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芳

【摘要】目的:探討“互聯網+護理服務”模式在母嬰居家延續護理中的構建及應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20年構建了“互聯網+護理服務”模式,在實施該模式過程中組建護理團隊,開展相關培訓考核及準備工作,明確了服務內容及流程,為出院后母嬰提供居家延續護理。結果:2020年8月—2022年6月共開展了84例母嬰居家延續護理,母嬰護理效果滿意度達到了100%,無不良事件發生,同時也有效提升了護士的價值感與成就感。結論:“互聯網+護理服務”模式的運行幫助母嬰足不出戶即可享受醫院同質化護理服務,提高了產婦的滿意度,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解決實踐中碰到的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護理服務;母嬰護理;居家延續護理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and Nursing Service” in Home based Continuing Nursing Care for Maternal and infant
LIU Hongfang
Zhongd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Internet and nursing service”- model in home based continuous nursing care for maternal and infant.Methods:In 2020,our hospital built the “Internet and nursing service” model and established a nursing team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odel.Relevant training,assessment and preparation work were carried out,and the service content and process were defined to provide extended care at home for mothers and infants after discharge.Results:From August 2020 to June 2022,continued home care were carried out for a total of 84 cases of mother and infant,and the satisfaction of mother and infant care effect reached 100%,with no adverse events,effectively improved nurses sense of value and achievement.Conclusion:The operation of “Internet and nursing service” mode helps mothers and infants enjoy hospital homogenized nursing services without leaving home and improves maternal satisfaction,which is worth of further study and promotion,but it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ractice.
【Key?Words】Internet and nursing service; Maternal and infant care; Home based continuing care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母嬰健康引起了更多的關注,產婦產后住院時間短,不能滿足母嬰的護理需求,缺乏讓產婦及家屬全面掌握母嬰護理的相關技能,給產婦及其家庭帶來了極大的困惑。目前,國內常規產后隨訪多為電話隨訪或限時家訪,其模式比較單一,存在時效性差等缺陷[1],不能滿足產婦在家護理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實際問題?!盎ヂ摼W+護理服務”是指醫療機構利用本機構注冊的護士,依托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出院患者或患有疾病、行動不便的特殊群體提供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為主的護理服務。2019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下發了關于《“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確定江蘇省等6省省市作為首批試點。2019年4月,江蘇省衛生廳衛計委也印發了《江蘇省“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為了貫徹落實相關文件精神,我科于2020年8月正式啟動“互聯網+護理服務”。通過組建“互聯網+護理服務”??品招〗M并培訓考核,規范上門服務模式,完善服務流程,借助互聯網平臺及第三方應用“金牌護士”APP,對我院出院后的產婦開展了母嬰居家延續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平臺建立
產后訪視是產婦出院后從醫院到家庭的延伸護理服務,我院對于出院后的孕產婦一直以來都以電話回訪為主,后利用微信平臺,建立了各種微信群,雖然微信能提供語音、視頻,但對于年輕的新手爸媽來說,需要更為直接的、個性化的護理服務。我院是江蘇省首家實施信息化的醫院,它利用了互聯網技術和第三方帶來的機遇信息技術平臺建立合作機制,采用現代移動信息技術和終端系統,建立“金牌護士”APP和我院公眾號,平臺設計為患者端、護士端、管理端三個端口,為我院出院后的產婦提供方便快捷的居家護理服務。
1.2 人員建立
管理端由護理部安排分管人員統管,產科??品招〗M分為產婦組和新生兒組,兩組組長由兩位產科護士長擔任,負責統籌、協調工作。產科??菩〗M成員自愿報名,由五年及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的護師及以上技術職稱,本院執業注冊并通過信息認證,均參加了“上門護理相關知識”的規范化培訓,考核合格的護理人員。
1.3 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崗前培訓
