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多數英語歌曲旋律優美、節奏感強,將其靈活運用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能提升課堂的靈動性,還能逐步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語感,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備受英語教師和小學生的青睞。文章基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從歌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意義、運用原則、運用策略等三個方面探討歌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妙用,以期讓英語課堂活起來、動起來,真正意義上“樂”動童心,讓小學生在快樂的體驗中習得英語。
關鍵詞:小學英語;歌謠教學;新課標
作者簡介:張絢樓(1984—),女,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二幼兒園。
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音樂會對人的語言智力產生直接的影響。也就是說,巧用歌謠可以提高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事實上,很多歌謠具有優美的旋律,節奏明快,歌詞朗朗上口,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這正好契合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生在快樂的律動中體驗英語、習得英語的理念。同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歌謠,也是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的創新和優化。
一、歌謠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一)歌謠教學是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手段
歌謠教學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小學生機靈活潑,好動愛玩,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唱起來動聽感人、讀起來容易理解的歌謠,不僅有助于發展小學生的語言能力,還有助于小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1]。譬如,在引領學生學習“holiday”這一單詞時,教師可以先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端午節,再引出西方國家重要的節日—萬圣節(Halloween)。教師可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制作萬圣節要用的南瓜燈,在課上展示,并說一說制作過程和感受。而后,教師可讓學生自由組合,練習“Trick or Treat”這首歌謠,并提示學生抓住歌謠中的重點詞或句子進行朗讀,如“Knock”“Knock,trick or treat?”“Who are you?”“I'm a ghost.”“I'm a little ghost.”等。學生們通過親手制作和表演展示,既參與了語言實踐活動,也親身感受了西方文化[2]。
(二)歌謠教學是促進小學生智力開發的關鍵
將歌謠融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學生參與英語活動的機會將會增多,課堂教學氛圍也會變得輕松愉悅,智力開發的教學目標也就更容易實現。一方面,進行歌唱、品讀和吟誦,能拉近小學生與英語學科之間的距離,使小學生在課堂上樂于用英語進行交流與歌唱,發展小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逐步提升小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英語教師將重點內容編寫成精煉、朗朗上口且易于傳唱的歌謠,既能給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韻律美、節奏感,也能激發小學生學習歌謠的欲望和興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唱演歌謠會”“開火車填詞爭紅花”“最美歌謠搜集瓶”“我與歌謠的故事”等活動的開展,可使小學生對英語歌謠的學習從課內走向課外,從簡單的閱讀背誦走向創作實踐[3],這更能激發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歌謠的
熱情。
二、歌謠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第一,針對性原則。英語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教材單元話題選取或創編歌謠,有針對性地提供一些有意義且能被小學生理解、接受的歌謠作為英語學習的輔助素材,從而幫助小學生掌握英語的發音、語調,培養小學生的語感,助力小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語音知識。
第二,趣味性原則。小學生的情緒狀態會直接影響其記憶效果,教師可以在教學重難點內容時引入歌謠,這既能使英語課堂變得愉悅有趣,又能減輕學生的壓力。譬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選用童謠來營造愉悅的課堂氣氛。同時,由于小學生的感知和模仿能力較強,且有強烈的表現欲望,英語教師還可以選取一些通俗易懂、趣味橫生且節奏歡快的英語歌謠來讓小學生參與互動,這既能發揮歌謠的“催化劑”作用,也能提振小學生的英語學習
狀態[4]。
第三,多樣性原則。同一課堂的學生,由于個人的智力發育、努力程度等不同,其在課堂上的表現、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也不盡相同。因此,英語教師要選取不同類型的歌謠來優化課堂,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基于新課標的歌謠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在歌謠的選擇上下功夫
第一,教師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選擇不同類型的歌謠。教師可為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選富有童趣、樂感強、句子簡短的歌謠,如“ABC song”“Do-Re-Mi”“Happy New Year”“Ten Little Indians”等;為小學三、四年級學生選“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Apple round”“Old Macdonal Had a Farm”等歌謠;為小學五、六年級學生選“Two Little Blackbirds”“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Mary Had a Little Lamb”等歌謠。
第二,教師要依據學情、單元主題選不同類別的歌謠。譬如,在學習陜旅版四年級上冊Unit 2 What Do They Have on the Farm?時,教師可利用童謠“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引出本課關于農場動物的詞匯,并運用句型“What do they have on the farm?”和“They have pigs/ducks/cows/horses/hens/sheep.”引導小學生進行對話練習。這樣緊扣所學內容的童謠,非常契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不僅能使課堂變得豐富有趣,還能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小學生認識到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并對動物產生喜愛之情和保護意識。
(二)在教學環節上下功夫
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中融入歌謠時,要引導小學生對歌謠和所學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幫助小學生發現其中的相同點和不同之處,從而加深小學生對歌謠和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并產生深刻的印象[5]。
第一,在導入環節融入歌謠。譬如,在學習陜旅版四年級下冊Unit 3 Is It Snowing?時,教師可帶領學生唱一首有關天氣的歌謠—“Rain,Rain,Go Away”,引領學生快速進入本節課重點內容的學習之中。又如,在學習基數詞時,教師也可以采用唱歌謠的方式導入,如:“One, two, buckle my shoe;Three, four, open the door;Five, six, pick up sticks;Seven, ?eight, lay them straight;Nine, ten, a big fat hen...”讓學生們在唱歌的過程中加深對基數詞的理解。
