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寶君 鄭錦萍
摘 要:對H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插班生專業成長關鍵事件的個案研究表明,本科插班生關鍵事件具有親歷性與深刻持久性、個人意義性與個體差異性、典型性與導向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關鍵事件對插班生的深遠影響。成功型、啟發型、感動型關鍵事件能夠對插班生專業成長產生正向促進作用,挫折型關鍵事件則因個體差異產生正向促進或負向阻滯作用。插班生個體、插班生家長、社會大眾等關鍵人物是插班生專業成長關鍵事件中的重要因素,故插班生應準確識別自我關鍵事件,化消極影響為積極影響;插班生家長應積極轉變教育觀念,爭當插班生專業成長的“引路人”;高校管理者和教師等社會大眾應發揮潛在的影響作用,營造支持插班生專業成長的環境,幫助插班生提升自我效能感、促進專業成長。
關鍵詞:本科插班生;專業成長;關鍵事件
中圖分類號:G 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6883(2023)04-0082-08
DOI:10.19986/j.cnki.1007-6883.2023.04.012
普通專升本(或稱專插本)的招生培養源于1999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發〔1999〕9號)所提出的“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可以通過一定的選拔程序進入本科高等院校繼續學習”[1],它打通了高職和本科縱向銜接的渠道,為專科畢業生繼續升學深造提供了現實途徑[2]。“普通專升本”政策實施至今已有20余年,熱度持續攀升,2022年,全國專升本比例已達20%[3],該年度廣東省普通專升本共有15.98萬人報名(含三二分段專升本、退役大學生士兵),比上年增加29%;共安排8.1萬個招生計劃,比上年增加33.6%[4]。以此推測,未來插班生群體不僅不會消失,而且規模會越來越大。但插班生對自身價值的認知存在偏差,內心缺乏自信,往往認為自己不如普通本科學生,心里充滿不安[5];高校及社會大眾對該類插班生缺乏正確認知,評價較低,如有研究發現插班生就業存在隱形的學歷歧視[6]現象;學界對本科插班生的研究仍相對欠缺,相關研究多關注考試制度[7]、班級管理[8]、課程建設[9]、學風建設[10]、黨建工作[5]等,對本科插班生專業成長的研究仍有待補充。
企業管理和經濟研究領域的“關鍵事件”被研究教師職業的英國學者沃克(Walker.R)引用,引發了國內外教育界的研究熱潮,學者們分別從關鍵事件的內涵、特征、類型、與教師專業發展關系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對象主要是不同教育階段的職后教師,較少關注職前教師,尤其是插班生。學者塞克斯(Sikes)認為關鍵事件是“個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教師要圍繞該事件做出某種關鍵性的決策,它促使教師對可能導致教師特定發展方向的某種特定行為做出選擇”[11],湯立宏認為關鍵事件是指能強化當事人(或參與者)的原有教育認知或引起當事人(或參與者)原有教育認知沖突的事件,它可以是一個完整的事件過程,也可以是一個重要的片段,還可以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細節[12]。結合學者們對關鍵事件的闡釋,本研究的插班生專業成長關鍵事件是指本科插班生在本專科學習、生活期間發生的關鍵或重大的事件,該事件能夠促進插班生專業成長,或使其對原有教育產生一定的認知沖突,進而對自己原有的專業結構,包括專業觀念、知識、能力、態度、自我發展的愿望等進行重新思考,最終圍繞這些事件做出有關專業成長的關鍵性決策和某些方面的轉變。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學界研究的大學“插班生”包括五種:插入漢族班上課的少數民族大學生[13]、不納入學籍的“進修生”[14]、因學分達不到某一限值而插入下一年級的學生或已達到退學要求但辦理試讀的學生[15]、本科院校一年級學生插入另一所本科院校二年級就讀的學生[16]、專科畢業后進入本科院校三年級就讀的學生[17]。