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喆

【摘要】當前,我國的教育形式已全面指向核心素養的培育教育,新課標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明確的標準,要求教師在確保學生物理學業質量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力求在學業考試中,檢驗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生成情況.因此在初中物理學業考試命題時,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科素養生成情況做出考查.分析初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對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物理學考試的命題方向進行討論,希望能夠為初中物理教學改革提供幫助.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研究
物理學業考試,是用于檢測初中階段物理教學成果的重要途徑,而物理學科是初中階段的重點學科之一,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科學精神養成有著密切關系.在素質教育持續深入的發展形勢下,初中物理學業考試的命題方向也應做出改變,充分發揮出學業水平考試的價值,為學生后續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這一角度看,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學業考試命題,需要在保障命題基本邏輯清晰、題目合理的基礎上,考查學生的學科素養.
1 初中物理核心素養基本概述
物理學科兼具實用性、科學性于一身,初中階段又是為學生夯實物理基礎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引導學生生成正確的物理觀念、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這四大方面.要求學生具備基礎的物理觀念、物理思維、物理意識,能夠站在物理學科的視角上感知世間萬物,面對各類日常生活中相對常見的物理現象時,能夠從物理學的角度上,思考其原理,了解事物的本質屬性以及其內在規律.強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能夠以科學求真的態度面對未知事件,并樂于在生活中探索世間的真理.
基于科學道理與事實證據,在科學的物理思維指導下,探索事物的本質,能夠正確認識物理,了解物理知識及科學技術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核心素養導向下的物理學科教學,并不是單純講述物理知識,要求學生能解答出物理習題即可,而是要學生具備基礎的物理理論知識,能夠理清物理學科的內在邏輯關系,并具備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及科學探究能力,可以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類物理問題,或用于解答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2 核心素養下初中物理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基本原則
2.1 導向性原則
核心素養下的物理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必須要遵循導向性原則.命題教師必須意識到利用學業考試檢測學生核心素養情況的重要意義,深化新時代下的物理教學改革工作,在學業考試命題中,充分彰顯出新課標的教育要求,立足于素養本位的教學理念,完善考試命題,促進初中生的綜合能力發展.
2.2 基礎性原則
物理學業水平考試的基本目標,是為了檢驗義務教育的成果.因此在命題時,命題教師也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占比.從教育角度而言,各類相對基礎的理論知識及物理技能,是義務教育的根本內容,也是學生形成核心素養的前提.學生只有在充分掌握物理學科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了解物理并愛上物理,從而形成自主學習、自主研究的學習習慣,養成物理學科的科學思維.因此,初中物理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中必須要將基礎題型作為重點,命題應符合教材的知識結構,確保考試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認知水平,讓學生能夠在學業考試中正常發揮,反映出義務教育的真實情況.
2.3 全面性原則
在保障理論知識題目占比的基礎上,物理學業考試命題還需遵循全面性原則.命題必須要結合學生對各類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科專業素養的生成情況,全面貫徹新課標的全新教育理念,從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大維度,考查初中生的現實水平.因此,命題教師在制定考試題目時,需要認真分析新課改的實際需求,全面滲透物理觀念、科學思想、科學探究意識以及情感態度.在物理學考試的命題形式及考題內容方面,要注重考查學生對物理實驗、物理知識生成以及探究調研能力,確保學生了解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確物理實驗的探究方法,能夠正確操作并完成物理實驗,具備較強的科學思維與邏輯思考能力.在學業考試中,強調學生的物理學科表達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正確使用物理語言或物理符號表達觀點.加強學業考試中有關物理學科應用方面的內容,強調物理學科的文化及物理學科在社會上的影響.最后,在命題時,分析主觀題及客觀題的占比,確保二者之間比例均衡,試題具備一定的開放性與情景性.
3 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物理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策略
3.1 強調探究意識,考查理性思維
針對物理核心素養的考查,需要對學生的探究意識、探究能力及理性思維形成情況進行評價.實際上,初中生初次接觸物理學科,且初中物理學科的知識點相對零散,包括各類抽象的物理概念,而初中生正處于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不成熟,在學習時,對各項物理概念的掌握程度存在明顯差異.所以,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引導學生建立抽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幫助學生養成探究精神是初中物理的教學重點.物理學科的探究意識及其理性思維,是核心素養形成的關鍵因素.因此,立足于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物理的學業水平考試中,也必須要加入此類題型.命題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對其理性思維及探究能力進行考查,強調在解題過程中應用物理知識,幫助學生夯實物理知識基礎.