第二,在突破重難點時融入歌謠。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學生對詞匯的聽、說、讀、寫和在實際情景中的靈活運用是教學的重難點,而歌謠的融入可以助力小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高效記憶和運用。譬如,在學習陜旅版三年級上冊Unit 8 What Color Is It?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學唱英語歌曲“I can sing a rainbow”;然后,讓學生在該歌詞中找出表示顏色的詞匯;最后,引導學生運用句型“What color is/ are the...?—It's/They're...;Do you have...?—Yes,I do./No,I don't.”進行對話練習,讓學生在語言情境中掌握所學詞匯的讀音和用法。唱歌和對話練習不僅能使羞于張口的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之中,使其掌握單詞的發音和句子語調的升降[6],也能為全班學生學習英語詞匯搭建語言支架,從而實現兼顧個體差異、提升全班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目標。
第三,在鞏固新知環節融入歌謠。譬如,在學完陜旅版三年級上冊Unit 8 What Color Is It?中Part A表示顏色的8個單詞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唱歌謠邊涂色:①Color the sun red;②Color the umbrella yellow and green;③Color the clouds black;④Color the glasses brown;⑤Color the raincoat orange。學生在聽、唱、思、畫的過程中,既能提升辨析能力,也能強化對8個表示顏色的單詞的記憶[7]。
(三)在歌謠的輸出上下功夫
第一,簡單唱跳掌握詞匯。例如,“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是一首認識身體部位的兒歌,內容有趣,歌詞簡單易學,不少小學英語教師將其用于課前熱身,配合用手指和下蹲的動作,課前讓小學生動動手、伸伸腿。在課堂輸出環節,教師可以結合英文繪本From Head To Toe中的內容引領學生做肢體動作,通過唱跳結合,學生既能了解11種動物名稱,還能知曉動物的12個身體部位名稱,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8]。
第二,反復吟唱內化詩意。教師引領學生反復吟唱歌謠,既可以讓學生知曉歌詞的大意,還可以幫助學生不斷內化所學內容。譬如:“Five little ducks went out one day/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Mother duck said“Quack,quack,quack,quack.”/But only four little ducks came back...”這首兒歌內容積極向上,故事情節性強,非常適合小學生吟唱。在獨唱或合唱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概括故事大意并寫成英語小短文。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讓小學生的語音、語調得到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還能引領小學生進行歌謠的創作,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第三,創編歌謠提升素養。比如,在學習陜旅版三年級上冊Unit 1 Hello!一課時,教師可以將“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小孩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兩個小孩梳小辮;你拍三,我拍三,三個小孩吃餅干;你拍四,我拍四,四個小孩寫大字;你拍五,我拍五,五個小孩來跳舞……”改編成“你拍一,我拍一,apple apple蘋果蘋果最香甜;你拍二,我拍二,boy boy男孩男孩很勇敢;你拍三,我拍三,girl girl女孩女孩很乖巧;你拍四,我拍四,cat cat貓咪貓咪喵喵喵;你拍五,我拍五,dog dog小狗小狗汪汪汪……”進行教學。又如,在教學水果的單詞apple、lemon、banana、lime、pear時,教師可進行如下創編:“Apples,apples,red and sweet;I like apples.Lemons,lemons,yellow and sour;I don't like lemons.Bananas,bananas,yellow and sweet;I like bananas.Limes...”也可以進行如下改編:“apples,apples,像臉蛋;bananas,bananas,像月亮;lemons,lemon,像排球...”再如,在教學陜旅版四年級下冊Unit 7 Be Careful!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Help a blind person cross the street”的情景劇歌謠表演任務,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記住交通規則,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運用,培養小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表達,幫助小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培養思維品質,提升核心素養。
(四)注重歌謠的評價形式
在唱演歌謠、賞析歌謠、創編歌謠、完成歌謠小短文寫作任務等環節,教師應設計科學合理、針對性強、清晰易懂的評價量表,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實現教、學、評一體化,從而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和歌謠的熱情。比如,對于改編或創編的歌謠情景劇可以采用具體的評價量表(checklist):①contain noval plots;②use key words & sentence patterns;③make a proper adaptation;④avoid grammatical errors;⑤use rich body language;⑥make eye contact with others;⑦tonal changes。教師和學生根據每個內容進行賦分,最后計算總分。結束后,可以找一節課時間,讓前5名學生為大家匯報演出,這既是對學生英語學科學習情況的考查,也是對熱愛歌謠的學生的鞭策和鼓勵。
結語
總之,設計有層次、有梯度的小學英語教學方案,讓小學生學好英語是一線小學英語教師應不斷思考、改進和實踐的永恒主題。盡管歌謠以其優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和富有童趣的主題備受小學生的青睞,但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歌謠教學中,教師還要不斷優化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內驅力,引領小學生樂唱、樂演、樂學、樂評,讓小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在互動的實踐體驗中習得英語,從而不斷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黃雪梅.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導入法的創新研究[J].知識窗(教師版),2021(8):6.
[2]李錦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導入方法研究[J].家長,2020(17):98-99.
[3]張艷芳.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探索[J].英語廣場,2019(6):134-135.
[4]楊佳祺.基于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與思考[J].英語廣場,2019(9):124-126.
[5]俞良燕.指向高階思維的小學英語對話教學范式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1(23):42-45.
[6]劉小潔,陳玉群.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支架的搭建[J].教學與管理,2020(29):60-63.
[7]曹陽.探究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繪本中的支架建構[J].海外英語,2021(23):206-207.
[8]周婷,肖菊梅.接受美學視角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探究[J].教學與管理,2020(1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