其中,第四種可理解為“校際轉學”[18]或“換一個大學讀”[19],第五種即為本文的研究對象,也被稱為“本科插班生”“普通專升本學生”,這類學生在專科第三學年度第二學期或專科畢業后,通過各省教育考試院組織的專升本統招考試和錄取程序,插入本科院校三年級繼續接受兩年全日制的專業學習,完成人才培養計劃要求即可取得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學歷學位證書。H校是一所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的廣東省屬本科師范學校,自2014年起持續招收學前教育專業的插班生,F班是H校學前教育專業首個本科插班生獨立成班的班級,共有30名學生,均為女生,其中25名是應屆專科畢業生,5名為往屆專科畢業生。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F班學生為個案研究對象,進行開放式訪談,通過面對面的深入交流不斷生成新的訪談問題,形成半結構化的訪談提綱,再通過多次深度訪談,及時收集、記錄、整理被訪者的關鍵事件及其感受與心路歷程,及時做好梳理、分析,深入探析本科插班生的關鍵事件。
二、本科插班生專業成長關鍵事件
的特點
學者曾寧波認為教師教育活動中的關鍵性事件具有典型性、自我體驗的深刻性、情境依賴性、創生性等主要特點[20];學者鄭蓉發現入職三年內的幼兒園教師關鍵事件具有主體相對性、時間首次性、體驗的深刻性、記憶的持久性及影響的重大性等特點[21]。筆者認為,本科插班生專業成長關鍵事件具有親歷性與深刻持久性、個人意義性與個體差異性、典型性與導向性等主要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本科插班生專業成長中的關鍵事件對該類插班生產生的深刻影響。
(一)親歷性與深刻持久性
關鍵事件的親歷性與深刻持久性是相伴產生的。人們就算已經遺忘了事件的細節,也可以長久地保持當時的情緒體驗。訪談發現,被訪者談及的關鍵事件都是插班生親身經歷的事件,且在敘述時往往帶有“我當時怕極了”“我都不敢再想”“只要不是……我都能接受”“幸好當時參加了”“真的好尷尬”“如果還能再來一次就好了”等語句,并伴隨相應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如用手不停地摸自己的臉頰、眼神飄忽不定、時不時大口地喘氣,被訪者久久難以忘懷關鍵事件所帶來的恐懼、害怕、高興、遺憾等情緒體驗,這些情緒體驗也持續對他們產生影響。
(二)個人意義性與個體差異性
關鍵事件具有濃厚的自我體驗色彩,因此所發生的事件是否“關鍵”,取決于個體的主觀判斷與心理加工[22]。由于本科插班生的個性特征、認知水平、生活經歷各不相同,對關鍵事件的理解、體驗、感受也不盡相同,因此,關鍵事件被賦予了個人意義性和個體差異性。如有位被訪者提到,專科階段擔任《研究方法》課程教學的任課教師,在授課時普及“插本”知識,啟發她努力學習并成功升本的事件令她難以忘懷,但這一事件對于高考失利后即立志“插本”的同學來說,則是件不值一提的普通事件。相同的高考失利、專科修學經歷,相同的“插本”成功體驗、本科修學任務,人格特征的不同直接決定了插班生的感受與行為的不同,專注、勤學、有規劃等積極人格特征的插班生往往更容易感受到關鍵事件中的成功體驗,敏感、懶惰、依賴等消極人格特征的插班生則更容易受到關鍵事件中的不愉快感受或失敗體驗的影響。
(三)典型性與導向性
學者劉穎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出發,探討插班生“插本”學習動機的來源,提出安全、歸屬與愛、尊重、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影響插班生“插本”的重要因素[23]。訪談中,被訪者面對“你為什么選擇插本”的問題時,“不甘心、放不下”的答案出奇地一致。本科插班生群體擁有相同的升學愿望、相同的本、專科學習經歷等“相似性”,突出體現了插班生關鍵事件的典型性特點,如“插本”動機都受到了就業導向、外界對專科學生的偏見、自我提高的內驅力等的影響。同時,該類關鍵事件對插班生的行為選擇具有較強的導向性,即促使插班生潛心學習,致力于提升學歷與專業能力。
三、本科插班生專業成長關鍵事件
的影響
關鍵事件雖屬信息片段,但記錄了插班生專業成長的重要歷程和轉折,是研究插班生專業成長的有效切入點,參照學者鄭蓉、龔暉提出的關鍵事件分類標準[24],本科插班生專業成長關鍵事件可從成功型、挫折型、啟發型、感動型四種類型進行分析。
