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社會思想的開放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文化出現大融合。女性在社會中扮演各種角色,發揮重要作用,地位逐步提高,因此以女性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層出不窮。工筆人物畫的創作風格及方式更加多元化,都市題材的工筆人物畫主要呈現當代都市人的生活風貌、生活方式、生活態度等,許多畫家聚焦都市女性形象,使用獨特的造型語言和表達方式等表達深層次的精神內涵,真實反映都市女性形象及社會的繁榮景象等,突出時代特點,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文章分析代表性當代都市工筆人物畫家的優秀作品,歸納提煉女性形象的造型特色,以發揮對未來中國工筆人物畫發展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當代都市工筆人物畫;女性形象;造型特色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5-0-03
1 當代都市工筆人物畫的概念
中國當代都市工筆人物畫是畫家以工筆人物畫為載體,展現當代都市人的生活狀態,強調都市意識[1]的繪畫類型。都市工筆人物畫的創作靈感源于都市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畫家立足都市選材,畫面反映都市人真實的生活狀態、生活方式、生活環境,最終達到表現都市人精神狀態、關注現實社會以及反思各種社會問題的目的。
2 都市工筆人物畫的興起與發展
都市工筆人物畫側重于表現都市人的生活場景、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發展現狀,探究都市人的精神狀態,反映畫家對現實社會的關注和思考,引人深思。
繪畫作品是映射社會、文化面貌的一面鏡子。中國畫在唐代趨于成熟,作品逐漸關注現實因素,出現了宗教題材、世俗題材等類別的畫作,表現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以及穩定、繁榮的社會。
當下,我國都市呈現出全新的面貌,各地都在大力推進城市化,城市空間、城市景觀和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觀念等都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并且社會生活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大眾審美。都市工筆人物畫家通過繪畫表現都市生活,表達自身對都市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城市化對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影響,都市工筆人物畫迎合當下的時代背景及時代潮流,深刻影響著人們的審美。
都市工筆人物畫的創作題材從傳統題材轉向契合時代背景的題材,如當代都市生活題材、都市人物題材、民族題材等。創作工筆人物畫,一方面能啟發畫家思考和探索當代城市化進程,研究社會問題、社會現象等,真實反映當代生活,引發觀者思考。另一方面,繼承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的優點,學習西方繪畫思想中的精妙之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使當代都市工筆人物畫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朝全新的方向發展、前進。
3 都市工筆人物畫代表畫家的女性形象造型特色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新時代女性形象深入人心,除了造型上的新,大眾對女性的精神層面也有了新的理解。無論是女性的造型還是精神,都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變化。
隨著時代的變遷,畫家在造型審美表現上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大眾審美隨之發生變化。隨著西方藝術傳入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的理念受到一定的沖擊,中國畫也開始吸收西方繪畫的精髓,逐漸形成中西合璧的繪畫風格,這促進了工筆人物畫中女性形象的發展[2]。中西方繪畫語言相互交融、碰撞,造就了與以往不同的藝術景象。在學習西方繪畫優點的同時,不應該摒棄傳統工筆人物畫的思想,要把握好度,使兩者相互轉化,促進當代都市工筆人物畫不斷進步。下文具體分析代表性都市工筆人物畫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造型特色。
3.1 何家英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造型特色
在當代著名工筆畫家何家英的作品中,女性形象主要采用寫實的造型方式。何家英的作品帶有明顯的東方風格,繼承了傳統工筆人物畫的造型,同時借鑒西方的造型技巧,融入西方素描造型,兩者融會貫通,并且還展現出畫家的主觀精神,表現出工筆人物畫風格向當代轉變的趨勢。以《酸葡萄》《秋冥》等作品為例,畫中的女性嫻靜清純,似在凝望,又像在沉思,從她們的目光中可以看到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何家英曾說過:“不能把女性看作被審視、被欣賞的對象。”藝術家所追求的不能只是形的一致,思想上也要一致,要充分詮釋女性的美,更要表達出尊重女性的思想。何家英除了對傳統工筆畫有獨到的見解外,對西方繪畫也有自己的心得。他認為,繼承傳統和創新是相輔相成的,因此一直致力于尋找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方繪畫的平衡點,希望能找到中西方繪畫的共通點和契合之處。
3.2 莊道靜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造型特色
莊道靜與何家英不同,她畫中的女性形象主要呈現出意象人物的造型特色。其女性形象根據畫家主觀意志和人物形體特征加以夸張、變形,除了意象變形,還運用夸張概括的繪畫方式對客觀人物造型進行變形,從而傳遞畫家的主觀思想,并且意象人物造型一般有平面化、裝飾化的特色。在作品《潮·美甲》中,莊道靜描繪了都市女青年逛街、交流的畫面。她把視線投向受都市女性青睞的美甲店,女孩的神態被描繪得活靈活現。畫面展現出都市人物的特點、心理活動、神情等,彰顯了人們對都市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體造型方式既不失工筆畫的“工”,又體現了工筆繪畫的寫意性,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當代都市女性對都市生活的熱愛。莊道靜的人物造型大膽前衛,既借鑒了西方古典繪畫中的元素,又應用了中國傳統佛造像的造型手法等。她敢于對畫中人物進行夸張造型,在取舍方面有自己的堅持,獨特的審美意象使她的作品展現出鮮明的個人風格。莊道靜的畫作極其注重平面化處理,同時運用色彩和圖案,強化裝飾性效果,她在一筆一畫之間融入了對當代都市生活的思考和獨特的見解,表現出當代女性真實、細膩的特點,展現出當代工筆人物畫家對女性形象的理解,生動詮釋了繪畫藝術的當代性。