例1 ?(多選)關于電磁的知識,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A)在導體中,負電荷定向移動時必然產生磁場.
(B)改變磁場方向時,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一定會發生改變.
(C)閉合回路中的導體,處于磁場中,并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導體中會產生感應電流.
(D)指南針處于地磁場中,指針靜止時,N極受地磁場的作用力.
本題的正確選項是(A)選項與(D)選項,是一類相對常見的物理辨析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掌握程度.此類題型直指物理學科的學科思維,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并掌握相應的物理知識,能夠從諸多選項中,準確找到正確的選項,強調對易錯概念或易混淆概念的辨析能力.
例2 眾所周知,地球存在磁場.若將地核想象成一塊巨大的磁鐵,那么圖1中符合現實情況的選項是(? )
本題屬于一類基礎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磁場、地磁場的掌握程度.題目應用了相對簡單的物理模型,將地球轉變為巨型磁鐵.題目直觀性強,考查了學生的物理建模能力.本題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而言難度較低,但可以考查學生的物理概念,也能夠檢驗學生對物理模型的理解能力,可以作為物理學業考試中的基礎類題型.
3.2 考查知識生成,設計實驗題目
在核心素養視野下,新課標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物理學科水平考試中,需要對學生的知識生成及動手操作實踐能力進行考查.針對這方面的考查多以實驗題為主,命題時,教師可以從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信息的處理以及實驗結果的評估這三方面入手,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出具不同的實驗題目.下文以實驗方案類題型為例.
例3 校園運動會即將開幕,正值春季,學校設計了滑草項目,用以活躍運動會現場的氣氛.學校設計了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的三個草坡,并提供雙人滑草板,兩人一組,最短時間內到達坡底的小組勝利.小青與小藍二人在討論參賽方案時,小青認為在高度相等的草坡中,坡度越陡,用時越短,而小藍認為,在重力的作用下,參賽者的體重越大,用時越短.請設計物理實驗并分析小青與小藍的參賽方案是否可行,并提出優化參賽方案的建議.(寫明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及實驗結論.)
此類實驗方案題型的開放性較高,實驗器材、實驗方案及實驗結論均由學生作答,能夠從整體視角上檢驗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及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在閱卷過程中,需要檢查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思路是否正確、實驗操作步驟是否規范、實驗是否嚴謹、實驗結論是否正確.
3.3 檢驗知識應用,聯系生活實際
物理學科的實用性較強,且與學生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物理學科直接關系到當今人類社會的科技發展水平,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物理學科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具備在生活中感知物理、應用物理的能力.因此,在物理學業考試命題中,也應強調知識的應用性,在生活背景下設計物理習題.此類與生活有直接聯系的物理習題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也能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檢驗,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及生活均有幫助.聲、光、電能、新能源,或近期發生的社會熱點事件等,均可作為命題主題,引導學生使用物理思維思考現實問題.
以聲學知識點為例,教師可以從生活及社會現象角度入手,設計噪聲污染類題型.噪聲污染是生活中相對常見的現象,在命題中構建相對真實的問題情景,隨后讓學生在情景之中,利用物理知識解決此類問題即可.
例4 噪聲污染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常易引發鄰里糾紛,給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于2021年12月24日,我國正式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并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請從物理學的角度上思考并解答以下問題:
(1)噪聲是如何產生的?
(2)噪聲是如何傳播的?
(3)嘗試以物理知識提出控制噪聲的方法.
此類物理習題能引導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也能發揮出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將物理學科知識與社會現象聯系在一起,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
4 結語
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需要直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育.在此基礎上,物理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方向也應做出改變,教師需要從整體視角上,分析學生的素養形成過程,并將與核心素養相關的內容分散放置于同一張試卷中,以便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系統評價.試卷應對學生的物理概念、科學思維探究能力、實踐應用能力以及物理學科的情感態度等內容做出考查,結合院校的教學情況,設計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考試命題,使物理學業水平考試發揮出最大價值,全面落實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紅梅,任金璞,郭成云,等.聚焦核心素養 放眼學生未來——2022年山西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物理試題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35):3-6.
[2]鄭毅.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研究[J].求知導刊,2022(30):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