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軼超,劉瑩,王闊

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是21世紀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加強音樂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當前已成為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工作。各大高校一直堅持把培育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作為人才目標的重要內容,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需要通過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來實現。文章將聚焦音樂類專業人才培養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提出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機制、構建遞階式雙創課程體系、完善雙創實踐訓練體系、建立雙創師資培養機制、借鑒雙創典型高校改革經驗等有效策略。
關鍵詞:創新創業;音樂類專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0-0112-04
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然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為解決畢業生就業,高校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全面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逐漸將創新創業教育覆蓋人才培養全過程。因此,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已經成為國內外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創新型強國的基礎與關鍵,是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1]。國家在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時,發布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與指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文件中明確提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等要求,將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音樂類專業有其特殊性,高校更應該從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健全課程體系、優化雙創教育模式等方面入手,積極調整人才培養策略,把深化雙創教育改革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突破口[2]。
一、音樂類專業雙創教育模式構建情況
在音樂類專業大學生的課程體系設置中,因其專業特殊性,仍然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的現象。比如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的知識體系沒有更新,某些課程與市場脫節,使得學生畢業后無法適應市場,需求創業的成功率降低。隨著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增加,大學生就業受到了影響,音樂類專業大學生就業面較為狹窄等問題已成為難以回避的困境。音樂類專業大學生畢業后一般從事音樂培訓、音樂團體演出、中小學音樂教師等相關工作,也有部分學生會從事與本專業無關的職業。目前,全國專業音樂院校和含有音樂類專業的綜合類院校都在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積極努力為音樂類專業大學生鋪設廣闊的就業道路,幫助學生創新創業[3]。
沒有音樂類專業的高校盡管都在積極構建雙創教育模式,但是由于受到課程設置、師資力量、平臺建設、激勵機制等因素的限制,導致音樂類專業雙創教育與實踐出現不完善、不合理等問題。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生培養模式較為單一,使得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失去了興趣與關注。音樂類專業的學生不能熟練掌握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在畢業后的創業過程中缺乏理論支撐而出現管理、經營不到位等情況,最終導致創業失敗。此外,創新創業教育常被作為選修課供學生選擇,往往與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科學、藝體素養等系列選修課程比重一樣,無法讓所有音樂類專業學生受到創新創業教育,學生創新能力難以提高,長此以往學生將失去對創新創業的興趣[4]。最后,大多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管理體制,實踐與訓練沒有形成課程化,在課程建設上,缺少明確的實踐課程內容和考試標準,管理體制也有待進一步提高。創新創業課程重在實踐環節,多數高校仍然存在學分設置不合理的問題,沒有設立專門的獎勵學分或是實施學分轉換的制度,無法完善雙創教育模式體系[5]。
二、音樂類專業雙創教育人才培養策略
(一)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機制
音樂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是根據專業特點而制訂的,培養適應新時代高質量基礎教育發展的復合型音樂人才、應用型表演類人才、應用技術型音樂人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優良的教師素養和音樂教育情懷,具備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教學能力的新時代音樂專業人才。然而,多數高校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必修環節,仍然讓學生自愿選擇創新創業教育這門選修課,從學分的占比來看,公共選修課也只占總學分的5%左右。由此可見,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機制,是當前音樂類院校需要進行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全覆蓋的最有效措施。2018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其中特別提到“在全國高校推廣創業導師制,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課程納入高校必修課體系,允許大學生用創業成果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因此,音樂類專業高校應積極配合文件要求,加速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及時調整教學模式,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到人才培養,特別是本科四年的教育教學全過程中[6]。
(二)構建遞階式雙創課程體系
音樂類專業大學生往往關注專業課而忽略文化課的學習,對此,學校應積極構建階梯式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指導與幫助學生加強創新創業課程學習,這也是高校人才培養有效策略之一。高校應該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分階段循序漸進開展雙創教育模式,重新調整教學目標。
大學本科四年是一個完整的發展周期,循序漸進并呈現階梯式發展,實現開發思維—扎實專業—整合創新—創新實踐全過程。學校從學生大一年級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創新創業,在課程中植入創新創業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開拓學生們的思維;進入大二年級,學校要求學生專注于音樂理論知識,掌握音樂演奏、創作以及舞臺表演技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演出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扎實專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創新思維;來到大三年級,學校要求學生具有整合創新的能力,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藝術創作,組織多項學科競賽,設置相應的獎勵機制,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進入畢業年級,要求大四年級的學生進行專業實習,如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可以去中小學教授音樂欣賞課程,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可以到藝術團體或歌舞劇院參與排練與演出,合唱指揮專業的學生可到合唱團鍛煉指揮,電子音樂制作專業可進入音樂媒體單位實習等等。畢業前的畢業設計環節,學生根據學校下發針對不同專業的要求,完成相關音樂會、音樂創作或是音樂論文。大四年級的學生如果已經儲備充足的創新創業知識,可以積極申請或參與創新項目,投入創新實踐中。學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畢業后能夠自主創業并創業成功,從啟發式教學、結合專業教學到創新實踐發展,優化分階段、階梯式教學課程體系最終達成教學目標[7]。