(一)成功型關鍵事件對專業成長的影響
成功型關鍵事件是指本科插班生在學習、生活中經歷的能夠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個體自信心的事件,包括大型比賽的獲獎經歷(如校省國家級技能比賽、演講比賽、田徑比賽等)、考級考證的成功經歷(如英語四六級、書法、舞蹈、教師資格證等)、成功擔任學生干部的經歷、轉專業、“插本”成功,等等。例如:“我小時候曾經被送去學舞蹈,但是后來就中斷了,高考的時候沒考好,所以填報志愿的時候選擇了社會工作專業。但是我仍然很想學跳舞,聽說學前教育可以學跳舞,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轉專業。后來我抓住機會通過了考試,成功地轉到學前教育專業,我不僅加入了舞蹈協會,當了文娛部長,自己也去考了華彩和舞協的證書,現在在本科學校就想學好舞蹈創編。舞蹈真的帶給了我好多,以后說不定在幼兒園里我還可以走專門教舞蹈的路。”(插班生ZQ)個人的成功經驗是自我效能感的主要來源,訪談發現,成功型關鍵事件對插班生專業成長的促進作用是極其顯著的,無論是參加大型的專業技能比賽,還是參加其他的小型活動,只要經歷、體驗過成功型關鍵事件的本科插班生,最大的變化是增強了自我效能感、專業認同感、投入感,進而迸發出專業成長內驅力。
1.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完成自我蛻變
“之前讀書的時候,我連化妝都不會,所以處處不夠自信,那個時候的我還挺自卑的。自從參加田徑比賽后,我發現了自己的閃光點,我喜歡跑步的感覺,喜歡在跑步中慢慢超越別人,喜歡在田徑場上揮灑汗水,反正(我)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慢慢變得自信,我后來也敢在公眾場合上大膽地表現自己,特別是我也喜歡講故事,講故事也能提高我的自信。”(插班生HZ)田徑比賽的成功體驗令插班生HZ自信心得到大幅提高,并試圖把成功經驗遷移到諸如講故事等喜歡的事情中去,最終獲得了可喜的蛻變。
2.有利于銜接理論和實踐,積累專業知識并提升專業能力
新時代教師要以“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這一全新的思維方式來助力自我專業成長。[25]“我大專的時候加入了卓師班(即卓越教師培養班),專門訓練了做活動設計方案的能力,然后到幼兒園去試講,總之我(在)專業方面進步了很多。”(插班生ST)卓師班的經歷讓插班生ST比其他同學擁有更多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消化理論的機會,反復的試講及對實踐的反思使其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挫折型關鍵事件對專業成長的影響
挫折型關鍵事件是指在學習生活中帶給本科插班生消極情緒體驗的事件,或是一段失敗的經歷,或是遭受他人的負面評價,又或是引發內心極度委屈與害怕的事件。該事件具有兩面性,插班生若不能妥善處理,容易喪失自信心,挫傷積極性,產生不良的心理陰影,不利于插班生的專業成長;但假若插班生能夠理性分析,積極反思自我,及時調整,便可化挫折為成長動力。本科插班生挫折型關鍵事件包括高考失利、招聘求職失利、社會對插班生所學專業的偏見與負面評價、專科期間特長分流的失敗、技能課程教師“嚴苛”的教育方式、實習及兼職經歷的壓力與失望等。
1.有利于提升反思能力,促進專業成長
“我是一名‘二戰生,自認為實習經歷還算豐富,但是在幼兒園的工作中,我總得不到家長的信任,剛開始以為是自己不夠努力,后來才發現自己學了快三年的專業知識,無論是實際操作還是理論知識都不及家長,忽然明白了為什么自己得不到家長的信任。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孩子的家長,我可能也不會信任這樣的老師,所以我最后還是決定繼續深造。”(插班生LX)在實習期間受挫的經歷并沒有令插班生LX對幼兒園教師職業產生畏難情緒或對家長產生負面評價,而是使其積極分析,換位思考,主動反思。隨著家長素質不斷提高,新手幼兒園教師與素質良好、育兒經驗豐富的家長相比,略顯稚嫩,這種情況固然需要家長理解與配合幼師的工作,但更需要幼兒園教師自我覺察,形成及時反思的良好習慣,并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教育現象,從經驗主導走向理論自覺,形成理性發展思維,以理論支撐自身專業成長,否則在以經驗為主導的教學實踐中,幼師受具體問題經驗范疇的限制,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教育現實[26]。
