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競競,王春華
摘? 要:現代教育從大眾化向普及化發展的過程當中,對高等教育領域提出了新要求,國家也順勢推進了“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推進“四新”建設。其中,新文科建設關乎國家軟實力的提升以及高等教育中學術話語體系的構建,所以新文科建設是現代教育領域改革實現深度推進的關鍵要素。高質量動畫專業人才是文化繁榮發展的前提,所以文章也將立足于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求,探究動畫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關鍵詞:新文科;動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四新”建設;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0-0088-04
早在2009年國務院就頒布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時至今日文化和旅游部也將動畫人才作為國家文化藝術類人才培養的關鍵對象。動畫產業的發展為各大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方案的調整提供了依據,同時也為院校人才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近年來,動畫專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并且各個地區的高校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對人才的新要求,也都在人才培養方面采取了各項新舉措,以培育更高素質的人才。2018年,國家提出新文科政策要求之后,各大院校也根據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積極探索出一條新的宏觀建設道路,建立新文科治理體系,讓新文科的學術屬性和行政屬性在人才培養方面得到充分發揮。
一、新文科與人才培養之間的關聯
(一)時代背景
新文科是文科和時代發展相結合的產物,既融入了時代特征,又遵循了文科自身的發展規律。通過組織模式、理論研究、內容方式以及實踐體系等方面的創新,新文科建設能更好地與國家層面的實際教育現狀相契合,特別是在地方綜合性大學開展各項教育活動時,需要秉承新文科的普遍性和地方性。
新時代的人才培養計劃催生了新文科,傳統文科在百年發展歷程當中受到時代背景的影響,在現代社會需要進行動態調整[1]。傳統文科建設的重心在于推動零散知識整合并打造獨立學科,但當學科建設脫離人才培養計劃時,人才培養質量便難以達到國家標準。對此,在新要求的理念下,高等教育開始推進改革,文科建設不能再單純以數量為發展目標,而是要以內涵式發展為導向,回歸到人才培養本身,以新文科建設優化高效發展進程。
新文科建設的主體是人,所以認識人的價值是學科建設的最終目標。以動畫專業的藝術課程為例,文科背景下的藝術學是從不同的視角認識人的學科,學科的內在關系可以通過各類藝術活動得到體現,實現人文兼備。
值得一提的是,新文科的跨學科性已經在教育領域被廣泛認可,新文科和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也使得外生學科與內生知識之間的關聯更加緊密。高校需要通過變革適應時代發展要求,跟緊教育制度變化,學術委員會內部需統一思想,發揮學科背景優勢,提升綜合治理能力,讓動畫領域的教育視野符合新文科的屬性。
(二)新文科與人才培養計劃
新文科建設在得到社會認可之后,不僅能夠服務于高校自身發展需求,同時還能承擔相應的社會服務責任,為人才培養提供思想幫助和智力支持。人才培養質量是衡量新文科建設成效的關鍵標準,社會層面同樣會以人才培養質量來評估新文科發展水平,以新文科推進學科內部治理工作將成為今后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新文科背景下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中國動畫教育發展歷史并不長,很多高校仍然在努力探索如何培養高質量的動畫專業人才,尤其是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同質化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的重點問題。當前在動畫專業人才培養過程當中,很多畢業生畢業后難以適應行業需求,缺乏核心競爭力。出現此類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學校教育水平的差異性比較明顯,二是未能突出學科背景優勢和院校發展特色[2]。在新文科背景下,動畫人才培養應從宏觀定位入手,與微觀目標相結合,從人文環境和資源的角度影響學生的感性認知和理性認知,根據學科特點建立以人為本的學科體系,將科學的教育理念融入動畫人才的培養進程中,既關注個體差異又關注人才創新能力培養。
當前,中國已經形成了四個動畫產業發展帶,包括長三角動畫產業帶、中部動畫產業發展帶、西部動畫產業發展帶以及華北動畫產業帶。動畫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動畫人才的支持,所以動畫教育應根據新文科時代背景要求,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和優勢資源,構建多樣化的產業機制與教學體系,推動國家大批量人力資源建設,使動畫專業的人才培養機制更加系統、科學,使我國的動畫產業在市場競爭當中處于有利地位。
二、當前動畫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一)人才結構性失衡問題
動畫產業本身與動畫相關行業的集合描述,包括影視產業、信息傳播產業和舞臺劇產業等,這些產業以動畫播出和動畫出版為主要業務內容,呈現出更加具有創意性的特點,體現動畫及其相關產品價值。而動畫產業一般分為兩種發展模式,一種類型就是技術經濟模式,主要以滿足產品需求為主,另一種則是市場經濟模式,以消費需求為核心要素,主要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3]。但需注意的是,動畫產業本身是文化創意產業,因此所有的產品要面向消費者,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這就對動畫專業所培養的動畫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從事動畫制作的有關工作,還要滿足產業鏈上其他環節的發展要求。
近年來,動畫行業雖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潛力,但很多動畫企業還比較依賴其他國家的技術或資源展開外包運營,導致我國原創作品數量較少,現有動畫作品的同質化比較明顯,制作人員過剩,創意人才和管理人才卻比較缺乏,出現典型的動畫人才結構性失衡,這極大地影響了整個動畫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也不利于國內動畫作品在國際范圍的推廣。從未來的動畫專業發展角度來看,人才培養要從創意、制作和營銷等不同層面進行有效推進,考慮到專業均衡性和教育整體性要求,要大力發展師資力量和專業體系,讓更多優秀人才在畢業后能從事與動畫專業有關的崗位,才能解決人才結構性失衡的嚴重問題,為當前的動畫行業提供更多優秀的人才,促進動畫產業的發展。
