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瓊
〔摘? ? 要〕? 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習方式、學習興趣和學習環境,對教學活動的接受程度也有一定差異。因此,在教學中尊重個體差異,發揮學生的優勢,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非常重要?;诖耍疚膹牟町惢虒W的概念及價值出發,從課堂實施的過程角度,以《認識時鐘》課為例,提出教學設計、教學實施、作業布置、教學評價等多個環節的差異化教學方法,旨在激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力,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個體差異;差異化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5-0040-03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在教學中,只有尊重學生,尊重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在教學中事半功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人格,盡量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創設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自己想學習的欲望,培養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態度,讓每個學生得到優質的綜合發展。每個學生都是具有自己獨特優勢的個體,每個學生之間都存在客觀差異。在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在備課時常常忽略學生價值觀、思維方式的差異和個體需求,采用單一化、形式化的教學方式。這樣就造成明顯的兩極分化,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形成制約。因材施教是老生常談,卻是實際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問題。因此本研究以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一課為例,探討差異化教學在課堂上的應用。
一、差異化教學概述
差異化教學,指的是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才能、特長和興趣,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的有針對性的教學,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滿足不同對象的學習需求,從而保證學生的發展。差異化教學的基礎是教育活動,目的是全面、自由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維能力?;诓町惢虒W的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構建一種差異化的學習環境和方式,能夠讓不同的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得到整體提升。差異化教學和傳統教學之間有著較明顯的差別,具體如下表所示。
傳統課堂和差異化教學的區別
[傳統課堂 差異化教學 重視教學的共性,差異性被掩蓋,只有出現問題時才會受到關注 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的制定過程關注學生差異,深入地進行研究 教學評價多集中在課堂結束后,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教材內容 對學生進行診斷性評估,完善教師差異化教學手段,滿足學生不同要求 通過重復記憶和練習完成學習 通過想象、假設、推理等思維的
同步協調進行教學 較少考慮學生學習意向 教師需要考慮學生喜好 大班教學為主要模式 教學形式豐富 教學內容根據教材擬定 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和風格差異制定 強調理論知識 強調技能應用 作業單一 作業多樣化 ]
二、差異化教學的價值
首先,教師運用差異化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性,讓學生愛上學習。2022年版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重視素質教育。在此背景下,教學方式正在發生改變。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將教材內容教授給學生,再進行練習,以達到學習和鞏固知識的目的。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處于被支配的位置,學習興趣不足。而通過差異化教學,對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個性、不同生活環境的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能夠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激發其學習興趣。
其次,通過差異化教學,能夠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進行差異化教學,把握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更有效地獲取知識,推動教學效果的提升。通過差異化課堂,學生能夠通過不同能力和知識的獲取,培養自己的價值觀、學習態度和情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升學習的效果。例如,在《認識鐘表》一課中,教師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明確理解時針和分針,學會畫表盤等,讓學生發現和了解自己的不足。教師在此過程中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類和整理,在作業設計中實施個性化的思維培養模式,學生能夠自主、自然地完成作業,提高學習效果。
最后,差異化教學有助于促進整體教學目標的完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不同學生的閃光點和長處,通過差異化教學,針對不同學生采用合適的、相應的教學方法,能夠發揮不同學生的優勢,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增強信心,并且能夠促進學生之間增強信任,形成積極的互相學習機制,促進整體學習水平的提升。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提高課堂活力
(一)科學設計教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優勢,達到更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為了提高學習效果,教師應加深對學生的了解。第一,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以及入戶走訪,或者觀察學生日常表現的方式,對學生的基本情況、生活環境以及性格特點等進行了解,了解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第二,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分類,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和知識的起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認識鐘表》的教學中,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的制定可以不必統一,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在此節課中,教師可以制定多個學習目標。第一,認識時鐘,能準確認識時鐘的不同組成部分,知道鐘面上不同數字以及兩針代表的意義;第二,在認識時鐘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學會不同的整時表示方式;第三,在認識時間的基礎上,能夠通過推理、分析和觀察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操作能力;第四,建立學生的時間觀念,能夠利用所學知識,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并學會做一些相關的應用題。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對應以上不同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能有所收獲。
(二)尊重學生差異,實施差異化教學