2.容易導致心理陰影,影響專業認同及專業能力提升
訪談發現,本科插班生分享的挫折型關鍵事件大多發生在專科期間,大多與藝術技能類課程教師的嚴苛要求有關。“我大專上舞蹈課,因為柔韌性不好,被老師拿棍子打,現在我還是不太習慣在大家面前跳舞。”(插班生SX)“大專的舞蹈創編課,老師在集體面前一一分析我的每個動作的含義,我感覺像是被扒光一樣沒有秘密,很不舒服,所以現在一想到舞蹈創編,我還是很害怕。”(插班生QR)“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專的舞蹈課減體重這個事,我覺得好恐怖,好怕自己減不下來,因為我的體質就是不容易瘦下來的……總之這件事讓我對舞蹈有些害怕。”(插班生ZL)訪談得知,大部分本科插班生的藝術技能基礎薄弱,特別是舞蹈基礎普遍較差,教師希望學生在藝術技能上能學有所成,但采取的措施不夠科學,實施手段過于嚴苛,以致于給插班生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心理創傷,造成其舞蹈等藝術專業能力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分析發現,本科插班生挫折型關鍵事件還與家長的言行舉止及其他群體的行為與評價有關,如“逢年過節,親朋好友總會說幼兒教師只需要跟小朋友玩就好了,多輕松啊。”(插班生LQ)“我媽老跟別人說:‘她就是當初沒考好,才只能學幼師,不過幼師對女孩子來說還算可以吧!”(插班生CY)“我很多親戚一聽說我本科讀的還是學前教育專業,就很婉惜地說:‘什么?你現在上了本科怎么還在讀學前(教育專業),太浪費了吧!”(插班生ZA)“我很多認識的人也說:‘考什么本科,當幼師,大專學歷就很夠了。”(插班生LY)“我的父母對幼師這個職業一直存在很深的刻板印象,他們一直想讓我從事小學教師工作,因為他們覺得那樣會更加體面和輕松,盡管我不贊同他們的觀點,但是說實話,我的就業觀還是會受到他們的影響,將來說不定就轉行了。”(插班生ZJ)家庭長輩、鄰里親朋都是插班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其言行舉止與評價都能深刻影響插班生的專業選擇、專業態度、專業理想,若插班生從他們那里得到的是負面反饋,則很容易感到困擾,甚至其專業認同和專業選擇都會受到影響。
(三)啟發型關鍵事件對專業成長的影響
啟發型關鍵事件通常是使插班生有感而發、豁然開朗的事件,可讓插班生在技能不嫻熟、知識儲備不足的懵懂時期得到啟發或幫助,激發其專業學習欲望,使其獲得有效提升專業技能的方法,并萌發出將專業知識運用于教學實踐的意識。訪談發現,本科插班生的啟發型關鍵事件常常是參加一場茅塞頓開的講座、閱讀了一本振奮人心的書籍、對家長或教師教育方式的反思等。
1.有利于堅定專業選擇,重振自我
“我之前是一名中專生,雖說畢業的時候可以去做一名幼兒教師,但是我的父母很早就建議我繼續發展我的專業,勸導我進行學歷提升,增強自己的競爭優勢,現如今我還是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想要繼續學習有關學前教育的知識,最起碼要讓自己做到不誤人子弟。”(插班生HZ)插班生的專業成長往往離不開家長的關心、支持與指導,若家長對其肯定,插班生便如同得到“強心劑”,便更有信心做好一切;反之則容易導致插班生的專業成長停滯不前,嚴重者甚至會選擇放棄本專業。
“我之前讀了一本書,是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潰邊緣》,當時,我正在參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活動有很多個項目板塊,每項活動都要經歷校級初賽、復賽、決賽,決賽的前三名可參加省賽。這期間我經歷了很多磨練,每每快要支撐不住的時候,我就想起俞敏洪,正是那本書給予我許多力量,哪怕生活有很多壓力和苦難,只要你挨過去了,你就離成功不遠了。后來我所在的小組榮獲了省賽第一名。”(插班生HZ)插班生HZ在講述這件事的時候情緒很激動。關鍵事件之所以讓人久久難以忘懷,不僅是受情緒記憶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關鍵事件本身具備了重要的意義,或許當事人在事件發生時并未意識到該事件的重要性,但只要當事人對“關鍵事件”的意義進行再剖析,普通事件也就成了“關鍵事件”,正如正常流通于市場的一本書,卻為插班生HZ提供動力支持,支撐她渡過成長中的艱辛時刻,極具激勵意義。
