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雯
摘 要 整本書閱讀是發展學生閱讀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包括:導讀激趣,制定整本書閱讀計劃;懸疑探索,完成整本書初讀任務;合作探究,漸入整本書深度閱讀;讀書交流,反饋整本書閱讀成果。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整本書閱讀 導讀 合作探究
初中語文統編教材中的單篇選文與名著導讀都指向整本書閱讀,要求教師將整本書閱讀教學納入到教學計劃中來,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構建起完整的整本書閱讀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名著的主旨內涵,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導讀激趣,制定整本書閱讀計劃
統編語文教材在每個學段都編排了名著導讀篇目,確定了名著導讀的學習目標。為完成名著閱讀教學任務,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讀環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明確閱讀目標,制定并執行整本書閱讀計劃,從而消除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畏懼感。
如在《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安排導讀活動,幫助學生順利從單篇閱讀過渡到整本書閱讀,引導學生制定整本書閱讀方案。導讀教學環節包括:環節一,導入名著。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已學習過的魯迅作品,總結出自己心目中的魯迅形象,接著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創作背景、思想特點等,讓學生對比少年魯迅形象與心目中魯迅形象的異同,激活學生的閱讀期待。環節二,指導單篇課文閱讀方法。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閱讀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默讀、速讀、精讀、略讀、圈點批注等閱讀方法,為整本書閱讀打下基礎。環節三,制定閱讀計劃。教師指導學生制定整本書閱讀計劃表,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每日、每周的閱讀量,并邀請家長協助監督學生閱讀,并給予評價。閱讀計劃表應列出月計劃和日計劃,月計劃要求學生自行規劃每周的閱讀篇目、時間和進度安排。日計劃要求學生每日如實填寫閱讀篇目、閱讀頁數、閱讀用時、是否批注、是否摘評,并由家長簽字和評價,以提高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自律性。
在整本書導讀教學環節,教師要激發學生閱讀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合理制定自主閱讀計劃,為學生順利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做好鋪墊。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學習習慣安排整本書閱讀時間,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主性。
二、懸疑探索,完成整本書初讀任務
在整本書閱讀階段,為保持學生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利用設置懸疑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學生在初讀整本書之后找到問題答案,形成對整本書的初步認知。在設置懸疑問題時,教師要把握住整本書的核心內容,提出貫穿整本書的主線問題。
如在《朝花夕拾》的初讀階段,教師可以針對10篇文章分別設置相應的懸疑點,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思考、自主尋找問題答案。在《狗·貓·鼠》中,設置懸疑點為:“我”為什么討厭貓?在《阿長與〈山海經〉》中,設置懸疑點為:阿長的“神力”是否能夠幫助她抵消謀殺隱鼠的罪過?在《二十四孝圖》中,設置懸疑點為:“我”為什么會對宣揚傳統美德“孝”道感到害怕?在《無常》中,設置懸疑點為:無常鬼與大活人相比,哪一個更像人?在《五猖會》中,設置懸疑點為:“我”成人之后,為什么還會對父親在那時候叫“我”背書感到詫異?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設置懸疑點為:“我”來到三味書屋后是感到乏味?還是感到有趣?在《瑣記》中,設置懸疑點為:逼迫“我”一再離家出走的是“誰”?在《父親的病》中,設置懸疑點為:“名醫”是怎樣醫死人的?在《藤野先生》中,設置懸疑點為:“我”在日本留學期間受盡了欺辱,為什么還要在回國后懷念藤野先生?在《范愛農》中,設置懸疑點為:殺死范愛農的是“誰”?
在整本書閱讀中通過設置懸疑點,有助于喚起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完成初讀任務,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懸疑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自主破解懸疑問題。在破解懸疑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閱讀思考的良好習慣。
三、合作探究,漸入整本書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教學是整本書閱讀實施的難點,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劃分為以5-6人為一組的學習小組,向各學習小組布置合作探究任務,調動起小組成員參與閱讀與討論的積極性,促使小組成員在思維碰撞中完成對整本書的深度閱讀與探究,促進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發展。
如在《朝花夕拾》的深度閱讀環節,教師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多樣化的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研究各篇目內容以及各篇目之間的關聯。具體包括:活動一,單篇閱讀任務。教師要針對《朝花夕拾》中小引、10篇文章及后記提出相應的閱讀任務,讓各學習小組在閱讀后相互討論,共同完成任務。以《五猖會》為例,閱讀任務為:在文章中畫出“我”背書前后心理變化的語句,并批注原因。并結合《風箏》與自身經歷,總結魯迅對“兒童教育”的看法。活動二,整體性梳理。教師制作魯迅成長坐標圖,讓學生結合《朝花夕拾》中的10篇文章,分析魯迅從幼年到成年的成長經歷,體會作者對整本書的巧妙構思,完成對整本書整體架構的梳理,培養學生系統性閱讀思維能力。活動三,深度探究與提升。教師讓各學習小組從魯迅青少年生活回憶、成長經歷、當時社會環境等多角度出發,探究魯迅寫《朝花夕拾》的緣由,繪制成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思考《朝花夕拾》閱讀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意義。
合作探究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在合作探究中,教師要合理設計難度適中的探究性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梳理整本書的寫作架構,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深入思考文學名著對當代社會的啟示,從而促使學生從閱讀感性思維層次上升到閱讀理性思維層次。
四、讀書交流,反饋整本書閱讀成果
整本書閱讀教學要重視閱讀成果的交流與反饋,教師應組織多樣化的讀書活動,引導學生面對面交流讀書心得。在整本書閱讀成果交流過程中,教師還要創新讀書活動形式,通過開展讀寫結合、讀演結合等活動,燃起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如在《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自選感觸最深的篇目做閱讀札記,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為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還可以開展話劇競演活動,讓各小組選擇一篇文章創作話劇劇本,創作之后上交給教師進行審閱,教師對劇本不妥之處提出修改意見,幫助各小組定稿。各小組利用課余時間排練話劇,之后由教師安排適當時間開展話劇競演,并邀請其他教師作為評委,評選出優秀的表演小組并頒發獎品。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延伸活動,有助于學生鞏固閱讀成果,深入理解作者在創作時的心路歷程。同時,教師組織話劇表演活動還能夠激活學生的閱讀發散思維、創新思維,讓學生形成對名著的個性化解讀。
[作者通聯:江蘇海安市紫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