(二)人才培養模式與行業需求的矛盾
近年來,國內院校的動畫專業教育陷入了批量化生產的誤區,雖然大部分高校都能意識到動畫專業人才的價值和功能,也設置了對應的動畫專業課程,每年為社會輸送一大批動畫專業畢業生,但實際上這些畢業生并沒有完全從事與動畫相關的崗位。動畫專業需要高端人才和精英人才,僅僅依靠一部分人才是無法滿足日益發展的行業需求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結果之間的矛盾變得更加突出[4]。
當前高校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的根本問題在于動畫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仍然依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學生的專業化功底比較扎實,但他們在制作作品時卻缺乏探索意識,未能根據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將創新理念融入作品當中,因此很難滿足當前動畫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實際上要想培養創意型動畫人才,就需要在改進現有教學模式的前提下關注人才培養體系的調整。
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例,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指導思想,也是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設計依據,如果培養目標不明確,必然導致高校的發展定位不清晰,最終培養的動畫專業學生與市場需求無法匹配,學生就業難度大,動畫產業鏈因此斷開。與此同時,除去傳統的動畫理論課程之外,很多高校并沒有開設與實踐能力相關的選修課程,導致動畫專業和文學領域、藝術領域的關聯程度較低。動畫學科是一門勞動強度較大且知識比較復雜的學科,單純考慮教學成果而不重視人才培養要求,無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無法讓一些具有特殊專長的優秀學生在動畫領域突出個人才能。
(三)教育人才流失嚴重
現代動畫專業的人才投入與收益差異明顯,也導致部分地區的動畫人才流失比較嚴重。特別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廣大西部地區的人才流出量已經大幅超過人才流入量,大量中青年骨干人才進入其他地區進行進修和學習,西部各個省市的人才儲備量都低于東部地區。這對于某些地區的動畫專業教育工作而言形勢嚴峻,甚至讓教育管理陷入了惡性循環[5]。師資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質量密切相關,高學歷和高能力的動畫師資能夠有效促進專業人才的培養,然而目前的一些高校僅僅是定期邀請電視臺或動畫公司的人員進行簡單講學,未能從專業內部入手彌補師資不足的缺陷,同時還存在現有、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動畫專業要求之間脫節的現象、師資結構不夠穩定的問題。要想實現學科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在學校內培養一些具有經驗的動畫優秀專業人才,調整師資結構,以減少人才外流。
三、新文科背景下動畫專業人才培養改進方案
(一)解決人才失衡問題,確定專項人才目標定位
動畫產業的發展需要合理的人才結構作為支撐,所以動畫人才結構的層次化和精細化要求呼應了不斷擴大的產業需要,對此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對動畫人才的素質和規模準確定位。
從知識層面來看,專業人才不僅要具備與動畫專業有關的知識,還要具備人文社科知識和其他領域的專項能力,這樣才能提高對市場的適應能力,更好地滿足動畫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具體來看,動畫場景設計、動畫透視解剖、動畫速寫、動畫素描等是動畫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動畫專業人才知識體系的核心要素,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會直接使用這些知識內容來從事各項工作[6]。另外,動畫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文化素養,要對文學、歷史、心理學等學科有所涉獵,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提煉和總結,從而創作出更加有內涵與寓意的動畫作品,不僅要具有民族性,還要具有國際性,這樣才能讓我國動畫作品真正走向國際領域,并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最后則是動畫產業結構的變化和技術結構的調整,在動畫專業人才培養過程當中,還要關注人才的知識獲取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
從實踐層面來看,動畫專業本身是對實踐要求很高的應用型專業,無論是角色設計還是場景設計,都會涉及動作調整、特效處理、中間幀串聯繪制等技術手段,且動畫專業的人才應該具有這些方面的實踐水平。與此同時,動畫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專業人員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內部溝通能力也直接影響到動畫作品的質量。一部好的動畫作品必然會有非常細致的分工要求,所以統籌安排的能力也是動畫專業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既要學會自主學習,又要學會團隊協作,將獲取的知識內化于心,形成穩定的個人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
從素質層面來看,動畫作為勞動強度較大的專業,從業人員應該具有敬業的職業奮斗精神,以強烈的責任感對作品進行鉆研和創作,才能打造出質量更高且膾炙人口的動畫作品。而從動畫產業鏈的角度分析,編導創作、美術設計、動畫制作、動畫后期處理等工作都和人才的個人素質水平相關,專業素質教育在今后的人才培養工作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7-8]。
(二)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體系的平衡運作