2.有利于培養透過現象分析問題本質的能力
“我在決定‘插本之前,在一所民辦幼兒園實習了一年,整段經歷中讓我感觸很深的就是幼兒園里老師對幼兒的教育方式。例如小班幼兒尿濕褲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正常的處理方法就是(為他)換一條干凈的褲子,但是里面的老師就很粗暴,她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責罵,讓我對這里的老師的學習背景、專業知識產生質疑,這樣的幼兒園,實習生來到這里很容易就學壞了。另外我還會想到自己的專科學校對實習幼兒園的審核是不是出現了問題,畢竟很大一部分實習生來到這里是要頂崗的,學校真的要好好審核實習學校的資質,要對實習學校的情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實習生很容易就跟那些素質不好的教師學壞了。”(插班生MJ)插班生MJ沒有受實習單位的不良影響而改變職業認同感,也沒有一味地消極對待,而是針對教育現象進行分析,反思該教育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和潛在的危害,進一步加深自己對職業倫理的認知,還可能起到推動完善高校、幼兒園管理機制的作用。
(四)感動型關鍵事件對專業成長的影響
無論關鍵事件是一個完整的事件,還是細微的片段、細節,都會給教師的成長帶來深遠的影響[27]。本科插班生經歷高考失利,具有更“豐富”的學習經歷,內心往往較為敏感,較容易捕捉所經歷事件的細微變化。訪談發現,感動型關鍵事件的數量相對較少,能讓插班生產生“感動”“感激”情感的事件大多與教師、輔導員的傾囊相授與指導、點撥和關懷職業規劃、給予資源幫助有關。
“來到本科學校之后,這里讓我覺得最大的變化就是教師資歷會好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很認真、很負責,你問一個問題,老師們都能給你一個很好的解答或回應,就算當時沒有能夠解決的,每當你以為問題就這樣沒有了下文,老師會主動來找你(將問題解答清楚),老師自己無法解決的,她會很熱心地幫你找其他老師,或者幫忙查資料、分享資源,專科的老師大多都很難做到這一點,我就是很感動老師對我們的用心和傾囊相授。”(插班生ZJ)插班生ZJ的言談反映了本科階段的教師給予了她更好的專業體驗。訪談發現,因教師原因產生相同體驗的插班生占總人數的67%。本科插班生經歷了大專和本科兩個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在本科階段更容易產生對比的行為,更容易敏銳地發現教師行為、態度的不同,更容易產生感動、感激的情感,進而對教師職業有更深的體會和認同。
四、本科插班生專業成長關鍵事件的啟發與建議
(一)不同類型關鍵事件對本科插班生專業成長的影響側重點不同
研究發現,不管何種類型的關鍵事件,均能影響插班生專業理想的建立和專業態度的形成,促使插班生專業行為發生改變。但不同類型的關鍵事件對插班生的專業成長影響各有不同,無須刻意回避某一類型的關鍵事件,而要善用不同類型關鍵事件助力插班生的專業成長。
第一,成功型關鍵事件有利于提高插班生的自我效能感,完成自我的蛻變,也有利于插班生溝通理論和實踐知識,積累專業知識及提升專業能力。
第二,挫折型關鍵事件有利于插班生提升反思能力,促進專業成長,如果插班生無法理性分析、及時化挫折為成長動力的話,挫折型關鍵事件容易導致插班生產生心理陰影,造成部分插班生專業能力停滯不前或動搖其專業選擇、影響其專業認同。
第三,啟發型關鍵事件有利于插班生堅定職業選擇,轉變意識,重振自我,可培養其透過現象分析問題本質的能力。
第四,研究發現,讓插班生產生“感動”“感激”情感的事件大多與教師的指導和關懷有關,因此,感動型關鍵事件有利于觸動插班生感悟教師的教育情懷、理解教師“為人師表”形象,萌發對教師職業的向往。
(二)本科插班生專業成長需要不同主體關鍵人物共同助力
