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妍
摘? 要:在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落實課程思政不僅可推動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還可通過強化教學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當前,該教學實施課程思政的過程中存在缺乏合理有效的思政元素、教學方式固化、考核體系缺乏科學性等問題。高職院校應積極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為落實課程思政提供重要載體;靈活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將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深度融合;在實驗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進一步深化課程思政建設;優化考核體系,檢驗課程思政建設實效性,為高職院校調整相關工作提供新方向;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充實推進課程思政的關鍵力量,切實推動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院校;有機化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5-0145-04
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加強學生品德修養已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其不僅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標,也是其他課程的任務,需各門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打造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多維度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有機化學是藥學及其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為學生深入學習專業知識提供了堅實保障,具有課時多、周期長、覆蓋面廣等特點,如何將其發展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陣地,充分發揮其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中的育人價值,已成為高職院校需研究的重點課題。
一、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有機化學教學改革重要意義
首先,有機化學屬于自然科學類,能夠反映事物自然規律與運行機理,客觀性較強。教師在教學中通常僅注重幫助學生構建理論知識框架,忽視引導學生價值觀念,導致該課程教學模式難以充分滿足新時代教育的大格局。在有機化學教學中落實課程思政可推動教師立足教學特點,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價值理念與思政元素,依托其引導學生價值觀念,構建全新教學模式,并緊抓學生價值觀念形成關鍵期,在無形之中推動學生建立正確價值體系[1]。其次,有機化學教學理論性較強,教學內容不僅錯綜復雜,還蘊含著深奧的原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極易產生枯燥乏味感與畏難心理。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可推動教師主動引入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動案例,創新教學方式,不僅可強化教學趣味性,還可以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最后,有機化學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為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利用不當極易出現諸多不良影響,如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蘇丹紅事件等。在有機化學教學中落實課程思政建設可推動教師以教學內容為支點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與文化自信,推動愛國主義情懷進入學生心中腦中,為學生成長為合格社會人才夯實基礎。
二、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有機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合理有效的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建設需教師挖掘有機化學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部分教師并未真正理解什么是思政元素,在業余時間也僅關注與自身專業有關的理論知識與內容,導致其不知如何尋找思政元素,甚至僅依托網絡獲取與“有機化學”有關的思政教育內容,最終出現為引導學生價值觀念強行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的情況,忽視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是否真正契合,不僅影響學生有機化學知識學習效果,還無法真正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目標。
(二)教學方式固化
課程思政背景下,大部分教師仍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停留在“教師講故事、學生聽故事”的層面,雖容易實施,但極易導致教學內容浮于表面的說教,教師較少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或組織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分析某一問題,不僅影響了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度,還將直接影響最終育人效果。
(三)考核體系缺乏科學性
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有機化學”教學考核應滿足課程思政教育目標,使學生立足客觀角度辯證分析、解決問題,最終實現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同步提升。當前,部分高職院校極易出現教師不重視考核的問題,僅為完成期末考核任務開展考核工作。并未根據產出導向理念設計考核內容,僅能夠考查學生有機化學理論知識與掌握情況,無法考核學生運用思政理念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直接影響考核實效性,還無法為高職院校開展有機化學教學改革工作提供參考[2]。
三、課程思政 背景下高職院校有機化學教學改革路徑