我院自2020年開始啟動“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以來,產科??品招〗M組織學習了醫院制定的“互聯網+護理服務”相關規范、制度與流程,同時也學習了相關方面的安全教育和法律知識,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知識和意識,強化風險管理意識,保障服務安全。產科科室采用理論授課、情景模擬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對專科服務小組進行了培訓與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1.4 “金牌護士”APP應用前準備
為了讓孕產婦知曉“互聯網+護理服務”,通過孕產婦微信群、孕產婦護理門診、孕婦學校、出院指導單等多渠道宣傳,讓大眾知曉,對有需要的產婦及家屬指導預約操作步驟。產科護理團隊通過文獻檢索,建立居家母嬰護理評估單和護理記錄單,同時準備母嬰護理服務箱及專用服裝。母嬰護理服務箱內備有快速手消毒液、消毒棉簽、紗布、黃疸儀、吸乳器配件等物品。
2.1 服務對象
在我院分娩的南京主城區母嬰人員,產婦及家屬需簽署“互聯網+護理服務”知情同意書,并上傳個人身份證信息、出院記錄等。如是新生兒的護理服務還需要提供一些新生兒體重、胎齡、出生時間、臍部照片等原始資料,這樣便于上門的護理人員選擇適當的器材。2020年8月—2022年6月共有84例產婦通過“金牌護士”APP平臺預約了護士上門服務。84例中有產婦護理服務需求的33例,有新生兒護理服務需求的51例。
2.2 服務內容
遵循服務內容以需求高、風險性低、易于操作的護理技術為主的原則,產婦方面開展了乳腺疏通、催乳等項目,新生兒方面開展了新生兒沐浴、撫觸、親體訓練、黃疸監測與處理指導、臍部護理等項目。APP平臺頁面設定護理服務項目、護理人員介紹、服務價格等內容。產婦有需求時可自行通過平臺下單選擇需要的服務內容、出診的時間等。
2.3 服務價格
醫療護理服務價格參照“江蘇省三甲醫院醫療收費標準”進行收費,綜合考慮交通成本、護士勞務報酬、耗材費等,產婦通過平臺支付,由第三方平臺代為收款。
2.4 服務流程
產婦下載“金牌護士”APP進行注冊并上傳個人身份信息,選擇服務項目,上傳就醫資料,支付訂單后,由互聯網護理服務中心平臺工作人員對訂單進行審核,包括產婦的個人信息、病歷資料等,并評估母嬰的服務需求、護理技術難度等情況。審核通過后與產科護士長溝通,選派休息的護理人員接單上門服務。接單的護理人員在APP護士端接單后,查閱產婦的住院病歷,必要時可與產婦電話溝通,了解產婦的需求,準備相應的物品,按約定時間點進行上門護理服務。上門的護理人員進產婦家門時需更換專用服裝,出示工作牌、健康碼及核酸報告。然后對母嬰情況進行整體評估及進行相應的護理操作,并給予相應的??浦R宣教,服務結束時讓產婦及家屬評價,服務雙方確認簽字后服務終止。服務時長不能少于40min。上門服務結束后1周內電話或微信隨訪1次。護理服務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垃圾廢物按規定及時處理,并上傳醫療垃圾處理照片至“金牌護士”APP平臺。
2.5 效果
通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護士在閑暇時間內將護理專業技能轉化成附加收入,有效提高了護士的價值感與成就感,提高了護士主動參與的積極性。APP平臺設置的位置監控、全程錄音及一鍵報警裝置的應用,避免了護理糾紛的發生,也保護了護理人員的人身安全。對于產婦來說,通過平臺下單在家就能享受到醫院的同質化護理服務,有效改善了護患關系,提高了產婦的滿意度。84例母嬰護理效果滿意度達到了100%。自2020年8月—2022年6月,我科已成功開展了“互聯網+護理服務”84例。見表1。

中國有“坐月子不出門”的傳統生育文化,而“互聯網+護理服務”不僅彌補了傳統電話跟進獲取信息的不全,還解決了入戶走訪對時間成本和空間距離要求較高的問題[2]。“互聯網+護理服務”提高了患者的認知度[3]。同時減少了母嬰在醫院與家庭之間的奔波,節省了時間,醫院的門診壓力得到了有效的緩解,從而避免了醫患矛盾的產生。在我院開展的上門服務中,以新生兒服務需求居多,對于初產婦來說,引起產后不同程度擔心和焦慮的主要是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母乳喂養、大便、新生兒黃疸的動態變化等因素[4]。國內初產婦對寶寶護理相關知識的需求更加旺盛[5]。需要我們今后在新生兒的護理方面繼續加強。
與傳統護理服務相比,“互聯網+護理服務”未形成一套規范的護理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同時護理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護理服務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需要構建一套適合“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護理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規范服務內容,同時醫療機構也需要為提升居家護理服務隊伍的整體水平,構建完善的居家護理培訓體系,保證優質的服務質量。
“互聯網+護理服務”是為滿足當代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需求,是迎合社會發展的一種新的護理模式,是大數據時代和中國醫療衛生改革下護理新業務發展的必然結果。該模式的開展不僅使部分患者能夠享受居家護理的便利,同時也緩解了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但是,患者和護士的安全、服務中的問題和矛盾有待進一步解決。我們的政府部門、醫院、平臺三方合力,推動“互聯網+護理服務”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完善、統籌規劃。同時,作為護理人員的我們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增強緊急救治和緊急處置能力,面對居家環境中患者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進行積極的救治,降低執業風險,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 田露,陳英.“互聯網+”延續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9(17):17-19.
[2] 蘇南南,何登月.“互聯網+”延續護理的應用及展望[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10):184-185.
[3] 王杏芬,陳娟華,王玲玲,等.醫共體模式下“互聯網+護理服務”體系的建立與運行[J].護士進修雜志,2021,36(11):1053-1055.
[4] 李紅葉,余幼芬,蔣紅娜,等.母嬰延續性居家護理“互聯網+”信息平臺的構建與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21,2(36):213-216.
[5] 閆澤雨,單勝華,薛松梅,等.初產婦產褥期延續性護理需求調查研究[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6,33(3):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