本科插班生在其學習、生活過程中經歷的事件并不都是關鍵事件。能否對插班生專業成長產生影響,也并不僅僅取決于事件本身,還取決于事件發生的時間(如高考、“插本”考試等關鍵時點)及在事件中有巨大影響力的關鍵人物。經研究,本科插班生普遍從個人、家庭和社會大眾的視角解釋關鍵事件中的認知、決策與行為反應。賽克斯指出,關鍵事件的眾多要素不斷推動著個人自我更新化[11]57,因此,本科插班生專業成長需要多主體關鍵人物的共同助力。
1.插班生個體:準確識別關鍵事件,化消極影響為積極影響
研究發現,成功型、啟發型、感動型關鍵事件對本科插班生專業成長能產生正向促進作用,挫折型關鍵事件則因個體特征產生正向促進或負向阻滯作用。插班生面對挫折型關鍵事件普遍有兩種反應,一是直面挫折,勇于反思,采取行動使自己獲得成長、進步;二是被挫折打倒,產生心理陰影,對專業課程有所抗拒,導致部分專業能力停滯不前。
插班生要在關鍵事件中獲得專業成長,除了經歷的關鍵事件應具備潛在的專業發展價值外,“還要有一個自我澄清過程——對自己過去已有專業結構的反思、未來專業結構的選擇以及在目前情形下如何實施專業結構重構的決策過程”[28],因此,插班生應經常復盤經歷過的關鍵事件,學會客觀地描述、記錄、分析、反思關鍵事件,正確歸因,準確識別個體成長中的各類關鍵事件,善于從不同類型的關鍵事件中提煉事件的積極影響因素,發揮不同類型關鍵事件的積極作用,努力化解關鍵事件的消極影響,正視各種負面影響,增強自我效能感,明確專業成長方向,在關鍵事件中吸取有益專業成長的積極因素。
2.插班生家長:發揮自身優勢,正確把握教育方式
插班生家長應積極轉變觀念,賞識孩子的專業選擇。研究發現,不少家長對插班生的專業選擇并不支持,多持否定、懷疑甚至鄙夷的態度,被訪者紛紛表示家長的消極言論已深深影響其專業認知和專業情感。因此,家長應積極轉變教育觀念,以支持的態度、認同的眼光對待插班生,尊重插班生的專業選擇,在插班生的行為過程、行為結果中發現閃光點,提升插班生的自我效能感,促進其專業成長。
插班生家長應爭當插班生專業成長的“引路人”。家長較之于插班生擁有更豐富的社會資源與人生閱歷,且具有旁觀者的客觀視角,如能善于利用自身優勢,尊重插班生的專業選擇,提供資源幫助插班生專業學習,如針對插班生的興趣、特長進行專業能力訓練,或針對其專業成長現狀給予切實可行的建議等,助力插班生獲得成功體驗,能有效地促進插班生的專業成長。
3.高校教師等社會大眾:發揮潛在價值,營造社會支持環境
第一,去除“有色眼鏡”,平等對待本科插班生與普通本科生。有插班生表示自己升入本科后成為教師眼中的“榜樣”,過高的評價讓其產生莫名的壓力,如教師讓通過高考入學的普通本科生向插班生學習,讓插班生產生“恐慌”“不舒服”等不適感。因此,在對待插班生時,教師無須將其作為“插班”的特殊群體,一視同仁地對待,能夠讓插班生更自然地應對本科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第二,做好“導師”的角色,給予插班生支持與引導。無論是專科還是本科院校的教師,無論是輔導員、班主任還是專任教師,都應謹慎地看待自身對插班生的影響,善于傳道解惑、指導和幫助,并在插班生的升學與就業、學習與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給予耐心解答、分享經驗,善于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
第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插班生,給予其成長的空間。研究發現,插班生專業成長受到來自教師等他者的影響,當插班生犯錯誤或遭遇挫折時,需要高校管理人員樹立“插班生是發展中的人”等理念,不要“另眼相待”或“一棍子打死”,應盡可能地寬容、耐心,靜待其成長。
第四,慎重評價,寬容評價。本科插班生大多屬于高考失利群體,普遍存在“學歷自卑”的問題,會更加敏感地對待他者的評價,或因此否定自己,或因此產生專業不認同感,這對插班生專業態度的形成是極其不利的。需要社會大眾知曉“評價”之于插班生的力量,客觀看待插班生,慎重評價,善于發揮評價的力量,給予插班生寬容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99(21):868-878.
[2]余開業.廣東職教師資類本科插班生報考備考的探討——基于近年招生工作規定和實踐的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2):275-276.