學校可以引進創客教育模式,按照創客教育理念,基于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音樂表演或音樂理論方面的才能,以項目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解決問題以及團隊合作配合能力。在創客課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音樂類專業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發展規律設置多元化、立體化的教學內容。同時開展線上教學,靈活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需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堂管理與考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互相交流。最后,可以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與實踐項目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靈活實施對學生的考核。
(三)完善雙創實踐訓練體系
設有音樂類專業的高校要結合不同專業的優勢和特點,設置不同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實踐性教學體系。以三全育人理念為基礎,培養新時代“四創融合”卓越人才為目標,積極配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創新創業、大學生就業等方面的文件要求,加速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構筑“五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格局(如圖1)。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雙創工作的重要環節和提高其質量的主要途徑,學生可以通過實踐訓練進一步加強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在實踐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培養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高校可以選擇從創新實踐教育管理方面進行第一步改革,開設實踐訓練課程,為學生提供實踐實訓的教室或演出場地,建立高校音樂學院系的創業孵化中心部分,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引導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還可以搭建創新創業賽事平臺,鼓勵學生報名參加全國性、地方性或校內學科競賽,提高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也是音樂類專業高校開展雙創教育工作的內容之一,鼓勵學生申報或參與訓練項目,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音樂類高校應積極建立創新創業聯盟體系,打破傳統模式,實現合作共贏。
高校可以根據音樂類專業的特點,逐漸完善“五位一體”的雙創實踐訓練體系。首先要做到在創新創業訓練課程設置中,在要求完成基礎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開設實踐課程,讓音樂專業的學生有舞臺或是講臺展示的機會。第二,在創業孵化中心部門構建中,要充分考慮音樂類專業大學生畢業就業的問題,讓雙創教育貫穿整個本科學習,還要創設對外合作機制,與企業、藝術團體、中小學、電視臺等與音樂專業相關的單位進行實習合作,為學生搭建就業平臺。第三,在創新創業賽事平臺的搭建中,鼓勵不同專業的學生參加全國性、省級或校內組織的學科競賽,使學生在學科競賽中展示自己的表演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氣質。第四,建立創新創業聯盟體系,跨專業跨學科協同合作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形成學科聯盟;積極開展各大高校之間的聯盟合作,與全國具有典型創新創業經驗的高校進行交流,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創新創業教育事業。第五,高校應鼓勵教師帶隊,引導學生們積極參與“國創計劃”。在“互聯網+”背景下,鼓勵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等各類學科競賽,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訓練體系。在創新訓練項目計劃、創業訓練項目計劃、創業實踐項目計劃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求真力行配合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成長為深思考、勤實踐、善創新的專業人才[8]。
(四)建立雙創師資培養機制
增強雙創師資力量也是在雙創背景下音樂類專業高校人才培養策略之一。高校應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把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漸把OBE理念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根據“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OBE理念,及時調整課程結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要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立雙創師資培養機制、擴充師資隊伍等工作尤其重要。
首先,要打造專業師資隊伍,擴充校內雙創導師人數,增強校內師資力量。其次,提高雙創導師的專業水平,鼓勵教師持續學習并參加就業創業職業資格考試,提升師資團隊的整體水平。第三,明確導師隊伍規模和成員,導師隊作曲創新創業教育學科帶頭人、校內專任教師、校外專家組成,學校可聘請校外企業家、青年創業擔任兼職導師,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和創業知識。最后,加強教師科研能力建設,大力支持教師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鼓勵教師積極撰寫相關論文并發表在核心期刊上。此外,組織教師參加國內創新創業教育學術研討會,積累經驗,為學校奉獻力量[9]。
(五)借鑒雙創典型經驗高校改革經驗
2019年10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019年度全國創新創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經驗匯編》匯總了2019年度全國50所高校的雙創經驗,包括部委屬院校、省屬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三類院校。在這些院校中,含有藝術相關專業的只有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在創新創業工作中,在人才培養方面提出除了修訂方案、重新定位培養目標還要構建具有學院特色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著力推進課程建設等方面策略。雙創背景下,音樂類專業高校應多與這些高校交流經驗,積極調研,這些經驗豐富的高校的人才培養體系、教育改革經歷和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三、結語
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已經成為當下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時代性工作,還是國際發展潮流和趨勢。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也需要通過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師資機制等的調整與優化才能達到。本文通過分析音樂類專業雙創教育模式構建情況,提出了人才培養策略,分別為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機制、構建階梯式雙創課程體系、完善雙創實踐訓練體系、建立雙創師資培養機制、借鑒雙創典型經驗高校改革經驗,以期為研究音樂類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若干問題觀察報告[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20:2-3.
[2] 張朝輝. 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理論探析[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6):109-110.
[3] 崔軍,戴越. 高校創業教育理論研究[J]. 高教發展與評估,2018,34(01):30-38.
[4] 魏姿卉. 音樂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現狀及對策研究[J]. 黃河之聲,2018(23):99.
[5] 汪瑞霞,秦佳,劉永剛. 成果導向教育范式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創新路徑選擇[J]. 職業技術教育,2019,40(23):27-30.
[6] 王洪才. 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本質及其實現[J]. 創新與創業教育,2020(06):1-9.
[7] 周熠. 藝術類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21(27):177-180.
[8] 李思達. 高校音樂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途徑探索[J]. 藝術評鑒,2022(13):177-180.
[9] 王家偉. 新文科視域下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02):97-100.
(薦稿人:鄭權,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管弦系主任,副教授)
(責任編輯: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