(一)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改革“有機化學”課程教學需高職院校從宏觀角度做好規劃工作,二級學院與教師共同參與其中。高職院校管理部門應編寫課程思政教學指南,完善教學管理制度,規范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工作。二級學院應落實院校指示,推動有機化學教師與思政教師開展合作,攜手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確保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有機化學教學內容科學性與合理性。
如,緒論部分主要內容包括有機化學研究對象、發展歷程、相關概念等,教師可將有機化學發展史與著名化學家對社會的貢獻作為思政融入點,介紹李比希、侯德榜、邢其毅、袁承業等化學家的事跡,依托優秀人物高尚品格、愛國情懷、刻苦鉆研的精神熏染學生價值觀,強化其科學探索意識。在“烷烴”一章中,教師可將“自然界的烷烴”作為思政融入點,向學生介紹天然氣、煤氣等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安全事項,推動學生敬畏生命,提升其安全意識;還可將“環烷烴穩定性”作為思政融入點,向學生詳細介紹諾貝爾獎三位得主拜耳、哈塞爾、巴頓的事跡,幫助學生了解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以此培養學生運用科學世界觀解決問題的意識。在“不飽和烴”一章中,教師可將馬氏規則與聚合、異戊二烯和橡膠作為思政融入點,分別向學生介紹馬爾科夫尼科夫的事跡與石墨烯等新材料在各領域中的應用前景,強化學生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與創新意識。在“環烴”一章中,教師可將角張力作為思政融入點,向學生講述“拜耳張力學中錯誤之處”,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在“羧酸及其衍生物”一章中,教師可將酯化反應作為思政融入點,向學生講述“三硝酸甘油酯既可做炸藥也可成為救命藥”,幫助學生認識到事物可能具有兩種互相矛盾的性質或傾向,推動其樹立正確價值觀與人生觀;教師還可向學生講述“菲利克斯·霍夫曼發明阿司匹林的故事”,以此面向學生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強化學生職業道德修養[3]。
(二)靈活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
首先,在課堂導入中引入課程思政。課堂導入需能夠調動學生求知欲望,推動學生主動思考。故此,課堂導入不僅應具有趣味性,還應契合課堂教學主題,能夠推動學生深入思考。教師可運用音頻、視頻、實物展示等方式進行課堂導入,在準確把握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吸引學生注意力,推動學生主動思考。如,在“立體化學”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堂導入時向學生播放周其林教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視頻片段與手性催化劑及其立體骨動圖,向學生直觀展示螺環和手性,并依托周其林教授嚴謹、勤奮、專注的科學家精神熏染學生思想,鼓勵學生腳踏實地學習新知識,日后為社會發展做貢獻[4]。其次,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角”地位,靈活采用討論式教學、案例分析教學,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在思維碰撞中啟發學生思考,鍛煉學生依托專業知識與正確價值觀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解“Wolff-Kis hner-黃鳴龍還原反應”時,教師可向學生詳細介紹黃鳴龍輾轉回國,成為我國甾體激素藥物工業奠基人的事跡,并補充介紹Roskamp-馮小明反應、張緒穆烯炔環異構化等人名反應,幫助學生認識到我國科學家在國際化學領域的重要地位,在調動學生有機人名反應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喚醒學生愛國熱情,強化學生民族自信[5]。教師還可在課堂教學中預留部分時間,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教材中出現的人名反應,并討論、梳理人名反應的起始原料、反應條件及其合成應用等,分組展示討論成果,在使每位學生都能夠深入學習人名反應的基礎上鍛煉學生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
(三)在實驗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
實驗是有機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操作、簡單的有機物合成和鑒定方法。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改革有機化學教學需高職院校引導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強化學生民族自豪感,依托榜樣人物真實事跡熏染學生思想,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育人。如,在乙醇蒸餾實驗中,教師可向學生介紹《本草綱目》中記載的燒酒方法,并展示古代、近代蒸餾酒裝置,引導學生研究其與現代蒸餾裝置的不同之處,使學生了解到我國釀酒歷史源遠流長,以此強化學生民族自信[6]。在“茶葉中咖啡堿的提取”實驗中,教師可向學生介紹中國是茶葉的發源地,茶文化更是反映出我國傳統文明利益,其內涵則是我國文化的具體體現;再結合浙江大學茶學系研究成果引入如何研究茶葉成分與功能,引導學生立足專業角度審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依托民族傳統文化鑄魂育人。在“聚乙烯醇水凝膠制備”實驗中,教師可在課前要求學生自主搜集與聚乙烯醇水凝膠應用有關的資料,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并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介紹水凝膠在醫學方面的研究成果,例如,浙大藥學院顧臻教授用水凝膠進行藥物釋放抑制腫瘤、基礎醫學院歐陽宏偉教授用水凝膠進行心臟手術止血等事例;以真實人物的真實事跡激發學生求知探索精神,推動學生樹立以創新造福人類的遠大理想,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奉獻意識,推動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
(四)優化考核體系