教師應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需要按照教學計劃,實施差異化教學。首先,教師應尊重學生接受知識能力的差異,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每個學生都是特別的、與眾不同的,教師可以創設有趣的教學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投入學習當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其次,在教學環節中,教師應將最基礎的部分做詳細講解,使所有學生都能夠理解基礎的內容。例如,在《認識時鐘》一節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鐘面進行初步認識,讓學生觀察鐘面,并通過撥動兩根針觀察鐘面的分布。還可以讓學生親自操作,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后,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可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讓每個小組討論稍微超過小組平均知識范圍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積累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布置差異化作業
教師對學生的認知要隨著學生的不斷成長進行調整,對學生動態了解和評估,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變化,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問題,并和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商討出科學的解決辦法,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好的成長和學習。而評估學生學習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分析。教師應選擇基于差異化教學的作業布置方式,避免為所有學生布置相同的作業,實現作業布置的差異化。
例如,在《認識鐘表》的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層次,對不同組別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第一,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布置作業:一輛長途汽車,從A市開到B市需要4小時,但是汽車中途出現了故障,維修花了2個小時,到達B市已經是晚上7點,那么汽車出發的時間是幾點?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布置作業為:小紅從自己家出發去爺爺家,全程需要2小時的時間,小紅在上午11點時到達爺爺家,那么小紅是幾點出發的?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布置的作業為:小博從6時開始看動畫片,看了兩個小時,請問小博幾時能看完動畫片?
通過上面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作業的方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這樣就不會讓有些學生覺得作業難度太大而完不成,還能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產生“我可以”的想法,從而更努力地學習,主動深入地探索知識,讓課堂更有活力,完成教學目標。
(四)結合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內容與生活比較貼近,在教學設計和實施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元素。特別是對于1~2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比較容易從生活化的元素入手,學生通過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知識和事物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關注不同事物,認真思考。教師可以運用差異化教學的理念,把數學知識和學生在生活中對不同事物的觀察有機結合在一起。
例如,在《認識時鐘》的“認識整時”的環節中,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彼此配合,觀察時鐘兩個針的動態變化,讓學生分別負責記錄和操作,互相幫助和監督。在講授時鐘每天要走兩圈的環節中,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例如,在課堂上設置問題:“你們回想一下自己的一天是怎樣過的?你有什么發現?”然后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疑惑,勇敢提問。當學生提問“為什么會有兩個8時”的時候,教師先用鐘面演示,再引導學生觀察得出“一天中,時針在鐘面上要走兩圈,所以會有兩個8時,為了區別這兩個8時,我們在說時間的時候,要記得加上早上、中午、下午、晚上這些時間詞,加以區分。我們可以說,我上午8時在讀書。誰還能這樣仿照說一說?”這樣讓數學知識回歸生活實際,學生養成認真聽課的好習慣,激發學習興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制訂差異化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能夠讓學生和教師認識到課堂的不足,并對教學和學習的方式進行調整。以往的教學評價中,教師是主體,學習成績是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而差異化教學的評價中,教師應該引入他評和自評的綜合模式。例如,在《認識鐘表》的相關內容講授時,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認識時鐘,出現分鐘數計算錯誤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通過組內和組間的評價,全面、系統地學習同學的優點,認識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應避免過于關注成績本身,而應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進行進步性、思維性和創新性等多方面的評價,從不同維度評價不同學生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通過差異化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創新學習,突破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創建更有活力的課堂。
綜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異性,有不同的優勢和不足。教師應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身心發展的角度和智力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潛力和需要,制訂差異化的教學計劃,實施差異化教學方法,制定差異化教學作業和評價機制。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差異,通過差異化教學,實現“學思”與“知行”的統一,促進學生綜合發展,讓學生更有話語權,從而生成有生命力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李愛國.信息化環境下的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模式[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21(7):76.
[2]丁愛平.全納教育視野下的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路徑探究[J].數學教學通訊,2022(28):53-54.
[3]吳志剛.有效實施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進展(教學與科研),2022(2):135-136.
[4]張絮.利用差異促進自主發展: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的實施[J].教育(周刊),2021(26):38-39.
[5]牟朝霞.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差異化教學[J].新智慧,2022(12):74-76.
[6]周繼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差異化教學的嘗試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科研,2022(9):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