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建忠 張夢迪

摘? 要:獸醫臨床診斷學在課程思政資源建設、課程思政融入方式和課程思政思想境界三個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其中,課程思政資源建設主要體現在“三新兩庫一平臺”上,“三新”是指新大綱、新課件和新講稿,“兩庫”是指《靈魂的歌聲》和《獸醫之道》,“一平臺”是指“塔大獸醫”微信公眾號;課程思政融入方式主要體現在“全”“無”“有”上,“全”是指教師寄語全覆蓋,“無”是指故事穿插無縫隙,“有”是指詩詞推送有目的;課程思政的思想境界主要體現在現掛、浸潤和啟發上。獸醫臨床診斷學課程思政取得的成果可助力于獸醫人才的培養,可為其他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獸醫臨床診斷學;課程思政;價值塑造;資源建設;融入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0-0175-04
Abstract: Veterinary Clinical Diagnostics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the way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stat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mong them, the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three new, two libraries and one platform", "three new" refers to the new outline, new lessons and new lecture notes. "Two libraries" refers to Song of the Soul and The Way of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one platform" refers to the Wechat public account of "Veterinarian at Tarim University";the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in curriculum are mainly embodied in "full", "no", and "being", "Full" refers to the full coverage of the teacher's message, "no" refers to the seamless interspersed story, and "being" refers to the purpose of pushing poetry; the ideological level of curriculum ideolog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resent, in filtration and inspiration. The ideology achievements of Veterinary Clinical Diagnostics can help the training of veterinary talents an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other courses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Keywords: Veterinary Clinical Diagnosi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value shap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approach
基金項目: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項目“動物醫學”(YLZYSJ202007);省級一流課程建設項目“獸醫臨床診斷學”(TDYLKC202001)
第一作者簡介:賀建忠(1977-),男,漢族,內蒙古五原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臨床獸醫學方面的教學和科研。
課程教學承載著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功能,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過度重視知識傳授,而將能力培養放在次要地位,至于價值塑造幾乎被完全忽視。“課程思政”其實質不是增開一門課,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而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1]。根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功能結構的劃分(引領、浸潤、深化和拓展)[1],自然科學課程主要在思政教育方面起拓展作用。獸醫臨床診斷學是動物醫學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在學生知識結構完善、能力水平提高和價值觀的培養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獸醫臨床診斷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課程,因此在課程思政教育方面主要起拓展作用。既然為拓展,“政”的功能要相對弱化,而“思”的作用必須凸顯。診斷是從知識水平到思維能力,從思維能力到思想升華的一個遞進過程,因此,立足課堂實際、依據課程教學目標、著眼于獸醫人格培養,開展行之有效的課程思政教學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課程思政的資源