3.3 張見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造型特色
從張見的繪畫中可以看到超現實人物的典型造型。張見不注重刻板再現人物,他擅長對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進行主觀夸張變形,但他的變形是以美為基礎的,展現出都市女性高雅、柔美的氣質,具有靜謐、悵惘、慵懶的感覺。張見習慣從當代都市青年的視角出發,展現對都市生活的感悟與情緒,對當代都市人的精神狀態進行視覺呈現。他的作品結合中國傳統藝術理念和西方藝術理念,借助主觀的處理及獨到的審美意識,呈現出與前人不同的風格,形成一種獨特的工筆人物畫風貌,人物造型具有超現實的特征。他采用超現實人物造型的手法使人物形象塑造為其主觀意識服務,追求個體化的觀念表達。他的作品整體營造了一種純美的新意境,作品基調如夢似幻,具有象征意義和當代特色,很好地平衡了傳統中國畫和西方繪畫理念。
4 都市工筆人物畫女性形象對傳統仕女畫的傳承與發展
4.1 傳承與延續
古人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基礎,“以儒道互補、真善美合一為藝術追求的理想境界”[3]對藝術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歷史悠久,經歷了諸多變化。從魏晉到隋唐,工筆人物畫逐漸發展到頂峰,有許多關于人物畫的理論傳世,如顧愷之提出的“以形寫神”“形神兼備”“傳神論”等都是對造型的概括性闡釋。
形是人物畫的基礎,沒有造型,就不能做到神似。形能達意,造型可以傳遞出客觀對象內在的精神。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古之畫,或遺其形似,而尚其骨氣。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此難與俗人道也;今之畫,縱得形似而氣韻不生,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矣……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這說明了人物畫中造型的重要性,形和氣韻相輔相成,有形得以有氣韻,兩者之間關系微妙。
傳統工筆人物畫中有許多以女性為素材的作品,其中傳統仕女畫就直觀體現了中國美學理論,如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通過描繪人物姿態和神情傳遞出畫中人物的心情等。該畫描繪六名仕女夏至時賞花之景,仕女衣物華麗精致。通過景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突出人物在畫面中的地位,六人的主次布局安排巧妙,遠近人物互相呼應。畫家根據主觀情感構圖、描繪,無論是逗狗、執扇、拈花自憐等體態的表現,還是嬉笑、發呆等細微情態的展現,都融入了畫家自身的理解,側重于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中國仕女畫有著自己的造型模式,這種造型方法也有自己的理論,同時各個朝代對女性有不同的審美標準。如六朝時流行的“秀骨清像”,唐朝時流行的“豐腴圓潤”,宋元時期追求的“清雅高古”,都反映了不同時代背景下女性的形象特征。
4.2 發展與突破
隨著時代的變化及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女性地位顯著提高,新時代女性形象深入人心。因此,無論是精神上還是造型方式上,女性形象都展現出新的特點。
20世紀初,中國畫開始轉型,康有為、梁啟超、蔡元培等人提出改良中國畫,主張向西方學習寫實主義繪畫。由此,“融合主義”出現,倡導融合中西方繪畫理念,探索中國畫的新道路。徐悲鴻、林風眠、蔣兆和等畫家大膽嘗試,他們倡導站在西方寫實主義的立場上去改良中國畫,如徐悲鴻提出的“新七法”。自此,西方寫實主義繪畫及造型系統在中國流傳開來,西式學院派寫實方法逐漸被運用到中國畫的人物造型上,繪畫呈現出中西融合的發展趨勢;全因素的素描造型也受到中國畫的影響,線性素描出現。都市工筆人物畫畫家一般受學院教學體系的影響,接受過系統的線性素描訓練,所以其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方式也受具象造型的影響,將西方寫實造型與中國傳統造型相結合,由此形成新的工筆女性形象造型特色。
隨著時代的變遷,畫家在造型審美表現上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大眾審美也發生了變化。西方繪畫觀點影響了當代畫家,中西方繪畫語言交融、碰撞,造就了不一樣的藝術景象。畫家把握好度,促使工筆人物畫造型方式變得多元化。女性形象造型方式的傳承和創新,給工筆人物畫創作提供了許多新的思路。在當前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畫家們需要推陳出新,但在此之前,更需要積極吸收和發揚傳統工筆人物畫的優點,將其融入自己的創作中。
5 結語
當代工筆畫家與時俱進,其創作在題材、材料、技法上都實現了突破。都市女性是當代工筆人物畫的熱門題材,主要圍繞一個“美”字創作,注重展現當代女性的獨立美、真誠美、自信美。
廣大畫家創作的都市工筆人物畫順應時代潮流,在繼承傳統工筆畫優點的前提下積極創新,引發了都市人的關注和共鳴,推動了當代工筆人物畫的發展。都市題材工筆人物畫呈現了當代都市人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方式,反映了社會風貌及各種社會問題。在女性形象造型方面,都市工筆人物畫在繼承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造型觀的基礎上,融入西方優秀的繪畫思想,從造型到精神,從表面到深層,展現出當代女性的自立自強,引發了受眾的共鳴。未來,當代都市工筆人物畫中的女性形象還將進一步創新,進而深刻反映時代精神。
參考文獻:
[1] 郭姝.當代都市題材工筆人物畫藝術語言研究[C]//中國創意設計年鑒·2020-2021論文集.成都:四川師范大學電子出版社,2022:65.
[2] 李穎.中國工筆人物女性形象的發展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6(7):62.
[3] 聶振斌.中國藝術精神的現代轉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364.
作者簡介:周詩佳(1999—),女,湖北武漢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中國畫藝術。