在院校發展過程中,直接影響人才輸出質量的是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體系,這兩者的平衡運作直接表現為教育工作能夠服務于現有的動畫行業,讓課程體系改革具有針對性,依托學科特性進行內容開發。依托學科主要是從課程體系的基礎建構方面進行改進和調整,目的在于讓學生從現有的理論知識入手,更加深入地掌握專業技能,并且具備深入發展的潛力和意識。
在這一方面,國內院校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如參考日本動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作為動畫產業水平和動畫質量最高的國家之一,日本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建立了專項動畫人才培養體系,從學校教育和社會培訓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強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一方面則重視學生藝術創作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日本的部分高校非常重視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即便是在某些職業學校或中專教育中也有專門的人才培養措施。例如日本影像技術專科學校就只培養動畫行業的幕后工作人員,開設與影像技術有關的課程,可符合動畫市場對人才規格的現實需求,將前沿技術教學和動畫企業要求進行了有機結合,平衡教育模式和人才缺口,同時邀請知名企業任天堂或微軟的動畫專家為學生進行培訓和講解。
日本在動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方面的經驗,能夠給國內的動畫行業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尤其是各大院校可以從改革課程體系內容方面入手對今后的人才培養方向做出改進,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創新思維水平,滿足新文科背景下的素質教育要求,例如開展校內課程實訓等。
(三)師資隊伍綜合建設
師資隊伍綜合建設需立足于現階段的動畫產業發展要求,以師生互動為中心做好要素整合,解決人才流失問題。各個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發展特點和辦學實力明確辦學目標定位,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以培養教師的教育能力為根本,輸出高質量的人才[9]。
在這一方面,各大院校也可以參考美國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具體舉措。美國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為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幫助。并且高校動畫教育發展具有極大的自主權,關注的是學生的文化底蘊教育和創新思維教育,即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優點,并且將長處應用到項目的不同環節中。而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教師隊伍主要源于動畫界比較有名的技術公司或是動畫專業領域專業的MFA等,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技術指導。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文科建設在中國發展時間比較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但其深厚的內涵活力和學科組織形態卻能夠給國內的教育領域帶來有效的支撐和幫助。未來的動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與調整,應該融合新文科的特殊性,準確分析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然后借鑒和參考先進的國外人才培養理念,結合中國的教育學情培養更多研究型人才和實踐型人才。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讓人才培養結構連貫完整統一,緊緊圍繞應用要求構建多維互動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將動畫人才培養和動畫產業發展深度結合。
參考文獻:
[1] 王永軍. 基于能力培養的動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及實踐——以合肥學院為例[J]. 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20,37(03): 139-144.
[2] 廖娟娟. 基于“721”人才培養模式對動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J]. 大眾文藝,2015(21):208.
[3] 王煦. 以“四個對接”為導向,培養動畫全產業鏈人才——淺析動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優化設置[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7):290.
[4] 袁曉黎. 來自行業驅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以動畫專業為例[J]. 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20(12):52-56.
[5] 高夢. 基于“互聯網+”的高職動畫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 數字通信世界,2021(10):230-231+223.
[6] 楊亮. 產教融合視野中高校動畫專業計算機制圖應用人才培養的優化路徑[J].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1,37(07):39-44.
[7] 陳丹. 新媒體時代下動畫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 教育現代化,2018,5(47):16-17.
[8] 殷俊,章立,王瑋. 基于藝術與技術相融合的動畫專業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 大眾文藝,2012(20):221-222.
[9] 楊佳. 高職動漫專業教育引入MG動畫項目可行性探析[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6(08):48+64.
(責任編輯: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