獸醫臨床診斷學課程十分注重課程資源建設,近些年先后出版了關于知識體系構建的《獸醫臨床診斷學教學設計》、關于技能培養的《獸醫臨床診斷學實驗指導》和關于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獸醫臨床診斷學教學研究》,而且出版了《靈魂的歌聲》和《獸醫之道》兩大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近期出版的《獸醫臨床診斷學32講》,融合了以上著作的所有特色,形成了獨特的獸醫臨床診斷學課程思政教學范本。就課程思政教學資源本身而言,獸醫臨床診斷學主要體現在“三新兩庫一平臺”上。
(一)? 三新
“三新”是指新大綱、新課件和新講稿。以前的獸醫臨床診斷學教學大綱只反映教學目的、教學難點、教學重點和教學內容,而新修訂的教學大綱將教學目的一分為三,分別是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其中“價值塑造”主要體現的就是課程思政內容和課程思政目標。新大綱結合教學內容,將思政目標進一步細化,增強了可操作性。新課件在原有基礎上,增設了兩部分課程思政內容:一是充分結合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獨立的幻燈片,并取名為“塔水潤絲路”;二是在每個獨立的課件末尾,設置了“教師寄語”。“塔水”是塔里木河水的簡稱,“絲路”是絲綢之路的簡稱,取名為“塔水潤思路”,就是要充分結合地緣優勢和學校的辦學特色,更好地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塔水潤思路”所涉及的課程思政內容與課程內容銜接自然而無斧鑿或雕琢的痕跡。“教師寄語”用原創的語句闡述了對社會、學校、專業和課程的認識,進一步啟迪學生思維,傳遞人生的正能量。新講稿在課程思政融入方面更加全面,無論是“潤物細無聲”的浸潤,還是“長篇大論”的吶喊,都與課程內容實現完美結合,很少留下說教的痕跡。
“三新”之中,新大綱是課程思政的框架,新課件是課程思政的磚石,而新講稿是課程思政的水泥和砂石。框架反映的是課程思政的總體結構,磚石體現的是課程思政的承重支柱,而水泥和砂石彰顯的是課程思政的無縫對接。有純鋼打造的間架結構,有磚石堆砌的厚重支柱,有水泥、砂石彌縫的完美墻面,獸醫臨床診斷學課程思政的大廈就能巍然屹立在獸醫人才培養的征途中,起到避風雨、保溫暖和潤心田的作用。
(二)? 兩庫
“兩庫”是指獸醫散文集《靈魂的歌聲》和介紹獸醫文化的專著《獸醫之道》。《靈魂的歌聲》和《獸醫之道》中的很多觀點,起始于對獸醫臨床診斷學課程教學的反思,經延伸、拓展和闡述后,又反過來應用于獸醫臨床診斷學課程教學,從而達到課程價值塑造的目標。課程思政的主體“教師寄語”,80%出自《靈魂的歌聲》,10%來源于《獸醫之道》。至于課程中穿插或零星散在的課程思政內容,也多來源于這兩部著作。本著“取之診斷,用之診斷”的原則,獸醫臨床診斷學課程思政體系形成了良好的自循環體系。到目前為止,《靈魂的歌聲》和《獸醫之道》不僅僅是獸醫臨床診斷學課程思政的兩大資源庫,同時也是其他獸醫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參考書。
(三)? 一平臺
“一平臺”是指“塔大獸醫”微信公眾號。課程思政的融入,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更應該“埋伏筆”與課堂教學之前,“亮底牌”與課堂教學之后。而要做到“埋伏筆”與“亮底牌”,微信公眾號就是最佳的媒體。“塔大獸醫”微信公眾號是筆者的個人賬號,主要致力于宣傳塔里木大學獸醫教育教學的成效以及普及獸醫的基本文化。常在課前推送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詩詞,如《獸醫發展簡史詩歌集》,引導學生預習,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繼承和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起到思政的作用。也常在課后推送一些總結性的詩詞對聯,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讓學生體會到詩詞之美、精煉之美、應用之美,如總結漿液性鼻液和黏液性鼻液的對聯:“漿液無色形如水,黏液灰白狀似粥。”鼻液固然惡心,但也不能阻礙了獸醫吟詩作對的興致,這就是要傳遞給學生的信息。通過“一平臺”推送詩詞,其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和強大的適應能力,從而成為一個健全、健康、有情趣的獸醫人:花好月圓故能欣賞,殘敗污濁也能適應。
二? 課程思政的融入
對于專業課而言,課程思政的融入方式十分重要。以課堂教學課程思政融入為例,思政內容的引入要與授課內容緊密結合、完美呈現,即在學生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引入、闡述、升華,而不是生硬地插入。課程思政的生硬插入不僅起不到價值塑造作用,而且會讓學生倍感突兀,頓生反感,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對課程原有內容的失趣。獸醫臨床診斷學在課程思政融入方面采用“全”“無”“有”三種模式,既有顯性的、發自肺腑的寄語,也有隱性的、幽默的各類故事,此外還有看似無關緊要、實則大有目的的詩詞。“全”是指教師寄語全覆蓋,即用原創的語句與學生分享人生的感悟;“無”是指故事穿插無縫隙,即在知識點的解釋、類比過程中,延伸至故事,升華為說理;“有”是指詩詞推送有目的,即在課前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和課程內容有關的詩詞,一方面讓學生領略詩詞之美,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專業之趣。
(一)? 教師寄語全覆蓋
現行的獸醫臨床診斷學共有32講,學時分配32學時,附送“教師寄語”32句(表1)。教師寄語均為原創,且多以對聯的形式出現,意在傳遞正能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專業認同感。
(二)? 故事穿插無縫隙