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有機化學教學考核應注重進行過程性評價,并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應關注學生理論知識學習情況,還應考查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各維度發展情況、學習興趣等。并將考查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明晰自身短板,為學生在課余時間自我提升提供重要參考。教師還可在教學結束后設置調研題,結合學生答題結果考察其對思政元素的接受度,為后續優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提供新思路。例如“含氯有機化合物”一章中增加了與愛國情懷、社會責任、科學精神等有關的教學內容,旨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教師可結合其要求學生分享自身體會與感悟。再如,在“淀粉、蛋白質、氨基酸”章節教學中詳細講解了祈州特色雜糧小米、高粱、豆子等營養成分,以此引出了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人憑借小米加步槍抗擊侵略者的事例,將紅色文化融入了教學內容。教師可要求學生結合該部分內容分享自身學習心得與體會。
在期末考試中,教師可結合社會熱點問題、教學內容、時事政治等設計開放性考試內容,在考查學生專業知識掌握情況的基礎上考核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結合學生考試結果研究課程思政建設目標是否實現[7]。如,設置有機合成路線設計題,要求學生自主選定基礎原料,通過自主查閱相關資料設計步驟簡短、理論產率高、產物容易分離、符合政策法規、綠色環保且廢棄物能夠排放再利用的合成路線,并將原料使用是否廉價易得、是否符合綠色化學理念、是否適合大規模生產、步驟是否簡單等作為評分標準。教師還可設置主觀論述題。如,以“反應停”悲劇事件為背景,向學生詳細闡述沙利度胺藥物對孕婦產生的不良影響以及其在多種癌癥、麻風結節性紅斑中的療效,請學生分析“反應停”悲劇事件背后的化學本質原因,評價其對人類健康的利弊,并詳細闡述原因,考查學生能否立足專業知識角度分析問題以及其能否主動挖掘事件背后蘊含的“思政”內涵,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推動學生在堅守科學倫理規范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充分發揮教學考核育人價值。
(五)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需高職院校與教師共同努力。首先,高職院校應做好“教育者先受教育”工作,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活動,如,以“課程思政之‘道——潤物細無聲”為主題的講座,幫助教師深入認識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的標準以及推進課程思政需做出的準備等;以“《有機化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大賞”為主題的研討會,拓寬教師教學思路。高職院校還應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推動教師主動強化自身道德修養,樹立良好道德品質。高職院校可定期開展教工日常活動,為教師搭建與其他教師共同交流的橋梁,在思維碰撞中拓寬教師教學思路,形成獨具特色的有機化學教學風格與特色,保證課程思政建設成效性。其次,教師應主動強化自身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深入學習與有機化學有關的新知識,密切關注有機化學領域最新研究動態,強化對有機化學知識內在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認識,主動將思想引領貫穿到教學全過程中。最后,做好專業教師引進工作。高職院校應在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與人才培養要求的指導下積極引進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專業教師,充實師資隊伍,合理規劃課時安排,確保每位教師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思政元素挖掘、教學方式研究等工作中,以此提升有機化學教學的實效性。
四、結語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開展有機化學教學改革工作既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培養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關鍵。高職院校應提高對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深入挖掘有機化學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創新教學方式與考核內容,并注重在實驗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全方位打造育人新格局,在無形之中強化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使有機化學教學更具溫度與深度。高職院校還應通過組織教師參加相關培訓活動、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推動教師主動提升自我、充實師資隊伍力量等方式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為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重要支撐,保障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有機化學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切實培養術德兼修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何萍. 高職藥學專業有機化學融入課程思政的探索與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22(23):79-81.
[2] 張樹永. 當前“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不足及未來建設重點——以化學類專業課程為例[J]. 中國大學教學,2021(08):42-46.
[3] 張莉,羅建成,申明樂,等. 有機化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施探索[J]. 廣州化工,2022,50(15):249-251.
[4] 張強. 潤物無聲式將思政元素融入有機化學課程教學[J]. 大學化學,2022,37(10):194-199.
[5] 江俊,段文貴,周立亞. 有機化學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 大學化學,2022,37(10):200-205.
[6] 劉占祥,秦敏銳,邵東貝,等. 課程思政背景下大學基礎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J]. 化學教育(中英文),2022,43(10):67-73.
[7] 趙三虎,席福貴,董智云,等. “四新建設”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思政探索——以有機化學課程為例[J]. 云南化工,2022,49(07):170-173.
(薦稿人:卞薇,南京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