此,加強課程建設對促進專業持續發展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校企合作課程的開發和建設,必須緊跟新技術的發展、新工藝的應用及新規范的要求,否則會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一、校企合作課程建設和開發現狀分析
目前,絕大部分職業院校和企業在協同育人過程中所開設的課程,仍然是職業院校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所設置的課程。這些課程普遍缺乏崗位職業特色,課程內容滯后于前沿技術,重理論、輕實踐,引入企業產品(或者典型案例)較少;課程結構缺乏系統化和結構化的設計,沒有形成基于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的課程結構體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課程結構呈現不明顯,沒有發揮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優勢和特色。
(一)職業院校缺少專項資金
當前,職業院校的招生規模迅速擴大。而校企合作課程的開發和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國家政策層面沒有相應的資金支持,職業院校為保證正常的辦學經費,很難再設立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專項資金,導致職業院校只能對已有的相近的專業課程進行改版,將其作為校企合作課程。這種所謂的校企合作課程只是傳統課程的翻版,課程內容沒有引入典型生產案例,更沒有體現出崗位的工作過程。
(二)企業重生產輕教學
企業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和降低生產成本,一般會根據經濟效益和生產任務配置企業工作人員,很難抽出人員從事校企合作課程的開發和建設,只會按照企業的產品或者工作流程實施教學。這樣的教學內容隨意性大,影響學生(學徒)專業知識的掌握、實踐技能和崗位職業素養的提高,也不利于校企深度和長期合作。
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是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關系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教學的規范性、學生(學徒)的可持續發展性。
二、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路徑
(一)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課程建設運行機制
為保證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質量,明確校企責任,首先要建立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機制。
一方面,成立課程開發和建設的領導小組和實施小組。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領導小組,由學校教務處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相關人員組成,負責對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工作的指導和相關事宜的協調。成立由學校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企業師傅、企業技術開發人員組成的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實施小組,負責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的具體規劃實施。
另一方面,制定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的相關制度,如《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校企合作協議》《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團隊成員職責》等。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相關文件的制定,能有效保障課程開發和建設領導小組及實施小組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促使課程開發和建設團隊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二)校企共同組建“三對接”的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團隊
搞好教學團隊建設是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的前提。教學團隊要深入一線教學,熟知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和學生(學徒)的學習特點,能準確地提取職業崗位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保證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質量。
因此,校企雙方要發揮人才優勢,充分利用校企雙方的平臺和優勢資源,組建由學校專業負責人、課程負責人、骨干教師、企業技能大師、企業技術人員、企業師傅、能工巧匠組成的高質量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團隊。
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團隊分工如下。第一,學校專業負責人與企業技能大師對接,負責進行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論證,對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進行指導。第二,課程負責人與企業技術人員對接,負責進行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總體規劃、實施方案的制定,前沿技術的分析,過程管控等。第三,骨干教師與企業師傅對接,負責進行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分析,確定課程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及職業素養,并構建課程知識和技能體系。根據職業崗位工作過程,以典型任務(項目)為載體,重構課程內容。按照學生(學徒)的認知規律,以及知識和技能體系的邏輯性,遵循循序漸進和由淺入深的原則,序化課程結構。
(三)制定校企合作課程標準,規范校企合作課程教學
校企合作課程標準是校企合作課程建設的主要依據,對課程內容重構、課程結構序化、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及課程評價等起著指導作用。因此,制定科學、合理的校企合作課程標準,對開發高質量的校企合作課程有著決定性作用。
在制定課程標準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綜合分析崗位職業能力需求。根據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及職業素養,明確校企合作課程性質,以及該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位置。
其次,要確定課程目標。根據崗位職業能力的需求,一般從知識、能力及職業素養三個角度構建校企合作課程目標,分別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職業素養目標。
再次,構建校企合作課程內容目標。課程的內容目標是課程標準的主體部分,也是課程教學實施的主要依據。分解課程內容的知識、技能及職業素養,根據課程性質和目標,確定課程教學學時數,并詳細闡述學生(學徒)對課程內容要達到的學習目標。
最后,制定校企合作課程實施方案。課程內容目標構建完畢,如何實施課程內容、達到課程目標要求,也是課程標準的關鍵部分。校企合作課程實施方案一般包括課程評價、課程教學條件(師資要求、實訓條件)、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課程評價采取過程考核和終結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參與評價;課程教學條件要根據課程性質設定(如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及專業拓展課程),對教師的學歷、技能、工作經驗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實訓條件要在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教學方法要結合職業崗位,以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方式,采用項目化(或者模塊化)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等;教學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在線開放精品課程或者校企共同開發基于職業崗位的課程資源。
(四)重構校企合作課程內容,序化課程結構,對接崗位職業能力
校企合作課程內容重構及課程序化是課程建設的主體部分,即依據校企合作課程標準,結合職業崗位的工作規程,重構校企合作課程內容。
一方面,將職業崗位的若干典型工作任務(制造類專業的真實產品或者服務類專業的工作規程)引入校企合作課程內容,形成若干個課程項目,組成校企合作課程內容。分析每個典型工作任務所包含的課程知識、能力及職業素養,構建項目式教學案例,每個項目式教學案例按照工作過程,又分為若干個工作任務。每個工作任務的前后順序不能顛倒,只能按照工藝規程(或者工作流程)排序。這樣有利于教師(企業師傅)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也使得課程內容理實一體,緊密結合職業崗位要求。
另一方面,根據學生(學徒)認知規律,以及校企合作課程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對校企合作課程結構進行系統化的設計,使課程項目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呈現遞進關系。課程項目間的相對獨立,保證了典型案例更新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且不影響其他課程項目;課程項目間的遞進性,符合學生(學徒)的認知規律,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也便于教師(企業師傅)實施教學。
三、小結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是校企協同育人的重要環節之一,關系到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以及校企合作的持續性。校企要共同制定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運行機制,規范校企合作課程的開發和建設。校企共同組建課程開發和建設領導小組、實施小組和建設團隊,協調各方資源,保證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的順利實施。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建設要以崗位職業能力為主線,以典型生產案例(或者工作規范)為載體,重構課程內容,序化課程結構,使課程更加符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需求,促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莎.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變革研究[J].職業,2022(16).
[2]張晶晶,張建軍.2017—2020年美國學徒制動態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5).
(作者單位: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