獸醫臨床診斷學課堂氣氛的營造、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課程思政的體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故事。臨床診療上的故事、生活中的真實故事、雜志中的哲理故事、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史故事,無不按時對縫地嫁接到課堂教學內容上。由典型癥狀引出鴨病診斷(維生素B1缺乏癥),由示病癥狀引出網絡報道(性別與染色體),由肺臟檢查引出新冠防治(獸醫在新冠感染防控中的作用),由盲目運動引起出“窮途之哭”(魏晉名士的驚世駭俗),由糞便檢查引出歷史名言(“以史為鑒”引申為“以屎為鑒”)。無論什么類型的故事,插入的目的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幫助學生理解專業術語,二是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三是發揮課程的價值塑造功能、傳遞人間正能量。
(三)? 詩詞推送有目的
利用“塔大獸醫”微信公眾號推送與課程內容有關的詩詞,不僅有利于學生高校預習,同時利于中華詩詞的再創作。教師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學生才可能云起而從。如在講解第二講“獸醫臨床診斷學發展簡史”之前,推送十余首原創詩歌,每首詩歌表明一個時代獸醫發展的主要成就,顯得文雅、有趣、高效。如描寫西周至春秋時期獸醫發展成就的詩:“西周發展到春秋,已有獸醫治獸瘍。鮮肉食品能檢驗,灌藥手術兼護養。”專職獸醫的出現、肉食品檢驗的開始和治療技術的進步,是西周至春秋時期最重要的獸醫成就,但通過短短的四句詩就能夠徹底點明,這充分說明了我國詩歌藝術的偉大成就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再如,明清時期的獸醫成就可以用以下詩句表述:“洪武滅元始建明,獸醫培訓起基層。人獸通用大藥典,本草綱目李時珍。元亨共著療馬集,貴州出土有豬經。活獸慈舟涉獵廣,豬牛羊馬犬貓禽。”獸醫基層培訓始于明代;明代李時珍完成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人獸通用;喻本元、喻本亨兩兄弟合著了《元亨療馬集》,將馬病治療推向了新高度;1956年貴州出土了《豬經大全》,填補了我國歷史上豬病防治專著的空白;《活獸慈舟》是一部綜合獸醫著作,眾多動物的疾病防治之法在書中都有論述。
除了推送具有歷史感的詩詞外,還可推送帶有問題導向的詩詞。如在講解第21講“反芻動物胃腸檢查”之前,可推送如下詩詞:“瘤胃大發易擴張,網胃低小愛受傷。瓣胃居中常阻塞,真胃游離變為忙。”反芻動物的4個胃各有特點,其特點不同,檢查方法各異。該詩詞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反芻動物4個胃的特點,另一方面能夠引發關于診斷方法的思考。獸醫臨床診斷學是動物醫學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其中的重要知識點都可以通過詩詞予以總結、提煉,甚至能夠上升到人生境界的高度。在日常的教學中,只要勤于總結,實時推送,就一定能夠更加充分地發揮課程思政作用。
三? 課程思政的境界
課程原本就有育人的功能,即知識傳授和品德培養是密不可分、融為一體的。只是隨著課程學時的壓縮,很多教師疲于專業知識講解而弱化課程育人功能。課程思政的提出,針對的正是重知識講解而偏廢育人功能的課堂教學現狀。如何在學時減少的情況下,不失課程的育人本質,這是值得教師研究的問題。課程思政的最高境界不是生硬的“插話”,而是精彩的“現掛”;不是當頭棒喝的吶喊,而是悄無聲息的浸潤;不是板著面孔的說理,而是曲徑通幽的啟發。
(一)? 現掛
“現掛”指演員根據演出的實際情況,在適宜的情境里,聯系當時當地發生的事件,現場進行即興發揮。講課雖然不是表演,但是對于現掛的要求卻是很高的。教學雖然是在精心的備課基礎上開展,但多數精彩需要現場發揮才能點亮。課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價值塑造,在于傳遞正能量,在于培養學生的人格。而要想達成此目的,抓住一切可以“借題發揮”的機會,是貫徹落實課程思政的最佳途徑。如講到犬持久性右主動脈弓的X線檢查特征時,恰好有一種典型的“卡脖子”征象,并以此引申到獸醫行業的一些“卡脖子”問題,如獸用診療設備、獸藥和疫苗等生物制劑,從而激發學生燃起愛國熱情、科學研究熱情和服務動物診療行業熱情等。
(二)? 浸潤
開展課程思政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無聲的浸潤。浸潤用唐詩形容就是“潤物細無聲”,即正能量不知不覺流到學生的心田,高尚道德情操的種子不知不覺地在學生心中發芽。作為動物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獸醫臨床診斷學要以知識傳承和技能培養為主,但同時也要兼顧價值塑造。由營養良好聯想到小學課文《美麗的公雞》,由《美麗的公雞》上升到為人處世的哲學;由回視聯想到《長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詩句,由“回眸一笑百媚生”延伸出“回眸一視百痛生”的回視特征;由陳-施二氏呼吸聯想到“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的趣聯,有“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描繪出了陳-施二氏呼吸的特征。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即便是一門純科學的課程也要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學的魅力,這就是課程思政的浸潤。
(三)? 啟發
教學原本就是一種啟發藝術,只是在后來的專業教學中逐漸被淡化了,變成了生硬知識的傳遞。教學過程中,除了在科學問題上予以啟發外,還要在思想、道德和價值等方面進行啟發。獸醫的本質、獸醫的偉大、獸醫的素質、獸醫的目標和獸醫的精神等,都需要在教學中通過課程思政的融入進行有效的啟發。通過問診的技巧啟發學生對獸醫道德的思考,通過尿液的檢查啟發學生對自我的反省,通過中國獸醫發展簡史的介紹啟發學生對歷史的尊重,通過產生誤診的原因啟發學生對人生是非的把握。課堂的互動與問答是實施啟發式教學的最好方式,“問者基于思考,答者意在啟發”[2]是啟發式教學存在的真諦。
獸醫臨床診斷學課程思政通過不斷的研究與實踐,不論是在課程思政資源建設上、課程思政融入方式上,還是在課程思政融入境界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2] 賀建忠.靈魂的歌聲[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