[3]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關于2022年職業教育重點工作介紹[EB/OL].(2022-02-23)[2022-10-25].https:www.moe.gov.cn/fbh/live/2022/53982/sfcl/202202/t20220223_601491.html.
[4]搜狐網.匯總!廣東2022年普通專升本各院校招生計劃及錄取人數[EB/OL].(2022-08-31)[2022-10-25].https://www.sohu.com/a/581392326_121124015.
[5]方喜.網絡環境下普通本科高校專升本學生黨建工作探析[J].高教學刊,2017(8):163-164.
[6]徐亞萍.普通高校專升本學生就業指導分析——以計算機類專業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2(18):108-109.
[7]勞賜銘.高職學生專升本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22(16):46-50.
[8]連景霞.基于大數據賞識教育理念下的專升本班級管理研究——以仰恩大學市場營銷系專升本班級為例[J].中國儲運,2021(7):202-203.
[9]陳任.“專升本”雙專業職教師資培養中課程體系實證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9.
[10]方喜.基于PDCA理論的普通高校專升本學生學風建設探析[J].高教學刊,2017(21):168-170.
[11]Sikes P J,Measor L,Woods P.Teacher Careers:Crises and Continuities[M].London:Falmer Press,1985.
[12]湯立宏.關注關鍵教育事件,優化教師教育教學行為[J].中小學管理,2006(12):30-32.
[13]熱比古麗·白克力.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自我和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心理學探新,2015(6):553-556.
[14]“插班生”能否成為職校辦學的發展機遇[J].江蘇教育,2014(20):27.
[15]張蕊萍.西部高校理工科專業插班生成因及轉化管理方法研究[J].高教學刊,2016(12):163-164.
[16]丁良.上海市普通高校招收插班生和專升本試點改革方案[J].教育發展研究,2000(7):88.
[17]馮孟.“本科插班生”考試背后的職教深層次矛盾探析[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40-44.
[18]張會杰.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制度弊端[J].新課程評論,2018(11):11-20.
[19]項延訓,姜爾林,朱濤.“換一個大學讀”:高校插班生制度實施績效研究——制度分析的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4):45-48.
[20]曾寧波.論教師專業成長中的“關鍵事件”[J].現代教育科學,2004(8):17-21.
[21]鄭蓉.幼兒園教師入職三年內的關鍵事件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16-20.
[22]孔令帥,王子帆.小學男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及促進策略[J].教師教育學報,2020(1):47-54.
[23]劉穎.需要層次理論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專升本動機探析[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8):136-137.
[24]鄭蓉,龔暉.關鍵事件與幼兒教師專業成長[J].學前教育研究,2005(5):48-49.
[25]王鑫.以習近平關于學習和實踐的論述引領教師專業成長[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28):33-37.
[26]伊劍.從經驗主導走向理論自覺的教師專業成長[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9):39-42.
[27]趙悅童,王浩偉.基于關鍵事件的幼兒園實習教師專業成長研究——以職業觀影響為例[J].教育觀察,2021(10):112-114+118.
[28]白益民.教師的自我更新:背景、機制與建議[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4):28-38.
A Case Study of Key Events in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for Undergraduate Transfer Students
——Taking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at H School as an Example
LU Bao-jun1, ZHENG Jin-ping2
(1.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Guangdong, 521041;
2. Zhuhai Hi-Tech Zone Jinyuan Kindergarten, Zhuhai, Guangdong, 519125)
Abstract:A case study of key events in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for undergraduate transfer students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shows that the key events of undergraduate transfer stud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profound persistence,personal significanc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typicality and orientation,which determine the profound impact of key events on the transfer students. It is found that successful,inspirational and moving key events have a positive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ransfer students,while frustrating key events may positively promote or negatively hinder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students due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dividual students,parents and the public are important factors of the key events in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for transfer students. Therefore,transfer students should should accurately identify their own key events and turn negative impacts into positive ones. Parents should actively change their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strive to be the“guide”for the transfer students professional growth.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teachers and other social masses should exert potential influence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supporting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for transfer students. These joint efforts can help transfer students improve their sense of self-efficacy and promote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Key words:undergraduate transfer students;professional growth;key events
責任編輯 許小曉
收稿日期:2022-06-20;修回日期:2022-11-04
基金項目: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嶺東人文創新應用研究中心”2021年度資助項目(項目編號:PSA190209)。
作者簡介:陸寶君(1978-),女,廣東潮州人,韓山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